望仙台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02-01 13:03:53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望仙台的历史典故

  导语:安徽当涂县城东门口,有个偌大的土堆子,名叫“望仙台”,其实,它是诗人贾岛的墓。为什么又叫“望仙台”呢?有这么一段传说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历史典故,欢迎查阅,谢谢。

望仙台的历史典故

  望仙台的历史典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年轻时,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着有《长江集》。

  安徽当涂县城东门口,有个偌大的土堆子,名叫“望仙台”,其实,它是诗人贾岛的墓。为什么又叫“望仙台”呢?有这么一段传说故事。

  贾岛是唐朝一个著名的诗人,也是个苦命的诗人。年青时,应了几次考,结果是名落孙山。祖上留下的几个钱也花光了,生计困难,就削发为僧。半路出家,不忘做诗,经常逗留长安,吃饭行路都做诗,真是入迷了。一天,在街上行走,做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改作“僧敲”,究竟是“推”字妥贴,还是“敲”字稳当?当下不能决定。于是一边走路,一边用手作“推”和“敲”的姿势,路上行人都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为京兆尹,恰值他的车驾外出。贾岛一门心思只顾“推敲”,不觉冲撞了韩愈的车驾,左右捉住贾岛。贾岛据实说:

  “回京兆尹大人的话,我正在吟诗,吟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推’‘敲’二字未定,集中精神揣摩,不知回避大人的车驾,请谅!”

  韩愈说:“原来是这样,我不怪你。”

  韩愈思索一会,说:“我看,还是‘敲’字好!”

  韩愈一向喜爱诗文,诗文写得也极好。和贾岛初次见面,一见如故,便邀他登车。从此,经常谈诗论文,遂结为莫逆。在韩愈的影响和帮助下,贾岛竟还俗啦!

  贾岛作诗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做得不快,气魄也不大。在和韩愈的交往中,读了李白的诗,佩服李白才气豪放,诗又多又好,十分崇敬李白,就暗暗下了决心,要到江南亲自为李白扫墓。但直到晚年丢官在家,他才有机缘来实现这一宿愿。

  可是,贾岛这时已六十多岁了。他的儿子和侄女都加以阻拦。

  儿子说:“爹,你还当二十大几!路上谁人服侍你?”

  侄女说:“爸,上万里的路,年青人也能走老了。”

  贾岛这人,象他作诗那样,不怕苦,不怕难,一立下志,十条牯牛也拉不回来。他晓得自己家住北方范阳,路是不近哇,可是他已琢磨好了。於是对家人说:

  “儿吔不要阻,侄吔不要拦,为敬诗仙下江南,岛死无所憾。儿吔不要忧,侄吔不用愁,一支拐杖路三千,谁要伴我是累赘。”

  看来,这老夫子是“吃了秤铊铁了心”。家人没有办法,只得替他筹办行李盘缠。贾岛看着家人忙得团团转,他笑笑,摆摆手说:

  “儿吔不要筹,侄吔不用办,带了行李压死驴,带了驴子累煞我。”

  这一下,可把儿子惹火了,蹦跳起来说:

  “爹,你这也不叫收拾,那也不叫准备,江南影子还未见到,你就怕要抛尸原野啦!”

  这老头品品味儿,还是不急不火地说,

  “我会吟诗,还会点医道,走到哪,吟到哪;遇有病人,我就医治,还能冻着我,还能饿着我?”

  家人听他这一说,才把心放到肚里,让他走了。在路上,无病人,他就吟诗给人听;有病人,他就替人治病。

  按照乡俗来说,听唱的听了后,总要谢唱的。有的递茶食,有的奉了酒,有的还送银钱。众人说:

  “先生,你给我们吟唱,耽误了功夫呀,收下吧!”

  可是,不管众人怎么说,不管大家送什么,贾岛是只吃,不装、不带,一份礼物不收,他说:

  “我要是图财爱物,可不出来吟诗唱诗。”www.gs5000.cn

  于是向众人一拱手,重又踏上遥遥的路。走了一里又一里,过了一村又一村。

  按照乡俗来说,病人好了,总要谢郎中的。有的送茶食,有的奉了酒,有的还送银钱。众人说:

  “先生,你替我们治好了病,这是大恩,我们表示点意思。”

  可是,无论众人怎么说,不管大家送什么。贾岛还是只吃,不装、不带,连一份礼物也不收。他说:

  “我要是图财爱物,可不出来看病。”

  于是,向众人一拱手,又踏上漫漫的路。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水又一水。

  路是越走越少,贾岛的.年纪却越来越大。

  又是春天,到处柳绿花红,莺飞燕舞,田野里人欢马叫。贾岛向路人问道:

  “这里,离江南还有多远?”

  一个小伙子答道:“远咧,至少还有五千多里。”

  贾岛听了,不急也不愁,说道:“不远,不远。我有诗来会吟唱,我懂医道会瞧病;不怕刮风下雨日头晒,走到哪里吟到哪里,走到哪里瞧到哪里。怕啥呢?”

  听了他吟诗后,众人送他。贾岛摆摆手说:“宁舍一碗金,不舍一天春。别耽误你们大家的活,也别耽误了我的路程。请你们送我条驴子,让我好上路。”

  众人说:“没有再比这容易的了。”

  于是,驴子牵来了。贾岛骑上驴子上路了。漫漫的路啊,他得悠悠地行,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村又一村。

  病人医好后,众人送他。贾岛拒绝说:“别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别耽误自己的活计,也别耽误我的路程。请给两个船钱,好让我赶路。”

  众人说:“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

  于是,贾岛上了船。行了一水又一水,过了一城又一城。

  风霜染白了贾岛的头发,烈日给贾岛脸上增添了绉纹。常言说得好:“火要空心,人要实心”,“有志者事竟成”。七十岁高龄的贾岛,终于来到了太平府,贾岛一高兴,就叫道:“李谪仙,我明日就可以看到你的墓了。拿酒来。”

  店家安排了酒菜,贾岛就开怀畅饮起来了。上了年纪的人,加上旅途辛劳,又多喝了几杯,夜里受了点风寒。第二天醒来,觉得头重脚轻,四肢不灵,不思饮食。贾岛强行起了床,打起精神离开了店家。人们听说,贾岛慕李白之名,来访李白的墓,在途中行了四年六个月,现已是白发苍苍,如大江的浪花一样,很多人佩服他的精神,赶来旅栈看他。可是他已扶着竹杖,径直地向大青山走去,有些人也跟着追去。

  贾岛走着,走着,忽然觉得两腿不听使唤,再也挪不动了。这时,人们围上来了。贾岛问道:

  “离大青山还有多远?”

  “还有十里!”

  这时,贾岛头脑一嗡,把十里听成十步,叹了一口气说:

  “多不争气呵,十步比万里还难走哇!”(后来,这地方便叫十步埠,一来二去叫白了,便成十里埠)眼看着不行了,贾岛便吩咐说:

  “我本来想葬到大青山,伴着谪仙,好早晚向他讨教诗窍,谁知少一步都不行,何况还少十步,真是天不助我,就让我在这里望着他吧!”

  说罢,闭目逝去。人们遵从他的吩咐,就把他葬在这里,把他的坟起个名字叫“望仙台”。所以当地人说:

  “青山葬谪仙,背江立阆仙。”

【望仙台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望娘滩的典故10-20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精选历史典故12-11

经典历史典故09-23

「历史典故」08-11

「历史典故」三十个经典历史典故及简析08-12

从善如流的历史典故02-03

鲁难未已的历史典故02-03

历史典故-从善如流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