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学作文400字

时间:2021-05-31 11:55:13 故乡 我要投稿

精选故乡小学作文400字三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小学作文400字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故乡小学作文400字三篇

故乡小学作文400字 篇1

  当我走在街上,看到水果摊摆放的整整齐齐,个大味鲜的桔子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家乡那成片的桔林,想到了我在家乡结识的那群小伙伴,家乡的桔林曾是我梦中的天堂…… 我最高兴的就是暑假的到来(我可以和堂哥,堂姐到爸爸的家乡玩),奶奶的家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离县城约二十公里。周围是成片的桔林,夏天,桔树上刚刚挂满了果实,调皮的我们总是顺手摘下一大捧,来作为战斗的武器。最有趣的是我们在桔树上玩荡秋千的游戏,姐姐找来一根粗粗的绳子把两头系在树干上,一个简易的秋千就做好了,那种飞起来的感觉太爽了,整片桔林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声。 每到寒假到来的时候,爸爸总是携上我和妈妈去看望分别了一个学期的爷爷,奶奶。这个时候家乡的田野是一片金黄色,我知道家乡的桔子熟了。不管你在谁家的桔树摘下几个大大的桔子解解渴,是不会有人怪罪你的,家乡的乡亲给我的印象总是那样美丽淳朴,他们的善良是我生命的源泉。 爷爷奶奶的身体不好,姑姑把他们接到了县城,我们回家乡的次数少了,又快到桔子上市的季节了,什么时候再回去看看那满山金黄的桔林呢?

故乡小学作文400字 篇2

  我的故乡在陕西一带,那里盛红枣。我的外公没别的嗜好,唯独喜欢吃枣,当然我一样。

  可如今外公住在北京,要吃上家乡的枣,就不那么方便了。所以,我们每次就从市场买回最好的枣吃。可外公还是说:“这里的枣再好吃,也不如故乡院子里的枣好吃呀!”为此,老家人每逢中秋来京,都得带来几箱红枣。不过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在家乡打枣的经历。

  在小的时候,枣树上一结果,我就天天缠着外公,说:“外公,多会儿打枣呀?”“这会儿枣还没长核,吃起来又酸又涩,不好吃。”外公答道。过了度日如年的两个月后,到了中秋时分,枣终于长好了。一个个枣就像火红的小灯笼,挂满了树梢,压弯了树枝,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

  最好玩,最难忘的就是打枣了。大人们和孩子们先在树下摇,大部分是可以摇下来,之后就去树上摇。一个个枣,就像活蹦乱跳的孩子蹦了下来,顽皮地跳到我的头上,身上。不过我的心里却实很开心的──想着好似在下红色的“冰雹”呢!

  但是,树上还是有一些顽固的`枣,似乎仍留恋母亲那温暖的怀抱,又像一个个不想断奶的婴儿,最后我们只好使用棍子打了。我们各自手中举着有长有短的棍子,向他们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啪!啪!啪!”数分钟过去了,那些红孩儿无一例外的都乖乖地落下树来。

  我们把枣装进篮后,挨家挨户登门送礼。每当送到一家时,主人总会热情地拿上好烟好茶或糕点来致谢招待我们。那时我总会感到心里暖洋洋的,甚至比吃了枣还要甜蜜。其实,给予是快乐的!

  故乡的枣树,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而是我儿时记忆中的欢乐树。它承载着我童年无限的欢乐、梦想和希望。

故乡小学作文400字 篇3

  故乡的山是那样绿,绿得可爱;故乡的水是那样清,清得动人;故乡的人们是那样勤劳,使人永远记得他们。

  在我的故乡,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山——雪峰山。

  这座雪峰山峰峦迭嶂、连绵起伏,像一条青龙卧在那里,又恰似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盛情的俯视着大地。每天清晨,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的轻烟,缠绕在山顶,仿佛它做错了什么事,羞于露面。雪峰山不止一座山,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横的、直的都有,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

  这里不仅有唯物雄壮的雪峰山,还有蜿蜒曲折的沅江。

  这悠悠江水仿佛是一匹翠绿的巨幅绸缎,从远处高山深处一直铺到我的脚下。这沅江真美呀!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的像一条翡翠的绸带;近看是那样清,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绸带”上,是那样美丽、温柔、迷人。

  这儿除了湖光山色,还有勤劳朴实的人们。

  每天清晨,当你漫步大街时,你就会发现勤劳的农民伯伯早早来到农贸市场,吆喝着,想让每一位路人尝尝秋收的喜悦。如今,在这个小镇上,已经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建起了高速公路……这里还有一位解决了世界上粮食问题的伟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爱我可爱的故乡——安江,因为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故乡小学作文400字】相关文章:

故乡的小学作文05-20

故乡_小学作文04-17

故乡作文小学05-26

故乡小学作文12-08

故乡-小学作文03-11

故乡之旅小学作文05-19

我的故乡的小学作文06-05

未来的故乡小学作文12-16

故乡的田野小学作文08-22

故乡的回忆小学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