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观后感范文(通用13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疏导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1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
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2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3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
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
目标清晰与昏昏噩噩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规划好你的人生,你会奋不顾身地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动的动力,也是你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规划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太重要了,而这门课就很好的帮助了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4
20xx年的这个夏天,本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区教委组织的幼儿教师“幼儿心理与教育”和省里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这两次培训。通过这两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又有了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我相信,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仅只带给了我理论高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xx年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
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我们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培训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为我把孩子当人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请每一位在幼教一线的教师,真正用心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位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我们未来的主人翁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同伴关系、智慧和灵性以及审美体验。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5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6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7
昨天的健康教研活动比较轻松,但可以看出组织者为这次活动煞费苦心,深表谢意!
最近各校都在忙着验收,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责任重、压力大,有时还感到无助。首先我们以拥抱的形式互相说一声“您好”。这个游戏开场首先是活跃气氛,沟通情感,同时我也感到了温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大风吹”一是考验老师们的反应能力,二是抢不到座位的老师要为大家表演节目,和大家分享。“吹”之后的紧张和抢到座位后的庆幸,情绪的变化让我们兴奋了起来。
“传递呼啦圈”游戏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我们组先后两次传的都很快,尤其是第二次经过大家一致协商改变游戏策略后,用时更短。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这种感觉。
感受最深的就是“盲人拐棍”(具体名字想不起来了)的游戏。在诚信缺失的今天,信任真是件脆弱的东西,一旦赢得了,会给我们巨大的空间;而一旦失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恢复。作为指路人,我特别紧张,我知道应对对方负起100%的责任,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一旦你的指示发生错误,不但会使对方陷入困境,而且就会失去对方对方对你的信任,信任一旦失去,就永远不可能在恢复。所以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从新意识到信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信任别人,对别人负责任,会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建立团结协作的友好关系,使生活变得更轻松,更自在。
最后是集体放松,大家围成一个圈,在舒缓的音乐中为你前面的老师按摩颈椎,同时也感受到身后的老师对自己的付出。活动过后,身心愉悦,感觉自己又有劲头了。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你保持活力。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8
今天四位教授向我们全国大学生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他们对高校思政课的讲授教学发人深省,令我感悟良多。
“灾难是一所学校”,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它总会教给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更加明白该坚定什么、自信什么。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场特殊的战役。在这场人民战争中,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应该拿出自己最强的气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战斗中。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经过许多磨难,但我们从未被压倒过,而且越挫越勇,赫然挺立在世界东方。这次疫情虽然来的突然,但我坚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多次的灾难病害,多难兴邦,每当磨难当头,都能激发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中国建国以来,就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洪水灾害、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许多或大或小的灾害,中国则在克服这一次次灾难的道路上不断磨炼成长,这些灾难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战疫,不能让最后一步毁了前面的九十九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华民族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起来,彰显民族坚毅的品性。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响应组织举措,积极配合,若无必要绝不出门,安心在家,不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这便是对国家的贡献。也可以借此在家抗疫的时间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找准目标与方向。相信待春暖花开之时,大家都能摘下口罩,露出最美好的笑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中国人民必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9
电影看到最后还有十几分钟时,和影片主人公一样,我倒真的以为会像盗梦空间一样,游戏中是不是暗藏着什么惊天阴谋。可直到主人公跳楼那一刻,才知道这仍然是游戏——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游戏才是真的。而主人公尼克在经历了一系列惊魂、恐怖的生死之旅后,则终于走出了童年的阴影,他在精神上获得了重生,并真正地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一变化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叫做“出世又入世。”从这一点来看,主人公那45万美元还真没白花。
也许是心理暗示吧!影片从头到尾无论是音乐还是色彩都感觉很阴暗,给人以极度压抑的感觉。而到了最后一刻来了个180度大逆转。这个先抑后扬的手法用的的确不错。从这一点看影片导演还是深谙观影心理学的。而本片就是围绕治疗主人公因童年创伤所引起的心心理问题而展开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每个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行为方式尤其是精神创伤引起的都与童年遭遇有关。弗洛伊德曾用“性”来解释人性。而在这里,主人公的童年显然是定格在父亲从楼顶跳下来的那一瞬间。这以成为他童年最深的烙印。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是非常残酷的(我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掉下井的一刻)。在日后的成长经历中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般情况下那些经历所造成的副作用称隐形状态,但这是对于一般人而言的。而像主人公尼克这样一位。身家过亿的“孤家寡人”则不一样。(想想影片中跳楼画面的频繁出现就知道了。)它对主人公的影响是显性的。表面上尼克先生身处万人之上,执无数人之牛耳。但没有人体会到那脆弱的玻璃心防线。所以尼克的私人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关于付辛博最后的画面总算不断在主人公脑海浮现。网上的解释是“强迫性重复”。这是一种潜意识过程。治疗它的有效方法便是亲自去揭开它,也就是以毒攻毒。这便是影片中CRS心理游戏的原理。这个公司通过大量的演员、道具使尼克一次次地经历不同的诡异的事情。从影片的发展开看,一次比一次直接,一次比一次残酷。直至最后逼得主人公跳楼(当然这也是提前做过预案的)。也许在导演看来,经历过无数刺激甚至死亡的人才能彻底解脱。或许现实就是这样,谁知道呢?
在我看来。这部悬疑、惊悚片在讲述故事时。的确有着自己独到的东西。但却又显示出好莱坞商业片的情节俗套。影片到了后半部分,我们还是看到了大量的大量商业娱乐元素。比如枪战、街头飙车、绝地求生,(和盗梦空间真的很像),以至于很多观众都可以猜想最后作者肯定是抱得美人归。圆满收场。事实证明,一点不假。我想着对于一部悬疑、惊悚片来说不算什么好消息。但总体来说《心理游戏》还是一部相当精彩深刻的优秀电影。
大卫。芬奇导演正是通过心理学、暴力、政治……各种元素的揉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离奇却不失逻辑。失控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光影世界。导演与主演们用生动的画面阐释了佶屈聱牙的佛式心理学。但我个人认为心理学顶多只能算整个故事进行的理论依据。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性才是它真正的主题。我们可以回放一下主人公尼克之前的生活状态:亿万富翁,冷酷的决断,在商界近乎于呼风唤雨的权力。但柏拉图曾经说过,要衡量一个人的财富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而是扒光他的衣服后看他还有什么。当尼克参与CRS的游戏后,他逐渐发现原本熟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存款不翼而飞,周围所有人甚至自己的弟弟都变得不信任。影片中当作者一绝醒来发现自己像乞丐一样躺在陌生的国度,便是上綀状态的写实。只有有过那种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与世隔绝、前所未有的孤独,仿佛自己进入了真空。这种隔断你所有的社会联系远比直接的肉体伤害要残酷得多。我曾经在一个荒山呆了三个多小时后在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孤独恐惧后逃了下来。这也许是对人是社会性动物的最恰当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人性。影片中通过主人公噩梦般的经历告诉我们,正是平时人们毫不在意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人的本质。
要是把人性再延伸开来讲那就可以说,影片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据说,当好莱坞明星迈克。道格拉斯第一次看剧本时,就被剧情中的钱数吓了一跳。富人们可以为了自己个人的精神需求而一掷千金,动用各种资源。而大量的平民老百姓却像影片中女侍者一样还在为生计而奔波。我们可以说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但对于拥有自我意识的本质的人,对于一个整天标榜民主、公平、正义的国家来说,怎么看都像是讽刺。现实中也许没有这种近乎疯狂的游戏。但也不排除其他在富人圈中类似的烧钱的玩法。说到这儿我想起了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当你在高级写字楼里气定神闲地品着名贵的蓝山咖啡时,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疟疾、霍乱和艾滋病而死去。”当然有很多人可以用各种正当有理有据的话为自己辩解。但若真要我说一个帮助穷人们的理由,那便是两个字——人性。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10
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大出洋相”的相声演员,在生活中却是个羞怯自卑的男孩。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会低着头,声音细若蚊鸣,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周围总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同学,他们胆小、容易害羞、总是很紧张、看着就觉得老实好欺负。但一个相声演员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开玩笑、乐观开朗、说话大方,总之就是与自卑扯不到一起去的一类公众人物,然而李嘉鹏就是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人,而且为此纠结不已,他不喜欢不自信的在台下的那个自己。
周正老师在观察了一会他与其同事与主持人的谈话后,问出了一个问题:“你妈妈喜欢你吗?”李嘉鹏马上就回答应该是喜欢的,并急着开始列举父母喜欢自己的`种种迹象。但是,周老师却开始强调地问:“你妈妈有对你说过吗”你真棒之类的、直接的夸奖,不过李嘉鹏对此的反应依然文不对题。此时,周老师举出了“狗对肉与音叉”的条件反射的例子,说他已经形成了一个第一反应是“我有什么不足”的条件反射了。
这与李嘉鹏的母亲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她总是告诉李嘉鹏“不能骄傲,不能自大,要找不足,提更高的要求”致使李嘉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自己加以否定,即使办了专场,他的妈妈也只是说要不是有他的搭档在,他是办不到这样的。李嘉鹏的症结出在他妈妈身上,长久的否定和不受到鼓励使他陷入自卑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然后,周老师有给李嘉鹏出了一道题:“假如你管理着一家大公司,要招30个人,却来了40个人,20个自信的,20个羞怯的,你会怎么办?”李嘉鹏的回答是:“三分之二招自信的,三分之一招羞怯的。”当周老师问他:“你不觉得羞怯的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招他们呢?”他说:“不张扬的人也有他能做的事。”比如管理财务就需要那些不张扬的人,羞怯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意义,而且他们常常很有责任心。
这时,李嘉鹏终于绕了出来,也让我顿时醒悟,羞怯的人和不羞怯的人都有用武之地,也就是羞怯不羞怯都没关系,正如主持人说的:“而且特别可贵的一点是,需要你上台讲相声的时候,你一点都不羞怯!”由此,节目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也让我这个观众觉得很是舒心。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11
读完《毕淑敏的心理咨询手记》再看这本,就发现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了。在毕淑敏的书里,很多都是问题非常严重,然后咨询师灵机一动忽然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后解决问题。
而这本书里描写的那些案例,都很平常,解决起来都很困难,咨询师也没有什么把握,只能准寻一些根本性的原则,尽力而为之。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资深的咨询师,心理咨询并不是像小说一样,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有那么多奇迹,其实也很平淡,甚至枯燥。
很多问题咨询师也很难解决,因为很多心理问题其实也都是社会问题,不是每个人都经过心理治疗都可以康复,这里面的问题太复杂,有的要治疗,有的要吃药,有的根本就解决不了,心理医生和生理医生一样不是万能的,有很多问题心理医生也没有办法。
书里面很多地方很有启发,读的过程中我随手遇到精彩的地方,就加一个书签,后来感
觉太麻烦,就干脆把书签撕开,读完以后书里插了好多撕开的书签,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一本书把书签都撕坏了。 最后盘点一下,把夹书签的地方都再读一遍,然后把感觉最经常的都记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任何个体的心理问题都是家庭问题的暴露形式。
老年痴呆症心理医生治不了但是作者说,老先生患病是不幸的,但是他又幸运地有了个孝顺的女儿。而这个孝顺的女儿,其实又是他的爱心换来的。病魔是无情的,但是与人类的美好情感作战,它永远是个失败者。
弗洛伊德的一句话:“本能欲望永远随着挫折的增加而高涨,一旦情欲的满足过于容易,它便再无什么价值可言。” 热恋中的男女可谓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双方为了取悦对方、博得好感,都竭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可爱之处,对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多加注意,献给对方的是最完美的形象。
婚姻关系可谓是人类关系中最微妙也最难处理的一种关系。两个原本陌生,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只因情投意合,便共同构筑了一个婚姻的城堡,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禁锢在了围城之内。可是,再幸福的人也需要面临现实。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12
看完了今天的心理讲座,让我倍感启发。老师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让正在处于青春期的我有了共鸣。我在与父母的沟通上总是有问题,总是会大吵,但是今天听了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如何和父母沟通,
平时我不怎么注意我的言辞,但没有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损伤。老师说的青春期会出现的现象,在我身上出现了很多,听完讲座后,我有一些愧疚。对于我的父母,我其实心里也都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但是言语肢体上却控制不住,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学会控制这些情绪,让自己处于在一个平静的环境下学习。
心理疏导观后感 篇13
今天听了王枫老师《为每一位学生的返校复学“保驾护航”——疫情防控返校复学期间的学生发展指导与教师自我实现》的讲座,获益颇丰。王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
专业的理论知识给与即将复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很多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尤其是与家长的沟通方面。作为老师,首先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及时关注学生的变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护航。
【心理疏导观后感】相关文章:
心理疏导观后感(精选13篇)12-14
心理疏导观后感300字(精选5篇)12-14
疫情心理疏导课观后感(通用13篇)12-14
网课心理疏导观后感(通用9篇)12-14
疫情心理疏导课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12-15
心理疏导观后感范文300字(精选22篇)12-16
网课心理疏导观后感范文(通用22篇)12-14
网课期间心理疏导课观后感(精选12篇)12-19
网课期间心理疏导课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