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时间:2022-01-31 13:34:30 高三作文 我要投稿

2016年最新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小编收集了弘扬工匠精神征文,欢迎阅读。
 

2016年最新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第一篇:弘扬工匠精神

  现代社会,每每提到买汽车,买手机,买手表,中国人总会侃侃而谈:手机要买老美的苹果,汽车还是德国人制造的保险,手表要小日本的用期较长久……那么国货呢?为什么国人口中大谈特谈的没有一件国货呢?

  哦,因为我们国家的工匠都成为了商人。  从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等官员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精心制作,诚信品质,坦然而有力的名言:“我有一船之力即抵洋人一船之力。”那时即使中体西用的思想有种种弊端,但我国学习西方器具,制造本国工业品的诚意却是令人感动的!在那些动荡的时代,我国出现了如邓稼先般无数爱国工匠,为国家工业捐躯。他们对零件,对一个小数点的执著充分体现了一个工匠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敬业精神。

  反观现代,化身为商人的工匠们不知廉耻的赚黑心钱,小到毫无技术便敢沿街摆摊修手机贴膜,大到为了赚钱将客人一点小问题的用品说得天花乱坠,干脆骗人家花大价钱修复……

  仅仅是因为逐利之心造就了一批披着工匠外衣的商人么?  当然不。  现代人对待工业品的态度也是造就这一情况的致命缘由。老人们常言以前人的`东西坏了去修而现代人的东西坏了却会扔掉。然而正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使中国工业久久停滞不前。时代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于是人们习惯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尤其中国人更从自身便追求品牌,追求新兴。人们对工匠劳动成果不再尊重,甚至淡去民族危机时的爱国之心去支持外国货,于是工匠们也只好只挣一时利益,化身商人。

  中国商人已太多太多,工匠却如脱发般日渐稀少。我真心希望首先国家可以倡导人们支持国货,扶持工匠;其次国人把目光放长远,为我国工匠开辟一条道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匠们要认清身份,担起责任与义务,真正造福人民,敬业务本!

  别等N年以后,提起中国只空有一个文明古国的外号,实则一群黑心商家的无工匠国度!

  第二篇:弘扬工匠精神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将技艺变技术,成为“大国工 匠” 。他凭借着专注、认真、坚持,把技艺发挥到极致,达到较高的 境界。不是在简单地做重复劳动,而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忠于它,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将“活计”做向完美的境界中领略到无 穷的乐趣! 孔子自述生平: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孔子,就是将“教书匠”做到极致,终成“万世师表”的人。

  我们总想在做事时胸有成竹, 其实胸有成竹是在画竹前, 认真专注地观察竹子,日积月累后,在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画竹时, 自然一挥而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有专注、认真和坚持的工匠 精神。这种精神是自信的来源。不仅画竹如此,对待生活、学习和工 作也该有工匠精神。 日本有一家 1965 年创立的寿司店,只卖寿司,门面不起眼,只 有 10 个座位。 但他的主人限定客人用餐时间 15 分钟, 座位需要提前 一个月预定。尽管如此, ,食客们依然坚持去吃这个“值得一生等待 的寿司” 。因为这取决于这个店 89 岁的创始人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 寿司店自创建以来, 直到他 70 岁以前, 一定是亲自去市场挑选食材, 会在柜台后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寿司制作, 几十年如一日, 练就了魔术 般的娴熟手法, 制作出一个个看似普通却有着独特匠心的寿司, 成就 一个小却极有竞争力的品牌。而这娴熟的技法需要多年的反复练习。 正如他所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 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 小野不是单纯地在做寿司,也是在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们喜欢做工精巧的商品, 喜欢高品质的物品, 而这些物品的背 后,渗透着工匠的精神。

  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 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 桶盖??我想,人们在追求品牌的背后, 追求的.是制作产品的那一份 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产品中注入了独有的认真专注,把技 术变成艺术,其价值才不言而喻。

  我们不禁要反思, 国人的工匠精神去哪儿了?一位地注重速度利润, 不重质量,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让人望而生畏: 粗制滥造的工程, 充满添加剂的食品??我们吃得不放心,住得不安心,走得不舒心, 当这一切都和我们密切关联时,我们应该找寻属于“中国制造”的工 匠精神。 毅然销毁质量有问题的冰箱, 除了诚信, 不就是一种关注品质的 工匠精神吗?正因为这样,才有代表“中国制造”的海尔集团走向世界。 工匠精神在哪儿?一念执着,一生坚守!

  第三篇: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07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最新弘扬工匠精神征文】相关文章: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12-27

最新弘扬工匠精神征文1000字12-21

有关弘扬工匠精神征文12-24

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征文12-25

最新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2-02

弘扬工匠精神2500字征文12-27

弘扬工匠精神话题征文12-24

2016年精选弘扬工匠精神征文12-25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800字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