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08 09:40:5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学记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范文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1

  近日,阅读了《上学记》,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里,对最精彩的回忆留给了西南联大。那一代人成长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学子的理想都很单纯,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国。单纯并不代表没有生机,单纯也不是简单的代名词。建国后出身的人,特别是70后、80后,更是无法体会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上学记》一书中,我触摸了70年前我们中国学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来,伟大的中国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争取民族的发展空间。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艰难坎坷的环境里,越会振作精神,积极思考。像何兆武这样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土地!你说,能不使人感动不已吗?想想前辈们舍生忘死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吗?我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这更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啊!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2

  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正好在介绍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通过介绍知道这本书现在已经风靡整个知识界,想想一定很有看头,于是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上学记》是部口述作品,仔细阅读《上学记》这本书后,也越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是通过何兆武先生的口述,所以语言表达直白、生动、真实,描述的不仅仅是他上学的一些事情,更多的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虽说这是一段口述历史,但我觉得更象老人的自身经历,是他对当时社会的所见所闻、对当时社会的亲身感受的一个回忆录。尤其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求学经历显得格外真实。何先生在书中反复地提到“幸福”,然而实际上,何先生求学的时代,正是中国最痛苦的时代。五四退潮以后的中国是一连串的战争,烽火岂止连三月!战乱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他们那一代人却处处洋溢着振奋的精神,许多人宁愿选择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不愿做亡国奴。他们自然而然把追求国家富强当作自己的理想,把民族的整体崛起看作个人幸福的基础。而我们现在对幸福的理解却总是那样庸俗现实,每天习惯于抱怨,抱怨不涨的工资,抱怨不畅的交通,抱怨不好吃的饭菜,抱怨不通情的领导,但是却从来少有人抱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太低。

  通过读《上学记》,我才清晰意识到曾经被自己下意识深深隐藏的挑剔和浮躁,那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便随着纸页的'翻动而慢慢增加,然后感动到甚至想流泪。何先生在书中强调读书不一定非要有目的的去看书,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其实,求知的乐趣不正是为了更多的了解世界,读书真正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了解一件事物时,又发现了另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前方似乎总有未知在等着自己,越想去了解,就会发现更多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这无穷尽的未知才是求知的乐趣,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吧。

  何先生求学历经战争年代,之后又是文革,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回忆总不尽然是美好的,可是何兆武先生依然能用轻快幽默的语言婉娩道来,让人读起来有时心酸,有时好笑,有时振奋,有时颓唐,使人仿佛也融入到那个时代,沉醉在何先生的回忆以及那一个是非年代里了。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3

  何兆武的《上学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在于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记录整理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由于何先生过世了,只能有旁人代替继续写。其实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为之,这种写法有一种妙处,那就是有一种亲切感,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对面的交流,听老人讲着他独有的美好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何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上学生活了,这也是《上学记》的核心、精华所在。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非常好。

  其一,是自由的学术氛围,当时的学生,各持己见,但是面对分歧,他们最多争辩,绝不会将情况恶化成吵架。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环境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良好。何兆武先生这里指出,人的创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个性发展组成,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正真的第一生产力。自由的环境造就了学术的多产!

  其二,就是西南联大的教学状况了,何先生对此有否定,但大体上是肯定的。这些教授们表现的也比较“自由”,很多教授上课不像现在的老师一样兢兢业业,讲义都不带,高兴讲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来上课还得看心情。我觉得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教授的个性不应该在讲台上发挥的这么淋漓尽致。西南联大出了很多大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其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

  首先,西南联大的生源较之其他大学,不能说最好,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其次,西南联大的周边环境比较偏僻,学生们除了在学校一心向学,毫无其他去处。

  然后,教授们虽然有点喜欢耍性子,但他们的水平非常不错,他们能传给学生知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认知水平高了,在学术上才能有更高的造诣。最后,西南联大的教学规模属于小班教育,众所周知,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学生和老师能处于更活跃的互动之中,很多新创意、新想法也随之迸发而出。

  《上学记》为我们了解近代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若是何先生能再写一部《上班记》之类的书讲述一下工作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4

  《上学记》是何兆武先生一篇口述形式的.回忆录,叙述他49年以前的求学之路。书不厚,200多页的样子,大约2天时间就能读完。叙述的风格深深烙着何先生的性格特征:恬淡、平静,但骨子里透着一种坚韧。由于之前受《南渡北归》的影响,对旧中国(非贬义)知识分子的生活,尤其是西南联大的故事颇感兴趣,何先生的书很快吸引了我。读罢此书,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感慨和向往,之前看完《南渡北归》后积留在心中的那股“气”似乎一下子被引发了,不吐不快,说说我对本书、作者和那个时代几点最深的印象。

  一、幸福。

  何先生的话语中充溢着幸福感,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享受喜欢的事,不强求成绩,只是因为喜欢而沉醉,这是多么惬意的心境。记得自己在读研时,导师送了“不功不利,不焦不躁”八个字以勉励我,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接近这种境界,但越刻意的结果却是渐行渐远。曾感觉自己可能一辈子与这种心境无缘,但何先生的书又让我感觉到希望。他告诉我们,幸福不是闭门造车,幸福也不是用各种世俗的成功标准来衡量的,幸福是一种涅槃,只要你保持一种自己会越来越好的希望并经受了生活的洗礼,你就是幸福的。我现在学习,工作,心中有一种自己会越来越好的期盼,而且这种感觉有时很真实可以触摸到,虽然也经常被一些烦心事所搅扰,但总得趋势是好的,我希望自己能保持这股热情和势头,用越来越好的希望支撑起一种平和的心境,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成熟和强大。

  二、朴实。

  何先生读书时的学风是非常淳朴的,虽然战火纷飞,但学生们都能静下心来学习,所以何先生说他一生中最快乐的读书时光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西南联大度过的。淳朴的学风有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不势利、不物质、不攀比,不会将家境作为划分地位的标准。何先生特别说了几个同学,比如孙念增,他的祖父曾是清朝的尚书,此外还有北洋总理的孙女,蒋介表姐的孩子等,都是赫赫显贵之家,但子孙毫无骄矜之气,也和普通学生同学同住同吃苦,比之今天“四大名爹”的子女,实在让人感慨这社会到底在进步还是退化。想想自己,有时心中也难免会产生对金钱、物质、地位的欲求的“俗”气,看了何先生的书,对把持自己抵制一些庸俗的习气颇有帮助。

  三、自由。

  比之今天的所谓名校和专家,何先生就读的西南联大可谓是真正的群星璀璨。这里有饱学博识的大师:陈寅恪、华罗庚、叶企孙、吴大猷、梁思成、梅贻琦、朱自清,这里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李政道、杨振宁、王浩、殷海光,看着这一个个世界级的名字,何先生点出了英雄辈出的原因:自由。首先是教学模式的自由,老师上课可以不用教材,不限范围,往往信手拈来,不拘一格却又博大精深。其次是政治氛围的自由,从校长到学生,遵从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各种主义、思想、理念或激烈碰撞或高谈阔论,可谓是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学校真正实践着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不以文凭论英雄,像华罗庚、沈从文等人均是连中学文凭都没有的,但学校却授之以教授之位,可见当时的学术风气是如何的开明。

  记得《南渡北归》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读完《上学记》后,我更清晰的感觉像何先生那一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人生的“悟”对于今天的我们,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只要用心去阅读,我想,每个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收获良多。

【上学记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上学记学生读书笔记02-22

《米小圈上学记》读书笔记07-01

米小圈上学记读书笔记(精选22篇)06-17

米小圈上学记读书笔记(精选5篇)07-13

米小圈上学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03-25

老爸“上学”记07-12

《米小圈上学记》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10-17

形而上学读书笔记11-11

放学的上学记-叙事作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