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文中国人的年货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几千年不变的头等大事。而为了过好这个年,人们要提前买好很多的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或干、或鲜、或生、或熟,统称为“年货”。
“长期以来,年货是个很私人的事,大家都是自己买年货,不流行‘送’年货。当然也有意外,比如下人给主子送东西,《红楼梦》里就有描写。最早的年货是什么很难说,但春联、鞭炮绝对是最早的年货之一。”青岛民俗学家郭泮溪告诉记者,年货是伴随着“年”一起产生的古老文化,古人有防“年兽”的传说,并根据年兽怕红、怕响声的原因产生了最早的年货:对联和鞭炮。
“其实,真正的‘年’应该开始于汉代。汉代之前的历法比较混乱,我们看《诗经》里边讲周朝甚至有秋天就过年的记载。到了汉朝,订立比较完善的历法,年才确定下来。”郭泮溪告诉记者,汉代时期便已经有了类似今日的对联和鞭炮。查阅历史典籍我们也可以发现,在那个纸张和火药还没出现的年代,用桃木制成的“桃符”和火烤竹子的老式鞭炮便成了最早的年货。而唐宋的年货便开始日益丰富了,北宋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到年终岁末的十二月,“市井皆印卖门神、锺馗、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年画市场。而清代的年货更是丰盛异常,《京都风俗志》记载:“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当时年货大体可分为饮食、服饰、祭拜、玩耍、装饰五类。南方的纸张、竹器、瓷器,关外的鹿肉、野鸡、冻鱼;上供的元宝、燃香以及礼佛的花、守门的“神”,把年货市场装扮得异常精彩。
而80岁的青岛文史专家鲁海,至今对幼时的年货市场念念不忘。“我小的时候,过年会买滴滴金(一种烟花)、噗噗噔儿(玩具,又名琉璃喇叭)来玩,还有一种玩具叫‘升官图’,是一种扔色子走方格的游戏。当时,一年中摔坏的碗碟也是到过年再补。”他告诉记者以往每到过年,青岛的四方路附近就会形成一个年货市场。“旁边的芝罘路、潍县路等都卖年货,有的专门卖对联、有的卖菜、有的是卖玩具什么的。我最遗憾的就是当时那里有个书摊卖《小五义》,我每年都想买了当年货,可惜小时候手里没有钱。现在再也没机会了。”鲁海告诉记者,四方路年货市场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1950年那个春节过得很冷清,因为大家不知道当时新中国对‘新年’是什么态度。后来好了一点,但‘三大改造’开始了,私有经济又没了,四方路上那些卖年货的小摊也都消失了。”他告诉记者,虽然小摊没了,但人们还是会去商店置办年货。虽然当时是供给制度,不过青岛居民过年时可以凭票领两瓶啤酒。
如今的年货市场,早已不再仅限于吃吃喝喝,春联变成了印刷品、鞭炮变成了电子的,年货总在不断地变换,但不变的是人们对团圆的思念和对新春的祝福。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腊月忙年中的那些传统习俗和相关年货吧。
【经典作文中国人的年货】相关文章:
买年货作文08-06
购置年货的作文09-08
采购年货作文09-08
年货采购作文09-08
置办年货作文09-08
买年货的作文09-08
购买年货的作文09-08
购置年货作文09-08
置年货的作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