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重阳节的作文900字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900字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1
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陽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陽节。
重陽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陽。九九重陽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陽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陽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陽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节呀,是奶奶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陽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陽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陽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2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3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4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5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6
重阳节前夕,几位同学相邀去明湖踏秋,我虽身染小恙,但还是欣然前往。
下午,公园里人颇稀少,显得格外宁旷而幽静。整洁的青石路上偶见飘零的落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冬青泛着暗绿色,野生的小菊花,星星点点,闪烁着金光,一直延伸到绿荫深处,弯弯的白杨树叶子仿佛清瘦稀疏了许多,在秋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仰首翘望,天蔚蓝而高远,在接近地平线的地方淡成白色,与轻薄的雾霭连在起。
绕过树丛,清风拂面,一泓静静的湖水镜子一般,将远山的峰峦,岸边的垂柳,湖心的小岛倒映出来。一叶扁舟安逸的飘在远处,许久不动。荷花是明湖的特产,而此刻只有几许残倚,一只小小的青蛙蹲在上面,瞪着眼睛无声的望着我们,似乎要诉说什么……一阵风吹过,心中不禁涌起一种悲凉,于是下意识的把眼睛从湖面上移开,向铁公祠走去。
铁公祠正在举办盆景展览,面对这一件件艺术珍品,我简直要为这次秋游欢呼了。盆景是雕刻与栽培艺术的结晶,被誉为立体山水画,它集天下之灵秀于尺寸之间,给人以高雅的享受。苏杭的妩媚,漓江的清丽,巴山蜀水的豪峻,更使我犹如步入宋元人的画卷。
C君是我们中最活泼,最有才华的一个,他窜来窜去,对每个盆景都无情地抨击一番、而且还提些令人咋否的破坏性建议,我真怀疑他是否对这些也许比他更有才华的作者怀有深切的嫉妒。
看完盆景,我思索着说:“这些盆景都很美,都相当富有诗情画意,但仅此而已,不能再给人更深邃的东西了。”
C君立即反驳道:“盆景的本质就是创造实在的美,而不是抽象的哲理。”
我点点头,不想争论下去。C君刚才说过他参加盆景比赛就只放一只空盆,那么这个空盆就只有无穷的哲理而没有一丝美了吧。一笑!
从铁公祠出来,眼前的一湖秋水向我们显示出它无法抗拒的魅力,于是S君跑过去租了两条船。
我们轻轻地把船划开了,船浆在湖面七留下两行浅浅的波痕。
船过湖心,大开水战,愈演愈烈。溅在我身上,禁不住哆嗦儿下。这才偃旗息鼓,在历下亭泊了船。这里杨柳依依,一派古老典雅之风,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此亭约建于北魏(故址不在此),明朝嘉靖年间重建于此。
弃船上岸,只见两侧镌刻着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两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虽年深日久,但其雄浑挺秀的笔力,仍神韵不减。亭后“名士轩”不知为何门户紧闭。隔窗而望尚可依稀看到迎面挂着的郭沫若先生为明湖所题的—副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片大明。”但是杜甫和李北海的画像,张祥河、杜小梦等文人雅士的石刻,却不得而见了,令人怅然;辛弃疾、张养浩等济南名士也一去不返、吟诵着他们的词曲不禁又是一通感慨。前人曾道:“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旧,问济南过客,有谁续名士风流……”大家兴致顿减,默默坐在船头看悲伤而壮丽的夕阳燃尽最后一丝瑰丽,岸上已是万家灯火,为击退悲凉之情,我故意玩笑说:“今值碧云黄叶之秋,落霞孤鹜之辰,华灯初上,晚籁始生,素月入怀,清风振衣,且暮山黛水,古亭断碑,衰柳残荷,曲径长堤为吾人独有,当陶然而醉。何故做苏子赤壁游之态也……”于是一阵急促的浆声把我们送到岸上。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7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8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读后感。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相关文章:
重阳节作文:重阳节到了11-01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前的感想10-21
重阳节的作文:有趣的重阳节07-21
重阳节作文:重阳节抒怀09-02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的故事900字-重阳节作文01-18
重阳节作文1000字:重阳节1200字-重阳节作文01-17
重阳节感恩作文:重阳节敬老作文10-15
度过重阳节作文-重阳节作文12-22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的怀念11-18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前感悟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