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培训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华大学培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1
湖南省委组织部选派了二十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参加清华大学伟新教育扶贫校长教育管理培训,为期一周的培训圆满结束了。通过几天的紧张学习,聆听了唐少杰、刘永胜、崔和平等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掌握了校长应具备的理念素养和能力素质,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理论,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特别是专家教授们展示的清华校园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风气,深受感染,收获颇丰,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程度高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而校长的发展又是教师发展的关键,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整体发展的大局。为了加快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化校长队伍建设,湖南省委非常重视,同清华大学联合开办了伟新教育扶贫项目。这次湖南省委组织部选派的校长,是各县市(区)组织部门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层层推荐,而获得培训资格,机会来之不易,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从中等职业学校的选拨,到下发校长教育管理培训的通知,工作非常认真,落实到人,并对校长提出了严格要求,是本地区的代表,各方面都要代表本地区的形象。同时他们还根据《清华伟新教育扶贫项目的合作协议》附件要求,县(区)市分管部长,通力协调,争取县委、政府领导支持,处理好要上交的相关材料。特别是,6月26日,我们在长沙集中时,湖南省委组织部魏部长亲临会场,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明确使命,完成好这次培训任务,一定要满载而归。魏部长从这三个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感受颇深。我们二十名校长听了魏部长报告后,人人表态发言,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严格要求,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省委组织部专门派了张玉园科长领队,全程参与了培训,很好地服务了这次培训,这是我们所参加过的培训所最重视的一次。
二、组织设计严密
这次培训来自湖南、甘肃、云南等八个省七十四位学员,层次分布不同,有中等职业学校,有高中,有初中学校。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对这次培训非常认真,精心组织和设计,科学合理安排,管理科学规范,从报名、开班典礼、班会召开、培训计划实施、就餐住宿、班级管理、结业典礼等方面,都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培训结束后未出现任何差错,充分体现了“科学与实干”的清华精神。
三、授课专家水平高
清华大学是全国名校,这次培训共开设了九个专题,分别是清华大学唐少杰教授主讲的《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主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研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崔和平主讲的《校园安全管理》,北京市光明小学原校长刘永胜主讲《关于教师自身和谐发展的思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心理教研室主任陈纪英老师主讲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主讲的《爱生学校的理念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赵希斌博士主讲的《中小学德育的反思与实践》,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教授主讲的《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新课标解读》,清华大学贺林教授主讲的《校长领导模式与决策能力创新》等。他们讲课深入浅出,站在学科前沿,高层建筑,教学方法灵活,富有启发性,教学水平高,深受学员欢迎。
四、学习氛围浓厚
此次培训,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课程设置科学,师资力量强,聘任教授、博士等大学名师担任教学任务,他们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认真负责,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参加这次培训的校长大多数是副高级职称,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很好地珍惜了机会,提高了自我,对今后工作有利。在培训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清华大学的生活、学习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认真听课,认真做记录,用心理解所学内容,在课堂、课后同教授们交流、互动、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如陈纪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5分钟的交流活动,有利地加深了同志们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不熟悉的同志熟悉了,感情融洽了,思想活了,学习气氛浓了,完成了1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和总结。我们的确收获很大,将学习所得,实践于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湖南的二十名校长,成绩合格顺利结业,全部拿到结业证书,向省组织部领导交了满意的答卷。
五、培训效果好
这次培训,省委组织部张玉园科长全程参与,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及扶贫项目负责人也全程管理,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热情周到,要求严格。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效果很好,非常满意。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的原则,开拓了校长们的新视野,对提升校长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传播知识,分享知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教授们提出的,是做教育扶贫计划的宗旨。我们在感受清华大学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的奉献精神。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华民族的责任和奉献精神传播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要继承这种美德,把责任、感恩、奉献谨记心头,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发扬光大。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2
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行前,我曾跟领导说:“出门旅游我可以放弃,但到清华学习我不愿放弃,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接触最高学府的唯一机会”。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接到通知,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我将调到省委办公厅工作,由此我对清华的感情自然又深了一层。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财富,也对我在新单位新岗位、开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华大学果然与众不同,名不虚传。在这里,没有枯燥、呆板的教学,更多地感受到清华的人文氛围、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报国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特别是崔国文教授激情澎湃的开学典礼讲话,使我深入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专家学者的上课,或谆谆教导,或启发引导,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脚步、知识的乐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的笑声,又使我寻找到青春和活力。参加工作十几年的我,重回校园,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真正懂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
我是抱着学习“充电”的态度,来到清华学习的。这些日子以来,我认真听、仔细记、静心思,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长、宽、高”三个方面:
一、“长”,就是增长了知识,有助克服“本领恐慌”
平时自己忙于工作,时常感到“知识短缺”、“本领恐慌”,力不从心。这次到清华,聆听中国最高权威学术专家的讲座,增长了知识,见识了“世界”。一是增长科学管理知识。管理出生产力,管理也出凝聚力。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沟通与协调是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学习,使我系统了解了公共管理、依法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少是我以前未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彭向刚教授在《领导者科学与艺术》中,把“东北二人传”的语言艺术引入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领导者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对我们基层同志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水平很有帮助。二是增长现代经济知识。比如,《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一课,专家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与国外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中国再也不能延续“资源换增长”传统方式,而要利用宏观调控“倒逼”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如《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现状》一课,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掩盖下的贸易摩擦作了深入浅出地分析,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增长构建和谐人际知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人。作为领导者,工作对象就是“人”。记得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三分靠个人努力,七分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运用鼓励激励、联络联谊、真心真诚等办法,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统筹内外,以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营造和谐环境。这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各项任务落实十分有用。
二、“宽”,就是拓宽了视野,有利走出“象牙小塔”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眼界决定未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多走多跑,这对开展十分有利,对事业发展也是受益无穷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我长期在办公室写材料,很少接触外面世界。这次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等同于走出“象牙塔”。一是内容广。这次培训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各个方面,涉及到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既有宏观层面,又微观分析,结合了专家们平时所见所闻所思,对我们自然很有启发,弥补了很多方面的不足。二是联系紧。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地参观考察,十分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比如李虹教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从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积极”的观点,阐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对人生具有启迪。三是感悟深。清华课程形散但神不散,学到知识的奥妙,是我从未有过的。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的是思考、熏陶和感悟,是思维习惯。思维是“道”,其余是“器”,这次学习,我既“练器”,更是“修道”。通过学习,我认为,一个人千万不要纠缠于小事上,不要沉迷于温柔乡,更不要陶醉于现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三、“高”,就是提升了素质,有力激发“心灵火花”
这次培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在职继续教育这个主题,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对象,突出科学艺术这个方法。特别是通过学习《领导者科学与艺术》、《领导干部压力管理》、《领导者语言艺术》、《政务礼仪》等,第一次对“领导者”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有了系统的理性认识,提升了素质,提高了境界。“一朵浪花融入大海便不会泯灭,一颗玉石打磨愈久便光华愈灿”。我认为,领导者是一个普通人,来源于群众,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者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对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更高;领导者的产生,是由自身努力、历史机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但关键是由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决定的,一个高层次、受人尊重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境界高、修养好的同志。某种程度上说,境界越高,职位也就越高,群众的认可度也越大。当然,境界的提升,要靠学习、靠实践、靠自己的感悟。所以,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做一个用心干事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的信心和决心。这或许是我这次学习培训的最大收获吧。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3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清华大学—武威市中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8天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初识清华大学
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
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华学子,总是把我们尊称为“老师”,尽管心里有点虚,但面子上还是蛮受用。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千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在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偶有倦意,教授们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与启迪。
激活固有思维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论精深,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
提升能力境界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化和城市规划信息化管理、现代服务业、新闻媒体和危机公关、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特别是对于教育管理者的我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9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传承清华精神
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行动的力量,给人以前进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心。对我工作的启迪主要有:一是工作中要有激情与思想。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做到激情不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你我他。二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表达自己的理念,与全校师生共同开启学校美好远景,提升感召力。把握机遇,质疑现状,促进合作团结,更新学校。关注收获,培养后继人才。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四是建设健康校园文化。文化是无形的,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良好的学校文化比说教更有效。校园富有朝气,让教职工有充分的更高的期望,改变学校面貌,改变其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让师生更添智慧,适应学生,学生才能适应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更会符合目标性,符合规律性。学校更具美感,员工非常和谐,即善待师生,崇尚宽容,善于妥协,学会善待,追求高尚,淡薄名利。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4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10月14日至10月19日我非常幸运地成为清华大学-司法系统领导干部管理创新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一员,心中感受无以言表。首先要感激领导的关爱,给我们机会参加培训,让实现自己上个世纪的夙愿和梦想——走进清华园踏在清华校园的路上,看到清华的草草木木,呼吸到清华空气,感受到清华气息,这是何等的惬意和自豪。我们怀着朝圣和虔诚之心,带着希望和梦想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园。来到清华的时候,第一个印象是她的大,纵横交错的道路尽管很直接,可是照样让我感受到复杂以致迷失方向。但是,我并不急切地想从这迷失中走出,反倒是奢望可以沉醉在这迷失之中,那样我就可以随我的心性自由的在清华园中漫步。当二校门的一次映入我的眼帘的时候,一种庄严而美丽的情调在我的心中浮现滋长。我想起了我的孩子,那些和她一起在日影和月光下做着关于理想的作业的可爱的孩子;想到了我的同事,那些为伟大的戒毒事业兢兢工作的同事;我想到了领导的谆谆教诲和嘱托;我想起了在风中飘着苍发的母亲......心中终究为自己能够来到这里“朝拜”一回感到庆幸。仿佛看到朱自清先生孤瘦的背影,还有闻一多那坚毅的目光;似乎感受到在清华的河流中流淌着一种曾经被大家忽视的血液,一种曾经被人们轻视的韵律。
当我转过二校门,看见大礼堂和清华学堂的时候,心中有一股热流。这些就是清华最初的发源,是清华的原本所在。看到清华最初的建筑,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建筑艺术,懂得了建筑可以这样表现美。融合了古罗马和古希腊风格的大礼堂,古朴而又不乏现代味道的清华学堂,在我心中,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承载历史,记录清华辉煌过去的“化石”。更有大草坪前面的日冕,“行胜于言”,四个最代表清华风格的苍劲有力的字,时刻提醒着清华人为人处事的原则。正是这句话,使我来到了清华,我也相信它还会影响我的一生。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注重扎实的走好每一步。在清华学习的五天时间里,每天课程都安排得很满,白天全天的课,有时晚上也有课,虽然有点辛苦,但并不觉得学习疲劳,而感到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每位教授上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绝妙精彩的课程。这次培训班的课程,涉及领域宽广,有当前宏观经济、领导科学与执行力、公共管理、依法行政、国学智慧、心理调试。为我们授课的老师多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深刻丰富,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敏捷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令我从中感悟颇多;他们博大精深的理念,高屋建瓴的评论,切中要害的分析,极富个性的教学,使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清华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她的建筑上,更体现在清华的精神上。清华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集中、简练的表述应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它借用古训以凝练的语言表述了清华人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是使清华人保持其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缘起于20xx年11月10日,梁启超先生来清华发表以《君子》为题的演说。梁先生以《周易》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无论求学治业,都要坚忍刚毅,不屈不挠,不能见利而进,见难而退。待人接物,要宽宏大量,责己严,责人宽。这些内容在今天仍然是那么震撼人心。以王凎昌的“我愿以身许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为代表爱国主义精神;以“行胜于言”为重要内涵的严谨求实的学风;以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进步,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为奋斗目标的追求卓越的世界眼光。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它开启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视野,使我们浮躁心灵得到从未有洗涤和净化。短短五天培训,我们一步步地记住了“水木清华”这四个字,也慢慢地读懂了它,慢慢的品味其中的诗意。我明白清华人的诗不是风花雪月,荷塘依旧,可是它的意象已经不再是那亭亭如舞女的裙的荷叶和那淡淡的月色,它已经变得更加绚烂;清华的歌声也不再是曾经那些哑哑的木吉他声,它已经变得更加精致。因为清华是扎实的,是理性的,它的箴言是“行胜于言”。清华的诗意在那些穿梭的人影中,在校园中那些被匆匆摇响的自行车铃声中,在那些深夜中不熄的灯光中。
打开笔记,仿佛又听到了清华教授们紧扣心灵的讲解,再次和大师发生了心灵的碰撞。知识的力量是无尽的,我不虚此行......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5
清华大学职校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 20 年1月20日至1月22日,我参加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举办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感谢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在短短三天的培训时间里,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精英们进行了学习和交流,接受了清华大学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了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学习了如何对自身进行压力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特别的是,我学习了微课和慕课的制作方法,获益良多,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结业证书。这些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它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基础。现将两个月来的学习内容总结如下:
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应明确知晓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由此可见,如果想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职业院校教师更应该首先做到。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书林教授为我们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释义和意义,阐明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并讽刺和批评了现代社会某些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普世价值”和歪曲“三个倡导”等恶略现象。讲台上,刘教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谈笑风生中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台下,听讲者聚精会神,掌声雷动,听君短短一席话中胜过苦读十年书。
刘教授的讲课使我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又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奋斗目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循循善诱,教导有方,教师应能够构建高效、激情、智慧、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所谓兴趣,是指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是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有所满足的心理状态。传统教学是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强制甚至逼迫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而清华大学的张学政教授针砭时弊地批评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危害,使我们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则学生上课无痛苦可言,老师授课也会轻松很多。那么怎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张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例子,趣味横生却发人深思,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做到严格要求自身,注意教姿教态,注重与学生沟通情感,学生犯了错误婉转批评,尊重学生,让学生首先能够尊敬佩服自身。张教授坦言自己教学三十年来每一堂课都穿正装皮鞋,并提前五分钟到教室,没有空过一次堂、迟过一次到,课堂上言辞恳切,掷地有声,由此学生才对他敬爱有加,他也是位列清华大学授课学生满意度前十的教授。
另外,张教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摸索,自己大致归纳出“四点四性两注意”的教学方法,四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四性:“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两注意:“案例教学,语言表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授课要突出重点,教师授课最忌讳的就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突出重点。而对于重点问题,关键是“讲精、讲透”,但精讲不等于少讲,讲得过于简单,学生掌握不了教学内容,无“透”可言,而要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确定难点后关键是讲清,讲清的最好方法是解扣法。扣在什么地方,就解什么地方,可收到迎刃而解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要经常设置疑点,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兴奋状态,可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设置疑点讲究“问”的艺术,问得好,犹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可激起朵朵学生思绪的浪花。
提高课堂质量,张教授认为最根本的原则是“师德和爱心”,用师德去潜移默化学生,用爱心去爱学生,这样必能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
三、控制压力,云淡风轻,教师应树立阳光的工作心态并能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新*网曾报道过“社会家长要求过高,心理疲劳成教师新职业病”。据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调查统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54.03%的被试者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并且发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为减轻教师职业压力,国家心理咨询师张渝鸿教授为我们做了一次引人入胜的心理培训。
培训刚开始的时候,张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几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而第二只狐狸
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而第三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这个故事内容简单却发人深思,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是第几只狐狸呢?由这个故事我们便可得出处理事情的心态不同而结果自然不同。 张教授又给我们列举了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而导致悲剧后果的例子,最后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正确缓解教师压力最重要的方法是正确认识自我和学生,树立阳光心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由此,教师必须做到每天都有良好的情绪,这样也能带动学生有良好的情绪。
那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呢?张渝鸿教授提供了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积极心理治疗等心理学疗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倾听的艺术,张渝鸿教授有一句名言就是“多给学生一份话语权,就多一个理解学生的机会”。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需要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四、受益匪浅,恋恋不舍;肩负重任,勇于探索。
短短的四天培训很快结束了,四天名师教授的熏陶使我对这个校园恋恋不舍。我们此次培训由牛老师带队,年仅七十的清华大学老师杨老师作为我们的班主任,为我们安排食宿及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培训期间生活方面考虑非常周全,
细致入微,全程跟随拍照,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留念,还陪同我们逛清华园,讲解清华大学光荣校史。王教授出席结业典礼,亲自为我们颁发结业证书。感谢清华大学训练基础中心给予的课程安排,让我们在这四天中学习愉快,行程充实。感谢同学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个性特点迥异,在一起学习四天,我们学习中相互交流,探讨职业发展、办学特色,加强了校级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真诚的交友可能成为不同学校之间沟通的纽带。通过此次学习,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负重任,骨干教师如何发挥骨干的作用,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我将知难而进,用于探索,将此次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理念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更大的飞跃,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批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2021清华大学世界排名10-12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指南03-17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怎么样03-03
教育培训总结08-20
班长培训总结04-27
农业培训总结04-26
冬季培训总结04-26
关于培训总结04-26
新加坡培训总结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