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总结(精选6篇)
光阴如水,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在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吗?一起好好总结过去这段努力的时间吧。但是教学总结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教学总结(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教学总结1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
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
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练习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
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
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
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
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又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这次小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阅读教学总结2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二、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教师有必要从中撷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小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
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三、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总之,要训练好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把握好学生理解的不同层次,科学地进行训练。
阅读教学总结3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课,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待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具体操作是通过自主悟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再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朗读展现这种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②悟读—批注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略读课文,也用于其他各种课文的教学。如略读课文《七颗钻石》,先让学生通过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再作上旁批,通过交流感受小姑娘和妈妈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爱心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阅读教学总结4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自从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的活动,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我班进行了一系列的班级读书活动,现小结如下:
首先,我动员全班学生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鼓励学生踊跃地参加。我班读书活动形式可概括为开始领着读,慢慢放手读,后来各人自己读;读书内容经过精挑细选,各领域的书籍都有;读书的展示从开始不会到不敢到后来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为了让班级学生有更多更丰富的书读,我建议每个学生积极参加捐书活动,全班每人捐出一到两本好书,放到班级的图书角,班级里每位学生都积极向班级里献出各种各样的书籍。王子祈同学主动提出担任班级的图书管理员。认真做好图书的发放工作。每天整理好图书架上的书。现书架上的书已经超过100多本。同学们利用周三、周五的午间时间,进行好书交换看的活动,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由学生自己带来的读本,保证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在黑板报上开辟了“阅读之窗”栏目,及时更新,如阅读快递、优秀读后感、优秀作文等,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建立和完善了班级图书馆。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学生、滋润学生的童年。
其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拓展技能,通过班级墙报、手抄报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开展师生共读。从时间上来说,我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不定时进行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我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亲子共读也是促进孩子阅读的好方法。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多学期来,少部分家长能按我竭力向他们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可以感受到一部分家长正在逐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自信来自鼓励,习惯决定人生。”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以后还将计划定期组织各种比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乐在其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学生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的确,读书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读书活动使我们这个原本充斥着各种叫喊的教室比以前明显安静了许多,书香和全班读书的静谧慢慢赶走了打闹的喧嚣。
在我的指导和建议下,我班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涨。好多学生在日记里流露出喜欢看书,都说读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知识的享受。我相信只要班级的阅读活动持续开展,同学们定能收获更为丰富的心灵果实。
阅读教学总结5
对于三年级语文教学,我是个新手,近一年里,在摸索中前行,根据自己的浅见也形成了一套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仅作个人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小结:
一、导入
1、单元主题回顾
教材中的课文按照相关的主题合成单元,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表达的形式不一样,但表达的主题却是一致或是相近的。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以及同一单元的已学课文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可以表达同一个主题,为之后进入高年级时,更接近学生阅读实际的“群文阅读”打下基础。另外,使刚接触写作的孩子们明白写作的引子应是主题的形成。前苏联“红领巾阅读教学法”中总结中心思想环节曾受到不少界内人士的批判,而我个人认为倒不可全盘否决,人们总是首先有了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欲望,才会去思考表达的方式。我也希望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意识。
2、疑问集合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初次接触新文本时,总有学生是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如,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能获得怎样的道理?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取了这么一个标题?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我会对本章中的某个人物有哪些看法?我能从这篇文章中积累些好词好句吗?……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这些问题正是他们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角度,每个人需要从阅读中获取的东西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去尊重学生的需求。此外,在课文后的导读中,通常会出现编者对学生的要求和提问。《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应是教材、编者、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对学生而言,如何实现他们和编者间的对话呢?课后导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下不少学生课外文学读物中也不乏编者的话,在编者的指导下阅读,无疑能得到更专业的鉴赏水平的提升。在课前,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带着编者的问题,那么对于新课文便会带着阅读的期待和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新词理解,扫除障碍
课文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然而又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的,在对难度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初次尝试阅读课文时,遇到的阅读障碍之一便是新词的理解,除了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之外,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在课上寻找“小老师”的解答,同龄人之间的语言也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教师只做必要适当的点拨即可。
2、读悟结合,启发讨论
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采用教学策略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美文适合朗读,宜创造多种朗读的机会,在读中形成画面感,通过讨论得到情景的渲染。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合阅读后小组讨论,再利用板书或ppt的直观性梳理思路,做集体反馈。结构性强的文章,重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相机授以相关的语文知识,品词析句,培养学生学习像作者那样思考,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三、内容拓展,升华总结
在结课时,我们能够带给学生什么呢?根据课文特点,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补充,将教学延伸至课后;适当进行学科的整合,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升华本课主题,使学生回味,对课堂意犹未尽;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舞台,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畅谈收获,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无定法,我想,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启学生阅读学习的原动力,辅以适当的教学艺术,一定能带领学生体验语文本身的学科魅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教学总结6
我个人认为阅读课它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读书。那么孩子怎么才能学会阅读?他的主要途径应该是通过读书来学会阅读。在读中才能会读。因此我们阅读课上的目标定位,主要目标、核心目标应该是读书。应该是紧紧抓住读书训练不放。阅读课只有通过读书训练,才能整合我们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你譬如学生,在读书中他可以学到知识,在读书中可以领悟明白学习的方法,在读书中,可以明晓道理,在读书中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抓住读书不放,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就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我认为这样的阅读课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的阅读课。甚至是高品位的阅读课。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起到的就是指导作用,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做出指导,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怎样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呢?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我想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
【阅读教学总结(精选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活动总结07-27
群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6篇)12-27
小学阅读教学反思03-04
校本课程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精选】03-25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5篇01-25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课件02-25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件09-22
古诗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11-16
儿童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感12-31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演示课件的内容优化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