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儿自传》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菌儿自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菌儿自传》读后感 1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书,叫做《菌儿自传》,它是一本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书,作者是高士其爷爷。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去过美国留学,精通四门外语,曾从师于陶行知。本书是他的代表作。
这本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写成,在高士其爷爷的笔下,菌儿们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肠腔里开会,时而在空气中漂泊,时而在水里游荡。高士其爷爷以生动活泼的描写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向我们传播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的知识。虽说这是一本科普书,但高士其爷爷的文笔充满了诗意。比如说这句:“静静的,平平的,明净如镜,树影蹲在那儿,白天为太阳哥拂尘,晚上给月儿姐洗面,没有船儿去搅它,没有风而去动它,绝不起波纹。”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首或长或短的诗歌,例如这首:“人类的肚肠,是我的天堂那儿没有干焦冻饿的恐慌,那儿有吃不尽的食粮。”高士其爷爷把原来让人觉得恶心、惧怕的菌儿们描述得可爱又生动,让我们有兴致去阅读。
通过对《菌儿自传》这本书的深入阅读,我还懂得了许多知识。比如,平时我们最爱喝的酸奶,我原以为是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性液体,可是看了这本书后我得知,它是通过在牛奶中加入菌儿发酵而成,这些菌儿被称为“益生菌”,特别有利于肠道的消化和身体的健康。这本书虽然写于四、五十年前,但现在读来还是一点儿也不过时。好书是经典的、是永恒的!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作者让我用如此可爱和有趣的.心情来感受原来意识中认为厌恶和可怕的细菌,将我带入神秘的微生物与细胞的世界。
曾经我以为我能接触到的菌就是蘑菇和乳酸菌吧,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总之都是大坏蛋,会让我们生病,会让食物腐败,“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原来,细菌是植物啊,曾经我以为微生物就应该是动物呢。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这浅浅的一句带过,即彰显了作为生物的细菌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地球一共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最近一次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在那场旷世浩劫中,约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也在此终结,连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而菌儿却如此悠悠闲闲的混了几千万年还没被发现。
“无情的火”这一篇章,用生动幽默的语句,让我们了解了人类对细菌研究,探索,发现,认识的过程,“水国纪游”“清水和浊水”告诉了我们水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嘲讽了人类自己恶化水源和环境的现状,水可以活人,也可以杀人。清水包含细菌,便是包藏祸心的假清水,于人便是假君子,多么有哲理的话。
作者在他23岁时因为研究病菌而导致脑部被病毒入侵,最终导致全身瘫痪,却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几百万字的科普作品,还用如此生动的语言描写给他致病的细菌。这本书让我对微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间的时候,我还要多去做些学习和了解。
《菌儿自传》读后感 2
在寒假中,我读了《菌儿自传》这本书。《菌儿自传》是由中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写成的一本科普读物,是一部权威科学与较高文学品味的经典,是一部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的科普著作。
在《菌儿自传》里,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写成。在作者笔下,菌儿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腔肠里开会,时而在水国里游历,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地淋漓尽致,全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无疑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有意思的是,菌儿给我介绍“菌儿”名字的由来,它对我说,“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菌儿在自述中,还不忘为自己平反昭雪,它对我说,并不是所有的“菌众”都是在跟人类作对,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会带来疾病,只是‘菌群’中的一群野孩子不听话,令人类陷入了深沉的苦痛,并败坏了它菌儿的名声。事实上,有好多菌儿都是人类的朋友。比如说,人们做酸奶就要用到菌儿中的乳酸杆菌;而做酒和面包也需要菌儿的帮忙。所以,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菌儿。在荒郊野外,菌儿不声不响地清除了动植物的尸体,因此赢得了“大自然的清道夫”的美誉。因此,菌儿还有不少的功绩,人类不应该把它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菌儿还偷偷地告诉我:“人类的肚肠,是我的天堂,在那儿,没有干焦冻饿的恐慌,那儿只有吃不尽的食粮。”它强调跟我说,“在平时,我和食道的老板都能相安无事。我吃我的',它消化它的。”
在这本书中,我还懂得了很多知识。在以前,我总是认为那些小虫子、小甲虫是最小的生物,但是自从读了《菌儿自传》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小的生物是菌儿,就算是几十万挂在苍蝇身上,那苍蝇也不觉得重。它说道:“我那酵儿,小山芋似的身子,直径不到5微米(1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体重只有0.0000098175毫克。然而算起来,他还是我族里的大胖子。”
菌儿喜欢到水国里去游历。水,什么水?是雨水,雨水将菌儿带到了山洪、溪涧、河流、沟壑。水,什么水?是雪水,将化未化的雪水,是菌儿冬眠的好地方。水,什么水?是浅水、是山泽、是池沼,但那儿并不是菌儿的安乐家。水,什么水?是江河的水,水里满载着菌儿的粮船……
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书中处处充满着作者高士其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也对高士其产生出由然的敬佩之情。高士其不仅是一位科普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23岁时因为研究病菌而导致脑部被病毒入侵,最终导致全身瘫痪,却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几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影响了无数人。他的《菌儿自传》更是教给了我无数的科学知识,给我带来了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甚至会影响到我的一生。正如冰心奶奶所说:“假如儿童文学作者是儿童精神食粮的烹调者的话,那么高士其就是一位超级厨师。”最后,我想:一个国家要想兴盛起来,就在于人们对科学的热爱程度,在于人们对科学的不懈努力。所以,我们应该好好阅读科普读物,努力增长知识!
《菌儿自传》读后感 3
《菌儿自传》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科普作品,作者高士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微观又宏大的世界——菌类的世界。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着菌儿的脚步,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深入到那个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常常被忽视的生物世界。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震撼的莫过于对细菌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的描述。细菌,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却拥有着惊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速度。它们每20分钟就能翻倍增长,8小时后数量就能达到惊人的16000000个,这样的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而它们在大自然中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既是大地上的清道夫,能够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同时也是我们人体内的微小居民,参与着我们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高士其在书中通过菌儿的自述,让我们看到了细菌在人体内的各种活动。它们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肠腔里开会,时而在空气中漂泊,时而在水里游荡。这些生动的描写让我对细菌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生命起源和细胞不死的科学话题。这些话题虽然深奥,但高士其却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它们讲解得深入浅出。他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而细胞的不死精神则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生命和科学有了更为敬畏和尊重的态度。
除了科学知识的.普及,这本书还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细菌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既不能完全消灭它们,也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我们应该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尊重它们的生命权利,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科普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科普作品不仅能够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而高士其的《菌儿自传》正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收获了知识和感悟。
总的来说,《菌儿自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趣味性的科普作品。它让我对细菌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菌儿自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菌儿自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9-22
菌儿自传读后感11-18
菌儿自传读后感系列01-17
《菌儿自传》读后感10篇12-11
《菌儿自传》读后感(3篇)05-30
《菌儿自传》读后感(通用10篇)11-14
《菌儿自传》读后感(通用9篇)06-28
《菌儿自传》读后感(通用6篇)06-28
铜绿菌散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