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基本常识

时间:2023-04-24 10:04:01 丽敏 节日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一劳动节基本常识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一劳动节基本常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五一劳动节基本常识

  什么是五一劳动节

  春风春雨虽未觉,桃花绿色却已到,五月又到了。

  五月是少年们的天堂,厚重的衣服裤儿已经换下,跑到了田野里或公园里尽情的撒欢儿,用肢体跳着一支春天的哈哈舞;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涌动,执子之手,与子同行,摘下春天里的花朵点缀爱的花景;五月是老年人的节日,踏着一路路春光,和着一串串鸟鸣,到刚刚解冻的湖面垂钓人生……

  五月的第一天,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日子——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共同节日。

  国际劳动节的发展历史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劳动力更多的剩余价值,企业主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沉重的压迫激起了劳动者巨大的愤怒。他们也知道,要争取自己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大家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来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条件,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企业主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

  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便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

  1886年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两人,事态扩大。在随后的宣判中有8位无政府主义者以谋杀罪被起诉,4位无政府主义者被绞死,1位在牢中自杀。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及抗议随后的宣判,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工人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国际示威游行日”的前身。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世界各国一般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不过,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惯也大不相同。欧洲的很多国家,譬如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仍以示威庆祝五一,成千上万的人依然和平地在市内游行。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五一节的发源地美国,却不过五一。美国的劳动节在九月,并不在五月。每逢9月的劳动节,美国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众一般都会举行游行、集会等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劳工的尊重。在一些州,人们在游行之后还要举办野餐会,热闹地吃喝、唱歌、跳舞。入夜,有的地方还会放焰火。

  美国现在的工作时间,大单位是按天,一天7.5小时,一周五天。也有特殊的,是实打实记录时间,每星期够37.5小时就行了,譬如周五的时候我习惯性的就问了一个美国网友他们放假吗?她说她不清楚,因为她这个星期前面有加班,四天就已经上足了37.5个小时,她们单位就是实打实记录时间的,所以她今天就不用上班在休息了。

  世界过五一劳动节的各国人民,劳动人民的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和收入得到提高,都应该铭记:是美国广大工人认识到,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必须进行斗争,才有了之后越来越好的劳动环境。

  五一劳动节安全小常识

  一、居家安全:

  1、社区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相互守望,提高自防、协防意识。外出时,一定要与邻居打好招呼,提醒关照,遇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不要在家中存放过多现金,贵重物品一定要锁好,减少失窃损失。

  2、居民外出旅游或长期不住在家里,出行前应注意做好安全检查:检查液化气罐上的阀门是否关死,炉灶上的阀门是否关严;天然气入户总管上的阀门是否关死,炉灶上的阀门是否关严;检查室内各种电源插头是否拔掉,最好拉闸停电;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插销是否插牢。

  二、出行安全:

  3、节日期间,居民驾车出行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车辆,应把车停放在有专人看管的停车场;停放在居民区无人看管的机动车要安装报警装置和机械防盗锁,不要在车内和后备箱中放置贵重物品。

  4、节日期间途经火车站、公交枢纽、各旅游景点和繁华商业区的公共电汽车是防范扒窃活动的重点。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购物的外地游客要提高防范意识,看管好钱物;将有效证件和银行卡分开放置;不要在站台清点财物,打完手机后要放在随身的包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文明乘车,自觉遵守乘车秩序,不要只顾挤车抢座位而放松了警惕,成为扒窃下手的目标。上车后,乘客最好往中间走,不要挤在门口,遇到连续被挤时要提高警惕,以防被窃。

  5、选择出行交通工具,要乘坐正规运营的车辆,不要乘坐“黑出租”、“黑摩的”、“黑三轮”等非法运营的车辆。

  6、群众出行,注意防范“金元宝”、“假邮票”、“捡钱分钱”等街头诈骗违法活动,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推销,谨防上当受骗。

  三、游玩安全:

  7、外出游玩,不要到未开发的景区、景点,以免发生迷路走失等情况。应尽可能到向公众开放的、安全设施较为完善的、防灾避险功能较为健全的公园景区休憩娱乐。进入公园景区游玩,特别是在穿行桥梁、涵洞等狭窄部位时,不要抢行、注意礼让,避免因人员拥挤造成秩序混乱,引发治安灾害事故。

  8、在一些公园景区周边,“黑车”、“黑马”、“黑导游”问题也较为突出,游客要注意识别,防止上当受骗。

  9、参加大型活动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识别警示标识,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意识地了解现场安全通道和出入口的位置,见到危险警示标识和不牢固的广告牌,不要靠近和触摸,绕行通过。遇有局部人员拥挤时,不要好奇凑热闹,避免发生拥挤踩踏。

  四、购物安全:

  10、购物时注意尽可能包不离手或背在身上,包放在胸前。同行的伙伴要互相照应,购物时要观察一下周围有无可疑人员,将个人物品放在视线之内。

  11、使用信用卡时,注意设置和保管密码,不要轻信不明出处的“紧急通知”和“公告”,及时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12、到餐饮娱乐场所活动时,注意妥善放置衣物和挎包,防止扒窃和拎包,以免财物损失。手机、MP3等物品要随身携带,谨防遗失。

  关于五一出游的小常识

  “五一”小长假,很多人选择举家出游。但逐渐升温的天气和汹涌的人潮,也为很多春季传染病提供了传播的机会。“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出游前,不妨为家人准备一个实用的“保健包”,带上一些卫生消毒急救方面的常用药品和器具,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出游筑起一道健康防护墙。

  管好嘴巴:带个保温杯,备上黄连素

  歌里唱“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去外地旅游,当地特色美食难以放过,尤其是小吃、大排档更以物美价廉吸引游人。宣武区红十字协会急救指导老师专家建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饭店吃饭。饮食适量、饮酒适量,定时休息、做好保暖。

  “野菜只要处理得当,一般不会有问题。但要想尝野味,还是应慎重。”专家说,因为野味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寄生虫,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不一定能处理干净。比如去京郊吃虹鳟鱼,虹鳟鱼本身是冷水鱼,没有问题,但可能在运输、加工处理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对于胃肠道功能比较差的人,不建议吃生冷食品。在“保健包”里加上治疗腹泻的黄连素。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健康影响评价室主任专家说,出门在外尽量多喝温开水,可以随身带个能装开水的保温杯,或者喝包装完好的瓶装水。不要随便去沟里、河里洗蔬果来吃,更不要随便挖地里的野菜、野蘑菇吃。

  防范过敏:脱敏药和急性喷剂少不了

  一直到6月之前,过敏都是易发和高发病。专家建议在保健包里加些抗过敏药,而对于开车出游的过敏患者来说,尽量在前一天晚上睡前服用,这是因为脱敏药里有一定的镇定作用,如果开车前服用,容易对行车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对于选择京郊地区出游的人来说,由于北方地区浮尘天气较多,且经常多风,很容易造成呼吸道过敏等问题,如果外出游玩遇到浮尘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毕竟戴着口罩爬山也比较煞风景。有哮喘病史的人,需要随身携带一些抗过敏药和急性喷剂药物,在发生喉头水肿时用得上。

  卫生消毒:酒精棉球瓶胜过消毒纸巾

  登山踏青,人多拥挤,游玩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导致划伤、割伤。如果要清洗伤口,仅仅靠卫生湿巾是不够的。专家说,最好携带一个浸泡在75度酒精里的卫生棉球瓶,在清洗伤口时,先用清水洗,再用酒精棉球进行伤口周围的消毒。

  如果割伤、划伤的是静脉,可用随身保健包里携带的绷带加压包扎,在没有绷带的情况下,可用干净的衣服或毛巾进行包扎。在24小时内就近寻医打破伤风针。如果是动脉出血,止血是首要紧急任务。一定要用止血带止血,而不是布带、铁丝、绳子等止血。如果是上肢动脉出血,需要将止血带扎在上臂的上1/3处,如果是下肢动脉出血,则需要扎在大腿根部止血。

  扭伤骨折:绷带作用大

  专家说,爬山时如果不小心出现脚扭伤,首先不要揉,在冷水敷扭伤处半个小时后,做个踝关节固定。这时,绷带就能派上用场了。如果遇到小腿骨折的情况,要为伤者做一个外固定,这时,随身包里不能像多啦A梦的口袋那样变出夹板、支架来,“将伤者的好腿和伤腿捆在一起,这样用好腿做支架,固定腿打结时,切记要将固定结打在好腿这一边,在伤者的内踝和膝关节处要垫上毛巾、衣服之类柔软物,以防骨性突出咯得疼。”

  老人:硝酸甘油防突发心脏病

  在照顾同行的老人方面,专家说,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以防心梗、心绞痛、心脏病突发时应措不及。包括一些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速效救心丸和扩张血管的丹参滴丸等强心药。

  孩子:带些板蓝根等抗病毒药

  病来如山倒,小心被急性病毒扑倒,尤其是随行有儿童时。专家建议带些抗病毒药,如板蓝根、利巴韦林等。虽然抗病毒药不能立即起作用,但会有一定效果。如果儿童在行程中发病,建议立即就近送医。“常备药、成人药并不是简单地切开二分之一、减少剂量就能给儿童服用。必须谨遵医嘱。”专家提醒说。

【五一劳动节基本常识】相关文章:

礼仪基本常识03-25

台词的基本常识06-10

台词的基本常识06-09

台词的基本常识06-15

语文的基本常识01-28

对联基本常识03-07

西餐礼仪基本常识03-23

女生礼仪基本常识03-25

餐桌礼仪基本常识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