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东莞镇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的中心镇,被誉为莒县的“北大门”。东莞境内山峦起伏、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知道,东莞也是人杰地灵,出过不少的名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东莞冬至习俗都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东莞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篇1
一、客家一带:做萝卜粄、吃焖鹅
在东莞的客家一带(清溪、凤岗、塘厦)过冬至,每户人家都会用糯米和萝卜丝做成萝卜粄,并吃焖鹅。
萝卜粄是最具客家风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先把萝卜刨成丝煮熟后,压干多余的水分。再用猪油将虾米、猪肉、腊肠等馅料爆香,然后将它们跟萝卜丝、芹菜粒、适量的盐、胡椒粉等调味料搅拌在一起作为馅料。接着把这些馅料放进用粘米跟糯米做成的粄皮内,做成圆饼模样,放置在新鲜的榄叶上(也可用芭蕉叶),最后用锅蒸熟即可食用。
二、东坑:咸丸
咸丸是东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表示合家团圆之意,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糯米粉制作,随意捏成团,不加馅。用鸡作,佐以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碎粒、咸菜鲜甜美味,是东莞传统美食
在东坑,人们会取用当天的剩菜,馅料一般为虾米、瘦肉、蚝豉、鱿鱼、冬菇、青菜熬成,咸丸用糯米粉搓团投入汤锅中即可。
三、茶山:同样是咸丸,但是只有咸,没有馅儿
茶山冬至同样是做咸丸,不过茶山做的咸丸却是一个斋丸,只用糯米搓团而不包馅料,“咸丸”的精华可谓在于汤。
四、城区:做“冬团”
在东莞城区,冬至这一天都会做一种特色小吃——“冬团”。啥叫“冬团”?其实就是用舂糯米、粳米粉包成团,意味着“团圆美满”。不过,冬团有甜咸之分,一般白色为甜、红色为咸,酥木团为红色,取“鸿”运之意。
一般来说,“咸团”用眉豆、少量沙姜、糖、盐做成:“甜团”的馅较为丰富,有爆米花、花生和黄糖。
五、沙田:煲红薯糖水
在东莞沙田镇,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有煲红薯糖水的习俗。紫红的红薯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家人身体健健康康。
六、企石镇:菜头角
在东莞企石镇,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忙着做一样传统小吃——“菜头角”。这是一种以“菜头”,即萝卜做主要馅料的传统小吃。
为了迎接冬至,企石镇不少家庭都会聚在一起,动手做菜头角,在冬至前欢迎亲朋好友来作客。
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菜头角”,首先把包裹馅料的糯米粉和粘粉混合煮熟,再放入用萝卜、腊肉、腊肠、虾米、花生、豆腐干制成的馅料,然后放进锅炉蒸熟、贴叶而成的。
七、其他习俗:拜冬、男的理发,女的洗头
东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这一天,携夫带子回娘家拿着自己做的“冬团”带些糕点、水果、猪肉鸡、鸭回到外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亲相聚一堂吃饭。其寓意着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吉祥之意。
东莞水乡片的一些镇街有个习俗,就是冬至节前要理发,东莞本地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所以以前东莞人从冬至过后都不理发,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说法。
东莞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篇2
吃饺子子的习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关。
立冬是个进补的节气,“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在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立冬不算冬,冬至到来,才有冬天的感觉。冬至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就要来到。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许多地区家家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冬至吃饺子始于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生活在农耕文化的中心区域。冬天来了,当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冻坏,这让张仲景很是担忧。于是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送给被冻伤的百姓食用。这既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防冻伤的药物,张仲景叫它“祛寒娇耳汤”,百姓吃了以后,血脉通畅,两耳变暖,冻伤也就好了。
“娇耳”就是饺子的原型,从冬至开始到除夕,张仲景一直开棚舍药,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功德,把张仲景尊为“医圣”的同时,把饺子创始者的名头也一并给了张仲景。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也由此开始流传到今天。
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民间冬至的习俗
1、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景仲冬至舍药留下的。
2、羊肉汤
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3、糯米饭
在江南和广东一带,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5、擂圆
擂圆又叫“冬至圆”是浙江台州人们冬至的重头戏,老传统。“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圆圆润润”,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
6、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7、赠鞋帽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8、藏冬冰
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人窖中,窖深约二丈,将冰藏人后,立即将窖封闭严实,同时藏人各种鲜果,人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东莞冬至习俗都有哪些】相关文章:
东莞冬至习俗有哪些12-02
冬至时各地饮食都有哪些习俗12-21
处暑的习俗都有哪些08-23
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03-25
小寒时节都有哪些习俗11-26
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03-25
古代立秋都有哪些习俗范文「精选」07-31
立冬节气都有哪些习俗11-09
莆田冬至习俗有哪些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