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9-06 13:34:16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优秀]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优秀]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

  实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

  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CuSO4+BaCl2=BaSO4↓+CuCl2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 SO42- = BaSO4↓

  第四步:查(保证)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Ba2+ + SO42- = BaSO4↓

  质量守恒:左——Ba, S 4 O 右——Ba, S 4 O

  电荷守恒:左 2+(—2)=0 右 0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HAc+OH-=Ac-+H2O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3+Ba2++2OH-=BaSO4↓+H2O

  CuO+2H+=Cu2++H2O

  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5.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

  7.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

  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另加:

  盐酸 硫酸 硝酸为强酸 醋酸 碳酸为弱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是强碱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HCl、H2SO4、HNO3、HBr、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H2S、HF、磷酸、乙酸(醋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KOH、NaOH、Ba(OH)2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4

  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

  1.提炼精髓,多看多读多背

  很多同学之所以没办法学好化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因此大面积的进行知识获取,找不到关键的地方,既耽误了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要求掌握的,很多时候都是对一种化学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想要学好化学的小技巧就是要懂得提炼知识点。

  花少的时间去背诵,节省下来的时间才能去看更多的内容。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同学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化学老师的话,因为老师常常会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的知识内容,这无疑为自己节省下了很多的时间。

  2、分类整理,重点内容熟背

  所谓的分类就是将高中化学书中的属于一类的内容放到一起,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类;反应的属性像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等又是一类;

  各种有颜色的化学物质也是一类。因此同学们要知道如何归类,这样才方便自己的对一个模块的掌握和记忆,才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这样才会有效快速的提高化学分数。

  3.多做题了解常考题型

  做题可以帮助自己知道哪里掌握的好与不好。好的时候自然而然可以很快的想到解题思路,联想到学过的知识点。

  掌握的不好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多这一块进行一个课后的补充,不断完善。当有不会的问题也不要积攒,即使询问老师或者同学解决,以免日后忘记或者影响接下来的问题的解决,因为好多题都是相互前后有联系的。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7

  几个分解反应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高一化学方程式知识点5篇分享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

  一、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

  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

  ①符合事实

  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

  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H++NO3—、Fe3+与S2—、HS—、SO32—、Fe2+、I—)

  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CN—)

  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2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3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9

  1.乙醇钠水解法:C2H5ONa+H2O→C2H5OH+NaOH

  2.乙烯水化法:CH2=CH2+H2O--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C2H5OH

  3.葡萄糖发酵法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4.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5.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7.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H23.氧化:醛氧化4.还原:醛+H2

  8.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9.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XX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10.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0

  酸+碱---盐+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以及3,3–二甲基–1–丁烯。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分离。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要求的扁桃酸C6H5CH(O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分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一共有13种

  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 2C6H5OH+SO32-

  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来自于酒精和水。

  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最多有4种,容易遗忘掉1,4–加成产物。

  15、CH2=CHCH3的名称是丙烯,CH3CH2CH2OH叫做1–丙醇,CH3CH2CH(CH3)OH叫做2—丁醇,CH3CHClCH3叫做2 -氯丙烷

  加热

  醇溶液

  16、(CH3)2CClCOOH+ 2NaOH CH2=C(CH3)COONa+ NaCl + 2H2O

  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可以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工业上具体采用哪一条路线,取决于原料、设备、环保、投资、成本等因素。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电木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得到。

  19、要了解一点化学史知识。

  20、了解减压分馏的原理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1、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俗称甘油)都属于饱和醇类,官能团种类相同、个数不等,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它们不是同系物。

  22、当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两性离子形态存在时,溶解度最小,可结晶析出晶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2

  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Na Al Fe C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易被氧化 常温时能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与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与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与盐的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与碱的反应 不反应 Al 可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不反应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红棕色 黑色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NaCl 和H2O2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与NaOH溶液

  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应 由金属直接

  制得的方式 金属钠直接

  露置在空气中 点燃或加热

  金属钠 金属铝的氧化膜或在氧气中点燃金属铝 生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 在空气中加热 金属铜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氢氧化物 NaOH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颜色 白色固体 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2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加热 对热稳定 生成Al2O3

  和H2O 隔绝空气加热生成FeO和H2O 生成Fe2O3 和H2O 生成CuO

  和H2O

  与NaOH

  溶液反应 —— 生成NaAlO2

  和H2O 不反应

  制备 ①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氯碱工业 铝盐与过量

  氨水反应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

  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5.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6.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3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3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 重结晶.

  3、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检验类型 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

  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

  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 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4、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白磷沾到皮肤上 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溴滴到皮肤上 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nB/V nB=CB×V V=nB/C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 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4

  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_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布列不同

  5.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2C+O22CO

  ②还原性: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5)、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6)、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2-24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3-28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5-26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7-21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6-08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9-01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3-0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03-10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0-09

高一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