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24 17:54:53 语文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现就以下两方面说一说教材。

  1. 说教材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科技突飞猛进,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间站相继兴建,新能源不断开发,然而人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正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如不警醒,人类终将遭遇灭顶之灾。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从小是做起,从自己做起。就是给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描绘。

  2. 说教材的内容安排

  跟随着小洁的月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胸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清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拽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3. 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陪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德的熏陶,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4. 课时建议:

  2课时或2课时以上。

  二、 说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欣赏、变幻、展翅高飞等词的意思。能用……像……练习说句

  2.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和行为美的和谐。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 说学情

  从二年级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看。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比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景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课件图画,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从而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美好环境的感染。

  2.自主探究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渎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体验。

  4.练习说法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想象说话和句式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学习法。

  五、 说教学课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前准备:画环保图画。

  2. 设计思路:

  语文是一门审美性较强的学科,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体操。我想这种美的体操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涌动,去感悟。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感知美——初读课文,寻找美——自主品读,欣赏美——交流讨论,发现美——拓展练说,延续美

  3.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给大家去看一弯清澈的湖水。(出示课间)清澈的湖水是怎样的?说一说。感受有情境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老师在问: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带着喜爱之情齐读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寻找美

  风景美,语言文字更美。引入初读全文。给难读的生字做上记号,划出词语,多读几遍。

  交流预习情况,把难读的字、词指出来,再把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互相合作帮助。(课文指出,教师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喜欢的方法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1.把难读的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读准,及时评价。

  3.表扬学习成果:自学能力多强啊!读对了这么多生字和词语。让我们随着小洁荡舟湖上去欣赏如诗画的美景吧。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把句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板书:景美)

  (三)自主品味、欣赏美

  教师请学生来说说找到的句子。课标强调阅读方法,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补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是单纯性,机械的分析,要重朗读感悟,我依据理念这样设计:

  课件出示,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在赛跑。

  指名读句子,比一比谁读的好,进行朗读争星,鼓励学生乐读美读。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说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师板书山石奇特。

  在图上找一找,认一认这些石头,用动作表演“展翅欲飞”。

  再指名读,读出有趣,肯定,你完全有资格做小导游了,为我们介绍一下其它的山石。

  引导说话练习,图上还有怎样的山石,积累语言出事出示课件词语卡、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美不胜收

  读一读,积累词语。

  合作背诵(师生合作,美美背诵)

  1.课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读读,湖水给你什么印象?(平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闭上眼睛读一读。,感受美丽湖水。

  此时小洁的感觉是怎样的?有感情的读,我觉的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过渡:小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静的美,继续汇报美的句子。

  3.课件出示: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跳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重点能解决“跃”是什么意思?感受小鱼的有趣。结合老师范读——想象读——表演读,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景之美。

  4.在音乐中齐读1——4突然之前自然段。

  引导学生欣赏美的风景、感受美的风景。在教学设计中我是紧紧扣住朗读,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四)交流讨论,发现美。

  过渡,山石美、湖水美、鱼儿美、人更美,你从哪里看出来?(板书:人美)

  引导学生抓住面包纸的主线,抓住“刚想”“生怕”“”三个词语。指名,读,她在想什么?(想象读,想象说话练习)

  小洁在欣赏美景时又发现了什么?读出“不满”的语气。(板书不满)

  小洁把纸扔进河了吗?找出文中句子,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象在寻找什么。————她在寻找什么呢?生:垃圾箱,清洁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拓展延续美

  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呢?(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的表达愿望。)

  (六) 总结全文

  简述本文大意,让学生谈谈学后想法,强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七)说板书

  板书是整堂课的教学思路的缩影,是教学的蓝图。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的词语积累。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了解薄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强调自主,鼓励参与

  1、激情引趣,谈话导入后,适时提问: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的办法好在哪儿?教师尊重学生意愿、灵活调控,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选择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小节中学习。

  2、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二)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1、兴趣是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用激情引趣,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实物演示等激发兴趣、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

  (一)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四)归纳总结

  1、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从题目入手,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又从妈妈入手,激发学生情感;顺势一问:把植物和妈妈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

  2、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在激趣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从这两个问题入手,通过小组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植物、观看视频、读文、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掌握新知、理解重点。

  对于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主要采取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纷纷”等词语。我先利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选择词义,既降低难度,又加深了理解,可谓水到渠成。又如“带刺的铠甲”,我发给学生每人一粒苍耳,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亲身体验,词语之意不点自明。

  3、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在学完前几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分别交流在课前收集、了解到的资料,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要点,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课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 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 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同时以句型转换、比较、标点符号的使用为训练手段,进一步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 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启迪。

  2、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重点句段,加 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 个孩子身上。

  3、基础技能训练法:教学时,我主要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特别是萨沙的三句话。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句型的判断、转换、比较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为训练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萨沙的不解、不甘与自豪;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引发心灵的碰撞。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着重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交流思想,把读、练、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主要在于:形象生动逼真、声色直观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学更加逼真,更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思 想、人物情感的体悟。同时也为教师节约时间,留下更多的教学空间。当然,多媒体并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适时、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于事无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课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文眼“弱小”,首先通过展示街头乞丐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为学习课文设下感情基调。接着过渡,引出课题。然后点燃学生的学习望:“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堂创设的感情基调与文本基调一致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其次,以质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自读雨前部分,了解事情的开端。

  雨前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由于雨前部分比较浅显,在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来完成。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到了解事情开端的自我体验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同时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品析雨中部分,体悟感情,渗透思想教育。

  1、多媒体播放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的场面。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此时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由于当代孩子受庇护太多,依赖性强,自我为中心较重,不懂得感恩,更别说是关爱他人。所以我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自己的思想,为与下文萨沙的对比埋下伏笔,引发思想碰撞,震撼心灵。】

  2、过渡,多媒体展示萨沙与妈妈的对话。(去掉标点的,并要求学生合上课本)

  ①自由朗读,试着给它加上标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对句意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的。凭着学生的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完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落实“双基”的训练。】

  ②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从语感上帮助学生对句型的判断,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③着重抓住萨沙的三句话,判断其句型,训练句型的转换,并通过句型的对比,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

  ④练习巩固。

  ⑤反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从句型的分辨、句型转换对比,标点符号的运用,从而真正落实“双基”训练。凭借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交流与判别,从中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①讨论:在雨衣传递的过程中,跳过了托利亚。你猜猜,托利亚是怎么想的?

  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从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而从侧面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萨沙的身上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③拓展:多媒体展示真乞丐和伪乞丐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吗?

  【马丁曾说:“没有引发任何行动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梦想。”所以说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认识与触动层面上的话,那只是瞬间的、没有效应的;只有引导学生由思想触动到指导行动这个层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复述巩固,结束课堂

  【复述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一种形式,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一定的概括能力是为他们升上高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把握重点,表明中心,便于学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

  妈妈 → 萨沙 → 野蔷薇

  争当强者,保护弱小者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重点是借助汉语拼音,正确的读出“俩、盛、输、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理解老牛的话,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二、设计理念: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本课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亲自实践的机会,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1、 结合课文朗读让学生自己学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检查朗读生字和朗读课文,强化生字读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或动作表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茂盛”通过看图理解,“大模大样”结合动作理解,“评理”联系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自读字悟为主线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把心思“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精度重点端再精读重点段,突出理解的重点,即老牛的话。学生反复朗读老牛的话,理解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再特定的情况下,长处能成为短处,短处也可能成为长处。再通读全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体会里面所包含的哲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愿望。我这样导入新课: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他们就吵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文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在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读,激起他们互不服气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互相读,激发读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结合插图,教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品读精彩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能够轻而易举读出骆驼吃围墙上的树叶的轻松,但对羊吃围墙上树叶的着急和吃力可能读不准。我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之后边读课文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羊吃树叶的动词,最后读羊吃树叶的句子。这样,学生朗读时注意“抬”、“扒”、“伸”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能体现出羊吃树叶的着急和吃力。

  四、说板书:

我让学生通过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来进行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也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过冬的事情。课文有8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情。这部分有5个自然段都是写他们的对话,介绍了他们不同的过冬方式。第8自然段写他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见。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的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习“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其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例如:在学习三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时,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小组里自由讨论,把小动物过冬的方法先给小伙伴说一说。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思维方式便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融合,自觉地取长补短,改善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

  四、说课时安排、学具、教具: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识字教学和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熟读、感悟和拓展阅读。

  教学本篇课文,准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种小动物的头饰。

  五、说教法:

  有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开放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境,先激起学生朗读词语的兴趣,积极地读准词语的字音。然后图中的小动物与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名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文中三种小动物的可爱形象。这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学生和小动物做好朋友,一同参与学习,学习就更有趣味了,学生自然比较自信,也容易获得成功的快感。

  六、说教学流程:

  根椐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理解,学生的学情及本文的特点,采用整体设计教学法(即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整体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想象小动物们第二年相见会说些什么,体会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板块激趣导入;自由阅读,整体感悟;体会感情,读中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上课时,问学生“冬天到了,你们是怎样抵御冬天的寒冷的?”然后再谈话引出课题:“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天。”板书课题,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为进行个性化阅读做好了铺垫。)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设计两个环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在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先用词语的形式呈现生字,然后针对本课生字的特点,从读音、字型、词义等方面各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字进行点拨。如“商量”“暖和”强调轻声的读法;“暖”“商”还要强调字型。这样一来,在一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中,就呈现出各个侧重点,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记这些字词呢?

  (这两个小环节的设计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字词,从整体感知入手,符合语文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三)整体感悟,体会情感:

  这部分的教学都从课文中的两个“商量”入手(“商量”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第二次:“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见面。”),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商量”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体会从这两个“商量”体现了什么。

  学生学习小动物们第一个“商量”的内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小动物们如何过冬的句段,然后点拨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独特的过冬方式,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燕子: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2)青蛙: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3)蜜蜂: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学习燕子如何过冬一段时,可点拨学生抓住“飞到南方”“暖和”“很多虫子”等词语体会燕子迁徙的过冬方式,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你就是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怎么能读出这种心情呢,;学习小青蛙如何过冬一段时,引导学生自己找找哪些词语能体现小青蛙如何过冬的,学生可能会找出“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然后点拨学生“吃得有多饱?”“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觉?”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吃饱喝足了,好好睡一觉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该怎么读呢,;学习小蜜蜂如何过冬一段时,点拨学生抓住“早”字体会它的勤劳,并且可以结合一年级学的《蚂蚁和蝈蝈》一课,体会“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之后,引导学生再和文本对话,画出小燕子说的几个问句,学生画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学生读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以点拨,如“从小燕子对青蛙和蜜蜂的称呼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体会小燕子对好朋友的关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字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体会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学生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说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给予点拨、指导,并且总结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地位。)

  学生学习小动物第二个“商量”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们再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体会从这两个“商量”体现了什么,带上头饰进行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表演对话,实现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纬度目标)

  (四)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带头饰分角色表演朗读全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材中,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也是无处不在的。我给小朋友布置了两个拓展作业(1)、《我会做》: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或图片。(2)、我会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来了……这样的课外练习激发了他们继续去探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图书、乐于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扩展。

  七、说板书设计:

   小 动 物 过 冬

  { 图 }燕子 飞往南方(迁徙)

  { 图 }青蛙 钻到土里(冬眠)

  { 图 }蜜蜂 蜂巢藏蜜(备粮)

  板书的设计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的课文的重点和关键,一目了然,对于本课文的内容学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说一说教后感:

  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令我想了很多很多。一起教研时,我们同事在一起交流教学感受时,总少不了感叹一句:现在的学生接触事物多,好动,思想活跃,但上课时却像萎谢的花儿,有时一点精神也没有。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后,我感到思想豁然开朗,想马上对大家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学时,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努力去做了,虽然运用还不够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从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回来的点滴,却使我今后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设计理念】

  一、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体验,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在读读说说中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从文中我们还发现,父亲通过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就能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可见父亲对鸟有多么的熟悉,父亲为什么能够这么了解鸟的生活习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给出了答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

  二、创设阅读情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们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从这开始是比较轻快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听听事先准备好的鸟的声音或者让学生学学鸟叫。并让大家说说如果你是一只小鸟,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说的?这是树林和鸟最快乐的时刻。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能把它读好了?从朗读中感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那种爱鸟之情。此外,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反馈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巧设疑问,引导感悟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在读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问题,(你觉得你提哪几个问题,对小朋友理解课文有帮助)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狼和小羊》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伊索寓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狼和小羊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告诉他们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按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好课例。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新大纲》的要求,针对课文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让学生知道狼的三次借口分别是什么以及小羊相应的回答。

  2.能力目标

  (1)拓展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以狼的三次借口为线,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语感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狼和小羊不同的态度。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二)设教学重点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定教学难点为:对于词语“上游、下游”的理解以及道理的揭示。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因为狼的三次借口课文采用“相似段”的写法,以对话形式加以展现。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选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造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使学生“会学”是我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想——议——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设计意图

  (一)发挥主体,巧妙牵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结构相似这一点,把“狼的三次借口”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按“扶”、“引”、“放”三步有序扎实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一步:“扶”。发挥学生主体,抓住重点词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我精讲课文的第2、3小节。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狼的第一次借口,并在讲授过程中渗透“读——想——议——读”的学法指导。首先指名读第2、3小节,边读边想:狼的第一次借口是什么?小羊是怎样回答的?其次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再者用多媒体的演示,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狼凶狠的语气,用温和的语气读小羊说的话。

  第二步:“引”。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让他们调动已掌握的学法学习第4、5小节。同时,利用问题使学生读中有想,以想促说。在围坐的四人小组中既发挥个人才智,又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在学生积极的主体学习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关键处、学生疑惑点加以点拨。接着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朗读出狼的气冲冲和小羊的可怜的语气。

  第三步:“放”。出示问题后,学生运用学法独立地完成第6小节的学习。在交流中,学生互相补充,相互答疑,使问题得到圆满回答。

  (二)质疑导思,自主探究。

  我认为,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质疑导思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时,放手让学生提问,互相交流,打开他们的思路,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

  例如:本课教学难点之一是理解“上游、下游”这两个词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如果单用词典单调枯燥的注释来加以说明,恐怕听后仍是一知半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质疑”这一教学环节。

  让学生充分自读第3小节中小羊说的第二句话后,找出不理解的词“上游”进行质疑,从中完成“读而能疑,疑而能问”。同时借助多媒体来化解难点。

  化抽象为形象,结合动画,用问题“谁站在上游?谁站在下游?”引导学生说清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同时,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显示“上游、下游”来巩固理解。这样一目了然,学生理解深刻。

  同样的,在“放”学生自学第6小节时,也安排了“质疑”。针对学生可能对“龇着牙,逼近”这两个词语发出解释性提问,便出示动画,先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用动作表演法配以语言的描述来理解这两个词语,从而加深他们对狼两次借口失败后露出凶恶本性的感受。

  (三)续篇结局,大胆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想象。我结合本篇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的语言材料,先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出故事多种生动有趣的结局。再出示句子:“说着,()的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一填空练习,既可以复习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将去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想象出更多的故事结局,同时,作为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下来。

  (四)角色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体会到狼和小羊不同的态度,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五)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文道要结合,在学习本篇课文后,学生要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可这个道理概括性较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在每一阶段的小结中先做铺垫,再不断地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体会。最后在完整地朗读中,思考后,学生讨论,启发他们回答得出: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同时,我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作用,向学生推荐读《七色彩虹》以及原著《伊索寓言》中《狼和羊》的故事,为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直观、简洁,通过巧妙的图形组合,表现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温和的小羊向狼争辩,最后狼凶狠地扑向小羊的情节。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获得了美的熏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是国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 课,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来理解、欣赏文本,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3、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训练重点是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二、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熟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题,了解大意。

  课始,我直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二) 诗文对照,初步感知。

  1、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点,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请学生读课文,并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2、 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3、 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我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 光了解诗意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2~~4小节,看看课文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依依惜别”这个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的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 结合学生所找句子细细品味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他们都在欣赏美景吗?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悟到此时两人都无心欣赏美景,都有一种老朋友离去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但他们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借助学生搜集的资料,明确能够得到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的敬重,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一定非常好的。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孟浩然的话:“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让学生谈谈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理解,体会孟浩然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

  以上三句话,在学生感悟之后再通过练读、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充分诗人的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能把课文读好,只有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这样的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入情入境。)

  4、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有层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表演再现”的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

  (学生表演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 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尽情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 作业

  从以下四题作业中任选一题完成。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收集几首送别诗,并背诵。

  3、以《朋友》为题,写一位你的好朋友,表达你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4、从你背诵的送别诗中选择一首,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改写。(以叙事为主)

  (课外作业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它能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乡下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4课,这首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乡下孩子从幼年到渐渐长大的时间推移为“经”,以乡下孩子从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到广阔田野的空间转移为“纬”,交织成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鲜活画面,同时融进作者向往之意,赞赏之情。

  全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我所执教的对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学生对乡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象丰富。因此,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学生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教学理念的灵魂。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权,在合作中学习,是我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有丰富的想象,有表达的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是我教学的又一理念。 语文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课标还要求“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这样的:

  《乡下孩子》一课,反映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又感悟到这一点,既而转化为对农村,对大自然的热爱呢?在教学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乡下孩子的客人去体验、去感悟乡下生活,进一步想象,乡下孩子还会干些什么?同时,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素材,再现农村生活,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所以,教学的主线是“以说为入、以读为主、以悟为神”。

  一、 情境导课,激发兴趣。

  在导课的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飞舞的蝴蝶,游动的小鱼和漂亮的白鹅,可爱的花狗,美丽的公鸡,馋嘴的猫咪,,憨厚的胖猪,清澈见底的溪水,盛开的野花等景物,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乡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我接着问:谁会在这里生活呢?当学生说道乡下孩子时,我又巧设过渡:“今天,就有一位热情好客的乡下姑娘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诉老师,她生活得特别快乐,所以专门做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课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看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三读课文,划出小节。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乡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逐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 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寻找自己兴趣相投,关系亲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组内大胆质疑,积极发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这时,我就作为小组的成员,深入到各小组,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主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小组汇报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汇报第一小节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说他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我让学生说一说,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么样?爬在爸爸背上会干些什么?由此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那种温暖幸福的情感体验,回忆起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体会到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就像“欢唱的黄鹂”,父母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 。

  [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读出那份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的愉悦之情。]

  又如: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后,我觉得他们读得不到位,就出示课件,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乡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美丽的童话故事)他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学生进入情境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小组汇报完后我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导读各个小节,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启发想象,迁移练习。

  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后,我对学生说,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乡,你会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样也编个诗歌吗?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较浅,让他们言之无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图上有小狗、公鸡、小猫、小鱼、小猪、鹅等学生喜爱的动物,学生们见了个个神采飞扬,见物欲言。纷纷举手发言:“拾一把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馋得小羊咩咩叫。”“捉几条小虫,撑圆了公鸡的肚皮。”“捡几根肉骨头,乐得小狗直摇尾巴。”这样,“一石击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思维活跃,不仅能够准确地运用课文上的句式,而且还能够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喜爱的小动物、吃的食物及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时,我又引导学生:你们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现成诗歌,说给“大眼睛妞妞”听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在尝试中体现我能行的快乐,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满童趣的小诗。比如:“曾是妈妈怀里/可爱的小猪。曾是爸爸背上/顽皮的猴子。弹一首歌曲/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打一次篮球/锻炼锻炼自己的身体。”虽然不够完美,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迁移练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拓展,去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通过《乡下孩子》的教学,以创设情境、趣味阅读、感悟运用为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

  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五.说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教法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娃娃”,师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学生在补充课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扩词训练,加强了语言积累。老师选择“可爱的”一词板书完整课题《可爱的娃娃》。再启发提问:“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师话峰一转:“然而,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这个娃娃 ,却变得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主动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使教学重点有了训练坡度。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场面)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在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后,鼓励学生试着用动作、眼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5.在学生表演之后,启发学生由文本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6.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哑剧表演,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 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 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结合这个板书设计,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有一个叫托尔斯泰的大作家曾这样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诚实 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说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懂得怎样看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

  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说两种树的特点。

  2 、今天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起来到了这里,成为我故事当中的小主人公。我现在就来读读课文,看看学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

  【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兴趣读】

  二、朗读质疑

  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比赛读课文。指定段落读,要求:吐字准确、声音宏亮。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讨论问题。

  【锻炼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 ⑴、当小柳树吐绿、发芽儿、长叶之后,他看着小枣树说了些什么?态度怎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⑵、当小枣树结满枣子,大家在树下品尝枣子的时候,小柳树是怎样想的?读一读。小枣树责怪、取笑他没有?而是在小柳树一再追问下她才开口。读一读小枣树的话。“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7、分角色朗读全文。

  【在品词品句中理解课文,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生长特点,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体会它们性格的不同,通过比较明白小柳树前后表现不同。】

  四、实践活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醒。

  五、课堂总结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我们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才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用一组成语来告诫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学方法:

  本人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为体现这一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接着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安排巩固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词句的意思。

  三、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玩游戏

  第五环节: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课外作业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从这六个环节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识字二(板课题)。

  (这样通过谈话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完后老师再来一个检测。在检测时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谁在干什么),教师随后在图片下出示相应的词语。(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接着教师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来读。如:个人、全班、同桌互读。读后教师又把卡片张贴在黑板上。(这样教师既可以大面积地检测学生的认读情况,又可以把整节课的重点一下子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分析字形

  在认读完生字后,就转入分析字形这一环节。在分析字形时,教师先跟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再让学生按所学的'识字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这样既可以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从而得到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习词语。

  在学习词语时,教师也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认读词语后,教师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把表示动作的词和多音字显示出来。接着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准确运用。又问:“二胡”为什么用“拉”而不用“弹”。(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明确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时,一定要根据它所用的对象来定。)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词语搭配)。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延伸。

  5、小结、质疑。

  在学习完后,教师又来一个知识小结,再质疑。(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反馈的空间,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四、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词,教师又设计一个复习巩固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通过认读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使整节课的重点就更突出。)在复习、巩固后,为了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在此又安排一个扩词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知识延伸)。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读写相结合,教师又指导学生书写比较难记易错的字——“琴”。

  五、游戏

  在学习完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又来一个轻松环节“玩游戏、编儿歌”。在玩“快乐传真”的游戏时,教师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让台下的学生猜,猜对奖一颗☆。(这样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出如何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又一次帮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六、总结

  教师总结时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让学生说,教师再来归纳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就更好地明确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再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加以奖励。

  七、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课后去复习功课,教师布置了一个口头作业“认读生字和词语”。(这样让学生回家后有目的地复习功课。)

  八、说板书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第一课时所学一、二类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难点:体会老师的勤勤恳恳,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五、说学法:

  本课语言流畅,富于情趣,教学时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出示紫丁香图片(导入),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得读书姿势最正确。

  (二)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试试,行吗?(动画朗读,做好情感铺垫,让学生注意用心体会老师范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评价老师读

  3、自主读书,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

  4、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让她和你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5、谁乐意站起来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6、谁还想读?

  7、你们现在最想听谁来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并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多边互动,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们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四、寓教于乐,巩固生字。

  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就连一些生字宝宝也想来和你们交朋友,还认识吗?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低段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热衷于一件事,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五、练写生字(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静心书写)

  六、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绿色的枝叶 做伴

  绿叶唱歌 消除疲倦

  盛开的花儿 感谢

  花香 飘进梦里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情;四、说教学程序。

  一、 说教材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根据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文本细读、质疑引导、合作交流、听读学习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三、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学了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了,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或问爷爷奶奶,了解当年的情况,帮助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是略读课,但篇幅比较长,所以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主要通过品词品句,以读悟情、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首先,新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古诗《游子吟》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已学知识,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情;一方面又顺理成章的引开了课文;

  其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让学生带着“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文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细读文本,品味感悟。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母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细细地品味感悟伟大的母爱;

  最后,总结与拓展。通过向学生质疑:“本文通过讲述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来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中心。由于本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所以,我设计了“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最想为母亲做的一件事”活动,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感悟伟大的母爱。由于“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大胆地对“母爱”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升华主题,感悟伟大祖国的母爱。

  总之,在这节课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谢谢!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

  说课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说教学目标

  本课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下面我仅就第二课时向大家介绍。教学目标有三:

  1、知识目标: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悟课文,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谊的良好教育。

  说教法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儿歌激趣,巩固识字。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首体现课文内容的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激情萌动。然后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科”“亚”“呆”。接着,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短语。在这一过程中,文中的生字词以不同形式反复再现,教师不断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接下来的读文做好铺垫。

  上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说课稿,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 联系生活,读中感悟。

  我是这样过渡的:“复习了生词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读课文前,谁当小老师给大家提提要求?”学生再一次兴奋起来,有的说要读准字音;有的说要读出感情;还有的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当我说:“请打开书自己大声读吧!”教室里顿时一片书声朗朗。这里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2)、科利亚生病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他?(3)、这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了阅读的重点。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在数句子的同时,复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我又接着问:“你从哪能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再一次细读第2段,找到了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真没意思,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里说一角天空呢?”这正是我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学生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了质疑。我立刻把握住学生这一提问的闪光点,赞赏地说:“真不错,你能边读边思考,我们要向你学习。是啊,我们平时都说一片天空,这里怎么用角呢?”一个学生立即说道: “因为科利亚只能看到窗口露出的天空,就像《坐井观天》里的青蛙一样,就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用角更好。”我赞扬道:“你说得很好,还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太棒了。看来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过程从文本中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科利亚的无奈。同时渗透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教会了学生思考。

  在学生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看后,我问道:“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想你生病的时候,心情怎样?”这一问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科利亚地理解和同情。例如:我觉得科利亚真可怜。我都替他难过。我感到科利亚好孤独啊!我生病的时候,又难受,又没意思,想快点好起来。

  顺着孩子的回答,我继续引导“你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紧皱的眉头,噘起的小嘴,以自己的感悟表达着科利亚的孤独和无奈。

  读中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联系生活的体验,放飞自己的想象,以我心比他心,深入的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当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感情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读后,注重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其他同学读的怎么样。学生们听说要当小老师,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于是,小老师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个产生。他们争着指出朗读同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我对学生的朗读和评价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在阅读中构建起鼓励和评价机制,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 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科利亚这么孤单,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他。”这是我再播放一段动画。当学生看到科利亚的笑脸和窗前的红气球时,自然产生疑问:“气球是从哪来的?科利亚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我随即鼓励道:“你们这么聪明,自己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第3至5段,并在自己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做些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全班交流。

  在理解“气球是怎样飘到窗前”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找出第三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摆摆”、“一上一下”两个词想象气球的动态,有的学生还配上动作演一演,展现出儿童的天真。

  学习第四段,让学生注意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莎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这两句话蕴含的感情。科利亚由这张“可爱的笑脸”联想到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里让学生展开联想,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小伙伴一块踢足球,总之,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校园里的美好生活。

  理解“指手画脚”时,学生有一定困难。我引导学生想 象科利亚的同学站在四周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边说边做动作指挥别人,就是指手画脚。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读书,动笔墨读书,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感悟之后,再一次让童心飞翔,让想象驰骋,把他们带到科利亚的世界,让他们领悟到科利亚的高兴是由于他想到了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我还设计了比较句子和用“可爱的”“高兴地”写一句话的练习。先用可爱的、高兴地说短语,再让学生把短语扩展成句子说一说,最后完成书上的读读写写。这样说写结合,循序渐进,加强了词、句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学到这里,学生的心情已经随着科利亚轻松了许多,再进行朗读训练,孩子们的脸上自然带着微笑,语气也随之欢快起来。

  “窗前的气球在说话,心里暖洋洋的科利亚在说话。”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说话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成为剧中人,让气球撞击打开想象的大门,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课文,走进爱心小世界。孩子们畅所欲言:“科利亚,祝你早日康复!” “科利亚,你寂寞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吧。”“谢谢同学们,有了你们的关心,我一定很快好起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人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一句句充满童真的问候语,包含着孩子们浓浓的情谊。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都顿生暖意。

  最后教师小结:科利亚也许是被“可爱的笑脸”逗乐而笑;也许是为米莎的“创举”而开心的笑;也许是忘了病房里的孤独而高兴地笑……总之,这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科利亚带来的是一声问候,一个惊喜,它代表着全班同学真诚的心。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当学生借助气球向科利亚表达问候之后,我再一次开启学生的思维:一个学生“你还有什么好办法问候科利亚?”一个学生说:“老师,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一种遥控飞机,我可以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用遥控飞机送到科利亚窗前。”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回答:放风筝、打电话、写信、录音等等,孩子们在想办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设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最后我说:“老师的心里暖融融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要能替他人着想,有的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班级中有哪些同学需要你帮助、鼓励?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他表达友谊,可以给他画个可爱的笑脸,说几句鼓励的话,或写几句知心话等。

  板书设计主要采用“图文式”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文性首先以童心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努力追寻童心,以童心与儿童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体悟情趣,拥抱美好的生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模板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11-11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13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13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02

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4-28

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4-28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们成功了》说课稿02-15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07-01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1-12

语文上册说课稿:称赞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