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08 08:01:26 语文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热门】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容貌,还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三)、说教学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刻内涵,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有个初步的认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课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潘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默读,个别读、齐读、快速浏览、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读中领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三、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可采用品析词句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老师带同学学习单元导语,明确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发质疑: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目的是一开始就抓住题眼,直奔主题。

  第三环节,老师让学生能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同时,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美丽,分别是怎样的美丽。通过同学的交流,提炼出“美丽的形象,提炼美丽的镭,成就美丽的人生,美名永远流传”,并用这些词连成主要内容。这样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主要内容,学生水到渠成。

  第四环节,老师让学生精读三四自然段,品味美丽的科学精神。这环节,老师分了三个层次,既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方法。第一步,老师让学生读一读,划一划,从哪些具体事实感受到那份美丽。第二步,老师让学生找一找,作者用怎样的语言直接赞美居里夫人的美丽。第三步,老师总结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就是用事实和直接赞美写在一起的方法。这样水到渠成。品味美丽的科学精神的方法之二就是朗读。教师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读,特别是老师的引读效果应该不错。

  第四环节,老师一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能跨越百年呢?”来制造悬念,引入下课学习。

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和单元目标均提到 “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本次习作教学,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思,合作学习。通过方法指导,从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等出发,小组合作讨论与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提炼写法、选材训练等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富有技巧性,充满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欣赏、评改习作,提高学生的评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享受到修改习作的乐趣,和看到习作越来越充实、精美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习作前虽然只是大概预习了一下《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内容,没有进行过随文练笔,但他们已经有了从三年级以来积累的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并非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基于学生起点和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人物特点内涵理解比较浅显,对人物细节描写掌握不到位。因此,本次习作教学的指导课我采用了“四部曲”方式进行教学:第一部激趣解题,第二部方法指引,第三部片段习作,第四部评赏修改。即先让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个人物的特点,接着结合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然后出示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思路,让生在小组内确定一个人物和他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共同完成一个习作片段,最后依托学生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欣赏、点评习作片段。

  三、说教学目标:

  1、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

  3、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教学难点为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材让学生审读,规律让学生寻找,疑问让学生议论,错误让学生辨析,知识让学生梳理。大纲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作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学生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合作法、拓展法、实践法。

  学法:激发兴趣法、讨论法、评议法、举例法、探究法。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这就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热身>

  (二)方法指导:

  1、师课件出示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

  (1)、师提出任务: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个片段表现了严监生什么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应的字或词。

  (2)、师提问回顾所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3)、师提问质疑,引导生结合课文上下文,学会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师板书“合适”)

  (4)、师继续质疑,引导生学会用一件事例来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课件出示《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动作词红色字体显示)

  文摘: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三)片段习作:

  1、师课件出示其余素材照片(周勇、彭老师、TF boys、同学等),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抓住一个鲜明特点,举例描述。师播放图片。

  2、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他最鲜明的特点。

  3、小组内合作,结合一件事例,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特点描写片段。(师课件逐步出示要求。)

  4、师巡视,相机指导。(师提示:可以像课文中的片段一样,抓住细节来描写。)

  (四)展示赏评:

  1、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a)、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小组的习作。其余学生自由点评。课堂如果生成好的点评句式,师相机抓出来,黑板上板书,后面小组效仿。

  b)、如果课堂生成不够理想,师相机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赏评习作。

  师课件出示赏评句式温馨提示:

  你用了( )描写方法,表现了XXX( )的特点。我建议( )

  2、教师相机点拨。

  3、师相机课件出示自己的下水片段,请生赏评、修改。

  (五) 继续习作:

  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教材解读:

  《丑小鸭》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在小学课本中,学生已经学过大量缩改的《丑小鸭》,“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 "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丑小鸭也因此成为了身处逆境而不断进取的典型形象,它几乎是奋斗者的化身,因为它的顽强不屈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反之一推理,似乎说如果它不奋斗就不会变成天鹅,可是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是啊,只要你是天鹅蛋,孵出的他总会是天鹅!看来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白天鹅,在于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鹅蛋!而不是鸭蛋。而变成天鹅的过程,不仅仅是拼搏的结果,试想,如果是一个鸭蛋,无论它怎样的拼搏,是永远成不了白天鹅的!再读课文时感到早期的它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少,反而自卑、轻视自己的多!丑小鸭自卑的原因是它没认清自我,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丑小鸭在早期就能认清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不会生活得那样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确认识自我”作为《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重新解读。

  二、目标设定:

  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教语文是途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显性的,是载体,关怀人的成长和培养人的素养是终极目标。

  干国祥老师曾提倡“深度语文”的教学理念,他的语文教育观就是“主题、可写、互文、对话、存在”。干老师认为文本解读的内涵应该包括只读性文本、互文性文本、可写性文本,在《丑小鸭》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上述理念,由《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只读性文本)渐渐深入,不断引进材料,即互文性文本,引导学生对成才观进行深度思考,对作者的主题进行质疑。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自己的主题意义。让整个课堂极有思想深度。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课文到课外各类材料,最后让学生理解:要正确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从丰富多元的文本与对话中对原童话的主题有了新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能因终极目标实现而得到忽视,通过动作描写、精彩的心里活动描写等方法的赏析、文章线索的把握、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等,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语文素养,是本节课的又一目标。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及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赏析来认识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

  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首先是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看后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看法,让学生体会身处逆境的泰山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自信。

  2、诵读法

  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语文教学来说,不能脱离文本,而注重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文本。

  3、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将简单的分组讨论引向有组织、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层次的讨论形式。

  4、谈话法

  充分利用谈话法,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学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课文、了解丑小鸭的形象中。圈出对丑小鸭的心理及语言描写的句子。

  2、诵读法

  对圈点的句子进行朗读,读出丑小鸭的心理,准确把握其情感。

  3、讨论法

  充分讨论,互相启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团队的力量。

  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

  先播放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话点评一下主人公。引出课文《丑小鸭》。[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读文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丑小鸭在成长期(丑小鸭)与成熟期(白天鹅)的性格特点。

  成长期:自卑、懦弱、窝囊、坚强……

  成熟期:善良、谦虚、真诚……

  2、划出你对丑小鸭性格评价的文字依据。

  3、筛选出一组最恰当的词语。

  自卑――谦虚

  4、抓住关键语句或词语美读,体会丑小鸭在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嘲笑的对象”

  师:换成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说这句话;

  师:“你”为何悲哀?

  师:评价美与丑,总有一个参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谁比觉得丑?要是你身边都是小天鹅你还会觉得丑吗?为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由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出文章的主旨,教师小结:身处的环境固然对自己影响较大,但快乐与否的根本问题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很重要,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认识你自己》,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怎样”的问题,简单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现丑小鸭自卑的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师小结: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一只美天鹅,永远只会活在自卑的世界里。看来自卑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过于自信就是自负,看看成熟的白天鹅吧,他怎样教诲我们。(板书:不自卑、不骄傲)

  6、如果你就是那只白天鹅,你在回忆自己丑小鸭时期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辟的话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的感受表达出来。(谈启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爱拼才会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别讨论其概括是否恰当?

  2、迁移阅读:《动物学校》、《老鹰和小鸡》、《寻找内心的奇迹》

  学生谈读后感受

  3、总结(认识自我名言小结)

  师结束语:最后就让我以希腊神托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负,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正确认识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认识自我,不自卑,不骄傲)

  平凡 → 成功

小学语文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是其第二课时。我会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和各位考官一同分享下我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先是关于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深入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其次就是我对学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应该填满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爬山虎的图像进行讲解加以学生的理解。

  说完了教材以及学情,就可以着手处理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上好一堂课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就是瞎子摸象,囫囵吞枣。因此结合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理解,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②通过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③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了教学目标,那么设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就简单多了,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内容,也是支撑起整堂课的顶梁柱,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设置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而难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标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学生作为主体,所以不能将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上这一堂课,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以后,就进入到本堂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好的导入,由于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通过引入“爬山虎的脚”这一个话题就可以直接进行到今天的新授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主要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新授第一步:自由朗读,圈点批画,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并分别出示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对比喻句如“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形象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力。

  新授第二步:多读赏析,层层推进。在这一步,首先会先让同学们自己默读爬山虎到底是如何爬的,仔细思考,然后小组探讨演练模拟脚爬的动作,然后上台表演,在这里我会对学生先进行鼓励,再进行客观的点评;其次让学生齐读描绘爬山虎爬的句子,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而我也会拓展提升到这样爬体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精神?最后全班带着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有感情的齐读该段,将最终解决同学们对爬山虎如何爬这样一个难点攻克。

  新授第三步:默读赏析,小组分享。在这一步,我会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默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和同组进行分享得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这样的环节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构建了团结互助的氛围。

  说完了新授环节,就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的环节,叶圣陶先生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我也会鼓励我班上的同学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神奇,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最后就是布置作业的环节,由于本篇是说明文,讲的是大自然的奇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我会布置一个长期作业就是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爬山虎的脚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谢谢各位考官,我的说课完毕!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以上为《爬山虎的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识字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引导孩学生从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20xx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夯实识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孔、雀、鹂、灵、锦、鹰、丛、护、牢、嬉”10 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准确、熟练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多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拍手歌及学习生字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的互相依存,从而懂得保护动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难点是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总时数为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谜语导入--初读感知--归类识字---理解儿歌,随文识字--指导写字--朗读拍手歌--游戏巩固识字--总结”的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

  通过猜谜语和看会意文字的方式理解“保”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认识“保护”一词。知道要保护动物,动物也需要我

  们的保护。

  (二)初读感知拍手歌

  我直接点出本课是一首拍手歌,并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文中讲到的动物用圆圈圈出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保护动物”有个初步的感受。并随即认识了的八种动物。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读书时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词语中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生字,更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八种动物的名字。随后依次出示八种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学生直观的感受动物的形象,将图片与生字相结合,把生活和语文学习相贯通,使得识字学习更加水到渠成。接着,分类读词语。将八种动物分为鸟类和兽类,学生先发现,在朗读词语。在这一环节中“嬉戏”一词较难理解,我引导学生先观察熊猫玩耍的图片,再总结出有玩耍和嬉戏是一个意思。让学生再熟读句子,效果较好。 之所以这样设计,既是为了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为了夯实词语朗读。

  (四)集中识字

  出示词语中的生字,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利

  用形声字认识“护 鹂 嬉”三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再介绍“锦”字,掌握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利用形声字的方法认识“猩、鲸、坪”三个字。紧接着讲“隹zhui”这个部件表示鸟类。我们的祖先根据鸟的特点造出了隹这个字(出示课件)。“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所以“雀”字也有“隹”这个部件(出示课件)。第二步,学生自主利用多种方式识记“丛、牢、鹰、孔”四个字,这时我会帮助同学识“牢”字,利用象形字讲解。“牢”放置这里通过字理分析来识记,在古代“牢”就是指关牲口的地方,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牢”是这样写的,房子里关着一头牛,而关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坚固结实,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坏,所以就有了“牢固”这个词。后来人们说一件事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这样设计基于两点考虑: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牢”字和“丛”字,学生先交流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出示田字格中的“牢”字和“丛”字,观察、分析结构后,教师接着示范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由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六)朗读拍手歌

  首先,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接着师范读,边拍手边读。最后,让学生们反复拍手打节奏朗读,与伙伴互相拍手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们与小伙伴们拍手朗读,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我会强调“伙伴”与“朋友”,让学生们发现这是一组近义词,并且提升学生们的感情领悟,让学生们知道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 (五)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一:猜谜语,巩固识字,此环节的识字游戏,既是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对几种识字方法做一个回顾,不断渗透各种识字的技巧。游戏二:拍手游戏,巩固识字,本环节通过师生和生生玩拍手游戏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并在读书中体会“拍手歌”的两大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朗读时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出节奏感来。

  (六)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再次总结我们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保护动物要牢记。

  六、说板书

  二年级孩子板书设计要以简单明了的板书呈现在学生眼前。板书设计有两个我会写的生字并组词。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就写了动物、保护、爱。

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一)教材分析

  《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凝练,动作神态刻画出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语言也随之变化,我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跟随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人物性格和语气。

  2.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贴合人物身份,对重点字句段需要细致分析。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抓住一处,带领分析,如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再点拨学生发现后面人物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刻画方式给人带来的生动鲜活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文中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部分,想想为什么。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崇高的信念。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诊,龄,绷,吭,崭,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为“军神”。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11)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推测他是军人;第二段(12-23)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在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第三段(24-26)手术后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名刘伯承。

  4.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个特点,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十分敬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一段,概括大意。

  沃克医生的变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对军人敬佩

  病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2.学习第二段,概括大意。(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结合自己看病打针的实际进行对比感受)

  沃克医生的动作变化、病人的反应(病人伤势严重,却丝毫不怯)

  “病人一声不吭……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反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七十二刀”准确数出刀数,说明病人冷静和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医生的惊异与赞叹。

  3.学习第三段。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注视着病人”“肃然起敬”细节分析,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通过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感情变化来反衬的。通过沃克医生的不可思议和敬佩,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是位真正的军神,他坚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

  2.拓展:当时处于麻醉初期,对药物认识研究不完善,才有了麻醉影响大脑神经的担忧。

  3.阅读“阅读链接”,说说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眼睛受伤进行手术,不肯使用麻药,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崇敬和赞扬。

小学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地3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课本配有两幅插图,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本课的安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现将《家》一课第二课时拟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会读《家》这首诗。

  (2)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四、说学情

  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过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五、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简笔画、游戏、教学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主动、自觉地为解决问题而读,如通过同桌读、男女生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等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本节课"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本课诗句优美,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亲切的感受,在读后两行时,要让学生带着在祖国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先用简笔画画出一间房子,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出:家。让学生说说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让学生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结合观察图,在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把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试着让学生把一句话换成别的说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师相机出示全诗,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过很好地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3、游戏复习,扩展训练。

  (1)做找朋友游戏。指名几个同学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找出相对应的家。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2)扩展练习,除书上介绍的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最后集中订正。

  (3)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练精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复述课文,本板书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同时为学生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附板书: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是鱼儿 的家

  泥土 种子

  祖国 我们

小学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十三课《翠鸟》。

  〈二〉教材分析:

  《翠鸟》是第六册第四组文的首篇精读课文,课文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翠鸟艳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及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再写“我”在老鱼翁的启发下,体会到喜欢翠鸟应当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表达了对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

  本课准备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难点: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

  二、说教学理念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策略与学法

  根据上述理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和引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一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与文本,与同学、老师展开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二是关注学法指导,着重导读第一段,相机渗透学法,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读探究、合作交流,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三是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具准备:插图、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读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展示翠鸟图,引导观察,感受外形美。

  3、图文对照,阅读感悟。

  (1)读一读第一段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文中描写的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3)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4)品一品文中那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学法。

  [通过电教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加深感悟、理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注重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既渗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导,又体现了本课抓特点的方法指导,为下面的自读作好铺垫。]

  〈二〉自读

  〈1〉自读2—3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学:

  (1)自由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翠鸟捉鱼动作的语句,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些词句突出翠鸟的什么活动特点?那些词句用得准确、生动?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

  (2)相机导引,学习佳句。

  4、指导朗读。

  [本教学环节通过学法迁移,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个体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充分地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自读4—5自然段。

  1、默读4—5段内容,想一想,老鱼翁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的脸上有些发红”?

  2、交流明理。

  [本环节着重体现让学生在自主的读、思活动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诵读

  1、配乐,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读书热情,体现学习内容的整体回归和情感价值观的整体提升。]

  〈四〉作业

  1、必做题:(1)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选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选做题:(1)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2)搜集其它鸟类的资料,准备编辑手抄报。

  [作业的设置既兼顾全体也关注个体。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并通过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剖析

  《去年的树》是职责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的作者是日本的作家新美南吉,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过冬时,鸟儿答应了树的恳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树时,它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终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谊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斥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颜色,讴歌了高贵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谊。

  (二)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资料,训练有情绪地朗读对话培育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沾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说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话题。

  难点:能精确、流利、有情绪地朗读课文,读出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语气。

  教具筹备: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重要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经过音乐和活动的情势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的任务。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整堂课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课前先预习,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经过多种情势的读使学生理解,感悟并展开丰盛的想象,充分施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本事。

  四、教学程序

  激趣导入

  1、欣赏乐曲《友谊地久天长》

  2、谈话:关于友谊的话题。

  3、揭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什么?

  (经过播放精美的曲子以及学生熟悉的话题,提高学生想学本文的欲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领导学生概括重要资料。

  (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本文重要资料,对本文的资料有个大致的了解,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研读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

  1、出示课件范读课文,生认真地听。

  2、找出文中的四组对话。

  3、领导学生朗读对话。

  4、领导朗读第一组对话(鸟儿与大树的对话)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吗?

  4)大树为什么会恳求鸟儿回来呢?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它们是好朋友?

  5)齐读。

  4、领导朗读第二,第三,第四组对话

  1)指名读。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读?我们从这些话里感受到小鸟的心境怎样?

  2)生再读感受鸟儿的心境。

  3)多种情势读:分主角读,生生对读,师生对读等等。

  (经过多种情势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华情绪,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情

  1)情绪地朗读两个“看”字的句子。

  2)拓展延伸:是谁让小鸟和大树离开的?从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友谊你感受到什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话题。(如:友谊、环保、奉献等等话题,并相机地板出:实现诺言珍惜友谊)

  3)写友谊卡:替小鸟或大树写出他们的心里话。

  4)小小播音员活动:请你来当小小播音员把你的友谊卡放在实物投影机上展示并读给大家听,辅助鸟儿和大树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5)再次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从理解重点句子入手,让学生再次体会鸟儿与大树的真情,从而把话题引到环保,奉献等多元化、个性化的话体上,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最终把自我最想说的话写出来。由读—说—写,一环紧扣一环,都是为了下一步做铺垫。)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笔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演示法

  演示法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方法在本课的教学将多次运用。如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说学法】

  新的时代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识字

  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适当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如: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教给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请同学帮忙等方法认字。又如,认识完生字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这都是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在这样过程中,教师只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识字会越来越有兴趣。

  2、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讲。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课之初,力争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白雪世界后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人间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色的地毯,今天我们来邀请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小动物出场了,谁来替它们自我介绍“我是……”老师说:它们几个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

  2、要求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动手画出本课的生字。

  3、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再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图作比较,直切入课文的重点句。

  2、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并知道青蛙“睡着了”是青蛙冬眠现象。

  『在细读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出感情,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2、让学生在情境中复述、背诵课文。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说效果】

  总之,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的欲望,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教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去年的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小鸟大树成为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再见,结果大树被砍,送到工厂里做成木材,又被切成木条做成火柴,最终用来点燃了煤油灯,小鸟为了履行约定,便对着灯光唱歌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感人又很悲伤的故事,极具教育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过程和方法】经过分主角朗读课文的方式,体会小鸟的内心境感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学习并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是我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文中小鸟情感的变化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我期望首先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经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这一堂课,我能够问“同学们有没有人种过树”,或者“有没有人养过小鸟”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再问问他们“小鸟和大树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基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能够引出本篇文章的资料,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梳理文章大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学生们自我阅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挑出来,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解决,然后再由教师自我进行示范诵读,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读完文章后要对学生读错的重点字词进行加强记忆,能够在黑板上加以书写,并带领同学多读几遍,以保证字音字形的正确。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经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资料。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学生在通读完课文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说一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最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再进行明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大树听,可是冬天鸟要飞回南方过冬去,鸟答应了大树,等明年回来时还要唱歌给大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大树的时候,大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终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为了履行约定,应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紧之后我就会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呢能够依次找同学来回答:这个故事中一共有5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小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小鸟和大树是最先出现的,小鸟给树唱歌,并且在临别之际约定来年再唱歌。

  然后是小鸟和树根又出现了,小鸟第二年回来之后只看见了树根,大树却不见了,于是小鸟向树根询问大树的下落。小鸟和门先生也一齐出现了,鸟按照树根的指示找到了山谷的工厂里,在工厂里,它遇见了门先生,门先生又告诉它大树被做成了火柴运到了村子里。最终是小鸟和小姑娘一齐出现了,小姑娘告诉小鸟,大树做成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以上就是文中人物出现的场景。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小鸟内心境感的变化,我会让小组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以及其他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小鸟在应对每个人时不一样的心理变化。如小鸟和大树在一齐时是开心欢乐的;在大树被砍,小鸟去找寻大树的踪影过程中,小鸟是焦急,急迫的;在最终得知大树变成了火柴点燃煤油灯之后,小鸟是悲痛难过的。

  最终,我们找同学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每个人体会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人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还有的人说要无私奉献。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我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能够的。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同学们继续深刻体会文章情感,在班级内找人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出各个主角的语气,能够让同学们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性,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同学们将文章体会到必须程度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自我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自主性很大,每个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不一样,那么他代入的主角也会不一样,从而想法就会不一样,这个环节教师就需要给予同学鼓励,让他们大胆发挥自我的想象,发散思维。

  (五)作业小结

  同学们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还需要课后相应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的掌握。为此,我针对本节课的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一是让同学们课下练习课后生字词。二是把这个童话故事用自我的话讲给家人听,并且和他们交流自我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资料的浓缩。经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激各位考官聆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号__号考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现如今,孩子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倾斜的伞》这篇课文适时地呈现在我们学生面前。

  《倾斜的伞》是第三单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主要写了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把伞倾斜于我,他自己却淋湿了;长大后“我”为外公撑伞,“我”自己也淋湿了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我”与外公之间的温馨亲情,学会关爱感恩亲人。

  二、说学情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谈一谈我所面对的学生: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是他们司空见惯却不曾认真思考过的。但孩子们都有着一颗易于被感动的心,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浓浓的亲情,明白“爱”不仅仅是接纳和享受,同时还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眯、惑、”等5个生字,会写“歪、淋、丹”等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段落,以读为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同时也是我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3、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我”和外公之间的至爱亲情,进而感受人间真情。这也是我本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品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读悟法、练习法和自主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爱

  这时我会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下雨天校门外有许多撑着伞等待孩子的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为你们撑上伞时,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伞倾斜的方向呢?(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我通过课件出示家长接送孩子的图片,引出“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

  这样的导入,既触动孩子对生活细节的回忆,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了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体把握,体会爱

  在温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章,开始我们新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步骤:

  第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在充分朗读字词后,课件出示:淅淅沥沥 惊讶 灰蒙蒙 困惑等词语,然后我会以“淅淅沥沥”这个词语作为示范,从词的结构和笔顺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书写。同时,为了及时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把握,我将采用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做相应检查。(板书:淅淅沥沥)

  第二、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在关键处加以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倾斜的伞”为线索,以“我”和外公为主人公,分别写了“我”小时候和成人后与外公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板书:“我”、 外公)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现爱

  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仔细阅读外公为我撑伞的情节,感受外公对“我”的爱。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从“困惑”一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几个原因,再结合文中对外公进行细节描写的词语,如“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了起来”等词语来感受外公给予我温暖的爱、无私的爱。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情感步步升华。

  第二个环节:阅读“我”为外公撑伞的情节,感受“我”对外公的爱。我用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内容: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抓住这一段中的三个“仍然”进行品读。启发学生做这样一个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样”,是什么让一切和以前一样?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对,是爱,是外公给予的爱,是“我”读懂了爱,是“我”回报的爱,是倾斜的`雨伞蕴含的爱。(板书:爱→←)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一起感受这人间的真爱。

  (四)激情延伸,感恩爱

  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课文学到这里,学生一定有了初读课文时不曾有过的情感体验,这时我会询问学生:文章中的伞,仅仅是一把伞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进行适时总结归纳:不,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把爱的雨伞下。(顺势完善我的板书)

  在情感升华之际,我会为学生播放一段手语视频《感恩的心》作为我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在欣赏视频,感悟旋律的同时,引领学生和我一起学习“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句话的手语表达,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把情感推向一个高潮,使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稳稳的扎下根。

  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小任务:让同学们回家以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一个爱心卡片。

  六、板书设计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主要是以一个形象的伞字贯穿文章脉络,直观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说教材】

  1、教材简析:《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与本文人物对话的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说教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所以我用引导法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学生读和说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要求学生读不顺的地方多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教师再给予引导。

  【说教学过程】

  1、通过播放视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板书写出哪两件事。

  3、细读课文:

  ⑴本环节主要抓人物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⑵围绕文中哪儿让你感到温暖,展开讨论。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交流,讨论,然后移情体会,让学生思考:要是你是这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这位老奶奶你有什么感受?

  ⑶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女儿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的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动?(宽容、理解、鼓励)

  ⑷移情体会:如果这位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等。

  ⑸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现在的“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么想的?出示小练笔。

  ⑹过渡: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齐读第三自然段。

  4、设置情景,深化认识: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画个心,导语“……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不会是空荡荡的,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的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终的词语……”学生说,教师把词语写在心型图案里。

  5、课堂小结:本环节用作家罗兰的话,深化学生情感。

  【说板书】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节课的板书很简洁,只是清楚地向学生展示本文中的两件事以及最后画心型添加学生所说词语的互动环节。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故事性很强,要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果。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习船长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这一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船长当时面对的处境,以及船长采取的方法好在哪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要重点注意故事的结尾部分,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本课描写水手的篇幅很多,要了解这些内容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感受到了孙膑的聪明才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船长,看看他是怎样在面对危机情况时化解危机的。

  板书:跳水。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生字: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析,概括段意。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

  3.体会文章描写船长和水手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巩固字词。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了解故事的起因。

  1.读第1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提示:水手们拿一只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

  2.积累词语“风平浪静”。

  (二)了解故事的发展

  1.读第2-4自然段,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提示: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也爬上桅杆追猴子。

  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3.猴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有什么举动?(去追猴子,也爬上了桅杆)

  4.“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想一想,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水手们的笑刺激了孩子,迫使他去追猴子。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读“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水手们为什么“全都吓呆了”?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6.同学们,现在孩子所面临的处境很危险。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脱离险境呢?交流讨论。

  7.指导概括第2-4自然段段意。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山桅杆追赶猴子,面临的处境很危险。

  (三)了解故事的高潮

  1.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发现了这个情况,他有什么反应?

  2.读第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船长坚定沉着的语气。

  3.想一想,船长是孩子的父亲,可为什么船长说不跳就开枪呢?

  (四)了解故事的结局

  1.齐读第6自然段,指名学生概括段意。(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了船)

  2.读句子“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感受大家等待的焦急心情。

  三、拓展延伸

  1.船长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写他救孩子的情节,却用很多篇幅写水手?

  (1)这个情节虽然重要,但只是刹那间的事,船长举枪喊话同时进行,孩子立即就跳水了,这一情节前后不会超过半分钟。简单的描述,既救了孩子,又凸显了船长的镇定、机智果断、经验丰富。(2)故事情节紧张,过多的描述、铺陈会延缓叙事的节奏。(3)大篇幅描写水手,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且水手的不知所措与船长的临危不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2.孩子成功获救,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呢?讨论交流。

  提示: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会直接跌在甲板上摔死,才能将他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从而保全他的性命。

  四、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五、板书设计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法分析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因为你们历经了几个小时,为我们这些竞聘的老师进行指导。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卓有成效"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文本,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自学法、演示法等)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拓展延伸(写话训练、说话训练、搜集资料、做小调查等等)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 课后作业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11-16

小学语文经典说课稿07-21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说课稿12-20

小学语文《北京》说课稿12-13

小学语文《猫》说课稿12-14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12-14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精选】03-24

小学语文说课稿05-14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9-18

小学语文《西湖》说课稿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