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1: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好玩。
生2:想到过年的时候有礼物。
生3: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幸福。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色的。
生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生2:我通过观察知道男孩的后面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鼠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生2: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下一朵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
生:再下一朵是黄色的。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师: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
b.猜一猜。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生:(兴奋)愿意!
生1:他是按圆、三角、星星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他摆错了,前面是按红五星、黄五星这样的顺序摆,后面是按三角、圆、星星这样的规律摆,他摆的是两个规律。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我摆的规律吗?如果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学具是什么?如果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师: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那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打扮教室好吗?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彩带、彩旗、小动物和美丽的小星星,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打扮教室,再由小组长上来领取东西。要求用今天我们学的按规律来摆放这些东西,开始。
(四人小组先商量,再由组长上讲台领取东西,然后开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规律摆放东西,打扮教室。)
师:教室漂亮吗?(漂亮)好,那么大家互相参观一下,说说其他组的规律,或是提一些更好的建议。
(学生参观,相互说规律提建议。)
找规律(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设计
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反思: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一、板画导入:
师边画海边情境图边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教学:
1、根据板画随机认读海洋、海浪、河流、湖泊、沙滩等海边自然的景观。
(1)师引导读,生领读等。
(2)谈谈对自然景观的认识。
(3)脱离具体情景认读生字。
2、根据板画随机认识与水有关的活动场面汽艇、潜水、漂流、洗澡、海滨浴场。
(1)谈谈对这些活动的了解。
(2)认读词语识字。
(3)脱离具体语境认词卡、字卡。
3、说说你还了解哪些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和活动场面,并谈谈自己的心情如何?
4、集中认词、认字练习。
三、巩固识字:
1、多种形式认词、字。
2、完成课后题。
3、读文
四、总结
1、认字。
2、复习(音序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写字教学: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教师示范海、浪、浴三个字的书写及海、浪的笔顺即可。
2、根据已有的写字经验和书写规则书写生字。
3、听写检查。
三、巩固训练:
1、认读生词。
2、听写生词。
3、说说水字家族的字都有掌握了哪些?
四、总结:
1、写字。
2、用音序法查海、浪、浴并填表。
小学语文教案3
教材简析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语境歌,表现的是一种语言现象———反义词,共提供了9对反义词。第2部分为本课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第3部分为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教材突出了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的理念,重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通过对口令、开火车、插花等游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引导学生在生动的语境中识字,师生、生生互动,理解反义词之间的联系,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内涵美。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用多种方法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语境歌,理解反义词之间的联系,并掌握本课的9对反义词。
3.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并掌握“矢”“厂”“门”3个部首。
教学重、难点
1崩斫夥匆宕手间的联系。
2被嵝幢究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反义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趣味观察,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大家从头上开始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头发长,一个头发短;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一个穿白裙,一个穿黑衣。)板书:长—短高—矮黑—白
2.看看这几组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啊,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两个词,就是互为反义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反义词。(板书课题)
二、读语境歌,对反义词
1.我们的学习伙伴龙龙和文文也来到了。瞧,他们正在一棵大树下对口令呢。(课件出示龙龙和文文对口令的图面)
2.他们说了些什么?请小朋友翻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反义词。
3.指名读语境歌,说说本课有几组反义词,各是什么?(板书反义词)
4.同桌对口令,读语境歌。
5.师生、生生分别对口令,把语境歌读通顺、流利,并熟练对出反义词。
6.这些反义词中,你有不懂的吗?(引导学生理解“闲”“闹”“虚心”“骄傲”,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三、自主识字,乐中识字
1.圈出语境歌中的生字,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读音。
3.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读音。
4.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齐读,并用生字组新词。
5.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指名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6.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7.利用课件做插花游戏。(花朵上写着生字,花盆里写着拼音,让学生对照拼音插花。)
四、再读儿歌,巩固字词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拓展积累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语境歌,认识了9对反义词,老师和大家一起对口令。(先按顺序对,再打乱对。)
2.男女生对口令说反义词。
3.拓展积累。
(1)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小组内交流。
(2)采用男女比赛、小组赛等形式进行反义词比赛,拓展积累反义词。<
(3)写出带点字的反义词。
生米煮()了才能吃。
铅笔的芯儿细,杆儿()。
兔子的耳朵长,尾巴()。
(4)读句子,画出反义词。
我和小莉去看电影,我坐单号,小莉坐双号。
二、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写得端正、美观。
2.自由汇报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练写。鼓励学生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得多。
3.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矢”“厂”“门”3个部首。
4.重点指导“反”“矮”“厚”“闲”的写法。(指导时应注意:“反”的第1笔“撇”要写平些,第2笔是竖撇;“矮”的“矢”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厚”的厂字头的撇写长些,里面部分写扁些;“闲”的门字框居中,写大方些。)
5.选出典型进行评议:选出作品在展台上展示,自主评议,对照修改自己写的字。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预习】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2、朗读这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一、导入新课
《木鱼石的传说》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
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⑵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5、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教学设想】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说,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要重视对诗歌韵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重点学习3~6节,不面面俱到,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法学法
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描红
4、临帖(在练习本上写)
5、展示评价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3、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指名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板书:壁画)
2、交流、指导朗读。
(1)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撒、玉、仰”3个字,会写“数、玉、珍、珠”4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比喻句,体会星空的美。
课件出示《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老师决定进行一下男女赛读。谁来读?(指男女生各一名朗读)读完,指生评价,老师逐句评价引导。
师:……孩子们第一句运用比喻描写天空中星星,老师来读一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在碧样?
生:很美,比喻形象生动……
师:那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2-3名学生读。(师可适当评价)
师:在本句中,把星星比作了什么?---(珍珠)课件出示“珍珠”大家有好办法把它记住吗?
生:形旁王字旁与“玉”有关;“珠”加一加,利用声旁“朱”记忆。(师总结渗透)
随机指导“珍、珠”的写法:师范写,生跟写,齐书空;生说注意事项,师总结(注意左窄右宽,王字旁最后一笔为提);生在田字格上写三遍(巡视指导);展示修改
师:大家再读读看一下这个比喻中哪个字把星星在空中的'动感写了出来?
生:撒……(孩子们听到老师的问题很容易想到这个动词)
师:对,是动词“撒”。老师这里把“撒”换做“放”(出示换后的句子),大家再读一读,感觉一下那字更形象准确?(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是啊,“放”只是把星星在那里写了出来,并没有把星星在空中的动感及漫天的感觉写出来!
在感悟之后有感情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棒!同时这个“撒”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谁有好的办法记住它?
生:加一加,借助提手旁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说了很多好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要互相学习。
师:老师给大家编一个谜语看看是这句中的哪个字?“大王腰里戴一坠”,
师:对于“玉”大家还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它?
生:加一加……
随机指导“玉”的写法:注意最后写点(师范写,书空,注意事项,写与指导)
师:很好,咱们齐读这句话再去体会一下星空的美!
师:这么美丽的星空,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指生读第二句)
生:数星星……
师:“数”是个多音字,谁来领读一下这里的音?(生读)
再给它组个词。
出示另一个音,指生读并组词!(对比中识字)
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样数的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边模仿边读。
指生到讲台仰着头看上方,并读这一句。
师:刚才这个孩子做得非常好,大家一起来做动作背这句话。那咱们就一起来数星星
(出示“一颗,两颗,三颗……”)
师:在这一段中我们不仅通过各种方法认识了几个汉字,而且认识到了比喻使句子形
象生动的妙下面就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再去体会一下!(齐读)
指导“数”的写法:注意反文旁的第一笔“撇”插入左边“米”的下方“女”的右上方,使两个部件很好的组合在一起。(范写,书空,注意事项,写并指导,展示修改)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明确“脊背”、“缥缈”、“泥泞”、“钦佩”的音形;用“怅惘”、“悠长”造句。
2. 口语训练设计目标: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阅读需要的核心问题目标:如何理解作者热爱生活、面对挫折不气馁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吹过口哨么?今天让我们跟随张海迪,看一个孩子如何用她病痛的身体和心灵奋力吹奏着生活的琴弦。简介张海迪。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散读,初步感知口哨是作者艰难岁月中的慰藉,给作者带来了快乐。
注意下列字音
脊(jǐ)背 缥缈(piāo miǎo ) 泥泞(nìng)钦(qīn )佩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以时间顺序为突破口)
第一段:(1——6)回忆往事,妈妈教“我”吹口哨。
第二段:(7——10)口哨陪我度过少女时代。
第三段:(11——12)经历了三十年的漫长岁月,我对生活仍存希望,表明“我”决不放弃生活,决心与病魔决战到底。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学生思考ppt上的问题,提问,明确。
1.“我”吹口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是一个高位截瘫的小女孩,久卧病床,不能动弹,在吹口哨当中“我”找到了快乐,摆脱了孤寂,寄托了“我”对恢复健康的希望,使我敢于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2.文中第三段多次用到“我”,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一种压抑情感的宣泄,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3.文中多次提到“小鸟”,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小鸟”暗含自由自在。这是“我”内心的渴望,激发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
往,对生命的热爱,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4.对第十段的理解,暗含什么?虚实相映,暗含岁月的坎坷,个人的不幸。
四、口语训练
从“春天来临”至文章结束,由学生品读,再请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五、艺术手法
环境描写: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尤其是写景十分出色,找出这些环境描写并讨论体会其对描写人物的作用。
总体上说,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⑴交代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⑵烘托人物的心情;⑶渲染气氛;⑷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中多次提到窗外的小树、叽叽啾啾唱着歌的小鸟,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小树,激发起“我”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我”勇敢地活下去,自强不息。
六、拓展延伸
张海迪的故事曾经激励了你们父辈一代的成长,今天,你们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什么呢?
七、作业(1.2必做,3选做)
1.造句:“怅惘” “悠长”
2.作文片段训练:“秋天的早晨”,以环境描写为主,并在环境描写中表现内心的情感。(300字左右)
3. 阅读张海迪散文集《生命的追问》
八、质疑教材:第3自然段是否用笔过多,能否略些
九、有关资料:
张海迪,1955 年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哲学硕士,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她在家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的】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赏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
诡奇:奇异。
摺(折)皱:折缝。
载(沉载浮):又。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读懂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他、她、它”会写一封简单的信。
2、背熟四条成语和《二十四节气歌》
3、照样子,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4、会文明礼貌接待客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生各自试读题目要求
(2)同座讨论题目要求
(3)老师评议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让生各自读一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座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让生动手帮迈克填写“他、她、它”
(4)在了解迈克以后,让生学写一封简单的信给迈克
3、练习
(1)生动笔试写一封简单的`信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教师个别了解并辅导学生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指名读题,师帮生弄清本题要求
(2)指导
生自由读四条成语,师范读生自由读,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正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集体齐背,指背
2、《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让生借助拼音自读,指读师范读,师对内容稍做解释
(3)练习
生自由练读,练背
(4)反馈
检查朗读,指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生读“句、达、席”3 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出示席,生观察它的结构
师范写指导撇写得长一些
生练习描红一个席
按上述步骤教学其他字
3、练习反馈
让生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师巡回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待客)
1、审题
(1)提示口语交际的话题
(2)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2、指导
(1)指导观察
出示图一,启发生弄清图上画的什么
出示图二,启发:阿姨进屋后,我是怎么做的?
出示图三:启发:阿姨坐下后,我会怎么做?
出示图四:启发:阿姨会对我说什么?
(2)看图,让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 。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3、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教师点拨
(3)分角色上台表演,练习写话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年了,喜欢过年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像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话语,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红绿红绿红绿
学生独立表演。
红蓝黄红蓝黄红蓝黄
红黄红黄黄红黄黄黄红黄黄黄黄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生活中的规律。
a.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b.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教材在这部分的设计注意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上课开始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轻松的谈话,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教学,接着利用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在观察哪种布置漂亮时,学生发现小青蛙呱呱的布置中小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由此引出规律,同时还出现了课前收集的四幅生活中的规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主题图中的四组规律难度并不大,学生易于掌握,所以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自己去找出图中排列有规律的学生。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在这一环节我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发现每一组有规律的排列后,我都有意识地运用电教手段在每组之间画上一条虚线,并使每组的两个都逐次闪动,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并学会了找规律的方法,即一定要看清哪些东西是重复出现的。
再次我注意了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正因如此,我设计安排了几次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合作。
3.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在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闯三关夺大礼包的游戏情境,每过一关送给学生一个可爱的卡通娃娃。以这一情境为主我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关是涂一涂,共四组,是要补充中间的图形,更需要对每一组规律有完整的认识,全面的考虑,并且采用由四人小组长给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的形式,既提高了找规律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精神。
第二关是演一演。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中,加入了看规律编动作、编声音的内容,有个人表演,同桌合作表演,这样将教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动感、乐感、合作意识、应用意识溶为一体,从而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关是找一找以及帮帮忙。首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以此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通过帮老豆博士设计窗帘花边的情境,设计了一个创造规律、发散思维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运用今天的知识创造规律,既巩固了今天的新知,又使新知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2、借助汉语拼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凤凰老师说的话及小燕子认真学习的词、句、段并进行朗读训练。
2、了解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动画片。
2、学艺鸟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揭题。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提出问题。
2、理解课文大意。
出示多媒课件:课文自学提纲: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群鸟指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习的结果怎样?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讨论自学题(1),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群鸟跟凤凰学搭窝的事)
看课文插图动画片,讨论自学题(2)。
文中群鸟指哪些鸟?(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学生回答,老师出示鸟儿图片)学生说图。那么多鸟来学搭窝,它们学习的结果怎样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不会搭;很粗糙;漂亮、结实、暖和)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课文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读出感情。
二、教给方法,导读理解。
1、许多鸟都向凤凰学搭窝,为什么学的结果不一样呢?它们各自是如何学习的呢?大家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写群鸟搭窝的。
指名读第2——6小节,说说这部分写什么内容。(写群鸟搭窝的经过,因为这几小节分别写了群鸟怎样向凤凰学搭窝的,所以可以归纳为一段,就是写群鸟学搭窝的经过。)
2、学生默读第2小节,用“~~~”勾出老师说的话,在关键词下打上着重符号。再看看猫头鹰听凤凰讲话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大屏幕出示凤凰说的话。
学生读凤凰说的话。理解“耐心”的意思,理解凤凰说的话。(板书“耐心”)
指名读猫头鹰想和做的.句子,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猫头鹰什么态度?(骄傲自大)从哪些词看出它骄傲?(“话刚开了个头”“只是”“不见得”“有什么好学的”)。练习朗读,以上这些地方说明猫头鹰不虚心,读时要加重语气,速度要适当放慢,把它傲慢的态度表现出来。
猫头鹰学会搭窝了吗?
刚才大家跟老师按凤凰怎样教和猫头鹰怎样学这两个方面,抓重点词语这一段的内容,现在你们用“||”把文章按“教”和“学”分开。
下面请同学们按上述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3——5小节。要求:(1、)找出各小节是写谁学搭窝的;(2、)按“教”和“学”两层意思用“||”把文章分开;(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自学、交流学习情况)
老鹰、乌鸦、麻雀学会搭窝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将它们的图片和学习的结果相对应。
师:老鹰、乌鸦、麻雀都没有按凤凰开始教导的话去做,没有耐心地把话听完,而且看不起老师,骄傲自大,满足一知半解,所以没有学到真本领。
三、挖掘内涵,深入理解。
默读第6小节课文,用“~~~~”划出凤凰老师说的话,看看有几句,每句讲什么?
大屏幕出示老师说的话。
第一句讲什么?(学好一样本领,除了要耐心,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勾出关键词。板书“不怕苦不怕累”。齐读这句话。
第二句讲什么?(搭好窝要按顺序一步一步付出艰苦的劳动。)找出表示搭窝顺序的词(先、再、然后),再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叼、拌、垒、铺)。
第三句讲什么?(住这样的窝舒服。)为什么住这样的窝才舒服呢?(因为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从这里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舒适的环境、幸福的生活要*艰苦的劳动来创造。)齐读老师说的话。
小燕子学会了吗,为什么?再播放课文插图动画片,帮助学生对比、思考。(学生回答,尽可能打开思路。)请学生将小燕子的图片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老师小结:小燕子虚心拜师,专心听讲,了解了搭窝的全过程,并且记住了凤凰谆谆教导的话,学一样本领,既要有耐心,又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所以它学会了搭窝,而且搭的窝漂亮、结实、暖和。
四、联系实际,理解道理。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学了这个童话故事,你们受到哪些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老师或学生播放课文动画片,学生上台讲故事,并在最后讲明自己懂得的道理。
板书:
群鸟学艺
猫头鹰 学本领
老鹰 不会搭 有耐心
乌鸦 不怕苦
麻雀 粗糙 不怕累
小燕子 漂亮 结实 暖和 认真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情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达到深切感受文本的“情”,领悟其中的“理”,“三情”(教师、学生、文本)共振,实现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的交融。
2.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出示天鹅图片,谁来把课前你收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初读。
⑴认读生字词;
⑵提出疑难,相机点拨。如:莫斯科、俄罗斯、贝加尔湖。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三、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投影映示这一自然段内容)
⑴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发表见解,相机作如下点拨:
“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
⑵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奉献)
⑶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⑷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⑴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点拨:破冰勇士
⑵导读第(1——4)句。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
⑶讨论:读了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⑷出示插图。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⑸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⑹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⑺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团结)
第7自然段
⑴导读第七自然段。
⑵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
4.诵读复述第(5—7)自然段。
四、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3.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五、配乐赏读,总结全文
六、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资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14
火车的故事
综合课
1 认识“郊、 列”等 14 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识记生字
朗读课文 书写生字
朗读感悟
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今天一起学习这一课,你将会学到更多的关于火车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 、听录音,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3 、检查识字情况
三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1、 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飞驰而过”。
2、 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了解了什么?理解蒸汽机 内燃机 电力机车 磁悬浮火车
朗读领会
3、 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解“夕发朝至”
爸爸还说了什么?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高原。”
4、 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学生读生字卡片
2、 游戏 :师读一字,生快读相应的卡片,再读词语。
二 书写指导
动 发 成
1、 观察字型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 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的书写。
三 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新型火车
(科技发展)
教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1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语文天地小学语文教案04-13
小学语文《咏柳》教案08-31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8-20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09-02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8-25
小学语文《春笋》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