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7 11:13: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懂得人与人文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知道王老师是个体贴关心学生,工作耐心细致,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看你们脚上的鞋,如果你一只脚有6个脚趾,你最怕什么?(被别人看到)可是这位老师却穿上了露脚趾的蓝凉鞋,作者认为这是美丽的蓝凉鞋。为什么认为是美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板书课题:7、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二、检查预习

  1、指生读词语 尴尬 时髦 左撇子 嘟囔 难堪 战战兢兢 哄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头 独一无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指生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事情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2、通过这件事,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默读边抓住人物特点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二)学生自学

  (三)集体交流

  1、起因:我特殊的打扮让自己感到尴尬。同学陶子不愿意和我同桌,说的话极大的伤害了我的自尊心。由于我英语发音带着带着浓重的四川腔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2、现实意义: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等原因,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非城市居民来到了城市生活、工作、,他们的子女也随着他们来到了城市读书。如何使城市子女和莱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谐相处,是一些班级遇到的实际问题。文中写的就是一个在乡村生活多年的小女孩来城里读书时候的遭遇。

  3、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指生读读自己批注的句子如:王老师看了看我们,平静地说------ 王老师很快让大家安静下来------ 王老师递给我------王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微笑着说-----独特不是可耻的事------追问: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一心为学生着想 工作耐心细心幻灯出示“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谈谈自己的理解那是我们与别人不同的一面,也是我们的特点,应该自豪。那怎么读呢? 指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师:对于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应该怎样看?(我们也要看一看这独特的一面是优点还是缺点??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 那么对于别人独特的地方呢?(我们应该给予尊重。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和借鉴。对于别人独特不好的地方,要勇于指正,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用欣赏的眼光来读读,来对待别人的独特之处。

  4、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这是王老师说的话,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王老师)

  (四)总结课文

  1、根据课文意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一)、《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一文中的王老师是个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老师。

  (二)、读了《一双美丽的蓝凉鞋》这篇课文,我懂得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说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四、作业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想想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自己以前是怎么看待的,现在又是怎样看待的。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构思:

  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经过。

  学生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四、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作业设计

  编小课本剧

  板书设计:

  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审

  驴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的包公。

  2、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语。(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

  二、创设情境

  1、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

  2、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举起手中的书)深入这个的现场去调查本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

  (课件:)①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②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

  ③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4、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

  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希望各位都有收获!

  5、各专案调查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各自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三、反馈调查情况

  1、各位辛苦了!本官对此案有颇大的兴趣,更好奇当时在场的人的反应,如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谁先来说说从这些人身上调查到的情况?

  2、各专案调查员进行反馈。

  3、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以下点拨:

  王五方面:

  ①你调查得真细致,不仅调查到事情的_,还询问了当事人的感受。

  ②你刚才说那个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调查了王五丢失的驴长什么样子?现在的驴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询问了王五他发现驴丢时的感受?一头毛色光亮的好驴,却换来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也难怪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衙役方面:

  ①有哪位是从衙役方面进行调查的?你是否询问了衙役为何发笑?

  ②哈哈!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笑出来的,哪有这样审案的呀!还有谁调查到了其它信息?

  围观群众方面:

  ①那么围观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此事?谁从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②“审问驴子”这种驴子不用说老百姓了,连你我都很少听说,也难怪他们好奇了。

  4、从各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调查得都很认真,这点本官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样审驴的?

  ①说得是很详细,但可能是本官年纪大了,听起来有点乱。能否用表示顺序的的词来说说。(比如:先……然后……最后……)

  ②还有什么办法更直观明了?(比如:画示意图)

  5、这位包公办案还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不审人?(包公怎么知道通过审驴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各位调查还不够全面,没关系,再次进入这一现场,相信有更多的收获。赶快再去调查吧!)

  6、原来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抓到小偷了。唉!这一点老夫也自叹不如呀!不知各位还从包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7、本官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这位“包青天”认真观察事物、办案足智多谋,这些可都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还听说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呢!各位刚才都亲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机智,为官就考考你们,若是你们会如何破此案?

  2、课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时间充足就当场说说,若来不及就另找时间。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可惜时间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调查案件,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时间不早了,我们先作歇息,再来说说怎样破案,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五、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课

  写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王五急中生智

  小偷偷梁换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出发》《老师》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了,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生交流)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你们真的长大了,少了些童年的挚嫩,多了分少年的沉稳!少了些童年的任性,多了分少年的责任!还记得咱们五年级学习的那首题为《少年》的诗歌吗?(师生齐诵诗歌《少年》)3、过渡:少年,一个意气风发的美好年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柯蓝先生笔下的少年旅行队,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吧!

  3、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并观察思考,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分人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重点关注“簿”字(出示形近字比较:“薄”和“簿”),反馈:这篇课文里面含有一些小标题。(生述有哪些小标题,师相机板书)

  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小标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并与开头构成了总分关系)4、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会就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小标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少年旅行队去了不少地方,不管去哪儿,他们旅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在生活中学习)

  5: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书上有作明确的解释吗?

  师相机板书: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三、品读诗歌:

  1、生齐读句子,师述:这两句话似乎写得很空洞,不易捉摸,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品读课文,你定会对这两句话有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认识。默读全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

  2、反馈交流《出发》部分:

  师生交流(预设阅读点):

  (1)、“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到生活里去”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短短的一句话里竟然用到了三个“喊”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队员们出发前急切的心情)

  指导朗读。

  (2)、“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总觉得这句话有些罗嗦?既然问“准备好了吗?”为什么还要问后面那一连串问题呢?(引导学生发现:前一句与后面三个问句构成了总分关系,这样些更能体现出少年旅行队的兴奋与急切的心情)

  能试着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谁能试着说一组总分关系的问句(指导句子练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感受我参加劳动的艰辛。

  4、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劳动的开端》。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怎么理解?(板书:第一次)

  2、作者第一次参加的是什么劳动呢?当时他几岁?(板书:挑煤)12岁的孩子,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而他却去挑煤了,同学们此时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2)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用“─”划出有关语句。

  3)找找课文哪部分是具体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次劳动?

  2、交流:“我”为什么要去挑煤?

  出示: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指名读句子,从句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揭不开锅”感受到家里穷,从“心里像油煎一样”感受到我心里难受、着急、痛苦。读出这种感觉。

  三、研读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我”第一次挑煤时的情景。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同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穿着破旧、山路陡峭、担子沉重)。

  2、目睹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镜头,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

  3、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却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踏上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板书:艰难)

  4、这仅仅是作者挑煤途中的一幅画面,那课文的哪部分是具体叙述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10-29)

  5、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10—29自然段,用“~~~~~”划出感受最深的2、3个句子,说说你从句中读懂了什么?作好旁注。

  6、全班议议读读:随机出示有关句子,读时抓住关键词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

  桌子被人抽掉了,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从哪里看出我摔得很重?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板书:受欺负)

  这重重的一摔,给我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要命的一“摔”不仅给我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摔给我带来的侮辱,仿佛在我的心头撒了一把盐,它令我痛苦,令我愤怒。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引导学生从“一步三滑”“来回晃荡”“打秋千”理解由于山路难走,煤筐摇晃的厉害。(板书:路难走 担子重)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说明担子非常重,我挑得很累。

  (4)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小结:从半夜出发到太阳落山回家,肩也肿了,腿也流血了,但有没有赚到钱,这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旧社会穷人生活的不易。

  四、质疑想象

  写话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师复述课文:当“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他们母子间有这样一段平静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孩子,你怎么啦?”“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我不饿。”

  请两生朗读

  对话到这里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母子俩不平静的原因各是什么。

  请同桌再认真读读 “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3、写话训练:(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1)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作者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你还从前面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坚强?

  五、内外结合

  积累拓“坚强”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沿着山路,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是如此地沉重和艰难;而当我们听他平静地说出“我明天还去挑。”时,更多的是赞叹和折服。曾有人写下诗句赞美作者吴运铎,出示:威风凛凛数运铎,死神屡屡擦肩过。拼将残躯酬壮志,换来神州满春色。中国保尔人钦敬。

  请大家在课外去找一下作者吴运铎的有关资料,看看吴运铎的自传,出示:《把一切献给党》

  板书:

  第一次挑煤 担子重

  道路难走 长

  艰难 流血流汗

  受欺侮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求异思维。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课前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欣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辽阔美丽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用课件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衔接。)

  3、导题:

  今天,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

  以下节选句例的顺序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展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相信你读得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用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强。)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谁想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情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交流。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尼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告别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伸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邻里的关西密切,楼房住宅邻里关系疏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地方法。

  重难点:

  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的留恋。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四合院比较陌生

  教程: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自主阅读

  2.自读想象

  3.体验情感

  二、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书读流利。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1)自读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为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神奇迷人。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体会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3.讨论: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语文实践

  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点的建筑

  四、作业:自选

  板书:

  院子

  四合院里邻里关系密切

  院子 回忆四合院里的快乐、和睦、甜蜜

  离开四合院、怀念四合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四、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美好,培养孩子以诚待人。

  2、通过精读文本,培养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本内含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任”,“谁来读读这个词?谁来说说生活中你最信任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关于信任的美好故事。因为

  它产生于陌生人之间。”

  二、精讲文本

  1、自由放声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牌是故事的起因,也是作者此行的线索,更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快速浏览全文,找找想想,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

  方?

  3、拿起笔,请你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划下来,品一品,在旁边用简单语句批注上

  你的体会。

  4、小组交流

  刚才,我们通过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先读句子,再说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5、全班汇报

  小结:醒目、准确的告示板,温暖热情的小纸条,无人看管的钱箱,训练有素的猫、狗时时处处体现出了主人一颗怎样的心?(

  真诚)主人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信任来过的每一位客人,而客人们则从主人的点点滴滴表现中感到了被信任的喜悦。信任与被

  信任是相互的。这种感觉真好。

  6、文章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7—8)段有些多余,你们认为呢?先齐读,再议议。

  看来感受这份喜悦的人不止一个,而是有许多,老师相信他们不仅会带走这份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更会将这份喜悦传递给更多

  人。

  7、作者马上要离开桃林,他的`心中有千万句话想说,在他临别之际,请你代她给桃园的主人也留下一张小纸条吧!

  动手写一写。……齐读第9段。

  三、总结:

  故事虽然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也接近了尾声,但老师相信这种陌生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一定深深的留在了你的心底,相互

  的信任拉近了我们心灵。孩子让我们也变成火炬手,回去将这个美好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朋友听,让我们也把这种喜悦传递

  给更多的人,共建一个美好的精神乐园。

  板书设计:

  信 任

  桃子——自采——三里路

  醒目准确 真 告示板

  温暖热情 纸 条

  无人看管 城 钱 箱

  训练有素 猫 狗

  喜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

  2、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在特定场合说话的语气。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得知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抽生展示)(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板书:天灾人祸)

  2.确定研究主题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板书:除害)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回答)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既要达到惩治巫婆、官绅,又要让老百姓破除迷信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课件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抓重点句体会西门豹做法的巧妙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谁?你赶紧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西门豹的哪些特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接下去就请孩子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抓句子交流体会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根据回答随机出示句子)“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一语双关,送新娘实际是救新娘,送巫婆上西天。)“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惩治官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过了一会,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区别对待,让老百姓破除迷信)

  3、指导朗读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孩子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孩子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a.“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生朗读)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为什么?(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我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再试一次一定会读得更好。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b.继续交流,重点指导:“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因为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c.“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试试吗?(客气)(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训练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还教育了老百姓,使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河伯娶亲这天,岸上站满了人,请孩子们设想一下他们看了这件事的经过会怎么想、怎么说?出示课件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小孩、农民、书生、官绅)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语言)是呀,作者通过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再加上说这话时的动作、神态把一个遇事沉着、讲究策略的好官展现在我们面前。

  下来孩子们可以用这种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一篇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导入:欣赏一组威尼斯的图片

  如果你此刻置身威尼斯,你最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要体会威尼斯的美和小艇的轻快,我们还得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细细地琢磨、细细地推敲。请同学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的?(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师: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谁能具体说一说

  生: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独木舟;把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形状,比做天边的新月;把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比做田沟里的水蛇。

  你能根据这些比喻来想象着画一画小艇吗?

  学生作画,教师观察后,展示学生的作品。

  因为有了这些比喻句所以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同学们我们来找一找这些比喻词

  ……有点像…… ……像…… ……仿佛……

  比喻句真的很奇妙,老师禁不住也用这些比喻词来来说一说我们的世博会。

  唐山世博会的牡丹花有点像活泼的孩子,总是笑意盈盈;泰国的睡莲像江南水边的美人,仪态万千;荷兰的郁金香种类繁多,放眼望去仿佛深海里五光十色的鱼群,真是美不胜收!同学们请你们也来仿写句子。

  学生写完后教师展示。

  二、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

  刚才我们学了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水蛇一样的灵动,但是再美再灵活的小艇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也没有灵气,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画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3、小组内交流。

  (提示: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5、师描述:小艇时而快时而慢,快时犹如一支轻灵的燕子掠着水面,飞速向前;慢时则悠然的荡漾在碧波上,让我们尽情欣赏着异国的风光。

  出图片介绍威尼斯:叹息桥、里亚托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

  6、语言训练: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船夫最想说什么?

  三、如诗如画的夜晚

  这样漂亮的小艇,技术这么娴熟的船夫,那么在威尼斯旅游肯定是一种享受,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享受威尼斯的夜晚。学生轻声读第六自然段。

  夜晚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白天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威尼斯的白天和夜晚大相径庭呢?

  因为小艇,白天小挺多,所以喧闹,晚上小艇停靠在岸边,不活动了,所以安静。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通过写威尼斯夜的静,反衬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更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那么小艇到底和威尼斯的人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如果你就是威尼斯人,你要坐小艇干什么去呢?

  学生自由回答。

  人们的生活寸步也离不开小艇,这就是给威尼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小艇,难怪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四、课后小练笔

  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 (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叶公好龙》,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寓意。

  2、展开想象,复述《叶公好龙》。

  3、学习文中的写法,用“总起一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还记得偷铃人的愚蠢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板书:叶公好龙。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1)多音字:

  好hǎo()发fā()还huán()

  hào()fà()hái()

  (2)辩字义:

  牖:窗户。窥:偷看。凿: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种工具。

  写:古时候是“画”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师范读。找出课文里描写叶公处处喜欢龙的句子读一读,当真龙来了,他的表现又是怎样?

  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明读,分角色读。

  4、指导背诵。

  5、揭示寓意:这则寓言是比喻像叶公这样的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喜爱。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四、总结。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寓言

  2、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指名读,其他同学及时指正。

  3、交流。

  三、细读课文。

  1、从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板书:非常喜欢

  指名读→为何这样读→指导读→师生共同读(总、分)

  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见到真龙时的叶公怎么样?板书:害怕极了

  齐读→找词(表现他害怕的词)→说话练习(总起一分述)

  3、模仿说话,练习写法。

  (1)小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也可以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还可以用整齐的句式把这个意思说具体。

  (2)激情说话: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的一些情况吗?学习、爱好、课余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等等。想一想,准备说哪一点?→交流。

  (3)写话练习。

  (4)交流、点评。

  (5)师范说。

  4、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叶公好龙》

  板书:真龙听说、想、说、做

  四、揭示寓言。

  1、你觉得叶公是个怎样的人?(表面、心里、不一样)

  2、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表里如一)

  3、交流寓意。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听一则寓言,说寓意。《掩耳盗铃》《郑人买履》

  2、间阅读,说寓意。

  3、总结全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