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16 13:41: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教师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语文教案

教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花的图片、花名、花的用途等资料。并提前布置下面内容:

  1、要求学生观察家里、公园、街道上的花。完成表格的填写。

  观察记录

  花名

  观察顺序总体印象局部印象

  (样子、颜色、姿态、气味)赞美

  (用途)

  2、查找有关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预习内容: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

  樱花玉兰花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片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

  (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片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

  (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月季:

  (1)出示文字。读一读例段。

  (2)这段话与刚才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例段要求:是从赞美花的精神、作用的角度写的。)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片,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例段一

  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套话,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

  例段二

  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

  五、写一段话

  1、围绕“花”写一段话。

  2、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3、班级评价。

  六、修改后抄写在本上。

教师语文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教师语文教案3

  《河中石兽》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

  (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

  (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

  (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

  (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

  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拓展阅读

  (四)合作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4、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2题略

  3、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4、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5、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归纳本文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教师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住宅”一般是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师: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同学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比方:“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 zhòu ”,不能读“ jū ”或“ zòu ”。

  3、解释重点词语,协助理解课文。

  4、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同学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很喜欢蟋蟀,并把蟋蟀当作他的朋友对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知名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主要是以住宅知名。)

  板书:住宅

  二、学习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板书:选址 工具 洞内外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板书:特点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示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蟋蟀的住宅是自身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

  板书:柔弱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出现在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板书:住宅建造

  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板书:时间 建造 整修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板书:十月

  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板书:长时间 加深加阔

  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局部,你有什么想法吗?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锲而不舍,认真工作的精神。

  四、指导同学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身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

  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观察一种小动物。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蟋蟀的住宅》主要讲的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主要描写了蟋蟀挖掘、建造巢穴的事。

  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比喻为住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很形象,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观察有什么好处?

  二、朗读全文,体会拟人句

  课文中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请同学朗读全文,找出以上词语,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三、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这种练习要求同学观察一种小动物,注意它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也要写它的活动情况。

  教师指导这种练习时,可以先请同学读一篇习作例文,然后再进行习作指导,这样同学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选址:排水优良、温和阳光 (不随遇而安)

  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 (工程伟大)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秋天动工

  建造 方法:扒、搬、踏、推 (不辞劳苦)

  整修:冬季不时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教师语文教案5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教师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课前准备

  师生各自准备本课的生字卡。

  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对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

  高── 明── 胖── 美── 新── 忙──

  (复习语文园地五的生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

  2.教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分组赛读,男女赛读)

  5.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

  6.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

  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

  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

  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

  学生描红,临写。

  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

  出示一些对子,或讲有关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读对子的兴趣。

  附: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山高水长,海阔天空。

  江山如画,大地如春。

  春回大地,日暖神州。

  风暖日光丽,气清天宇高。

  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勤年丰喜事多。

  爆竹声声庆丰岁,梅花点点报新春。

  十年心血哺新秀,一代桃李谱华章。

  今日育苗输心血,明朝成材作栋梁。

教师语文教案7

  教学要求:

  1.根据偏旁认读字义,读写汉字。

  2.积累词语。

  3.练习口语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熟读汉字,据拼音认读。

  1.根据偏旁知道字义。

  钢铜铁钉 金字旁,与金属相关。

  被裙裤袄 衣字旁,与衣服相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正音。

  4.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字是根据偏旁知字义的。

  二、填空。

  1.学生试口头填空,比一比谁填得多。

  2.同桌互相交流。

  3.评议。

  4.学生把填的词语写下来。

  一只(鸭) 一个(杯子) 一把(米)

  一块(玻璃) 一条(河) 一盘(菜)

  三、读一读词语。

  1.看清字形,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领读、齐读。

  四、“读读背背”。

  l.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帮助读准字音。

  3.交流,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

  4.背诵。

教师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教师语文教案9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要求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

  教学准备

  物品模型、吹塑纸底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课前给每张课桌发一个“宝盒”,盒子里装着“电视”“沙发”等物品的模型。

  2、谈话激趣: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你们发了“宝盒”,快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3、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教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可以由一个同学出示物品,另一个同学认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方法。)

  3、反馈:

  A、谈话: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B、学生到讲台前举着模型大声读或领读。

  C、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及图片。

  评价并表扬学生的自学情况。

  4、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

  1、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字在字型上有什么不同。

  A、同桌讨论。

  B、学生自由发言。

  C、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A、教师引导: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B、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C、教师小结引导: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3、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师介绍。

  4、巩固练习。游戏方法:发给学生带字的头饰,根据老师的口令,同偏旁的字迅速排队,看哪队排得又对又快。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形。(奖励识记方法好,记得多的同学。)

  五、联系生活,了解特征

  1、多媒体演示一组录像。

  内容:在整洁美观的房间里,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在台灯下专心地做作业,在电视前观看精彩的节目……

  2、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电视、电话等用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3、全班交流。引导用“(什么)能(怎么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也可以请学生讲讲关于这些物品的小故事。

  六、自选物品,训练表达

  1、过渡谈话:电视、电话等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2、从所给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几件,说一段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

  1、在“智慧迷宫”里识字。(多媒体课件)

  2、小制作:设计我的家。

  方法:每人发一张吹塑纸底板,按底板上的文字提示贴图(每张底板的提示不同)。

  选取贴得又快又好的,放到前面展示。

  八、作业

  材料制作:用所给的模型进行创造性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并在作品后附文字或拼音说明,下节课开展览会。

教师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师语文教案11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

  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教师语文教案12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

  2、构建开放课堂。

  3、尊重个性体验。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疑难点拔。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及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志趣。第三课时,归纳文言字词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背景介绍

  二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听录音朗读。要求:(1)准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2)句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学生齐读课文。

  3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4师生互动解疑

  5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板书

  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课堂小结

  分组朗读2—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品味优美的写景语句。

教师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3.导入: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一样,非常渴望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帮助她实现美好的愿望。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小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23课,《假如》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老师已布置让同学们提前和咱们的生字朋友见面了,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可不要说大话,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有没有信心?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3.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真的是很用功啊!自己就把生字记会了,那你肯定有很多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吧?说出来让同学们也向你学习学习。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哪个字的?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激烈,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哪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忽然间,寒冷的北风停止呼啸,一轮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你们身上。小树们,你们现在有怎样的感觉?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同学们第一小节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第二小节读好的。和同桌一起,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好不好?

  (1)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小鸟会许多好吃的谷粒呢?

  它在等谁呢?

  这时候的小鸟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

  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 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

  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

  (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 。“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 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孩子们,你想说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爱送给他们,要去帮助他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书写爱的语言吧?

  (播放课件:写话格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教师语文教案14

  识字3、在家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1种笔画“丶”和8个偏旁“氵、扌、纟、火、礻、日、辶、?”。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

  认字写字,认记8个常新偏旁的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部件卡、学具盒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快打开你们面前的宝盒,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

  2、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老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了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专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

  3、全班交流。

  4、老师点拨指导字音难点。

  如:“沙、纸、视(翘舌音)”,“送”(平舌音),“灯”(后鼻音)

  5、齐读词语。

  三、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读词语,找出词语中的8个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3、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用熟字拼一拼、部件拼一拼的方法来识记。

  ⑴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

  沙--氵,少;学习偏旁三点水“氵”。

  报--扌,报;学习偏旁提手旁“扌”。

  灯—火,丁;学习偏旁火字旁“火”。

  视--礻,见;学习偏旁示字旁“礻”。

  ⑵其余的生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呢?

  台:“云,去”的下半部放上面,下面放“口”

  电:从“日”加一笔,就是“电”。

  纸:学习新偏旁“纟”(绞丝旁)与织物有关,注意右边部分。

  5、用新学的生字组词。词语接龙,比一比,哪一组接得长。

  四、学习生字“上、下”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注意横笔与竖笔的接触点,是在横笔的中间位置,以保证字体的匀称。

  2、认识笔画“丶”,写点时,起笔轻,落笔重,有头有肚不要象根棍子。

  3、找准压线笔。“上、下”的竖均在竖中线上。

  4、老师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老师巡视。

  6、用“上、下”口头组词。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说一说:

  沙发台灯洗衣机电话书架

  报纸电视电冰箱

教师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3个字,理解“受难、收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学习,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体会、理解安妮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你们喜欢昆虫吗?喜欢哪些昆虫?看到它们你会怎么做?

  3、 我们一起看看文中的小安妮有多喜爱这些昆虫。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顺句子。

  2、 分自然段指名学生读课文。

  3、 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 齐读文中的生字。

  5、 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课堂练习

  1、 学生说说生字书写的难点。

  2、 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读书,我们发现了小安妮很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对这些小动物,她究竟有多喜爱?

  二、品读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2) 指名说。

  3) 那你会怎么爱护它们呢?

  2、 学习2——5自然段。

  过渡:是呀,安妮也和你们一样,因为她非常的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1) 仔细读读第2——5自然段,安妮喜欢昆虫,你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2) 小组学习、交流。

  3)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每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体会。

  4) 指导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出安妮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3、 你认为安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4、 那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护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呢?

  5、齐读课文。你们和安妮一样都是很有爱心的好孩子。我们把这篇课文再很有感情地读一读好吗?读出你们的感情。

  三、作业布置

  任选其一,有兴趣的可以多做。

  1收集有关昆虫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办一份报纸,如《昆虫世界》。

  2制作昆虫标本。

  3故事比赛《小小昆虫发布会》,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17、动物的远游

  吕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字,认识1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师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二》教师教案06-18

人教版语文教师教案02-14

精选教师教学教案:语文单元计划06-13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师教案06-19

小学语文《识字7》教师教案06-19

教师语文教案设计10-04

拔苗助长语文教师教案08-12

幼儿教师语文教学教案11-04

小学语文《从现在开始》教师教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