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实际当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难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解决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出能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话,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学会通过体会文章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
纸团
墙报
鞠躬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1自然段。
(2)“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3)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A、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5)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A、“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B、“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是在吩咐高尔基?(……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礼貌的安排。
C、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读第7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E、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F、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G、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8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5)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照相。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不必刻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己在一步步潜心品味课文后,便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到文本的思想感情。】
3.默读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引导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10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续写故事。
【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祥、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同学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玩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同学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局部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同学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玩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身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小朋友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男孩对高尔基的敬爱和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关怀。
4、学会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高尔基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4.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摄影”,指导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补写板书“师”,“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补写板书“小”,结合预习,说说文中的小摄影师指谁?(小男孩)他要给谁摄影?(高尔基)
3.你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交流高尔基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读好“鞠躬”、“胶卷”、“摆弄”, “停当”、“打量”等词语。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后同桌读相互检查正音。
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板书:小男孩 高尔基)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1.自由读读1——5段,看看小男孩是怎样见到高尔基的。
2.画出和纸团有关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话,并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1)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鞠躬”)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高尔基感动吗?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4)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能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一个机会,你有什么体会?
4.分角色朗读。相机提示注意人物对话中引号的用法。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自己认读生字,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
2.指名读,强调字音:准、社、侧、杂。
3.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借机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
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5、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练写其余的生字。
2.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2.指名分角色朗读1——5段。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
过渡: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在上节课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A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C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读文质疑,深入理解。
1.读读12——15段,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
高尔基为什么没有时间不见记者一定却要见小男孩?
2.引导解疑、体会关键: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3)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3.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该怎样读好。
四、发挥想象,学习续写
过渡: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再读课文,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2.尝试续写。
3.交流写话,鼓励创新。
五、作业
1.接着续写故事。
2.选做:读高尔基的《童年》、摘抄并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1)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ū)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提示是“穴”头)
吩咐(fēn fù)):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动作演示。举例:侧过身子、侧面)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3)比一比,再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学习小摄影师尊敬、爱戴革命前辈的优秀品德。
2.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在学习本课生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沿用前两课学过的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以此进行巩固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学习本课生字,教师可继续指导学生借助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其步骤是:一读;二画;三查;四选;五按要求填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检查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先回忆自学生字的方法步骤,然后口头回答,借以强化要求。
2.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练习,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用音序查字法,及根据词义选择适当的字义等等,因此占用时间较长,约为15~20分钟。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开展自学。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和纠正。
2.指名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如:摄、贴、吩咐、胶、秘、社为左右结构;
基、突、卷、杂为上下结构;
侧为左中右结构;
者为半包围结构。
3.识记字形。
可采用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识记字形。
比如:贴和沾、吩和份、杂和朵等。
可作补充练习,加以巩固复习。如:
4.指导书写。
卷下面的第七笔是,不是。
突上面的部首是。
杂的上半部是九不要写成几,下半部是木,不要少钩,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原指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小男孩对高尔基提出要求。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为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忽然事先没有料到的,在一眨眼的时间内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忽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一点儿也没想到要发生什么事情。
(四)用突然说一句话。
在训练学生用突然一词说话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词义。
突然是指事先没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2.找出例句。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3.分析例句:
(1)高尔基正在读书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等待拍照时,小男孩哭了起来。
经过分析要让学生弄清上述两种情况都属意料之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作者用了突然一词把前后两种情况连接起来。
4.体会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事件在瞬间发生或发生了急剧变化的语言环境。以此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选择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的素材。
5.练习说一句话:
(1)教师举例范说: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突然,李雨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到地上,啪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2)学生口头练习。
在学生口头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名让学生进行评议。
如:(1)选择的语言环境是否确切;
(2)句子是否通顺。以此训练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五)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2.围绕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1)这个小摄影师指的是谁?文中写了他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
(2)可采用填写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概述内容。
例:文中写________小男孩得到高尔基的特许为他的事情。
或:高尔基工作很忙,却特许一个________小男孩来为他的事情。
(二)了解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其具体步骤是:
1.指名读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出示辅助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2)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借助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书思考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班内的墙报上。他的希望得到高尔基的允许,这样小摄影师便来到了高尔基的面前。二是借助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边读让学生边用指定的符号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借以强化训练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
3.指名读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1)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指名朗读后讨论,这段话有几句?其中哪句话写明了小男孩为什么来的原因?
(2)指名让学生用画出有关句子,并集体讨论订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读书思考及会根据要求找答案回答问题的强化训练。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4)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之所以能进来是得到了高尔基的特许。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这是小男孩的请求得到特许后的结果。讨论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检查订正学生画的句子是否正确,再次进行强化训练。
4.归纳小结,练习读写句子。
(1)小男孩想给________照张相贴在________。
(2)小男孩能进来是因为________。
用填写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同时,再次强化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
即:(1)读文想问题
(2)画句找答案
(3)读句知内容
5.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2)出示辅助问题,让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
①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②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③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标画要点。
6.抓重点词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读文中原句回答思考题。
(3)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4)讨论:吩咐是什么意思?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懂得吩咐是口头指派或命令的意思。一般是在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的时候才使用它。在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愿,并尽量使他满意,充分表现出高尔基作为长者对下一代的慈爱。
(5)在( )中填写合适的词语练习说话:
小男孩(突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6)指名填写后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填写突然一词?
正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准备拍照的时候,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这署名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所以用突然一词来连接句子。用这样的练习,再次让学生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
(7)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8)课堂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跑出去?
讨论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摄影师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
(9)讨论:高尔基在后面喊了什么?你从中看出什么?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这句话中作者对高尔基语言与动作的生动描写突出了中心,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慈爱。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10)教师范读,让学生仿读后指名读,从中体会情感。
7.再次小结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强化记忆。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检查复习。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1.指名读课后第2题: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2.出示第一句: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3.讨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
在这句话中摆弄是支配、调整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体会:一是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二是指小男孩为调整坐姿。很久很久说明用了很长时间,联系下文,门卫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的办公室,因为他的工作很忙。高尔基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破例让小男孩进来拍照,已是特殊照顾。这时小男孩又摆弄了很久很久,占用了高尔基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是为了孩子,高尔基舍得花费时间接待他,耐心地摆着姿势,等着他拍照,足以说名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4.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第二个句子及括号中的问题。
5.出示重点句及问题。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6.课堂讨论:
句中他指谁?联系上文我们知道来访的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高尔基的共有两句。但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让学生从我很忙这三个字中体会不见的意思。说明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对关心下一代的事却是十分重视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与上句相比,冷淡与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具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应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
如:小男孩会再来,因为________。
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谈看法。理由是:
(1)他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他必然会来。
(2)高尔基那么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高尔基还会热情地接待他,所以他会再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课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中应根据人物的身份、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高尔基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说话的语气应慢些,稳重些。他热爱孩子,与小男孩的谈话要显得特别亲切。例:是你扔的纸团吗?要读出非常亲切询问的语气。怎么了?要读出非常关切的语气。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声音要加大,读出亲切、热烈的语气。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第一句语调很平静;第二句则表现出对小男孩的惦念。讲课中让学生先试读,然后可分角色朗读。
(四)作业:熟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一生写了很多的书,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在世界文坛上也很有名望,深受各国人民的爱戴。高尔基非常热爱关心孩子。列宁也曾热情称赞过他。
列宁格勒 原彼得堡,十月革命胜利后改此名。靠近波罗的海的芬兰湾,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二、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初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难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
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
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乐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 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 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是“摄影师”?你觉得课文会写什么?
如: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照相?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板书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让他进,他用了 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 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 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 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 对啊 ,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 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 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 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 他们之间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 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 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 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
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 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 来了 ,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 续写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
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
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
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
附板书 注:
为什么扔纸团? 在出示附板书时,
为什么同意进? 不标序号,顺序可以
为什么听吩咐? 是乱的。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
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
(1)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2)汇报交流:
①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用“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
②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因此,高尔基同意放他进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板书:扔纸团 放他进
2.自由读6—11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三、四、五个问题。
(1)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2)按小组在班上交流汇报,可以说可以读。
①投影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从“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一方面小男孩在调整相机的角度,解决采光等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做着准备;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多次调整高尔基的坐姿。由此可见,小男孩对此拍照十分重视和认真。从而也表达了他对高尔基的敬爱之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讲是宝贵的,是格外珍惜的,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板书:摆弄 微笑
②“孩子为什么哭着跑了?”“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这两个问题可以用读的方式汇报。在读“突然”一词时,速度要急而快,说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高尔基一时摸不着头脑,等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哭着跑了,眼前的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跑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小男孩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男孩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从高尔基的语言与动作中看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宽容与关爱。”
板书:坐、哭 站、喊
(3)练习分角色朗读,也可加动作。
3.读12—15节,男生读高尔基,女生读秘书。解决质疑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大家一起交流。
从“我很忙”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从“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看出高尔基对下一代的事却十分重视。
师: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
联系全文,小组讨论: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充分发挥想象。
可按下面的句式谈自己的看法。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大文学家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发生了一段让人感动难忘的故事,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能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位主人公,一位是高尔基(板书),一位是小男孩(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近他们,共同来感受他们二人的内心世界,齐读课题《小摄影师》。
二、细读感悟第1段
1、故事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始,也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读一下?
2、小男孩一出场,就给你留下个什么印象?(聪明板书)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真会读书,会读书的同学能从文章语句中体会作者写作的用意。
3.同学们再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这位聪明的小男孩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有礼貌板书)你是怎么读出来的?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小男孩有礼貌呢?(亲爱的,您,请)同学们再请看一下这张纸团(课件出示纸团内容)。高尔基看完纸团有生气吗?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生:非常有礼貌
师:对,孩子要想见高尔基的态度非常诚恳,难道别人来见高尔基就没有礼貌了吗?小男孩来见高尔基的目的是什么?
生:照相贴墙报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小摄影师,你把大文学家高尔基的照片贴在我们的墙报上,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崇拜高尔基,让同学们向他学习,佩服他。
小结:是啊!小男孩拍照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为了同学们,因为他崇敬高尔基,想让同学们向高尔基学习。
4、从小男孩写纸团的语气中,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有礼貌)还有呢?他要见一位大文学家呀,门卫不让进,你再揣摩一下他写这话时的语气(请求,态度诚恳)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真是一位有礼貌的少先队员呀!)
5.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师:高尔基十分关心孩子。
三、细悟2------5自然段
一个纸团引起了高尔基的好奇,高尔基站起身来与窗外的小男孩进行了一番对话。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5自然段,仔细读一下高尔基和小男孩对话的段落,你觉得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我们先来找一下高尔基的语言,你觉得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亲切和蔼)
(1)再来看一下小男孩的语言,你觉得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鞠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你能读出小男孩有礼貌的语气来吗?
小结:高尔基百忙之中要见这位孩子,他要满足孩子的心愿,可见他对我们孩子们十分关心爱护。小男孩如愿以偿走进高尔基房间了。
四、细悟6----11自然段
进房间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二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吧!请同学们快速默读6到11自然段,注意观察二人举动,继续用⊿标出高尔基说话的段落,用○标出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1、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男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呢?谁能找到并读出来?(第六自然段)
2、体会这句句子:
你就是这个小男孩,此时你是个什么样的心情?从哪读出来的?(咧嘴笑了,真会读书,能从句中读懂意思)再读读小男孩说的话,你能体会出什么?(有主见)
再接着找一找小男孩的举动,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呢?
生:技术不熟练
师:我倒不这样认为,如果小男孩随便一照,也不管什么角度,照完就走,还用摆弄很久吗?这说明他做事怎么样?(照相技术熟练,他很认真)
3、我们再来看看高尔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用“____ ”画出有关句子,谁起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仔细看图并体会刚才所画的句子(课件出示插图),想一想,高尔基为什么这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能说明什么呢?(很有耐心,积极参与配合孩子的工作)
4、突然,意外发生了,发生什么了?(小男孩忘带胶卷了),发生了这一切高尔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再接着找一下高尔基的举动。(课件出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刚才找的这两段话,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你们能谈谈读出什么吗?第一句话(板书关心、迷惑)你觉得读这种关心迷惑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温和亲切,舒缓轻柔)第二句话(板书关心爱护、着急)他为什么着急?他想给孩子胶卷,想帮助孩子,这种关心着急都在这一句中体现出来,你能大声地读出这种关心这种着急吗?
5、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失望到了极点,耽误了高尔基那么长时间,却因自己的失误他感到十分惭愧。)
小结:惭愧失望难过的小男孩,跑着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开走了。
五、演读入境
今天同学们体会的非常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两位人物形象,高尔基爷爷:和蔼可亲,关心爱护下一代,小摄影师:礼貌、认真,我们现来表演课本剧好不好?听好: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导演,安排谁扮演高尔基,谁扮演小男孩,可以借助一些道具,以课文内容为剧本,要有人物的对话,动作,还有时间很急,我们都希望早早看到演出,导演们快快安排演员开始吧!
师:我刚才被同学们的编排演出气氛所感染,我也很想参与,我来做剧情介绍吧: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爷爷坐在窗子旁边工作,忽然,一个纸团从窗口飞进来,高尔基看后从窗口向外望去,见到一个小男孩亲切和蔼的问道,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有礼貌的说,高尔基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小男孩子进去后有主见的指了指沙发说,他认真的摆弄了很久,充满喜悦的说,忽然,他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关心的问,小男孩子难过失望的哭着说,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他想帮助孩子,着急大声喊到
同学们说他们演的怎么样,导演的工作干的怎么样?谁是最佳演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排练出这么优秀的课本剧,我们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精彩的演出。
六、质疑拓展
1、小男孩走了,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师: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师:你仔细看一下这段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些。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所以前一句要读得平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得热情一些。
同学们你们看,聪明可爱有礼貌的小男孩是那样让高尔基喜爱,高尔基又处处关心爱护孩子们,爱护下一代,他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回来,来满足孩子的共同愿望。你们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请同学们课后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个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写好吗?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关心、喜爱
高尔基←————————→小男孩
会动脑、有礼貌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革命前辈对青少年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青少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一个用纸折成的照相机、若干作为奖励的笑脸
教学过程:
一、 以绕口令比赛作为热身运动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我们来进行一场绕口令比赛好吗?
二、 以照相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照相机
师:今天同学们精神都很好,现在我来照一张相片,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看到这边来,大家笑一个,好,一、二 (咔嚓)
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做什么事呢?
生:照相
师:那照相的人我们叫他什么呢?
生:摄影师
师:没错,同学们真聪明,照相的人就叫摄影师
师板书题目:《小摄影师》, 生齐读题目
师:同学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摄影师的年龄大约是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今天这位摄影师的年龄,大家猜猜他可能几岁?
师:现在老师公布答案:这个小摄影师只有10岁左右,是个小男孩。今天这位小摄影师要给谁照相呢?
生:高尔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是谁吗?
生:著名的文学家
师: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给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照相,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瞧瞧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故事吧!
三、学习课文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讨论小男、孩和高尔基是否认识,并说出其理由
3、学生讨论从小纸条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学生讨论在拍摄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态度
5、小男孩拍照成功吗?此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小组讨论,师请生回答,并奖励回答好的学生一个“灿烂的笑容”
6、从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7、小组讨论:为什么高尔基不接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
8、课堂小结:从这件事中,我们了解了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板书: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四、 课后拓展:小男孩能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五、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导入新课前,利用自己动手做的 “纸相机” 为同学们拍照,从而引入课题《小摄影师》。课堂上以灿烂的笑容作为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并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围绕 “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这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上完本节课后,自己感觉效果不佳,虽然学完本节课后,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析课文缺乏侧重性,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分析课文深入却没有侧重。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没有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即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主体者。在这堂课中,我忽视了这点。这节课上,更多的是我提问题,而让学生按着我的问题理解课文。其实,这样我无形中也就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力。做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应该是老师在一旁引导,更多地让学生置疑、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对于课文的具体分析,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没突出,某些问题讲得过于详细。课堂上某些环节采取的讨论形式,如: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形式。没有根据具体问题采取合适的讨论形式。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老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老师事先所无法预料的。
对于本节课,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管是课堂管理方面或者是知识传授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及提高。希望在今后不断的教学研究及向有经验老师的请教下,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交流收集的材料;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学习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04-22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04-22
小摄影师教案01-19
小摄影师教案12-01
小学教案《小摄影师》0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摄影师的优秀教案06-14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教案设计08-2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摄影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