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时间:2022-11-25 10:30: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品读有关语句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2、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3、根据课题推想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同学们,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宗的《平分生命》,(板书)感受其浓浓的亲情。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二、初读。

  1、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交流出示: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师: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

  出示:

  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师:你知道什么是诺言,你能帮它换个词语吗?(承诺、誓言)

  自己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读,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可由学生提出)为什么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三、精读。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深思熟虑……神情。

  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呢?把你的忧郁,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好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男孩,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句话。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微笑。

  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胳膊。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四、写话。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作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五、结语。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助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花苞米粒般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塞着缕缕炊烟觅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甜蜜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么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导语: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此时,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接着写一写槐乡孩子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抄下来。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4

  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意境。

  2、用配乐朗读的方式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改变

  3、感受爸爸、妈妈和“我”对大海的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重点:朗读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

  难点:“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具: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词语读准确。

  2、简单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落实目标。

  1、诗歌中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3、读好一、二句。理解“曝光”的意思。现在都是数码相机,简单的讲一下胶卷相机的原理,学生就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

  小结:刚才,是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曝光”的意思,平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是理解词语的好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爸爸为什么要把海浪装进录音机里呢?(把美留住,可以随时听到——-)

  5、妈妈为什么要把海浪留在软片里呢?(看也看不够)

  6、想象一下,她都会留下什么样的镜头?(波涛汹涌、波光粼粼等)

  7、读好这两个句子。

  8、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

  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如:姐姐把海浪请到她的画板上。

  爷爷把海浪录到他的录象机里。

  过渡:爸爸把海浪装进他的录音机,那哗啦哗啦的声音,听也听不够,听也听不完;妈妈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那美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完。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对海浪的热爱。那么,我呢,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9、学生汇报。

  10、昨天留了查字典的任务,你能说说“奔腾是什么意思?

  小结:查字典也是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1、想象一下:奔腾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12、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了,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13、什么样的目光称为“坚毅”?你在哪看到过这样的目光。(当需要决策的时候,坚强的目光等)

  14、你们用联系生活中的内容,理解了坚毅的意思。这样坚毅的目光是怎么来的?

  小结:我们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得更加透彻。

  15、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16、“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

  17、整体感情读3——5诗节。

  18、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活动练习,巩固目标。

  1、配乐品读。

  2、完成课后题。

  3、总结写作顺序,背诵。

  四、全课总结。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小主人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儿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2、你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

  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不流利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廖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同组抽读,指名读。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自编儿歌:“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

  熟字加一部分:取+走趣。

  (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容易读错的字:“假”jiǎ、“朝”cháo

  容易写错的字:“绒”的右边不要写成“戒”或“成”

  区别形近字:钓—钩、要—耍、拢—扰、瓣—辨

  (4)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耍、装、察、掌、些

  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劲、绒、朝、钓、拢、假

  说说哪些字是左中右结构:瓣

  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趣

  教师着重提示。

  耍:上面是“而”,不是“西”。

  绒:右边不是“戒”。

  钓:不要与“钩”混淆。

  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三、初读感悟

  自读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

  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全株可入药。

  1、采用问题式导入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识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如:“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教师课前要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和图片。学习课文前,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蒲公英的知识,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四、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精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软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2)同学们觉得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互相交流。

  (3)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吗请同学们对它们说一句话。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学生上台讲述。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说说作者是怎么解释这种变化的。

  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恰当吗联系上面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去体会。

  六、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1)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片草地多么……

  (2)课题汇报: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分析。

  (3)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4)画出同学们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自己的画,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草地。

  2、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次郊游的心得。

  七、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奇的感受,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在大自然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6

  要求

  1.培养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积累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积累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我会连。

  (1)读读词语,理解意思。

  (2)独立连线。

  (3)投影,集体订正。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练习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1)读句子,自己练习加标点符号。

  (2)和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加。

  (3)投影,集体读一读。

  圆圆摇摇头说:“明年,我该上小学啦!”

  林林诚心诚意地说:“那我一定托人把龙眼捎给你。”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积累诚实守信的成语。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致。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表里如一: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孜孜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

  坚韧不拔: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荡。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学业才能精进。

  (3)抄写成语。

  三 阅读平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2)朗读短文,把读正确、读通顺。

  (3)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4)组织讨论。

  ①周处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他死呢?

  ②后来,他经过深思明白了什么,又是怎样去做的?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自己。

  一 能说会道

  1.读题目: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

  2.明确要求。

  (1)说说不同年龄段的自己。

  (2)注意观察照片,说说现在和小时候的你有什么不同。

  (3)展开想象,说说十年后你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3.分小组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二 笔下生辉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认真观察照片或镜子中的你,重点观察外貌、姿态和表情。

  (2)按顺序描述自己。

  (3)展开想象:十年后的你又是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2.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的你,写下来。

  3.读读自己的习作,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例文:

  照 片

  我有一张骑在马上的照片。那是去年国庆节时,我们一家人去康西草原玩儿时照的。

  照片上的我穿着白色的夹克,深蓝色的裤子,骑在一匹高大的棕色的马上,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你看,我多神气呀!照片上,草原绿绿的,一望无际,在我的周围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骑马人。当时照相的人很多,我摆好了姿势,等了好长时间,才算照了这张照片。看着照片,草原上欢乐的景象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喜欢康西大草原,也十分喜欢我的这张照片。你看,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很帅?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二、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辨别有益于和有损于友谊的行为。

  知识: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十一二岁的男生女生渴望友谊,希望自己能归属到一个集体中。他们也认识到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关爱。但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又表现出不够珍惜友谊的行为,往往对朋友苛求,而对自己放松要求,言行有时不一。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一方面接受着纯朴的乡情熏陶,他们对人友善、忍让,但另一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受着周围一些不良交友言行举止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交往困惑时,他们往往不知如何选择,缺乏主动去解决矛盾的意识和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对友谊的正确认识,加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遇到交往困惑时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对朋友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充分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好朋友推介会”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认识友谊很重要;通过“我心中的朋友”画像活动,使学生学会珍视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通过“让友谊之树常青”活动,使学生区别有损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

  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材料。

  学生准备:彩笔、收集一些赞美友谊的诗歌、名言、准备好朋友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和朋友”“故事与思考”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好朋友推介会

  [播放动画:我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好朋友是谁讲讲你们之间难忘的故事吧。可以用照片、朋友间互赠的礼品等方式展示。(板书课题:朋友之间)

  设计意图: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活动二我心中的朋友

  [播放动画:我愿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演讲、绘画、诗歌、散文等形式抒发对朋友的理解。

  小结:是的,朋友是书──给我们知识,朋友是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朋友是镜子──时时告诫我们……正是因为有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

  设计意图:以比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知道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活动三让友谊之树常青

  [出示图片:友谊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和朋友相处时,哪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把它们填在友谊树上相应的位置。学生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铬。

  小结:友谊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用真诚、宽容、大方、感恩、诚实去滋润友谊树,使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板书:健康的友谊真诚关爱理解尊重)

  设计意图:区分有损于和有益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板书设计:

  朋友之间

  健康的友谊

  真诚关爱理解尊重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因果”句式,积累有关生肖的成语,进行说话练习,学写观察日记。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

  (1)练习读绕口令。

  (2)齐读。

  (3)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4)说说自己积累的绕口令。

  ①两只小白鸽,一只大天鹅,它们口很渴,喝水很快乐。

  ②张婶种黄瓜,一根四两八。乐坏了小花花,脱下花褂褂。包起大黄瓜,抱着当娃娃。

  2.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中的句子,明确要求。

  (2)自己练习完成。

  (3)读自己补充完整的句子,检查前后内容是否恰当。

  (4)投影出示同学的句子,共同订正。

  “因为”是原因,“所以”是结果。

  ①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②因为丁丁生病了,所以他今天没有来上学。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朗读古诗《蜂》。

  (2)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同学互相补充。

  老师小结:这首诗借蜜蜂采百花酿蜜后,自己却享用得很少的现象,反映了农民一年辛苦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得不到温饱,全被统治者剥夺去了的现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该诗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引人深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1)认读成语。

  投影出示成语

  鼠目寸光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打草惊蛇 马到成功 亡羊补牢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2)理解意思。

  (3)抄写成语。

  (4)交流自己搜集的与生肖有关的成语。

  三、作业布置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2.口语交际练习。

  3.学写观察日记。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3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板书,既……又……]

  (4)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1)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投影片中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出示投影片:

  (1)赵州桥在________省_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象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图案是最精美。)

  (4)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板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2、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4课《帐篷》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效预习,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平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

  2、今天,我们要请教的对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示第一小节,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指名读此节)。

  3、通过第一小节,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谈,随机点红关键词)齐读这一小节。

  4、再读此节,此刻,你最想了解什么(生说)(随机板书“满怀好奇”)

  5、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不谋而合,就让我们满怀好奇地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究(揭示文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词和易误读的词语,显示于成熟的桃子上)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

  (2)桃子摘下了,拼音都没有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领读)

  2、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学生认读。

  3、这些词语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如果顺着文路,接着“满怀好奇”往下写,该选哪一个词语呢(学生依次汇报,随机板书,同步指导难写字“惑、疑”)

  4、“我”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叙述线索,还有一种叙述的顺序,你在预习时留意了吗(时间顺序)随机追问并板书“冬、春、夏”。

  5、指名按时间顺序进行课文朗读的展示。

  三、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课文读通读顺了,结下来就让我们顺着文路,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询剪枝的学问吧。

  2、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冬季的一天,从王大伯的动作、言语中,你读懂了“剪枝的学问”了吗(请学生自读2、3小节,勾画相关语句)

  3、出示2、3小节

  (1)学生汇报勾画语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大伯介绍的“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预设:剪去粗壮的枝条,就会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多、大”

  (2)这可是王大伯多年经验,如果你就是王大伯,你会怎么说这番话(充满信心)

  (3)随机指名朗读王大伯的语言,追问从哪些关键之处体会到了这种信心(抓住“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追问除了言语,还有何处也让你看出了王大伯的信心满满(抓住第2小节第2句动作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4)王大伯是自信满满,而此时的“我”则是(引读板书: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我”的心理你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发觉吗

  a、“一脸疑惑”:

  a、重点指导第2小节最后一句问话的朗读。

  b、让学生接下去把“我”的“惑”说清楚。(在问句后加上横线,让学生填空。)(预设:剪去这些好好的枝条,产量不就会减少了吗)板书“减少”

  b、“将信将疑”:

  a、给此词换词。(半信半疑、又信又疑)

  b、联系上文,为何会信(王大伯充满信心)

  c、联系下文,你能读好内心的“疑”吗(指导朗读)因为是内心活动,所以只有冒号,没有引号。

  4、冬季的一天,“我”的内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板书“”,而王大伯对此却是充满信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3小节,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我”心中的疑团最终有没有解开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手脑并用,练习提升

  1、巩固课堂:练习书写生字。

  2、延伸课外:关于语气词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求新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将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即课文1-3小节的内容)

  二、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走出冬季,让我们迈进春天,引读第4小节。

  2、出示第4小节

  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美、愉快、盼望)随机指其朗读对应内容。

  3、转眼间,春去夏来,谁为我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出示第5小节)

  (1)指名读文

  (2)读读这个词(又惊又喜),这个词和将信将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个词语当中,联系上下文,你能读出这“惊”和“喜”背后的原因吗

  (3)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其朗读相关语句。

  a、第2、3句话:指导学生抓住“惊喜”,探究“啊”的多元读法。

  b、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标点“!”感情朗读。

  (4)指名再读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点红“道理”,仅仅指桃树剪枝的道理吗随机板书“增加”

  (5)原来,剪枝的学问并不简单。现在,你能结合板书将你领悟到的“剪纸的学问”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深化主题,多元理解

  1、很多时候,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在桃树的身上“增加”就是桃子(指板书“又大又多”),更多的时候,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

  板书“”

  2、出示“惜墨如金”

  (1)生说字面理解。

  (2)师补充其背后意蕴,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类似之处。

  (3)从这个角度,再来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你认为要不要写这一小节呢

  (预设一:抓住“盼望”,情感的承上启下;预设二:时间的延续,植物生长必经的开花阶段,不可省略)板书“满心盼望”

  (4)原来这小节有这么多的作用,看来,“减”要减掉没有用途的多余的东西,可不能盲目地减。

  3、如果说“我”刚开始因疑惑而满心“”,在经历这一个春天的满心盼望后,此刻就应该画上“!”,板书“!”

  4、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此时的感受。

  5、明白了剪枝的学问,如果换个角度,从“做学问”的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呢(预设:要学会发问,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6、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得到学问离不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一个勤思的脑,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指板书“”),享受更多发现后的惊喜吧(指板书“!”)。

  四、手脑并用,延伸拓展

  1、巩固课堂:和文本有关的练习(选用《评价手册》《补充习题》)。

  2、延伸课外:争做生活有心人(二选一)

  (1)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与同伴或家长分享。

  (2)生活中还有很多学问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例举一个生活中的学问吗如果能简要说说发现的过程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其次,引导自主学习,交流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粉笔)今天老师想学学魔术大师刘谦,用这几根粉笔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不想看?(想)

  2、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看完魔术表演后要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往水里放粉笔)

  3、谁起来说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交流:粉笔里面往外冒气泡。)

  4、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是什么?(交流:空气)

  5、不错,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确实是空气。小小的粉笔里面竟然藏有空气,那么空气还会藏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探究空气在哪里

  1、谁能起来说一说,你认为空气还会藏在哪里?(自由交流)

  2、大家认为这么多地方都会藏有空气,那就请同学们利用准备的材料找出空气。比如,刚才我们利用将粉笔放入水中的方法发现粉笔里面有空气,你可以利用哪些方法也找到空气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下面小组同学开始合作找空气吧。(小组合作)

  3、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觉一下。(交流)

  4、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可以怎样验证一下?(吹头发,飘起来,吹纸也会飘起来)

  5、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这么多方法找到了空气。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教室里、瓶子里、气球里、粉笔里、方便袋里、我们的身体里等等都有空气。那谁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总结一下,空气究竟在哪里?(交流:到处都有)

  6、小结:的确,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板书:到处都有)

  三、 探究空气的性质

  1、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我们大家中间都隔着一层空气,可是我们却能互相看见,这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2、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气体。(板书:气体)空气就是一种气体。

  3、除了空气,你还知道哪些气体?(煤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4、对,它们都是气体,都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四、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现在,请同学们呼吸着我们周围新鲜的空气,想不想听个小故事。

  2、故事引入:古时候打仗时,有个国家的士兵偷到了敌国的情报,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他把情报写在一张纸上,刚要回来时,被敌人发现了,匆忙中,他把情报塞进了一个杯子里,(教师演示把纸塞到杯子底部)然后放到水中。敌人搜了他的身,结果没搜到,最后,不但这个人脱离了危险,并且他用性命换来的情报也完好无损。那么,这位聪明的士兵是怎样将装有情报的杯子放入水中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小组同学开始吧,一次不成功可以再换一张纸多试几次,看看我们班有多少聪明的小士兵。(小组合作)

  3、实验成功的同学请举手,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聪明的小士兵。谁能上来演示一下。(一生上台演示)看,杯里的纸确实没有湿。

  4、谁能来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杯子里的纸没有湿?(讨论交流)

  5、小结:对,是因为杯子里面并不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所以水进不来,空气也象水、大米一样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

  6、刚才有的小组的同学将情报弄湿了,知不知道为什么?(杯子不是竖直放进去的,倾斜了,这样水就进去了,把杯里的空气赶出来了,水就占据了空气的空间,所以纸就变湿了。)

  7、那同学们再来试一试吧。

  五、自由活动: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据空间。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游戏。

  2、两个一样的杯子,让其中一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谁有好方法,起来交流一下。(小组活动交流,教师演示)

  3、同学们来试一试吧。

  我们有的小组已经成功的给空气搬了家,也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课后可以继续实验探究。

  六、总结与拓展

  1、今天我们一起和空气交上了好朋友,现在你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找生说)空气有什么性质?

  2、课下请同学们想办法研究一下空气有没有重量,水里面有没有空气?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空气?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交流。

  七、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到处都有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气体

  占据空间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

  2.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倾听别人发言时态度认真,不随意打断他人。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风光,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

  三、教学难点

  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达到交际的训练目的。

  课前准备

  上网或去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如:旅游线路、著名景点、相关传说及各种图片等。

  四、课堂教学

  (一)出示信件,激发“说”的欲望

  1、出示一封信件,激发学生的说兴趣

  今天老师收到远方外甥贝贝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和大家有关,想不想听?那请大家认真听------(读信的内容)。

  2、师述:“桂林山水甲天下”,山青、水秀、洞奇,有漓江,有象鼻山,有伏波山,有……,(引导学生说景点)

  桂林有这么多旅游景点,你最想带贝贝到哪里游玩呢?为什么?大家快想想,自己先独立思考,要求:

  (1)讲清楚景点的名称、地点,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可以加以补充。

  3、请同学发言

  (二)示范指导

  1、师:老师昨天也准备了一个景点的资料,大家想听听吗?

  今天我先带大家到穿山公园游一游。

  要求:边听边想,导游介绍景点的时候,有什么要求。(从态度和内容两个方面思考。)

  2、教师介绍景点----穿山公园

  3、小结“说”法:介绍风景、名胜时,一定要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这样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板书:内容:抓特点按顺序展开想象

  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耐心

  4、大家都知道了作为一个小导游的要求,那么谁来说说作为小游客有什么要求呢?

  小结:倾听礼貌提问

  (三)模拟交际

  过度:你们能导游那样,抓住各个景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顺序介绍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吗?

  1、小组合作练说

  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收集景点的资料,如果你有合适的图片,还可以展示一下,大家讨论补充:怎样才能能把桂林的美景介绍清楚,给贝贝和更多的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小组内交流

  2、模拟演练

  咱们请一个同学来当小导游,其他同学一起扮演小贝贝。我们要评选“最佳小导游”

  (四)、拓展“说”的空间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难怪大家都说“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愉悦我们的身心。平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景区当义务小导游!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5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13

三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10-17

三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08-05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5篇)11-25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5篇11-25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范文09-29

五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08-26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课文11-27

小学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4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