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07 18:36:5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教学重难点: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 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提问:花儿能让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围绕着它们飞高飞低,一定是有一根无形 的线在牵引着它们,这根无形的线是什么呢?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2)、师问:“突然,一个小朋友嚷起来了”和前面的“我们叫着嚷着”这两个“嚷”字是一样的意思吗?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2、在善于想象的孩子眼中,花儿也会放风筝,在生活中,一些平凡普通的东西,如果加上了想象,就立刻变得富有情趣了,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蜜蜂

  蜻蜓

  蝴蝶

  花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_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吾:我。子:你。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或:有人。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4、设问: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体会健康的爱情观。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作品朴实语言中流露的真情。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水浒传》中鲁达痛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以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有关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导入。

  二、介绍作者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三、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的因缘。、

  第二部分:着重写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第三部分:旗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第四部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以及对妻子临终前的回忆。

  四、赏析课文细节之美

  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请同学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描写出色动人的地方加以体会。

  要求:只要能有自己的感悟,赏鉴得当,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拨:

  如:第二部分中的一段话:“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下,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不加掩饰的埋怨,是礼教观念比较浓重的表现。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性格。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一直记着这一幕情景,表现出“我”对妻子的深情。

  再如:第三部分说她开始“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但到后来,“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为了学会这些,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这些表现妻子因为生活的原因不断使自己带来变化,使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为了家庭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五、学生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六、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城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思考:这两首诗歌都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找出诗歌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艺术效果。

  七、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八、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要求写得富有感染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è。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在阅读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情。

  三、 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鉴赏“兰姆式”随笔的特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认为,读兰姆的散文,“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灵,活跃思想,丰富感情,振奋精神,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兰姆的散文《古瓷器》吧。

  二、 字词积累,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抹:抹桌子(mā)

  抹墙(mò)

  抹上一笔深蓝的`色彩(mǒ)

  翘翘尾巴(qiào)

  翘首(qiáo)

  模:模样(mú)

  模仿(mó)劲疾风劲草(jìng)

  鼓足干劲(jìn)

  削削减(xuē)

  削面(xiāo)校校勘(jiào)

  校刊(xiào)

  三、 文体知识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中国从宋代起,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解放后,随笔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近似。国际随笔、市场随笔、思想随笔、语文随笔皆属此类。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四、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古瓷器”?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的思路如何?

  明确:文中第1-7段以及最后一段写到“古瓷器”,文中首尾部分都写了“古瓷器”,这样安排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特点,我们很快了解了文章思路:古瓷器--回忆--古瓷器。

  五、 品读有关回忆部分的语段。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从前生活的例子。

  2、姐姐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1、文中分别举了买书、买画、旅行、看戏、年终算账等例子。

  2、在姐姐的眼里,从前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留恋从前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显得寡淡。

  六、课外作业。

  找出文中的哲理性的句子并加以感悟。

  第二课时

  一、 阅读与理解。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这一段分析总结了勃莉吉特的话,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文中提到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因此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欣赏古瓷器吧。这一结尾升华了主题,同时与开头部分照应。

  二、 拓展与应用。

  小组讨论。

  在文中找出姐弟俩具体而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句子,选择最能引起你共鸣的一两句与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注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结合“相关链接”中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明确:兰姆的随笔语言流畅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轶闻,句式灵活。在表现手法上,抒情、议论、叙事、描写、想象、引经据典、比喻……各种笔法错综杂用。他对现实充满了一种悲凉的观照,他以含泪的微笑视待那种种辛酸,以幽婉明切的嘲讽视待那形形种种的不平,展示独特的幽默风格。

  三、 课外阅读赵锐的《走向疯人院》,进一步了解兰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文导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

  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

  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

  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

  个道理。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

  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诋毁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

  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四、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

  2、预习《醉翁亭记》。

  教学反思:

  附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诋毁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主革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壁,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啊!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扣谁同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亲情的温暖,同时学会为长辈祝寿。

  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关键:积累文中的佳句

  课时:两课时

  教具:图卡。

  相关知识点:学习生字的方法

  教学突破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

  一、设疑导入

  1、你们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吗?

  2、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写对联呢?

  学习“祝寿”二字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逐行领读课文。

  3、学习第一节诗,学习“堂、庆、贺、孙”

  4、学习第二节诗。学习生字:愿、涌

  三、写字指导。在虚宫格中指导书写“祝寿”两个字。

  四、巩固练习

  词卡:写字、庆贺、祝福、长寿、儿孙、涌现。

  五、充分练习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2、借助拼音,学生读。3、指名读。4、小组读。

  六、:你有什么收获?特色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祝寿写庆贺孙涌

  第二课时

  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字词

  出示字卡,词卡。

  二、练读课文

  1、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

  祝愿、心愿、礼堂、礼节、礼貌

  其乐融融情真意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写一写

  祝寿祝贺书写子孙庆贺

  3、想一想填一填

  4、做一做

  爸爸、妈妈都很关心我,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四、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设计:

  孙寿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二)4

  祝寿祝贺书写子孙庆贺

语文教案 篇8

  一年级下册语文《炎帝种谷》讲了什么知识内容?同学们知道如何学习?

  教学目标:

  1.识“炎、靠、集、充、饥、灿、谷、粒、植、稻、平、保、农”13个生字;会写“方、农、平、给、金、食、谷、完”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学习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有关炎帝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漫”激趣,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动画片)今天,老师有份特殊的礼物要送给大家,你们想不想要呀?(想要)此时学生的胃口已被吊起,心情处于兴奋状态,及时出示课件,播放“动漫”。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炎帝的传说》这篇课文。

  2.出示课件(炎帝影像),板书课题。介绍炎帝。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用圆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子音,并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新词,比比看谁读得正确。

  3.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测自读效果

  1.出示会认的字:“炎靠充饥灿稻平谷粒集植保农”。指名读生字、新词,齐读,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

  2.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认读、齐读,扩词并用个别词语练习说话。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重评价。

  四、图文结合,再读课文,了解文意

  1.逐图观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观察完一幅图,再把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平方农给”4个生字并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及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方”和“农”的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六、巩固练习

  1.找朋友。(连一连,再读一读。)

  炎充靠稻平采种农保

  饥热谷着民集地障植

  2.照样子说词语(ABB式的)。

  例:金灿灿

  绿()黄()静()

  白()蓝()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炎帝的传说这一课,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看图读读,说说:

  齐读第一自然段,看图一。理解:传说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图二。理解:庄稼、充饥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图三。理解:金灿灿、谷粒

  齐读第四自然段,看图四。理解:稻穗

  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看图六。理解:采集、收获、食物、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看图七。理解:保障“神农”

  2.讨论:人们为什么样称炎帝为“神农”

  3.引导朗读,组织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相机板书重点;最后归纳答案。

  读第三、四自然段,师生小结,板书:炎帝仔细观察。

  读第五、六自然段,师生小结,板书:亲自试种,有收获教给种植方法。

  反复读第七自然段,师生小结,板书:人们生活有保障,尊称炎帝为“神农”。

  引导归纳:炎帝仔细观察鸟儿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结出了稻穗后,他便函亲自试种,获得了丰收。炎帝把种植方法教给大家,从此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称炎帝为“神农”。

  三、总结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2.把炎帝的故事,说给小朋友听一听。

  3.读一读:金灿灿金灿灿的阳光照亮了大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雷雨》教案09-07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