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汝泉《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节选》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3-06-25 12:32:0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邱汝泉《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节选》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说明文,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邱汝泉《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节选》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邱汝泉《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节选》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xx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4.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D.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D.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参考答案:

  4.D

  5.D

  6.C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原文“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要说明的是筹算比较早,因此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主要集中在文章第四段,A原文“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可以判断选项无误;B项原文“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可以判断出选项正确;C项原文“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选项概括正确。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原文“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 20xx年12月4日 ,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选项“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是对第一段的概括,较为准确;B项是对文章前三段的概括,也准确;C项是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无误;D项针对文章末段理解,原文“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xx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选项“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涉及到的原文主要在文章最后一段,“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似乎”“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说明人们对于其计算功能还是有所关注。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项“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

【邱汝泉《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节选》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新唐书节选阅读题及答案07-15

《牛与文化》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20

《文化时间》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14

神泉阅读题答案07-12

蘑菇圈节选阅读题及答案07-14

史铁生《想念地坛节选》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06-13

忆读书节选阅读题答案09-23

《济南的冬天》片段节选阅读题答案07-11

《看云识天气》节选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