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波《筷子春秋》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4-01-05 16:20:20 王娟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阳波《筷子春秋》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那么优秀的说明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阳波《筷子春秋》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阳波《筷子春秋》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k”,是木字旁,不是“挟”。《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k”,郑玄的注释是“k,犹箸也”。司马迁的《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G’。”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练习1

  1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答:_____

  17.第⑤段加粗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答:_____

  18.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答:_____

  【答案】

  16.(1)“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2)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3)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4)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17.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著”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

  18.(1)使用方便灵活。(2)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

  练习2

  1.本文标题《筷子春秋》中的“春秋”的意思是_____(2分)

  2.文章是从“筷子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和“使用原理”等几方面来介绍“筷子”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 (6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筷子在秦朝时被称为“梜”,是《礼记》中记载的。

  B.“箸”,变成今天的“筷”,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

  C.筷子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妙运用。

  D.中国人使用筷子不使用刀叉,说明中国人只尚文不尚武。

  答案

  1.历史

  2.古代使用筷子的情况 筷子沿用至今的原因 逻辑顺序

  3.C

【李阳波《筷子春秋》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筷子的发明》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25

波佩《柔软的父亲》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06-20

《春秋》阅读答案08-08

李梦阳《秋望》阅读答案12-06

《蚂蚁》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16

《陶器》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21

《雨》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25

《京剧》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15

语文阅读题筷子的参考答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