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审美》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联想与审美》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联想与审美》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过程当中,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选自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A.美的形象会自然地唤起审美者的联想和想像。B.联想和想像产生的基础是对审美对象要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C.联想和想像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D.在中国历来做什么都强调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E.联想和想像正体现了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小题2:下列各句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就是再造想像。B.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通过再造想像。C.艺术欣赏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脑子里必须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D.诗词曲赋中的典故形象可感,所以能够引发联想想像。
小题1:CE
小题2:D
小题1:C、E(A.必须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美的形象,才会自然地唤起审美者的联想和想像。B.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有所”就行,无须“深刻”;D.不可能“做什么”“都”强调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小题2:D(必须具备能够通晓典故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引发联想想像)
《联想与审美》阅读答案2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
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联想。
B、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分别与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相类似。
C、审美联想给人美感的愉悦,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D、对于以形式感取胜的艺术品的欣赏,仅仅凭审美联想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艺术直觉。
E、文章认为,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
13、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3分)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14、请概括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4分)
15、根据文意,指出怎样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4分)
参考答案:
12、BC(A、张冠李戴:原文是“有的理论家”,而不是作者。D、原文说“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E、无中生有:“依存美”或“纯粹美”决定的是要不要联想的问题,而不是联想方法的问题。)
13、C(C句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其它三项则纯属随意的、无定向的、不受控制的联想。)
14、①从审美对象看: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2分)
②从审美过程看: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2分)
15、①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不能用非审美联想去欣赏,只有借助审美联想才能带来审美愉悦。(2分)
②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属于依存美的,要借助审美联想;属纯粹美的,则要靠艺术直觉。(2分)
【《联想与审美》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联想与审美阅读答案07-16
联想与审美阅读理解和答案11-05
联想与审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03-19
关于《联想与审美》的阅读试题06-11
《根的联想》阅读答案02-05
《根的联想》的阅读答案02-08
节的联想阅读答案01-21
根的联想阅读答案12-11
节的联想阅读答案10-05
《无翼鸟的联想》阅读答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