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阅读答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阅读答案1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9.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解析:结合诗句和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记叙、如何描写、如何议论、如何抒情的即可。
参考答案: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0.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或感情去分析。
参考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饮酒》阅读答案2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诗歌的一、二两句写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B.“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
C.诗歌前六句,集中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卓然独立高大形象。
D.本诗全写青松,诗人借青松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托物言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答
11.D
12.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本诗全写青松”分析不正确。本诗后四句写了诗人酒壶挂枝、自由自在的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不愿被尘世束缚的感慨。故此题答案为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本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都是在写青松。一、二两句写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写青松平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写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五、六句写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这四句突出了青松青松岁寒后凋、卓尔不群的特点,诗人以青松自比,托青松言志,表达的是自己坚贞超俗的品性。第二部分是诗歌的后四句,写诗人的活动。七、八句写诗人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表现出一种悠然自我的境界;九、十句写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不愿被尘世俗务束缚的思想。考生依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3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 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 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5、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
人的自然本性。
6、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之景,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表现了出来。这两句诗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7、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饮酒》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已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
B.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上客”,即上等客人。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B.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C.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D.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性命难保。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案】8.D9.C10.D
11.(1)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2)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解析】
【8题详解】
D项解说有误。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上客:尊贵的客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意思是“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可断句为: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故选C。
【10题详解】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魏文侯是位圣明的君主,不可能轻易杀人。当任座说他称不上仁德时,他只是大怒,没想杀他。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期:约定。直:直爽。是以:因此。
【点睛】译文参考: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 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 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 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饮酒》阅读答案5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2.B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阅读答案6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建造) 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 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 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 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 安贫乐道 悠然自得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甲诗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是_____ ,乙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甲诗和乙文都写到飞鸟归巢,甲诗中诗人看到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从中悟出了自然之趣;乙文则意在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
B.甲诗是诗人辞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乙诗是作者被贬滁州后所作。
C.甲诗和乙文中都表达着一份快乐,诗中是领悟自然和人生真谛后的快乐,文中则是因百姓之乐而产生的快乐。
D. 甲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乙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9.乙文中表现了作者_______和_______的`思想。(4分)
答案:(12分)
6.(2分)东晋《醉翁亭记》
7.(3分)容颜苍老鬓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8.(3分)B
9.(4分)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饮酒》阅读答案8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译文及参考答案】
6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饮酒》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饮酒》阅读答案10
【原文】: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翻译】:
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魏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阅读训练】: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②皆朝于魏 (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①军队②朝见、朝拜③离开④派、派遣 (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饮酒》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②皆朝于魏()
③二国皆怒而去()
④使乐羊伐中山()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
①军队
②朝见、朝拜
③离开
④派、派遣(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 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饮酒》阅读答案1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捆綁,束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15、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14、D
15、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错误。陶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结笔两句,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饮酒》阅读答案13
赵襄子饮酒 (7分)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③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④!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
③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④相亡:一块儿灭亡。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①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②襄子惧,谓优莫曰( )
③不亡何待( ) ④焉能相亡!( )
【小题2】翻译(2分)
①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②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小题3】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进行 ,语意深长。(1分)
答案
【小题1】①尽力、努力 ②害怕、恐惧 ③等待 ④怎么,哪里 (各1分,共4分)
【小题1】①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1分)
②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1分)
【小题1】对比 (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
《饮酒》阅读答案14
【课前预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诗歌
【课堂练习】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
【试题链接】
一、 (20xx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
二、(20xx年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
附【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结庐: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2、喧:吵闹的声音。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悠然:闲适的样子。
6、辨:说明。
7、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8、相与还:结伴而归。
【课堂练习】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或:“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6、C
《饮酒》阅读答案15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二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案】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饮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饮酒》阅读答案11-03
《饮酒》阅读答案11-03
《饮酒》陶渊明阅读答案04-18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04-07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11-08
饮酒 陶渊明阅读答案03-24
《饮酒》阅读答案15篇11-03
陶渊明《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01-12
饮酒其九阅读答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