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贪吃的小老鼠》讲述的是一只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经过,本课配合故事资料安排了四幅图片,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想清结果后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学习。
根据学前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我认为这一活动应到达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资料,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发展设想故事的结尾。
2、丰富词汇:羡慕、神气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本事,培养幼儿初步的确定、推理本事。
重点: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
难点:设想故事结尾并讲述。
准备:投影仪、图片、每人一块拼图板
二、说教法
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采用了观察法、图片讲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幼儿活泼好动,想象丰富,语言表达本事有了必须的基础,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让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确定思维本事几口语表达本事,从而到达良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1、悬念导入
放投影仪出示西瓜皮,请幼儿讲述西瓜皮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本事。费时3分。
2、经验讲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启发幼儿讲讲小老鼠看到瓜皮它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用一句完整地话讲述图片资料,让幼儿充分发表见解,培养幼儿的推理本事,之后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里的情景,请幼儿讲述老鼠的神情,让幼儿学会理解神气这个词。让幼儿自我动手排序,每人一块拼图板,四幅图片,让幼儿根据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图的顺序,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幼儿先按教师排得图片讲故事,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故事,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本事。并学习理解羡慕一词。费时20分。
3、让幼儿创编故事
提问:水慢慢地流进来,西瓜皮船沉下去,最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发言,想象出不一样的故事结尾,这样做,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推理本事。费时4分。
4、活动延伸
联系实际,教育幼儿。费时3分。
幼儿园说课稿2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大班语言说课稿<<顽皮的小雨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的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的更清楚、仔细。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进步。为后面的谈话做了铺垫。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及时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的并消除了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提供了直观的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美术教学,今天要挖掘的是它的绚丽斑斓的色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而且大班幼儿在绘画、泥工、剪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对各种形式的美术教学特别爱好。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教学《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和绘画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教学,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剪贴、绘画的学习教学,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海底世界》
二 说教学目标
这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激发幼儿对海底探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挥幼儿的想像大胆绘画,同时形成良好的美工教学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三 说教学准备
首先是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教学中,我除了供给彩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其次经验准备,在教学前让幼儿知道大海里也生活着鱼,而且是色彩斑斓的鱼,而且掌握了画鱼的基本技能。
四、说教法:
在此次教学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教学的开始,老师引导幼儿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3.个别指导法:在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4.情景法:教室布置就是一个海洋世界的背景,还有海底世界的大背景图,让孩子置身于海底的感觉。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光碟,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播放光碟,让幼儿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想像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几个提问:刚才小朋友在画面里都看到了那些鱼?它们是一样的吗?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在幼儿回答后让幼儿观察各种鱼的图片,了解鱼的种类很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是不对称的。
3.在幼儿了解到鱼的一些外部特征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幼儿大胆发挥想像的问题: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让幼儿说一说海底的各种各样海洋生物。
4. 隐性示范,幼儿思考
海底这么美,那把我们的教室也布置成美丽的海底怎么样?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在次过程中让幼儿思考怎么布局?颜色怎么搭配?海底有哪些海洋生物?
5、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带领幼儿参观教学室的四面墙,介绍每一面墙旁准备的不同材料,简要讲解不同材料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通过剪贴、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丰富海底世界。老师巡视整个操作情况,适当进行提醒。由于准备充分,材料选择得当,幼儿美术功底较好,又是幼儿自由选材,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的发挥,所以每个幼儿表现都很出色,特别是集体作画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
6 幼儿欣赏自己创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幼儿园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揭示“骗人必将害自己”的道理。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课堂作业》第4题)
皮( )里( )孩( )
被( )理( )刻( )
(二)引人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1、2段
(1)轻声朗读第、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前,有个孩子在山上放羊)这一句话向我们交代故事的时间是在从前,地点是在山上,主要是写放羊的孩子。从前是指什么时候?“常常”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常常”说一句话?
(2)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句子:有一天,他在山上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
a.看看“狼来了”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说明很着急。
b.“狼来了”这句话说了几次(两次),要加重语气。
c.朗读指导。
狼真的来了吗?那么放羊的孩子真的着急吗?谁能用故意着急的语气来念一念“狼来了!”?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山下的人听见喊声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紧张、焦急)课文中哪几个词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赶快、跑、忙)“赶快”什么意思?你能用“赶快”说句话吗?
③指导朗读。用紧张、焦急的语气读读山下的人说的话。指名读--评议--齐读。
④放羊的人这时候又怎么样呢?看图结合课文来说,指导学生用开玩笑的语气读。
(四)学习第3段
①放羊的孩子只骗了一次吗?指名读第3民说说从哪里看出来。
②理解“一连、好几回”的意思。
③“好玩”是什么意思?放羊的孩子觉得什么很好玩,板书:好几回
④齐读第3段。
(五)学习第4、5段
(1)导语:明明没有狼,放羊的孩子却大声喊:“粮来了!狼来了!”而且欺骗了好几回,他这样做对吗,会给他带来什么结果,请小朋友自由轻声读第4、5段课文。
(2)仔细看图:狼真的来时,放羊的孩子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是怎样的?淮能用着急、害怕的语气读一读课文中第二次写“狼来了!狼来了!”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狼真的来了,山下的人听见喊声,为什么不去打狼?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板书:不相信。指导用生气的语气念山下的人说的话。
(4)看最后一幅图:说说最后结果怎么样?放羊的孩子为什么哭了?用伤心的语气读最后一节。
(六)总结全文
(1)开始放羊的孩子为什么笑了?后来为什么哭了?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齐读全文。
(七)作业
(1)课后练习第3题:比一比,读一读。
①羊被狼吃了。
②狼吃了羊。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第1句主要讲谁?第2句主要讲谁?指导学生念好重音。
《课堂作业)第6题:抄写句子。
板书设计:
39狼来了
骗
放羊的孩子---------山下的人
好几回
↓羊被狼吃了↓
哭←------不相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总结课文,指导学生的行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卡片抽读,开火车读。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2)听写词语。《课堂作业》第5题。
(二)指导朗读课文
(1)第一次用“狼来了”骗人:放羊的孩子是故意的语气,山下的人说的话是着急的语气。
(2)第二次狼真的来了:要念出着急、害怕的语气。而山下的人说的话要读出生气、不相信的语气。“又、别理他”要读重音。
(3)第五段,要求读出伤心的语气。
(4)叙述部分用不快不慢、声音不大不小的语气念。
(5)练习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全文。
(三)复习有关课文内容,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狼真的来了,山下的人为什么下去打狼?
(3)羊被狼吃了,放羊的孩子会怎么想?
(4)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看图说说、评评、议议,指导行为(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第7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应该向谁学习?为什么?
①图一:丁丁打碎了碗,说是小猫打碎的。
②图二:冬冬打碎了碗,向妈妈承认错误。
(2)导行:你说过谎吗?今后该怎么做?
(五)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推荐一人参加班队活动的故事大工评选)
(六)作业
每个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说课稿5
一、说内容: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幼儿园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一个以饮食与营养为主题的活动,题目叫《健康的吃》。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小孩子大多数都喜欢吃零食,特别是对色彩鲜艳的食品情有独钟。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电视里的“垃圾食品”广告对孩子们的影响,不禁让人们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更添许多愁!而《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生命健康直接地就与吃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让孩子正确的选择食品,达到营养均衡,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我结合“色素”“垃圾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设计了此次《健康的吃》活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这三条目标是:
1、了解食物天然色素与人工色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认知)
2、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好看食品的形状及颜色进行构图。(技能)
3、对健康食品产生兴趣。(情感)活动的重点:唤起幼儿对健康食品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对色素的认识。色素是使有机体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如红花具有的红色素,紫花具有的紫色素等。某些色素在生理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色素能输送氧气,植物体中的绿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了解一些有关色素作用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泡沫垫每人一块、电脑内存图片。
(一组是诱人的奥尔良烤翅图片,一组是西瓜、西红柿、大蒜的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圆盘、毛巾若干。彩色糖、烤面包、各种形状的饼干、小麻花、海苔、果酱、山查片、杨桃、圣女果、橘子等。
四、教法
下面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
②操作法
③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相结合。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①讨论评议法
②操作法
③感知体验法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2)选择食品,表述想法
(3)现场创作
(4)展示作品
1、观看图片,激发兴趣,引出主题通过两组图片的展示,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询问幼儿喜欢吃图片上的哪些东西,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引出色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2、通过交流,让幼儿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并说出理由。
该环节为孩子们创造了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该环节中孩子们可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学习礼貌地倾听,为目标2的达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孩子们的语言交流,教师还可以了解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掌握程度,对目标1的达成与否有着衡量的作用。
3、好吃的图画,用各种颜色的糖果制作图画我们吃的很多糖果等常会加入色素和香料,给人以一种美好的感受。而这些色素和香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有的很可能会让人得病。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去感知色素,并试者去判断它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此外,该环节具有很好的操作趣味,孩子们对这种全新的创作一定会很感兴趣。食品的丰富多样,色彩的视觉效果以及形状的多样化,一定会为孩子们的创作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艺术源自生活,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带给孩子非常生动、形象的审美体验,更好地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4、展示作品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七、活动特色
这次活动的特色在于设计的问题几乎都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答案,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讨论探索,满足了大班幼儿自主表现的欲望和需求。在每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点拨适宜,使幼儿专注倾听、积极参与、大胆讲述、热烈讨论。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幼儿园说课稿7
设计意图
《细则》中指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用各种美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连环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用几幅图画来表现一个故事,对于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教材
连环画创作这种形式也是幼儿在小班和中班没有接触过的,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画的图画,乐此不疲地讲着长长的故事,这是进行连环画创作的基础。在我们开展“小动物怎样过冬”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对歌曲《蚂蚁搬豆》故事很感兴趣,因此以这个幼儿熟悉的故事为内容,进行连环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创作,是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发展需要的。
说活动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认知目标: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能力目标:能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连环画创作的乐趣。
说重点难点
因为孩子首次接触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所以我将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作为本节活动的重点。而我们班幼儿在表现事件主要情节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将能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作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说教法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艺术学习应该在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幼儿自主的探索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提问法,以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创作连环画的欲望,主动了解连环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
说学法
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发展水平,鼓励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自主探究、操作感知的方法,让幼儿自主的发现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尝试创作自己的第一幅连环画作品。
说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自主探索,激发兴趣
这个环节是完成重点目标的一个环节,主要采用幼儿自主探索的方法,主动发现连环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区别和创作方法。首先,我为幼儿出示3-4幅连环画作品,请幼儿来欣赏,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连环画直接引发幼儿对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的兴趣。待到幼儿充分的观察和感知连环画的内容后,通过提问“刚刚小朋友欣赏的这几幅画和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吗?”来引导幼儿自主的发现连环画的特征和内在联系。自主性的学习能使幼儿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所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就成了我在开展教学活动的主旨。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和我的适时适当的引导,会发现连环画和他平时所接触的画有哪些不同。教师根据幼儿的整理和发现小结:原来,用有联系的几幅画来表示的一个故事,就叫做连环画。
第二个环节: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这个环节是突破难点的一个环节,利用歌曲、图片等形式,让幼儿对“蚂蚁搬豆”故事的主要情节有清晰的了解。通过播放幼儿熟悉的歌曲《蚂蚁搬豆》并提问“这首歌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幼儿来更清晰的掌握故事内容。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来创作成连环画?”来激发幼儿想创作连环画的欲望。
通过启发提问“你想把这个故事分成几幅画?每幅画准备画什么内容?”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是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有一些孩子会把故事分为四副图,还有的会分为六幅甚至更多,他们在设计每幅画的时候会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比如会有小朋友说想把豆子变成糖果,还有的小朋友想在蚂蚁共同合力搬豆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可能几个人也搬不动,他们还会想一些其他的办法,对于幼儿的这些想象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情感、想象。当然也避免不了有些幼儿会出现重复等特殊现象,老师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提示,帮助幼儿提高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翻页)
幼儿在创作连环画之前教师提出要求:1,把一张纸进行平均分,这是幼儿的前期经验,本班幼儿已经可以独自进行;2注明顺序,因为是初接触连环画,也为了让其他人很好的去根据顺序欣赏;3构图合理,颜色鲜明,大班幼儿在构图合理和颜色搭配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4注意握笔和坐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幼儿明确要求后进行创作连环画,教师巡回指导,指导的时候,幼儿在将纸张平均分和每幅图的内容上要重点关注。老师个别指导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故事,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充分展示 增强自信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每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个环节,教师注重评价方法的改革,采用同伴互评、幼儿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位幼儿,围绕连环画的特点、情节进行评价。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创作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评价,使幼儿在第一次创作连环画的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欲望。
说活动总结
通过幼儿的自主观察,发现连环画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联系,有了连环画这一概念,幼儿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前期经验:比如将纸张平均分,绘画小蚂蚁,来进行连环画的创作。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发展了逻辑思维,建构了连环画形式的故事情节,对故事情节的掌控也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说活动延伸
幼儿把自己的连环画作品放到图书区中,在区域活动中再让孩子去看一看、说一说,相互去欣赏,相互去学习,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连环画这一绘画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故事再次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幼儿园说课稿8
大家好! 我是来自济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张宏,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过马路》。接下来,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过马路》选自人教版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常识第六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的是过马路的两条小规则:一是走人行横道,二是先看左、后看右,注意来往车辆。这是常识性内容,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自理能力为主要目标。
我所面对的儿童主要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智能特别是认知能力相对落后,表现在课堂上则为:对事物细节观察的灵敏度不够,听觉方面语音辨别较为困难,有时候对所学的内容缺乏积极探索的好奇心,特别爱走神,知觉的恒常性比较低,容易出现对所学的内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情况;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学目标与对普通儿童的目标稍有不同,教授的重点不在于学科知识而在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面,表现在本课上即为让学生了解过马路的两条基本规则并能够正确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真实情景中来。而这种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本节课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会通过ppt呈现一张小朋友过马路的动画图片,并采取提问的方式:同学们,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来引出我所要讲授的课题。并将注音的过马路这一标题写在黑板正中央。导入结束之后,我会再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让学生通过或说或表演的方式来展现他自己的过马路状态,以此顺势来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两个提问环节凡是认真的进行回答和思考的学生我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表扬。
接下来,首先我会让学生自己观察我所展示的这张幻灯片,让他们找出图片中都包含哪些内容,我会加以提示图中有小朋友和汽车,让学生自行找出我没有提到的内容;学生若是说不出斑马线或者人行横道,我会指出图中的人行横道所在位置,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提醒,以此来让学生了解第一条过马路的规则:要走人行横道,资料《幼儿园说课稿《过马路》》。接下来,我会以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熟记这条规则:拿出人行横道的微型模板,首先问学生这是什么,回答正确即进行下面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演示情景,我会先做演示,之后请2-3为学生上来进行练习,最后以:所以过马路要走哪里呢?请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下走人行横道来作为这个小环节的结束。
接下来,我会在屏幕上呈现第二张动画图片,在教室里空出的演示区域中进行基本的场景布置,用长绳将演示区分成两个部分,以此来对两条单向车道进行区分。请四位同学上来配合老师演示,让两位同学按照图片上两位小朋友的位置站好,并分别做出向左看、向右看的动作,另两位同学扮演过往车辆,这时我会在一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过马路时 ,何时向左看?何时向右看?以及为何要向左向右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我会请两位同学来整体完成一下这一小规则,学生在完成一小步之后,我会在一旁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会从旁提醒,并让他重新完成刚才发生错误的那一小步,再进行接下来的步骤。接下来,学生轮流自由上台,进行演练,发生错误,我会暂停,由其他学生为他指出错误之处,掌握此项规则之后,将先看左、后看右,写在黑板上,我一边写,学生一边读,加深印象,此环节结束。
最后,在刚才布置的场景的基础上,拿出人行横道的模板,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并重申第一条规则,以此唤起学生对第一条规则的记忆。将人行横道模板放在演练区合适位置,请两位同学跟在我的身后,排排队过马路,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再次重复这两条规则;之后,我会请学生三三为一组,进行过马路训练,请学生自告奋勇做领头羊带学生过马路,在学生们过马路的过程中,我会从旁给予指导。在最后这一环节,对于部分学生我的要求是边说规则边进行过马路演练,对于另一部分的学生,则只要求会做即可。
在两个小环节和最后的整体运用方面,我所强调的主要是真实情境的模拟,通过真实情境的基本再现,使学生在此方面进行知识迁移便不会显得那么困难,由导入引出,并通过三个环节的逐步开展,由此本堂课我的教学目标便很轻松的达成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9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形成了许多不良个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将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因此,教育幼儿宽容待人,也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幼儿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有的幼儿常常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打别人才完事。因此,经常有幼儿来告状:"某某打我","某某抢我的玩具"……
《小熊让路》是一个以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友爱和谦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丽行为,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
(2)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难为情。
教学的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通过操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
本次活动主要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设问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让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突破故事重难点。
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学法:
教师有感情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演示图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学中的提问,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幼儿在问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上面有什么?通过观察对背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个环节: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欣赏后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并请幼儿一起来学学。你觉得小熊是怎么样的动物?小动物心理都怎么样?小兔做了什么动作?小羊?小猴?他们后来想了个什么办法?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是幼儿讨论: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个部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听完故事后提问:你们觉得狮子的办法好吗?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从而突破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情感教育。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主要是通过这些提问: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写小动物你会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是请幼儿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第五环节是让幼儿看图自己讲述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10
一、 说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他们活泼,对此非常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且处于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数量词的掌握、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数量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的语言领域目标要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
2、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3、引导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数量词。
这三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上,"从第一、四环节的逐步深入,将知识进行迁移,将重点逐渐攻破,活动将难点定在"正确使用数量词,"从以下几点突破:
1、让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讨论图片上物品名称。
2、做游戏"玩转盘""造火车"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吸收,我整合了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了:美工区:投放白纸、彩笔。阅读区:投放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的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
利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丰富词汇和生活经验。
(三)、物质准备:
1、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搜集各种物品名称图片布置一个"物品展览馆"2、转盘,上面贴有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3、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反贴在黑板上。
这些准备,一是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便于幼儿在和同伴讨论中大胆、自主、快乐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难点,便于幼儿理解。
二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游戏的活动价值,采用游戏组织教学,运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在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将各领域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领域中渗透社会领域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玩转盘和造火车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量的概念,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三、 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数量词。
四、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6分种)带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启发幼儿相互讨论,图片上都有什么?
此环节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游戏:玩转盘 (8分钟)转盘上是一些图片、上面分别画着数量不等的苹果、书本、眼镜、尺子、树、电视机等物品,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
幼儿园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认识颜色》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说教材及设计思路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每当孩子们在玩积木时,他们常常会对五颜六色的积木爱不释手、每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吃了营养饭时,他们回家后会对爸爸妈妈说:“幼儿园的饭颜色可真漂亮,有红色的红萝卜。绿色的黄瓜,白色的莲藕。。。他们都很好吃”、每当孩子们画完一幅画时,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哇好漂亮啊!那是因为颜色的魅力。
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认识颜色——红黄绿”。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和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
活动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制定活动重难点是依据小班年龄段特点以及认知接受能力而定的,最终可以使孩子们学而应用于生活中。使他们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收获。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红色、黄色、绿色盒子、卡片、旧报纸以及环境布置,同时又考虑了幼儿已有接触过颜色的生活经验。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当第一个红盒子展示在幼儿面前时,我故作打不开状,引导幼儿说出:“红盒子红盒子快打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绿盒子绿盒子快打开”“黄盒子黄盒子快打开”,以强化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当在最后一个盒子中找出红、黄、绿三个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找一找身上有这种颜色吗?说一说你还看过这种颜色的什么东西?在这里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激发幼儿对颜色兴趣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口语。
(二)找颜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找太阳宝宝”的游戏,我将太阳宝宝拟人化地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激发幼儿去寻找太阳宝宝的兴趣,为了让幼儿能亲身体验寻找太阳宝宝的乐趣,我布置了一个大花园,让幼儿在这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去感知、去寻找,当幼儿找到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宝宝的颜色,帮助幼儿将太阳宝宝贴在身上。
在这个环节中我始终是孩子发展的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找一找、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三)寻找相对应的颜色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大灰狼来了”的游戏,对于刚入园仅二个月之久的小班幼儿来说,要在音乐停止的瞬间,快速找到与自己身上,太阳宝宝颜色相同的大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游戏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旧报纸,旧报纸上分别画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大圆,对能力弱的孩子、胆怯的孩子,我则去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则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寻找与自己颜色相对应的大圆,从而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五、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游戏法(如我设计的找太阳宝宝和大灰狼来了)的游戏,提问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盒子的颜色)游戏参与法(让集体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发现法(通过游戏的玩发现和自己身上相同的颜色在哪里)学习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绿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课后让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涂色的方法,给每个区域制作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在益智区放置各种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颜色活动(如看看我们教室中哪些物品是黄色?绿色?红色?
八、活动小结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由易到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体验、具体表现的活动中,接受到了知识的累积。
我在本活动中始终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体现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
幼儿园说课稿12
一、说设计意图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是冬天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
幼儿喜欢悦耳的声音,重叠有节奏感的象声词更能使小班幼儿产生亲切感。喜欢小动物又是幼儿的天性,这个故事经过象声词介绍了几种动物以及他们的叫声,在简便而又充满悬念的故事氛围中,幼儿能够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各种象声词。经过活动能够让幼儿积累动物名称的经验,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用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
二、说目标
1、认识小狗、小猫等几种小动物,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明白叫声,学说象声词。
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孩子们印象中小动物的名称或许是其叫声的代名词,所以,应当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所以明白小动物的准确名称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
2、明白冬天会下雪,初步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不喜欢冬天的寒冷,可是他们喜欢雪,喜欢玩雪,玩雪会使他们不怕寒冷,所以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经过故事初步去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3、象声词:汪汪喵喵哞哞等。短句学说:你到哪儿去呀?
故事里告诉幼儿小动物的名字,如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让幼儿积累了动物名称的经验;表示小动物声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叽叽、哞哞、叽叽喳喳、吱吱",能使幼儿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象声词;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
三、说重难点活动重点:
明白动物的叫声并与正确的名称建立联系。(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的情节联想到"堆雪人",并会用材料表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根据画面的情节去有意识联想,并会用抽象的材料去装扮的确很难,活动中也是初步培养幼儿的这种本事。)
四、说过程
活动分三个环节完成:
一、导入部分经过看PPT,欣赏美丽的雪花,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从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猫……
二、理解故事
1、根据小动物的叫声猜测出小动物的名称,学学、说说,帮忙幼儿学习语言。
2、小动物们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们去哪儿呀?他们在一齐干什么呢?一个个匆匆忙忙、连奔带跑的样貌,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根据小动物拿的各种东西学习装扮小雪人,让幼儿初步了解原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来装扮雪人。
三、延伸活动故事到此结束了吗?没有,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书本里,给幼儿留下悬念,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幼儿园说课稿13
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明白,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取此教材有必须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般来说,儿童每一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必须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潜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认知目标:透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2、潜力目标:透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潜力。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潜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教学准备: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演示法:是指教师透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忙他们获得必须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透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到达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潜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用心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钟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对时钟的运转规律有了一个体验。与此同时,我们还透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四、活动过程第一部分、开始我用谜语引出活动资料,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必须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出示钟的实物)第二部分: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师问:小朋友们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针,还有12个数字。)然后请幼儿比一比,看一看两根针的不同点,引出时针和分针的概念。再透过老师演示,拨动后面的齿轮请幼儿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在幼儿主动探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第三部分: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只的钟,分别拨好了12点、1点、2点,让幼儿观察、比较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之后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立刻得以巩固,而且透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之后透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进一步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之后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幼儿园说课稿14
设计意图
在我们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同时,幼儿对区域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平时摆放区域材料时,幼儿知道3号盘子应该放在2号和4号的中间...)通过活动前的观察与评价,我班幼儿已经具备经验基础和认知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说教材
《指南》中提出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相邻数对于4-5岁的幼儿还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原则,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技能目标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情感目标发展幼儿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说重点难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它设为本活动的重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对于幼儿年龄特征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确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说教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尊重幼儿的自主权,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启发探索法: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游戏法:通过游戏引来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有情节的游戏,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
3.操作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因此,幼儿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发现法:给幼儿留下问题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提问发现“邻居”间的关系。
2.游戏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对相邻数的掌握程度。
3.学习区:将活动中使用的相邻数操作单投放到数学区,小朋友可以随时操作、练习。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保障目标的达成。
第一环节(5分钟):导入,PPT课件动物搬家情景(10种小动物),通过提问让小朋友说一说每种小动物的邻居是谁,初步理解“邻居”关系(挨在一起的叫做邻居)。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并切入主题。
第二环节(5分钟):出示PPT课件小动物搬新家的门牌号,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让幼儿从说出小动物的邻居,到说出邻居的数字门牌号码,并小结相邻数的概念,目的是完成本次活动的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第三环节(10分钟):出示1-10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的圆圈点数,让幼儿以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排列规律,了解感受相邻的数字之间多一个、少一个的关系,目的是解决本活动的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第四环节(10分钟):游戏操作
1.数字宝宝找邻居,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分数字1-5;6-10两组,幼儿自选完成卡片操作,找到自己卡片上的数字的相邻数;
2.找朋友,小朋友人手一张数字卡片(1-10),大屏幕滚动出现一个数字,其对应的好朋友(相邻数)到台上来,如屏幕滚动数字“5”,那么对应的相邻数“4”和“6”的小朋友要到台上来,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来做评委,主要目的是观察幼儿对相邻数学习的掌握程度。
说活动总结
本活动设计思路清晰,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第四环节游戏操作,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及自己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当然活动还存在着不足:下次在游戏环节会将数字卡片贴在孩子身上,方便幼儿活动;活动中多关注能力弱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在知识、情感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
说活动延伸
将第四环节游戏的操作单投放到数学区,并制作3个层次的操作单,供不同能力的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园说课稿15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对一些常见的现象、变化规律感兴趣。《糖到哪里去了》这一活动正是幼儿平常好奇的内容。
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符合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溶解这样一个魔术一般的科学知识刚好落在了儿童的兴趣点,加上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有了提升的可能,这也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从幼儿角度来说,中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仍旧突出,所以在操作与探索中习得新经验更为合适。而他们的思维同时也在经历着变化,活动中的记录表便是为此产生的。
我选择这一从生活中来的素材也希望幼儿能在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在未来能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具有方向性,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认知、技能两方面确定了如下目标:“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是认知目标,“能大胆猜想,并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是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旨在帮助幼儿建立对溶解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技能目标希望幼儿初步获得使用记录表的方法。在这一活动中,技能目标是主要目标,但认知目标也不可或缺,两个目标既指向现在也指向未来,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出力。
说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难点:能大胆猜想,并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说教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活动中我使用了互动法、提问法,这样能够使幼儿时刻在思考,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最后我还使用了操作法,让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保证幼儿的主题地位,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说学法
在活动中幼儿使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多通道参与法、操作法。
说活动过程
根据《纲要》和《指南》思想的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做中学思想,我从“品尝糖水,引出主题——观察糖的变化,感知溶解现象——认识实验材料并进行猜想——操作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教师小结,幼儿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五部分,由浅入深地将幼儿的原有经验与新经验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想法和设计皆是为了支持他们的自主探索。
中班幼儿的思维还有具体形象性,但又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科学活动中也应当照顾到这一特点。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请幼儿品尝糖水,让幼儿多通道感知白水与糖水的不同,从而产生具身认知,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第二环节中教法上我采用了提问法,在他们的头脑中放入一个问号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剔除无关信息,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地观察、思考。在我的示范试验中,幼儿势必会有各种猜想和表述,因此我需要将他们的表述糅合、提升之后再以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这对他们整合思维与语言都有帮助,这便是教师小结的必要性。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在科学活动中,操作必不可少,幼儿的手动起来,大脑便也开始思考。因此第四环节我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幼儿操作记录,他们是主导者,我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在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再行介入。实验中幼儿可以相互讨论,他们或自证、或质疑,在和同伴沟通讨论的同时也是逐渐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做”才能保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使他们获得直接经验。涉及到对中班幼儿来说较难的记录表记录,在实验中幼儿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困难,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都能得以落地。
说活动总结
在活动进行中,我会及时根据幼儿的即时反应来对流程进行调整或修改。孩子是的想法是多样的,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也不会一成不变。尤其是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的科学活动中,灵活性更重要。在大框架下,我会考虑幼儿的当下需要和突发事件,努力将它们纳入活动中,成为教育素材。
说活动延伸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经典说课稿04-11
幼儿园说课稿08-21
幼儿园说课稿05-08
幼儿园说课稿01-20
幼儿园说课稿05-10
幼儿园说课稿06-02
幼儿园说课稿12-06
幼儿园说课稿12-01
幼儿园名师的说课稿03-16
幼儿园落叶的说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