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08 15:44:4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2022年版的语文课标“课程内容”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部分。

  我想谈谈我学习课标后对“跨学科学习”这一部分的理解。

  一、我在小学第一学段教学中的三个“跨学科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

  “跨学科学习”这部分,课标从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三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

  跨学科学习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是第一部分,是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的描述。

  以下三点是关于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的部分内容的描述及相关教学案例。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案例一。

  二年级下册第三次口语交际的话题聚焦图书借阅公约。

  我将此活动进行了拓展。计划用三周时间完成这次活动。

  首先,在第一周让孩子跟家长去图书馆购买图书,在购买的过程中,在大人的帮助下认识图书封皮上面的字,练习与导购员说话,在交费时计算买书总计费用。书购买回来后给图书包皮,在皮上用彩笔做简单的装饰,并给同学介绍这样装饰的理由。

  第二周每人拿一本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选出图书管理员,再培训了图书管理员,让管理员组织小组成员对图书进行分类。然后给大家讲如何借阅、归还图书后,之后,学生们开始借阅图书,并注意观察、整理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

  第三周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在图书借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借书,看书,还书三个方面去说。并且交流时要注意做到三点:一是主动发表自已的意见;二是一个人说完了,另一个人再说;三是交流时注意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们根据前面借阅读书的经历,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形成一份完整的图书借阅公约。最后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小荷中队图书借阅公约》,打印贴在图书角。

  这样的活动注重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图书馆,在购买、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美化以及与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的好习惯。

  (2)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案例二。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结合单元写话“写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写清喜欢的理由。”我在学第七单元课文的第一天,就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小动物,写观察记录表。计划此活动用10天时间完成。

  温馨提示:

  1、观察同种动物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并记录。

  2、有问题咨询家长、科学老师。

  3、阅读老师提供的描写相关动物的文章。

  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观察记录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养某种小动物的理由。(第6天)然后练习写话。(第7天)写后分别读给同学、家长听,听听他们的修改建议,自己修改。(第8天)最后教师批改孩子们的写话并进行集中讲评。(第9、10天)

  这样的活动,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学习效果很好。这样的学习可以实实在在地实现这些方面的目标:体验和感受完整的学习生活、发展问题意识、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培养观察、表达、协作探究等能力。

  (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案例三。去年的庆“六一”活动。我在五月的第二周,利用班会,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六一“想展示什么特长?对班级庆祝“六一”活动有什么建议。讨论交流后,制定活动方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课外时间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以庆“六一“为主题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画一幅画,或办一张手抄报,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亲自动手做一个小制作。第三周同学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作品,有困难可以主动请教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家长等人。5月底进行展示。我针对主要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又邀请美术、音乐、科学等代课老师、家委会成员、六年级优秀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比。请各位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针对性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措施,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展示后学生分组交流(如,做手工的同学,按顺序,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词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手工的。表演舞蹈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整个准备、表演的过程及活动心得。);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父母分享此次庆“六一”活动。通过这样的设计,把庆“六一”活动变成一次文化主题活动”,体现了跨学科学习。

  以下三点是关于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

  (1)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

  三个案例,都是提前计划,每一步的目的性很明确。三次活动都以体验等活动为主。案例二,以观察、记录为主。

  (2)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

  案例一,在图书馆购书时进行识字、口语交际等学习。案例三,在准备庆“六一”活动的情境中学习口语交际、与人合作,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3)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三个案例都是结合学校活动或语文教材的训练点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

  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案例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结合所听讲座谈谈我对跨学科学习的浅显理解。

  提倡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既符合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又完全符合具有广泛容纳性的语文课程的特点。现实生活不是按学科划分的,融会贯通才能生存、生活和创造。要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问题,是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仅仅运用某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不行的。重视跨学科学习,是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参考各国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实现学科内部的有机结合和学科外部的融通,突破学科界限,是一种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倾向。通过寻找、发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主题、能力等维度的深度关系,建构跨学科学习立体化网络,可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强调大语文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科共通能力的培养。它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纵向的融合与沟通,引导教师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的范畴,而且把语文教学放在学生知识体系之中,作为其知识系统构成的一部分来加以认识。跨学科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时也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在开拓的视野中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

  “跨学科学习”不同于“综合性学习。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是“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语言能力”。2011年版课标明确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以往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跨学科学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活动。跨学科学习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

  我再引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张华对“信息时代的跨学科学习”阐释:“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式。学科源于生活并为了生活。生活具有整体性,解决生活中哪怕看似极微小的问题,也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因此,植根于生活的学习必然是“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绝不是为了迎合学生的表面兴趣,牺牲学科逻辑的力量,把几门学科的零散事实杂凑起来而成。恰恰相反,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理解。

  今后,在“跨学科学习”这一方面,我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听了荣维东教授的报告,我作为一个教龄30年的老教师,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了解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更好的转变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新版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2、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

  3、明确了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和主要载体。

  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各自对应的载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4、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5、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

  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比较模糊,以后会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明确学生每个年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过程评价中给出明确的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中对”阅读与积累”有了明确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意味着以后的语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试卷会越来越科学、量化,需要学生掌握新的出题规律。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2022版“语文新课标”出炉,笔者根据新课标“学段要求”;目前语文考试的题型分布和考核要点;家庭教育实际操作,汇总整理,解读孩子成长的各阶段中,家长们给予孩子助力的要点,希望能帮助制订有价值、目的性强的家庭语文学习管理规划。

  今天首先介绍的是小学低段(一、二年级):

  思想价值

  介绍:

  任何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思想认识上的正确,这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促进学习积极性的保障。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背后的内涵。

  2、崇敬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家庭管理建议:

  1、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直观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文化背后价值观的理解,可以从介绍最贴近生活的“24节气”开始。

  2、对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了解,可以从“看电影、电视、课外故事书”开始。

  3、日常生活中,说说自己或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故事,与现在优越的生活形成对比,加深孩子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4、树立“学习责任感”,首先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习,不是为别人学习。

  语文基础

  介绍:

  “语文基础”在语文学习中指的是“拼音”、“汉字”、“词语”,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直接决定语文整体学习的效果。

  课标要求:

  1、认识1600个常用汉字,会写其中800个常用汉字。(所谓“常用”,指的是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和“教学需要”来确定的。新课标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收录有3500个常用汉字,可以此为参考。)

  2、学会汉语拼音;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掌握笔画和偏旁部首,学会规范、端正、整洁的硬笔书写;写字姿势正确。

  4、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家庭管理建议:

  1、拼音、汉字读写相结合,反复听默写,进行巩固。

  2、特别注意:与英语字母读音的区别;地方方言对孩子读音的影响。

  3、不会写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4、通过字形、部首的规律,了解汉字的意思,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课外阅读

  介绍:

  “课外阅读”是孩子喜欢上语文学习的最好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积累性的集中体现。新旧课标对“课外阅读”的篇数、字数都进行了细化要求,还附有“课内外读物建议”和“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足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课标要求:

  1、阅读附有“图画、拼音与汉字相结合”的“童话类、寓言类、故事类”书籍。

  2、朗读儿歌、儿童诗;背诵浅近古诗50篇。

  3、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家庭管理建议:

  1、从听家长讲故事开始,到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效果最佳。

  2、不仅要学会默读,更重要的是要能用普通话大声朗读,出声阅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从开始的“磕磕巴巴”到最后的“流畅而有感情”。(“有感情”的标准,是与文中的标点符号所能传递出来的情感情绪相一致的语气、语调、语言节奏。)

  3、让孩子在文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引导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养成摘录的习惯。(最好是整句摘录,而不是只摘录词,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词)。

  4、阅读结束后,鼓励与家长共同讨论文中“感兴趣的情节和人物”→再到复述“内容大意”→最后交换读后的“感受、想法、意见”。

  作文

  介绍: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物→意→文”转换的过程,最能表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观察”、“积累”、“审题”、“立意”、“构思”、“文字组织”等多环节考核。

  课标要求:

  1、学会基本的“看图写话”,即从一幅图到多幅图的观察,寻找图画中的重点,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再到“一句话”、“多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文字表达。

  2、鼓励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古诗于看图写话中。

  3、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家庭管理建议:

  1、家长带孩子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耐心引导、热情讨论、细心回答,引导孩子求知欲、学会发现和感知美,热爱生活。

  2、养成“心情日记”习惯,保证每周一则。

  所谓“心情日记”,指的是:喜欢从生活中寻找和观察印象最深的场景、片段、事件、人物,并用多种方式记录下来(画画配文字;拍照配文字等),同时简单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谓“付出才有回报”,语文学习“细水长流”,没有办法“打急抓”,全靠学校教学,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家长也需要相应的努力,给孩子将来轻松学习语文打好基础、制造条件。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自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台后,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就开始了各项研究和解读,这里也包括像我一样的一线老师。在紧凑的培训中,我们被不断地输入新课标的各种新词汇新释义新理解,力图在最有效的时间“上道”。

  这里,我想从新课标的变化来谈谈教师专业发展,透视教师这一教育变革的主体,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新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提出了:教师研究与教师培训。这是从教育的最顶层给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趋向,教师应当拥有持续的专业学习之力,进而走向终身的专业成长之道。

  一、立足学科本位,促生专业发展内醒

  语文新课标里指出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学习任务群的划分又是旗帜鲜明的把语文学科的本位亮了出来。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表层上的方法,还是深层里的认知。可以预见,新课标的实践与运用,必然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不被课改而改,只能应势而为,顺势而动,积极寻求专业发展的黄金转向期,以专业阅读形成专业思维,以专业思维促进专业实践,以专业实践生成专业成果,以专业成果助长专业优势。

  二、立足系统思维,解构专业发展模型

  语文新课标里不论是明线的学习任务群还是暗线的语文发展导向,都有一个很明显的价值点,那就是结构化的系统思维。从教学评一致的角度来说,教的目标不再是双基、三维,而是核心素养。教的内容不再是单篇单课,而是学习任务群,学的主体不再是纯概念知识,而是串联的综合情境,评的不再是识记而是理解与运用。语文学科正在向感性与理性融合,甚至以理性思维主导的这样一个方向发展。于教师而言,夯实素养基础,形成专业自觉,持续专业实践,达成专业进阶,以统整思维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三、立足全域格局,打破专业发展壁垒

  语文新课标里新增了跨学科学习这一指向,它揭示了今后的学习,一定是融合共生的,学科间的界限会更加模糊,学科间的互通会成为常态。再以课程质量为例,所有的语文知识都会在一个真实的勾连生活的情境下来考察,既有学科内任务群的组建,还会有学科间的联系。这其实给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那就是从学科内的细分研究走向学科间的综合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到社会发展的方向,根植教育本源地去落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综上,新课标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先要更新专业发展观,深刻认识专业发展的意义,将专业发展视为自身重要的生命历程,统整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习,使之成为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今天下午,参加了由教研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举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线上解读,为我们解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吴教授围绕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从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听着吴教授的讲解,“学习任务群”这个名词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出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中语文学习的情境性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更加关注把人类共通的知识完整地讲给学生,以为只要讲给了他,他就掌握了这个知识,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运用知识,很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首先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学生在情境当中有了学习知识的愿望,当他用原有的知识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时,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他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其次,情境具有动员学习的功能,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真实的角色感带入真实的工作历程,以及在学习成果的真实运用情境当中,会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投入的状态进入学习进程当中。第三,情境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从而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系。第四,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情境中去学习,才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和应变力。

  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信息量很大,需要慢慢消化吸收。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让每位一线老师心中有了标尺,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有度。

  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我们在课标的指导下,努力尝试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2022年7月6日我参加了语文培训。虽然时间短,但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聆听了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指导,自己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中,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进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

  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利用假期时间给自己“充电”,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学好新课标教好新教材

  两天的新课标改革解读线上会议,认真查看阅读了新课标相关文件,让我获益匪浅,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2022版语文新课标印象最深的三个词语就是文化自信、学业质量、学习任务群。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运用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通过语言运用,把思维训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有机带起来,协调发展,不可割裂。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已明显看出新教材中出现大量的'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文化自信第一次写在了课标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促使我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的学习,我深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8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陆志平老师从五个方面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即“强化育人功能”、“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内容结构”、“明确质量标准”、“引领教学改革”。听完陆老师的解读,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宏观的认识,一定会为后面对新课标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下面重点来谈谈自己听完之后比较深的几点感受。

  一、作为语文老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新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强化,语文课程担负着人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德国思想家洪德堡说:“语言与精神力量事一道起来的。”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这也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的必备要素。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既要充满自豪感,更应该明白肩上担负的使命。

  二、重视学习任务群的设置。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重组优化内容结构。以学习任务引领课堂,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势必引领教学改革,重建语文课堂。

  三、强化语用,创设情境。

  增强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这次2022版新课标的一大特点,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也是学习任务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语用学更是重视情境中的学习。

  四、聚焦核心素养,落实教学

  本次2022年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其实是“人的素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的总目标,分条表述、相互关联。以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构建阶段目标,以学习为主线,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小学语文新课标》,我每读一新,收获颇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三、注重学生自悟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发现更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构建素养性课程目标体系,推进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从三个层面来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一是基础型,关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关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关注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一变化体现出语文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今后的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将过程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等特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相比,其变化之大有目共睹。

  在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时代踏踏实实的到来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确提出通过语文学习,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鉴赏与梳理,那就是创造性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仅仅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更要在读的基础上去思考,去与他人沟通,从而发挥创造性,真正落实鉴赏这一词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就是一线教师急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时代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需要关注变化,共同成长,与时俱进!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聆听吴教授的解读,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大语文时代真的来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第一时间了解新课标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在此次培训中,我重点关注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这是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学习任务群”分成了三个层面,分别是: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3个任务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2个任务分别是“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六个不同的学习群都有其具体的任务,也就指明了语文学习是有情境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的。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丰富语文基础积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语言思维,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强调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思辨阅读与表达,对孩子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意味着我们要紧抓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扎实语文基础,要博览群书,要积累好词好句,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具有思辨能力。

  得语文者得天下!新课标已给出了语文学习的方向,我们应该在以后教育教学中以新课标为导向,多啃读教材,多实践探索,创造出语文学习的新路子,在语文学习的路上助学生一臂之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这次新课标的变动实是体现了语文课程真正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一是育人,重视价值引领。二是生活,强调真实情境。在关注核心素养的当下,课程内容、评价方式都在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需要及时地更新。落实到实施上,我想只有用情境性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群来架构课程内容,让静态的语文知识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让语文离生活近一点,孩子们才能拥有饱满的、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得教学。

  通过本次的课程标准讲解我还学习到了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

  (二)满足不同类型评价和测量的要求

  (三)清晰刻画语文学业发展的进阶水平

  (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第一学段:与人讨论交流,注总倾听,用礼貌用语主动回复,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学段:能尝试根据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学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简单的发言。

  第四学段:在讨论问题讨程中,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为老师我觉得重点就是要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有耐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信心。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5

  静坐在屏幕前,细心聆听温儒敏老先生的讲座,从开始到结束,那种“短暂”之感,肯定是因我的陶醉而油然而生的。如何看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面世?课程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听君一席话,心中的一串问号似乎缓些了。

  语文教育定要“润物无声”。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确没有清晰的模样,更不是1+1=2那般直观。对于语文这一内涵和外延都无比丰富的学科,学生在语文上真正的习得,也是不可量化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某种角度来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所以,我想语文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激起学生满足求知的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更是学生需要的最佳习得方式。

  语文核心素养要多关注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掌握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与学积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与思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所以,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调整,逐渐养成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语文教育也就能化难为易了。

  未来的教育生态会如何?温儒敏老先生多次强调“改革要守正创新”,“语文课需要实在的文风”。那么,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脚踏实地地向前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6

  今天晚上,我有幸观看并聆听了语文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精彩讲座。温老先生侃侃而谈,他为我们解读了2022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意。他老人家用生动的事例鼓励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要多花点时间用在教书育人上,切实弄清好一些概念、内涵和理由,化繁为简,把厚读成薄,切实用好课标,用好手中的语文教材。

  我作为一线农村的老教师,也要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语文的.各种培训,然后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还存在对学生教学的“填鸭式”和“灌输性”;然后尽量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零碎性、随意性和重复性,努力把语文的人文性和语文核心要落实到学习的任务群。

  纵观我们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除了让学生要学的基础阅读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书来阅读。温老的这些建议,都是提醒我们去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去阅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建议至少要读半小时以上,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7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今年9月份就开始实行,我们可以看到大致有5个重大变化。

  一、核心素养时代正式开启。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课标的出台从政策层面确定了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首要地位。从课时量来说语文占所有课时的20-22%,数学占13-15%,英语更少6-8%。

  二、小学语文教材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改版后160首。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建议让孩子养成晨读习惯,提前把要背的古诗文读起来。

  三、规定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写字、阅读鉴赏、交流表达、梳理探究。除了原来孩子要学的基础阅读、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书阅读。孩子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读大量的书。所以要有晚读习惯,建议至少要读半小时以上。

  四、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一共三大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的阅读,文学的'阅读和创意表达,思辩性阅读和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只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五、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这两个方面明确孩子每个学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中国研修网,我首次关注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并在研修网上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吴教授将课程标准的实验稿、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反映出2022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2022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几大板块,而是变成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学习任务群。整个培训中,“学习任务群”这个新概念是个高频词,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各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要想吃透新版课程标准,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理解、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9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可谓是受益匪浅。

  其中,课程理念的设置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汇,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学生的心中扎根,生长。

  总之,一个优秀的、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者与实践者,为学生“上好学”付出有责任、有措施、有担当的积极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适应考试、受学生欢迎的“干货”老师。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0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对学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网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四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里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里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救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我将继续深入研读,为高质里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1

  在《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培育,“实践”在具体情境中得以开展。缺乏学习情境,实践活动就是没有依托,素养也就无从谈起。知识不根植于情境,就是抽象的,孤立的、静止的、僵化的,就不会在学生的身体里生根发芽,这样靠机械记忆习得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或无法被运用。

  例如文化自信。

  《新课标》中指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因此,文化自信的培育,不是靠口头说教来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让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阅读表达中真切感受汉语承载的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内在情感。

  语言运用

  《新课标》中的表述是这样的,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我们一定要理清一个事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根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不能简单地将“双基”等同于素养。现在我们已经愈加清晰的认识到,“知识”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使用信息。素养的本质,就是在做事中完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只有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成为学生探究、实践的.对象和使用的资源,才有可能得到内化、转化,并升华为语文素养,这样的知识和技能才有实际的价值。

  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其主要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脱离语言文字的实践来谈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如同空中楼阁。

  总之,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各位专家学者的解读与引领,会让我们对语文教学如何教?教什么?教到怎样的程度?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也为我们今后高效开启语文教学,根植学生美好品质,提升学生和核心素养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学习是为了提升,提升是为了更好的有效工作。让我们始终有思想、有方向、有灵魂的教学,一定会让语文教学更美。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标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通过新课标培训,总结如下心得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现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二、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识字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各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配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育氛围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3

  8月26日,我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线上培训会,培训会上,崔允漷、石芳教授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整体解读和如何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行了解读。蔡可教授则针对义教课标的整体解读和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聆听后,我收获颇多,现小结如下:

  崔允漷教授说:“新课标,需要新的教学和评价。”他强调新课标突出“实践”,鼓励学生像专家一样思与行。新课标中,有两门学科是首次进入,分别是劳动教育和信息教育。关于劳动教育,新课标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设计了清洁与卫生、收纳与整理、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10个任务群。小学中年级及以上每个学段都涵盖三类劳动内容。学校在任务群的选择上具有开放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类劳动内容所涉及的任务群中自主选择实施。

  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教育已经变成一门课程,作为教师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将劳动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勇于实践创新,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希望我们学校的孩子在劳动教育中健康成长。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创设情境,运用智慧和技巧,通过开展有质量的言语活动,给学生们运用言语能力的机会。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能,并能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热情”,播种表达、交流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次培训将新课标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不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是行动上的实践,为我们在“双减”政策下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会继续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力争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4

  2022年4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此次改革中凸显了语文学科地位。对比新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没有变。但是站位高了。提出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课程的新定位。“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既要求我们重视语言这门学科的力量又要求我们不能过分教化,而把一切都进行在润物细无声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纯的思想、深刻的道理、优美的语言的文章。正是这些精华给予学生极大的教育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一优势,分析课文中精美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以前只有“语文素养”没有“核心”。核心包括着语言文字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需要协调发展。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是这么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趣”,“新课标”的提示给我们一线教学提个醒:“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不应失去的光。“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小学阶段如何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呢?说读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语文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门语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说读结合教学的方式创造学生的练习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新课标还提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教材中已经编排“快乐读书吧”,这就是引导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阅读指导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保证足够多的图书、自由的阅读空间与有效的阅读检查外,要主动放手,重视阅读感受。学生的阅读心情,直接决定了阅读质量。要让学生保持愉悦的阅读心情,前提是让他们自主选择书籍。当前不少教师与家长在书籍挑选方面把关很严,要么是害怕学生阅读到不良书籍,要么是过于追求阅读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他们的阅读心情。其实对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前提不是学生从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能够享受阅读过程,保持一种愉悦的阅读心情,这对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来说很有必要。教师与家长可以多做“旁观者”,多注意学生的阅读喜好,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书籍,为他们以后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次新课改让我们一线教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激情和活力。语文教学路上,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5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一遍2022年4月21日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使我收获颇多,不仅让我思想得到了升华,也让我对我的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思考。新课标在课标性质与地位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是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包含的范围极其的广大,不仅局限于校园的学习,还包括我们生活实际中的语言的'运用和交流,对事物思考程度的深浅等等很多方面,这就告诉学生学习语文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好语文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书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学校应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要重视起来,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6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日记练笔要坚持不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吃透修订的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万个读者只有一本新课标。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务必全面、精准地解读新课标,统一认识,不可自以为是的“见仁见智”。新的培训方式可以让我们有机会直接聆听专家的解读,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课标意识,课改意识。

  上午崔允漷教授从课程角度解析了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增强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根据时代发展调整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三级课程设置。最明显的变化是强调在义务阶段加强劳动课程和影视课程。前者纠正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后者协调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教下去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参与实践,强调“悟”,很自豪这我们实践的岗位制自主管理校本课程相契合。接着石芳教授又重点讲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设置变化: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下午蔡可老师具体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具体而言:新课标就是一个核心,六个学习任务群,四条教学建议。

  提出了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课程和课程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的变化也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此,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8

  昨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专家的视频讲座,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自己的见解。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学以致用。不能光传授知识表面,应转化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学宽一寸深一寸,把知识作为载体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育人价值。把读书转化为做事,把书中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意义所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等。不能说把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成文学家,语文学者或语文工作者等,而是针对全民提高学生的一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语文重点是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点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阅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不光阅读短文篇文章,还要尝试阅读长篇文章。阅读是重点,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体悟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所要阐述的道理。而背诵则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

  从新课改的内容可以看到语文学习,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为初中高中以及高考的实际应用做铺垫。

  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刻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其指导思想找到教学的重点。遵循新课标的规定,上精品好课,培养时代新人。以后我要多多学习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好好的服务于学生。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聆听吴教授的解读,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大语文时代真的来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第一时间了解新课标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在此次培训中,我重点关注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这是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学习任务群”分成了三个层面,分别是: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3个任务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2个任务分别是“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六个不同的学习群都有其具体的任务,也就指明了语文学习是有情境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的。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丰富语文基础积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语言思维,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强调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思辨阅读与表达,对孩子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意味着我们要紧抓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扎实语文基础,要博览群书,要积累好词好句,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具有思辨能力。

  得语文者得天下!新课标已给出了语文学习的方向,我们应该在以后教育教学中以新课标为导向,多啃读教材,多实践探索,创造出语文学习的新路子,在语文学习的路上助学生一臂之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0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今年9月份就开始实行,我们可以看到大致有5个重大变化。

  一、核心素养时代正式开启。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课标的出台从政策层面确定了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首要地位。从课时量来说语文占所有课时的'20-22%,数学占13-15%,英语更少6-8%。

  二、小学语文教材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改版后160首。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建议让孩子养成晨读习惯,提前把要背的古诗文读起来。

  三、规定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写字、阅读鉴赏、交流表达、梳理探究。除了原来孩子要学的基础阅读、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书阅读。孩子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读大量的书。所以要有晚读习惯,建议至少要读半小时以上。

  四、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一共三大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的阅读,文学的阅读和创意表达,思辩性阅读和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只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五、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这两个方面明确孩子每个学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1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对学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网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四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里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里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救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我将继续深入研读,为高质里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2

  今天晚上,我有幸观看并聆听了语文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精彩讲座。温老先生侃侃而谈,他为我们解读了2022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意。他老人家用生动的事例鼓励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要多花点时间用在教书育人上,切实弄清好一些概念、内涵和理由,化繁为简,把厚读成薄,切实用好课标,用好手中的语文教材。

  我作为一线农村的`老教师,也要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语文的各种培训,然后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还存在对学生教学的“填鸭式”和“灌输性”;然后尽量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零碎性、随意性和重复性,努力把语文的人文性和语文核心要落实到学习的任务群。

  纵观我们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除了让学生要学的基础阅读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书来阅读。温老的这些建议,都是提醒我们去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去阅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建议至少要读半小时以上,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3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发现更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构建素养性课程目标体系,推进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从三个层面来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一是基础型,关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关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关注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一变化体现出语文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今后的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将过程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等特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14

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14

二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12-13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6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期中试卷07-04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试卷07-05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通用12篇)07-22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8-18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