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记者节来临之际,反复琢磨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句话,回味经历了办刊、办网、办电视,即将融入互联网的快车的过程,突然有份思想在心底蠕动,涌现出来第一份思想就是,我是谁?
天高云淡,举目远眺,暗自思索我和记者的缘分,我想,我和记者这份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的。这个情结一是源于我选择了学习中文,二是对历史学科的钟爱,三是少儿的萌动,青年时的理想,我就认为记者的这份职业神圣,高洁。在这样的思考中,我找到了我自己,我就是我,一个爱文字,爱语言,爱朋友,爱历史的人。找到了自己是谁的时候,心底一下亮堂起来了。这样的亮堂一旦出现,人就显得精神焕发,思如泉涌了,并且理直气壮了,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在记者节里,我应该对记者这份职业的职业操守有着一份新的理解,那就是唱响主旋律,讲好身边故事。
我和记者的不解之缘是大学毕业时,买过的一本书《新闻记者入门》,这本书我看过好多遍,每看一遍,我都会对记者的神圣有一份思考。那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只能站在讲台上,挥动三尺教鞭做人梯。后来因为喜欢文字的原因,19xx年4月,我改行了,在组织部“村建办”从事简报编辑写作工作。六年的撰写,电脑是奢侈品,所有的写作都是靠手写,写呀写,时间长了,右手中指母的骨节上都成了硬伤,至今还是硬硬的。这时候,我害怕文字了,实在害怕写的工作。
20xx年,我人生的一个机遇来临了,我离开了简报写作工作,到乡镇工作了,时光荏苒,在洒渔镇工作了五年,在田间地头,乡村走过了五年。我迷糊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继续在行政的路上跋涉还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这时候,因为工作调整,我到了昭阳区新闻中心工作,做了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了。
记得,刚到新闻中心工作的时候,有个人给我的鼓励特别多,她就是新闻中心主任,她说:我适应工作快,有文字功底等等。这些话语很温暖,想起这些话语,心理面就很热乎。在文字里游荡,因为她的提醒,我转换着角色,适应着角色,也明白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意义。一年又一年的感受着记者节的温暖与快乐。
到新闻中心已经十多年了,其中也有过离开的机会,甚至到市里某个单位工作,可心里对这份工作,有许多的不舍,我放弃了,依然坚守在新闻工作战线上。
记得有个作家说过这样的话,人生要有几个朋友,有几个爱好,还要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的人生就会有意义。我反复琢磨着这些话的意义,我突然沾沾自喜起来。我现在不就是有着几个好朋友的吗,我不也是爱着文字,爱着诗歌,爱着新闻的吗,我现在的工作很好啊,记者本来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当明白了爱的时候,既快乐又有无言的忧愁,因为必须为自己的所爱去努力,去学习,去更新知识,去创新思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去深刻认识新闻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的角色,去理解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的意义。去面对现实思考,是啊!我们在发现着昭阳中心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在昭阳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采访的足迹,不就是在书写着历史。要做好这份工作,那是需要对昭阳、对生活、对民生有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的。
从字里行间走出来,注目昭阳发展的时候,我总是会回顾昨日的昭阳槐香,沁人心脾;昨日西陡街昏黄的灯光里的洋溢着简洁的喜悦,清官亭旁有棵老杨树,在傍晚,空中遮天蔽日的老鹰在飞翔,树下人群熙熙攘攘;总是会想横七竖八的沟壑里的茭瓜在倔强的生长。那些已逝的景致虽然有些单调,朴素,却总是那么亲切。当看到今天的中心城市正在实现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华丽转身之际,漫步昭阳,一座现代和古朴交相辉映的城市流光溢彩,徜徉在昭阳的人文里的时候,作为一名昭阳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这样的自豪是需要一种形式来表达的——那就是记录。但我必须明白新闻的历史功用是一种参与推动历史或部分参与历史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冷静旁观的记录。我明白一个道理,做城市的耕耘者很光荣,做一个城市发展的守望者,写者也光荣,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时期,最好的研究就是做记者。想到这一点,我更加坚定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昭通的文明进步发展呐喊助威才不愧为是一个昭阳人。
今年的记者节有些特别,于我而言,我明白了坚守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2
实习开始前,老师们就一遍遍给大家鼓励“一定要坚持,万事开头难。”是的,万事开头难!
实习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乡市里的小电视台,而且去年就有过一个星期的见习,所以,信心满满的以为,一切可以轻车熟路,实习将会顺利开展,而且发稿也不会太难。然而,现实的结果是:我切切实实坐了一个星期的冷板凳。
来单位的第一个发现是,除了领导,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须从长计议,我必须再一次开始我的小心翼翼,开始和大家慢慢熟识,开始渐渐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个拜访了所有的大小领导,呵呵,所谓的拜访就是和人家打个招呼,告诉人家一声,我要在这里实习了,当然,人家可能只是应付性的简单的点个头,并不会太在意。然而,礼貌问题不容忽视,何况咱还是大学生!收获的感觉是原来说话也很累人,自己很渺小,特别渺小!
之后的日子,我开始了无聊而规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时定点的上班下班,打扫卫生,然后积极主动的“讨好”可以讨好的每一个人。累?那倒没觉得,因为咱是来实习的么,这点苦不算啥,没那么矫情。然而,有时候你会冷不丁听到一句“年轻人,就是有动力!”语气似不经意又似乎讽刺,这时候,真是满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时间,我就坐在,不,确切的说是站在制作部里,看编辑们编片子,只能看,机子是碰不得的,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点差错,我确实付不起责,于是我就战战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们有聊没聊的一些生活琐碎,把握着自己说话与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谁需要什么,那里需要打字,那里需要取东西,谁需要叫人……看别人写得稿子,心慌,虽然感觉他们写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却自己连一般都可能写不出。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3
5月22日星期六,早上一早我就来到中国小记者济南活动基地中国小记者选拔活动现场,进行第一次采访实践活动,此次采访的对象是参加中国小记者选拔活动的同学及其家长,心里好紧张呀!
活动让我感触特别深,当我选定采访对象时,总是不敢靠近,心里想了好久才敢过去采访.在采访第一个家长时心里好没底呀,不知道他会不会接受我的采访,我当时采访时心里好紧张,生怕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可是当采访完了心里就平静了许多许多......采访完几位家长我还采访了几位同学,通过采访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当小记者:能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从中我体会到:同学们那种想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采访中我还收获了不少、知道了不少:
参加中国小记者选拔基本上都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从而感到这些孩子是多么期待自己能当上中国小记者!但我认为如果这次没有被选拔上的同学也不要紧,就当这是一次小小的考验,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这个理想,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下次选拔机会,加油吧!
另外,大多数的家长都是支持自己孩子参加中国小记者的系统培训课程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自己的孩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记者!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中获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写作能力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参加中国小记者的系统培训真正能够让同学们得到实际锻炼和提高一些自己本身所缺少的知识和能力!
说实话,这次采访活动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胆怯,语言表达能力、现场采访水平和提问问题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和欠缺......总结了这次的经验,相信我会更加努力,下一次采访就会更加完美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4
记者如果沉入文山会海,写出来的新闻晦涩难懂。而且随着通信工具越来越发达,记者很容易被电话、邮件采访惯出懒毛病,写出来的新闻缺乏变化。
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跟普通邮递员体验生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城市,也走访了宁德6个贫穷山村,农民朋友教会我怎么换位思考。
在这样贴近生活的过程中,我最切实的感受到生活给我的反馈在宁德寿宁县犀溪乡的李家山村,原本千把人的村只剩百来号人,大部分是老弱病残,村里大多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很多破旧不堪,用来养鸡。晚饭时间,看着稀稀拉拉的炊烟,你才会切身体会到“留守”两个字的真实含义。
站在竹林里和养鸡户拉家常,养殖户边撒谷子边告诉你他的致富计划,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花,一百多只健壮的黑色土鸡就在脚边钻来钻去。李家山村和浙江泰顺县只有一河之隔,养鸡户夫妻俩往年都是在外打工,20xx年驻村书记来了,他放弃外出务工,在家跟着养起了土鸡。养鸡是一种尝试,前程未卜,但是交流中,你能感受到他内心强烈的一种信念——只要家门口能致富,绝不愿意让老人、孩子留守。
李家山村里有座红军桥,为纪念祖辈连夜修桥帮红军脱险的事迹而建,村民想做做桥的文章,搞乡村旅游。记者想去看看桥,一伙村民和村干部就陪着翻了两座山,走一路讲一路,他们的设想、桥的意义、周边配套的景物……你能感觉到村民们思想上的变化,他们不再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而是希望靠脑子、靠智慧去创造财富的新农民。
在村庄采写新闻,和在材料堆、政策库里找新闻是完全两种状态,村民生动的表情和言语,让你感受到一种由心而生的渴望,写起新闻来下笔如有神;而脚走出来的新闻,更有生活气息,群众也爱看爱读。这样的新闻作品会让记者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5
长久以来,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总是围绕领导转,见到的情景是经过“导演”的,看到的人物是经过“挑选”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的。改文风,也就是要我们改变这种现状,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才能真正知民愿意了民情,才能真实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真正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服务于百姓……
从中宣部到各级的媒体都在提“走、转、改”活动,我们作为县级媒体的记者,也积极参与进去,下面就是我对这个活动的几点认识:
一、走基层,我的理解是在基层,我们本身就是基层人员,周围是基层百姓,感受到的是基层文化,接受到的也是基层思想,我们镜头下所表现出来人、物、事,素材都是基 层百姓最基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我认为,在“走转改”这种大的宣传思想和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下,我们应该在基层深入的挖掘,把一个好的观点或者是好的现象通过电视媒体这种宣传工具放大,来影响周围的人,从而使整个大的环境都有所改变,变得积极向上,跟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步伐。
二、转作风,长久以来,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总是围绕领导转,见到的情景是经过“导演”的,看到的人物是经过“挑选”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的。改文风,也就是要我们改变这种现状,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才能真正知民愿意了民情,才能真实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真正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服务于百姓。
三、改文风,在以前的稿件中,我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的“文件语言、刻板生硬”的官话、空话、面子话报道,根本没有切身的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想从新闻中了解到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出现在新闻中才能对他们起到最大的帮助,我理解的改文风就是不论什么稿 件,我们都该多思考,在采访过程中就应该多看多听,了解基层百姓的想要的东西,从他们的身上也许会看到一些劣根性的东西,也正因为这种劣根性的存在,才需要我们将挖掘出的好观点和好现象放大,从而影响他们,起到真正的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做好正面舆论。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6
很高兴能成为记者团的一员,高兴之余,也担心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能把工作做好。为了让我们新成员熟悉工作,记者团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老师的解答,我们对这份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首先,我知道了文学和新闻的区别。新闻是真实的,除了用白描外,是不用别的修辞的,它的真实性要求它简明扼要,真实的反映事情,新闻报道,只有真实、精练才能吸引人,让人们乐于去读它。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还知道了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是在怎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说到这的时候老师用了英文的单词来解释,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方便记忆,对我们写新闻有很大的帮助,说到新闻,以前一直以为新闻的标题很复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新闻的标题必要时用一个即可,而好的标题就是让人们只要一看到标题就知道文章中写了什么,一目了然,这样更适合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简讯也是我们常用的文体,简讯和新闻的要求大体相近,即新颖,简洁,准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平时没有注意的问题,既版块的分布,知道了报纸的四大要素:消息,图片或表格,评论,广告。这都有益于我们的工作。
这些内容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只做常识性了解,考题中即使有,分值也比较小,并不作为重点,因此的大家常常忽略它,现在,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多查查有关资料,熟悉各种文体,在大学语文这门课中,也有相关知识的学习,无论是从工作方面还是从学习方面,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学习。
老师也提及了采访,知道了在对人物进行采访的时候应该提前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从各方面的了解这个人,尤其是在采访老师的时候,在采访的时候要避开艰难解答的问题,即“人性化”,老师还举了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让我们深有感触,使我们在采访中能够避免失误,除此之外,我还觉得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应该“察言观色”,需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这能使采访更顺利,更成功。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关于记者的很多东西,从最初的朦胧到现在的清晰,在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使我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感谢记者团给了我这次机会,物我也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带着这种感谢,我期待着下一次培训的到来......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7
转眼间,08-09学年的上学期就结束了,记者团的学年工作也可划上个分号了。本学期记者团在迎来08届新生的序幕下,开展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早在军训期间,记者团就开始追踪报道本院的新闻动态;同时,又有一大批新干踊跃加入我团。五十周年校庆的到来,不仅是对母校历史的回眸和未来的瞻望,也是对刚刚添新换貌的记者团的首次大的挑战和考验。对此,记者团在团内老干的指导率领下,积极到现场报道,并发表了多篇歌颂母校的文章。牛刀初试,不求功,但求经。
紧接下来的校运会让我团真正崭露头脚。全团在学院团委领导的指导下,由团内老干部们带领,齐心协力,组织各个班级书写数万篇运动激励稿,为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加油喝彩。三天的努力奋战,换来的是丰硕的战果和喜悦的笑容。我们与运动健儿们共甘苦。不曾想此前零散的记者团,此刻是如此的团结,再大的工程也能被完成。一种团队精神跃然于心,让我想到那场冰灾,那场大地的震动。极大的悲与喜让人潸然泪下。
此后与同事代表记者团去了两次社会福利院。许多被遗弃的孤儿怯避与此,残疾,智障,幼小,这是被遗弃的种种.由,让人心酸心痛得不忍再看她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作为一名记者团的干事,本应准确完整记录此事,难耐手拙力微,只待高人出应。此实为我心。然身临此境,于我心又变得沉重了起来,一种责任感上身,忽想自己不是那个18岁的毛头小孩,却变成了想救世的英雄。
我团在经历了两次大的活动的08-09上学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添新换容并没抹去其昔日的英姿,反而较先前更有所进步,也算是“任务完成”了吧!大概,一个团队必当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才能咬牙挺关,如凤凰般浴火重生,硕果才能累累于我们喜悦的眼前。也可能只有困难于大家,责任于个人,方可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我的价值,胜利才真正属于每一个人。
实践于社会,通过记者团这个舞台,可以看到许多以前未看到的东西。社会福利院里的孤儿们以及从她们身上所发出来的某中东西,就是我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我们虽不是什么救世主,但也不能让那些“社会边缘人”永远被置于冷清的的社会角落,尽管院内的“妈妈们”几乎给尽了母爱。任何一种不很光明的存在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团结来解决。记者团既然被称为记者团,就应发挥记者的效应。这方面,其他一些社团的行动可能就要受制而后了。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8
我成为小记者站中的一员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学校举行的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要对老师、同学、甚至外宾进行采访。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访过程中,我从一个毫无经验、害羞腼腆的实习记者,成长为了一个经验丰富、名副其实的正式记者。活动结束后,写通讯稿是惯例。看着我一篇比一篇好的稿子,连爸爸妈妈都为我写作能力突飞猛进的进步感到欣慰。
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我为自己交际能力的增强而喜悦,我为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惊喜,我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而自豪……
学校的每一期校报都凝聚着我们小记者的才智;在汶川地震的捐款中,我们小记者参加了云南省红十字会的捐款仪式,把我们的爱心带给受灾的人民;在昆明电视台,GOGO向前冲的录制现场,我们小记者的多才多艺令在场的观众折服;在云南广播电台,我们用智慧和灵机应变令播音员赞不绝口……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9
从20xx年12月底到1010年4月底,我在东方今报进行了4个多月的实习。实习记者的经历让我学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将会在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作用,使我终身受益。我真心感谢实习期间给我帮助和指导的各位老师,现在,我把实习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 带我的老师是东方今报的首席记者夏友胜,他的新闻线口主要包括民政、劳动、人事、环保、农林、水利等方面。刚到报社开始实习的时候,也是接近春节的时刻,东方今报联合河南省劳动保障厅和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共同推出了“冬日暖阳—讨薪进行时”的大型活动,负责劳动保障的夏老师义不容辞地接下这个担子。在报社的第一个月,我主要负责接报社开通的“农民工讨薪热线”,并进行整理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求助者,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立即向老师报告,经老师指导,独立采写。
在这一个月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普遍缺乏劳动保障和维权意识,所以在工作之前很少有人签订劳动合同,很多包工头和老板就抓住农民工的这一弱点,年关将至还在拖欠农民工一年的血汗钱,苦于没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劳动凭证,只能任由踪影全无的欠薪老板逍遥法外。
刚到报社,总想到外面跑跑,像一个真正的记者那样采访,所以对于天天让我接热线电话的任务,心里总有点不情愿,以为这些小事没什么含金量,起不到锻炼提高的作用,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多么愚蠢浅薄。在我看来枯燥乏味的接线生活,老师却让我每天都把接线情况写成一篇新闻稿,这可难坏了我,老师告诉我接电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它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接电话内容的不同,也能帮助我发现新闻点,提高新闻敏感度。果然,当我按照老师的指点重新接电话时,我不再是简单的做电话记录,而是开动脑筋,积极去了解劳动法和劳动法和劳动保障方面的知识,为打电话求助的农民工积极献计献策;欠薪轻微的情况,我就以报社名义通过打电话帮农民工要回了自己的工资;除此之外,在每天接连不断的电话中,我总结出了农民工讨薪难的原因,刊登在报纸上,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敲响警钟,得到了夏老师和报社领导的肯定。
“冬日暖阳—讨薪进行时”的活动持续了近一个月才结束,除了写的近20篇稿子外,这一个月中我学到了很多新闻稿件之外的东西:首先是积极主动工作的态度。在工作当中,只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算是一个合格的员工,但当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时,你就拥有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的潜质,因为你拥有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就具备了创新地潜质;其次,有了一个月“讨薪热线”接线员的经历,我对劳动法和劳动保障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有了系统的了解,为农民工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在就业维权方面的素养,这对将来的工作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再次,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都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还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有不少非新闻专业出身的人。这说明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东方今报的论坛中,值班总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
好的新闻稿件不但要有社会意义、时效性,还要联系实事,这样写出的稿件才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起到媒体传播引导的作用。例如3月初的时候,报社策划了“花园行动”,主抓花园路上的交通违规行为。又一次跟记者出去采访时,花园路上有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在快车道中央行走不说,还时不时翻跟头,场面很是抢眼,摄影记者二话不说咔嚓咔嚓拍了几张该男子“亮相”的动作,整的老师同意后,我拨打110后紧跟男子,直到值班交警把他拦下,才文明情况,回来我写了一篇题为“快车道上翻跟头 反劝交警注意安全”的稿子,第二天打开报纸一看,发现编辑将题目改为“犀利哥回家了 跟头哥在路上”,顿时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编辑后期处理得非常到位,当时网上盛传的“犀利哥”事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眼球,将我的新闻主人公称为“跟头哥”,不但形象生动,还能与那时网络上的流行语结合起来,吸引市民眼球。另外从新闻立意上看,我的稿子虽然现场感很强,但似乎带有看客和调侃的语气,编辑处理之后,就有很浓厚的人文关怀,这不但是一篇稿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能反映一份报纸的主题价值取向,对报社的发展影响深远。
时间过得很快,4个月的实习记者经历已经接近尾声了,我所在的是社会新闻部,这个部门以策划活动为主,所以在这四个月里,我和老师一起完成了“冬日暖阳—讨薪进行时”、“金桥行动”、“花园行动”、“地球一小时”、“爱润曲靖”等一系列大型策划活动,共发表近200篇新闻稿。实习记者的生活很累,这几个月都很少有周末,每天都砸不停地忙,不管外面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无论采访地点多么难找,不管采访过程有多难,我都会尽全力完成任务。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体会到了因为专业不对口,我所要付出的努力,中间有过晚上回家加班加点地“补课”;有过为赶到采访地点,凌晨5点起床的艰辛;有过在采访造拒时,擦干眼泪继续笑着面对的坚强;也有过为完成领导任务绞尽脑汁的努力……过去4个月的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但是不管再艰苦,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段经历让我有了很大的改变,我认识到了自身的潜力,认识到了当我积极认真做事时,一定能够有不俗的表现。虽然现在离开今报了,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4个月的记者经历,永远不会忘记对我吼、吆喝我写稿、表扬我进步的夏老师,还
有完全信任我、放心将采访任务交给我的刘克军老师,这4个月的经历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必然是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让我永生难忘,它让我领悟到的东西,也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我带来无穷无尽的人生宝藏。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10
应专业要求,今年暑假我在楚天都市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6.23-7.23)的专业实习,这也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
能成为一名楚天都市报的实习记者,跟着一些专业记者学习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也是十分荣幸的事情。在这一个月中,我见证了高考状元的诞生,多次参与了高校高招会,亲身感受过千人新进教师培训会,也与许多优秀人才有过面对面交谈的机会等等。这都让我逐步了解了社会,打开了生活视野,也增长了见识,开始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说法。
此名为专业实习,当然在专业上面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前都是课本理论知识,现在通过实践让我更加明白了新闻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客观性的影响性。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新闻,只是看如何去发现新闻,如何去挖掘新闻。通过跟着专业记者们出去采访我也发现很多以前的不足之处,从最开始的只是旁听做笔记到后来的单独以楚天都市报记者的身份出去采访,每一次的磨炼都是我的一次成长,渐渐地,我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比如出去采访之前我会把采访背景、采访事件等都记录下来,查阅网上类似新闻借阅别人采写的优点,确定自己要问什么,把问题记录下来……
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价值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有了增强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毅力和信心。未来路很长,任需努力!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篇11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xx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
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
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而,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记者节标语11-01
记者节的标语11-01
记者节征文09-25
记者节的感言04-30
记者节活动总结06-17
记者节主题文案11-04
关于记者节的标语11-01
记者节文案大全11-04
记者节上的诗歌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