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启思录》观后心得

时间:2021-06-12 09:37:3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师德启思录》观后心得

  无论是三百六十行,还是七百二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特定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行医要有医德,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经商要有商德,公平交易,货真价实;作为教师应该有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启思录观后感。

《师德启思录》观后心得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挑起了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重担,就得把它挑好,挑像样,虽然并不要求你一定要培养出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但至少要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棋。爱岗敬业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忠于职守。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的教师纷纷“下海”淘金,有的教师从事起第二职业,一边教书,一边赚钱,其乐融融,更有甚者在上课时接听手机,而将学生放在一边,可知“一心无二用”,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在一些学校,有些教师大谈特谈“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没法教”等之类活题,孰不知作为教师的你,责任何在,目的何存——“教书育人”,如何“点石成金”才是我们要做的!

  诚实守信是各行业的立身之本,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才能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诚实守信,要知道,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好,只有言传身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抹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后损害的是教师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反而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对教育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不说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不说脏话等等,将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合在一起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做到说一不二,“言必行,行必果”,在学生眼中是一位说到做到,明礼守信,尊重学生的好老师,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教师这神圣的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漫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甚至有教师向学生开口讨“孝敬品”,实在是败坏了教师的“一世清名”。

  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忘记“廉耻”二字,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半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因为“荣誉是财富”!?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才应该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所应该奉行的写照,别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了教师这“神坛”!

  --------

  本期以来,龙村中心小学每周例会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师德启思录》,及时进行了交流,老师们一致认为《师德启思录》教学片,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观后感《师德启思录观后感》。该片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和创新的原则,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形象、生动、真实的案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视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深远意义。

  一、 师德的思想基础是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常把教师比喻成"红烛""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这一职业无私和伟大。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一室"蜗居",更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 师德的基本要求是热爱、尊重学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而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像片中模拟情景一样,导致不该发生的悲剧。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 师德的核心是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应当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将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无声的命令,如果老师一向认真规范,学生也会规范,教师坚持"候课",再散漫的学生也会克服迟到的毛病。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 师德的关键是教好书。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如王思明、金铁霖、李迅……他们便是我们的榜样。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太空,下至海洋,从古到今都想知道,并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这就要求老师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把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

  五、 师德的归宿是育好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了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目的是培养世界观和道德觉悟。所以说教育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把专业型和学者型结合起来,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形象,锻造新一代师魂,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师德启思录》观后心得】相关文章:

师德启思录观后感08-23

《师德启思录》观后感作文07-21

观师德启思录有感08-24

观《师德启思录》有感01-17

512的启思录05-04

看《师德启思录》的心得体会范文06-18

观看《师德启思录》有感:培养高尚师德从事高尚事业?05-10

月亮的启思作文08-08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后感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