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24 12:16:45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9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我是一位乡村医生。为四周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侧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出色。

  19xx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得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清贫的家境,苦闷、旁皇、无助乃至失看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或许是命不当尽,上天固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刻苦而又发奋图强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庇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宝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渐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遭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xx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往读。不到半年我就熟悉一千多字。以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依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固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凡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进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很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巨,但是他们没有由于身带残疾就失往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回避现实,而是英勇地直面人生,昂开端,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震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固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克服困难的气力吗?那末小小的我就要为了本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天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劳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业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遇上。平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一个健全人来讲是举手之劳,可是对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巨。但我没有在困难眼前畏缩,依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拂晓。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奇又很是赞美。惊奇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美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xx,xx年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与优秀学生的荣誉。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

  刘祥,男,40岁,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赤城县中医院副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是赤城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

  勤于学习,医术日精

  1996年本科五年毕业,当其他同学都选择留在大城市时,他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赤城。那时,赤城中医院骨科是空白,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骨科进修1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进修期间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识,他每天晚上骑车十多里地到天津医院复位室学习骨折脱位的手法闭合复位,一个夜班之后,早晨再骑车去中医学院一附院上白班,虽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复的学习机会,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从头到脚人体每一处骨折的整复手法一一记在心里。学习结束回到本院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运用小夹板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术后功能恢复好。并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治疗骨科常见病的综合疗法。该法包括推拿、牵引、烤电、小针刀、中药外敷内服,为我县许多多年的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患者解除了痛苦,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誉。为了全方位运用各种手段为患者治疗,又师从于我国骨科前辈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技术大幅提高,逐渐成长为赤城县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师,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联合张家口第二医院骨科为中医院带出了一批骨科技术人员,使骨科成为中医院重点学科,开展四肢创伤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完成赤城县第一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09年该科被确立为河北省农村中医骨伤科专科重点建设科室。

  深入科研,敢于创新

  他在诊疗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创造,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自己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刘氏指针疗法。指针疗法在我国流传已久,但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诊断、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越来越单纯依赖药物与手术,学术界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逐渐边缘化。这样,患者就诊费用越来越高,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事件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些患者恐惧手术、穿刺等各种有创治疗,使一些临床大夫束手无策。颈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部位软组织损伤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几乎占骨科门诊量的80%,其中绝大部分都具备非手术治疗指征,但治疗起来病程长,保守治疗需要多元化的治疗手段。针灸与推拿手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儿童)素来惧针,不敢接受针灸治疗。他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各种疾病多配合指针疗法,有些单纯使用指针,均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系统、规范的研究指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08年申请科研课题“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09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为指导性科研计划项目。在他的主持下,课题组成员客服了条件与经验的不足,使课题研究按期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发表相关论文三篇。经专家组鉴定,认定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具有同领域领先水平,2012年6月,获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归纳,撰写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勤修医德、无私奉献

  自2005年8月起担任赤城县业务副院长,一贯以身作则、高度负责、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责任。坚持每个工作日出门诊,手术、查房等临床工作不放松。2003年“非典”来袭,北京、广州大量病例病重死亡,全民设防。医院自然是第一道防线,每天接触大量患者并负责发热筛查。虽然医院自制了防护服,但是作为医生我们知道这种所谓“防护服”,其实根本起不到隔离病毒的作用,当面对感染或死亡的危险时一线医生其实是用生命去博弈。县里成立抗击非典抢救小组,报名时他曾经犹豫过,对自己到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从不犹豫,因为他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注定要做人民生命的守护者,哪怕有再多的危险。但是当时他的女儿才刚刚出生1个月,他怕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没有任何免疫力的女儿,所以他犹豫了。但最后他坚决的报了名,并担任中医院第一梯队队员。他的选择是:放弃回家见女儿,直到抗击非典胜利,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危险。2007年6月的一天,一辆装满液态氯的大罐车在我县境内炭窑沟梁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卡车倾覆,罐内氯气泄漏,司机及一名跟车人员生死不明。中医院接到急诊电话后,他作为急救小组组长,立刻组织人员随救护车抵达现场。距离现场还有4、5百米时就闻到刺鼻的氯气味,消防人员已经将周围人员疏散,在距离现场大约1百米的地方几乎就无法呼吸,戴着防毒面罩仍然被呛得鼻涕眼泪直流。当得知还有1人在事故现场未被救出生死不明,需要马上抢救时,边上有人说:“下面毒气太浓,下去弄不好就得熏死,给多少钱也不能去”。他说:“只要有需要,我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最后,他带领另一位急救人员冲进高浓度毒气里面将伤者抬了出来。每次有类似这样的场面,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他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奉献。做一名好医生,要做到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先。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以至于乞丐,他都一视同仁,根据病情需要诊治。因为许多骨科疾病都和生活习惯有关,而最后恢复的情况也和功能锻炼有很大关系,所以治疗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点。他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治疗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独的器官。因此我们不仅要接好患者的骨头,更要让患者拥有好的功能,如果功能不行,骨头长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所以治疗前确定治疗方案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他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般他都会尽量少做设备检查,多做亲手查体。一位患者说“我的膝关节炎疼痛,在北京、张家口大小医院花了7、8千也没看出什么病,还一天比一天重,没想到在中医院花了2百来块钱就看好了。”还有患者说“在刘大夫这里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别处,没和大夫说两句话呢就看完了,花了好多钱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病该怎么治。”就这样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树立起来。现在,在县城及周围乡镇的百姓中许多人都知道在赤城中医院有一位年轻的骨科大夫看病看得准而且态度好。在中医院刘祥同志也成为年轻医生的楷模。2010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赤城县十大杰出青年”。06至12年度连续七年专业技术考核为优秀。

  面对发展中的赤城县中医院,他深刻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无止境的追求中,最大的乐趣在“救死扶伤”中,最大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子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说,今后,他将更加虚心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以开创性的工作回报党,回报人民,努力为赤城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4

  29年中,王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xx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说。

  在王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她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丰树坪村的芦孝干妻子在家里急产。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乡卫生院至丰树坪村有3里多路,王心急如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在半小时内赶到芦家。当雪人一样的王出现在芦家时,芦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孩子已经出生,胎盘还在母亲宫内。如果处理不及时,大人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王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熟练地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脐带及胎盘处理。之后,又在产妇家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王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她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这么多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垫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王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王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一名全科医生,治疗普通内外科疾病同样十分专业。她先后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在温州医学院学习,参加全科医疗岗位培训,相继取得大专文凭和全科医生资格。,卫生院内外科力量随着医生的相继退休和调离明显薄弱。王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外科业务水平,成了岭南卫生院招牌式的全科医生。一天晚上,病人徐金水因小肚疼痛被送到医院。王对他做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王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88年3月22日,王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三年前,王婆婆去世了,公公一下子失去依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本想多陪陪老人,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可当时正逢卫生院搞基建,身为院长的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里有时间去老家陪公公,只好把公公带到卫生院照看。公公不忍心看她这样劳累,只待了两个月就回家了,哪知这一去就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有机会尽孝,是她一辈子的悔痛……

  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这样的好医生。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

  人人都有一个梦想,我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手拿手术刀的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然而由于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加上填报志愿时的不严谨,我被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成为一名拿手术刀医生的梦想基本破灭了。既来之则安之,从事放射工作,也是会成为一名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的。接下来,我度过了三年的放射学求学生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放射科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10月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放射科医生,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放射机器,为病人拍片子,洗片子,读片子,照镜子。我虽然不拿手术刀,却也决定了同行手术刀的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触放射科的实际工作后,专科毕业的我感到大学理论与实际放射科工作的巨大差距,为此我积极跟着医院的老医生学习,遇到疑难问题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关系到上级医院偷师学艺。《X线诊断学》、《X线摄影技术学》从老师的手里接过了学习资料后,白天在老同志指导下看新病人X线片,晚上在科室读放射专业教材,翻阅片库老片,全不顾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成功完成了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开始独立值班、为病人检查。

  完成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2005年5月,医院由于CT室缺人,医院决定让我从事CT工作,派我到青医附院影像科进修学习六个月,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缺乏的新知识的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六个多月的艰苦学习过后,开始了我CT诊断医师的新工作,可六个月的积累面对每天的新病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学中干,干中学”,从那时起,到后来随着单排螺旋CT、16排螺旋CT科室新设备的增添,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紧跟影像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每个病例都都认真面对,每张片子都仔仔细细,这已成为我多年来工作的习惯。

  工作以后我勤奋踏实,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工作中我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全身心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成绩,诠释了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全院医护员工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就这样,从初窥门径、渐入佳境,我一学就是19年,一干也是19年,由于工作出色我在毕业十四年后晋升为主管技师,并担任了医院医技科主任。

  真诚关爱,严谨求实,努力服务广大患者

  我在近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我秉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张片子。近二十年来,我从未以任何理由推脱、拒绝过任何患者。

  一件件细小而又普通的事情,却见证一位医者仁心的朴素情怀。我真诚的去关爱每一位病人,认真的去为病人服务。毕业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没有休过病假、国家法定的放射假、公休假,即使是中秋、春节这样万家团聚的日子,我也绝大多数在医院度过。任何时间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赶到医院,满腔热情的为病人服务。

  加强科室管理,提升科室业务水平

  我一方面注重科学管理,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同时又毫不保留的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我制定了完善的科室管理和业务学习制度,多年来一直加强疑难病例随访和科室内的回顾性读片。每周的轮流业务学习讲座加大了青年医生的自学、交流的压力和动力。我在影像中心内部实行的X线、CT等各岗位工作的轮换,切实提高了年轻医生的各种影像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015年3月,为了医院的发展及保证病人的就诊需要,医院新购西门子16排螺旋CT一台,为了尽早安装使用,我从机房防护、机房装修到新设备基础施工等方面提早介入,带领同事们精心考虑,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医近二十年来,我始终秉承“医乃仁术”的理念,注重培养从医的仁德,坚守从医的良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努力为广大患者服务。作为一名科主任、一名医院职工,我始终从医院的大局出发,时刻维护医院的利益,只要对医院有利,对病人有利,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扎扎实实把工作做深、做细。2014年被评为寿光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我以自己的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6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

  xxx是xx区xx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大专文化,疾病控制主管医师。xx年毕业于xx玉林地区卫校医士专业;xx年毕业于广东药学院大专公共卫生专业。19xx年3月至今在xx区xx镇卫生院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至今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多年来,他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工作,以其朴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急他人所急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用智慧和热情服务广大儿童家长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呈现了新时代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者的高尚风格和崭新面貌。多次荣获“佛山市计划免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开拓进取,树立一个接种医生的模范形象

  一直以来,他勤奋好学、力争上游,坚持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腔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工作中。

  二、弃“临床”从“防疫”

  他曾经是一名有着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有着丰厚的工资和优于别人的奖金收入,曾经在急诊室抢救危急病人,一次工作任务介入,令他感觉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更重要。从此,他成为一名预防接种医生走上传染性疾病防控前沿的阵地。在这个岗位上,他依然能用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结合传染病防控大局观应用到传染病防控工作。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临床医生,本来可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他怎么甘于平凡做个接种医生呢?跟过他拍档的临床工作人员曾说,他在临床工作的时候,因曾多次在医院坐诊时看到,大量因未及时接种或者未接种疫苗的小孩子感染了相关的传染病,花费了家长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些还是因感染了传染病留下后遗症,终身受到影响,甚至致残,深感同情和感概,用xx自己的话说“我在临床诊室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如果能避免这些疾病发生,比疾病发生后再想办法救人重要得多。”抱着这种想法,xx在当时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收入低,没人肯干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报名当上了一名接种医生。从此走上了一条有着不被人认同,艰辛、加班加点、日洒雨淋的“不归路”,为成千上万的儿童开展了预防接种工作,为他们免于传染病感染建立一道牢固的防护墙。

  三、敢于创新、开创流动儿童查漏补种试验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xx经济腾飞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输入,城镇流动人口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外地人员到xx务工,流动人口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卫生保健意识差,且流动性无规则,随意性大,又相对分散,难以管理,给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挑战。针对面临的困境,他提出当前发展形势,要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就要改变以往坐在办公室等家长过来接种的观念,当务之急需要拓展外勤的工作,在流动儿童中开展每周的查漏补种工作,并主动提出将xx镇作为流动儿童外出查漏试验点。

  一年实践证实,在流动人群中开展每周外出查流动儿童接种情况,明显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一类疫苗接种率。同时流动儿童家长的接种计划意识和接种相关知识得到明显提升,儿童建证率及五苗接种率显著提高。我区也将xx镇流动人口外出查漏经验推广到各镇街,也正是他有着前瞻性观点,根据我区发展形势,结合我区预防接种格局转变,稳步发展开创出xx区流动儿童更接地气的管理模式。

  四、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真心工作的感人事迹

  佛山第一峰皂幕山位于xx镇,xx镇有一半区域属于山区,山林茂密,郁郁葱葱。每年都引来很多从事砍树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务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云南、贵州。他们的文化水平低,生活卫生差,预防接种意识薄弱,很少主动带孩子附近接种点进行接种。由于他们长时间住扎在山上很少外出,缺少与当地群众交流沟通。xx医生在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对周围山头展开主动搜索,这一搜索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为了不漏种一个孩子,xx医生几乎踏遍xx镇的所有山头。由于路途较远来回一趟不容易,为了节省时间,xx医生常常吃过早餐带上午饭,从开始骑着单车到后来骑上摩托车载着工作伙伴,来到大山附近的村庄,便开始徙步上山。几十年来翻过一山又一山,穿过一坳又一坳。夏天走在山路上,常常是上气不接下气,衣服被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了,结果衣服的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盐霜;雨后山路更是难走,走在山路上摔倒是常有的事,有时扭伤关节,有时摔得伤痕累累,虽然是这样但是xx医生及他的工作伙伴还是无怨无悔继续前行。多年来,山上的孩子走了一批又来一批,xx共同工作的伙伴换一个又一个,xx也从年轻小伙仔变成了五十多岁老头,但是他依然不愿放下肩上重任,带领新同事继续行走那崎岖山路上,去寻找那些外来砍树的务工人员的孩子。不断向这些外来的砍树工,宣传计划免疫的作用和意义,促使他们及时带孩子到附近接种点接种疫苗。用辛勤汗水为这些住在山上的孩子筑起一道免疫城墙。

  xx年5月xx刚做完痔疮手术回家卧床休息,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恰逢上级通知要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由于其他工作人员对外来儿童聚居的地方不熟识,外出巡查小组工作依然由他负责。他不顾伤痛骑着摩托载着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奔走在外儿童聚居的出租屋、砖厂、菜场、养殖场、建筑工棚等地方。由于以上地方都是一些坑坑洼洼的路,每一次颠簸伤口都令他疼痛难忍。虽然是这样,但他依然坚持下去,直到完成所有巡查补种任务,保证每个漏种儿童都得到及时补种。

  xx年xx镇卫生院依据上级的通知精神开展脊灰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他继续负责外出脊灰强化接种工作。他骑着摩托载着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到独岗村出租屋查漏,遇到一个老人家在带小孩,经了解这个老人家及该小孩刚才老家xx过来几天。他们做好相关登记工作及宣传后,正准备给小孩进行补种时,却遭到老人家的反对。老人家说:凭什么要我相信你们是接种医生呀?他说:老人家我们都戴有查脊灰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证,我们接种都不收钱。老人家说:伪造一个工作证是很容易的事,虽说不收钱我也不能相信你们,因为我们刚来不久,除非你们用车送我到卫生院。他二话不说请老人家带小孩上车到卫生院接种门诊进行接种。从此之后,他们每次到独岗村查漏,那位老人家都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并主动告诉他们那间出租屋有新来儿童。

  20xx年冬季的一个接种日,天气寒冷下着小雨,在上午12时零3分左右正准备关门下班之至,三个妇女带四个小孩来到接种门诊,经询问得知他们菜场从本镇圆岗村已经迁到新会市大泽镇去了。由于某些原因当地卫生院不为他们提供预防接种服务,他们只好几度转车从70公里外的大泽来到人和。了解情况之后深受感动,xx立即为他们安排接种,并进行接种后30分钟观察。当下班去到单位饭堂的时候已经12时40分,这时饭菜早已凉了。

  长期以来他为了消除免疫空白不断提高接种率,他采用室内、室外查漏双结合的方法。利用电脑对在册儿童进行筛查,并用电话查漏及时掌握在册儿童的变动情况,及时动员漏种对象到来接种;采用上门方式,到外来儿童聚居点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新来儿童,及时建证和补种漏种疫苗,以此筑牢适龄儿童免疫屏障。

  虽然计免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加点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的事,但是在他心里,只要每个适龄儿童都按时完成规划免疫,建立和提高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免疫屏障,使到广大儿童免于传染性疾病的侵害,就算工作再辛苦再繁琐也是值得。

  xxx作为一名基层疾控工作者,负责该镇免疫规划接种工作,他坚守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私地为当地儿童健康成长辛勤工作,用他平凡的工作为当地儿童撑起健康的保护伞。他的朴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工作精神,是我们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典范。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8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第一批面向基层的中专生——我从卫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人们戏称的“东北三省”——。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激情很快被淹没,怨天由人显然无济于事,调整心态,埋头苦干。春秋轮换二十年,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这片水乡热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年的大地刚刚经历了一场伤寒病的肆虐,病毒性肝炎这一传染性极强的病魔又接踵而至,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需要快速成长起来,起早贪黑,深入病房,关心病人,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快掌握了该病从防到治的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内便能独挡一面,人们也很快知道了一个叫小王的医生,此一役充分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年根据医院安排我到市人民医院进修,我充分珍惜这一年的宝贵时间,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夜班休息,加班工作,尽可能多地接诊病人,参加手术,增加知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说来获得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回院后在上级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克服困难,顺利开展了我院上腹部及其它难度较高的手术,同时还带动了其它科室相关业务的迅猛发展,医院整体业务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年因工作需要再赴市人民医院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胃镜从理论到实践的培训,当年回到医院开展了胃镜检查,在一个一万多人的小规模乡镇至今检查病例已逾例,无一差错事故,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食管取异物术。此举不仅解决了本地区病人往返大医院的劳苦,而且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配合全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再次舍妻别子前往苏北人民医院外科进修,一年时间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提高,开拓了视野,而且在医院管理层面上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了一个未来现代化医院的发展之路。

  二十的经历,工作是我生活的一条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我工作的全部。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做手术,值班、会诊,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张痛苦面容,你没有选择,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目标。除夕之夜,时钟已近深夜11时,正当全家欢聚度佳节的时候,医院一个电话要我马上赶到医院紧急会诊,一个下午刚刚手术的病人出现异常情况,面对风雪交加,冰冻近尺厚的积雪滑冰,欢乐的节日氛围即刻淡去,父母担心,年幼的孩子渴望,没有犹豫,顶着风雪徒步往医院赶,妻子不放心,打着手电一路陪行,平时骑车十分钟的路走了近五十分钟,到医院时整个人身外是一层冰冻而里面却是一身然汗。问题解决后,回家的路上零点的钟声早已敲响,看着万家灯火,绚丽的礼花,疲惫的身心却是坦然和塌实的。不眠的夜晚何止记忆中的点点!为了开展上腹部等一系列在当时乡镇医院属于高难的手术,白天上班手术,晚上守护病人二十四小时在医院连续工作早已不是偶然。非典,面对未知的生与死的考验,没有退缩,带领一班人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面对一张张外地归来者惊恐的面容,一丝不苟的接诊、登记、筛查,宣传隔离、防护知识,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厚厚的隔离服下满是汗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考验的是意志和精神,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险情我就需要出现在哪里。是一个偏僻的少有人知的地方,在百强县市的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地方,而今一个开放的、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有哪个愿甘守清贫?

  面对医疗系统一些地方的红包、回扣,我独赏由淤泥而出盛开的莲花,她是那么美丽、圣洁而高雅。今年初,一居姓病人为一长期困扰身体的腹股沟斜疝特地从外地赶回我院就诊,当我根据其病情决定为其采取较前沿的无张力修补手术时,病人及其家属出于复杂的心理几次将一只鼓鼓的红包揣进我的口袋和抽屉,面对无法推却的热情,也为了宽慰病人只好暂时保存,手术、治疗结束,当病人出院前我和病人及家属再次就此事进行了沟通,向他们宣传医院的规章制度,讲明道理,用心交流,最终顺利退还红包,病人由衷地高兴,我也如释重负。类似久远的事情在我从医生涯中早已不必作为记忆,因为频繁而平凡。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而且负责全院药事工作,在一般人的眼里这是一块肥缺,然而,当第一次我把远道而来陌生的药商送来的回扣上缴医院会计室时,他们表现出是满脸的惊讶和不解。“其身正不令而行”,我院因此成为没有被药品腐败的一方净土,多年来和我院打交道的药事人员由衷感叹——干净!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9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见到了各种病人的疾苦,高考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医学院学生,在五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实习的时候,多次受带教老师表扬。2002年7月他来到了天长市中医院开启人生的新篇,跨入了职场生涯。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14年的医生生涯,他勤奋工作,始终以科学的态度信服别人,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病人。

  工作以来,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只要医院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风雨无阻。把苦、累、脏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他曾经持续给一位没有心跳呼吸的病人按压一个多小时,只是源于对职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不想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有时遇危重病人,他以院为家,一夜一夜的守护,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曾经有一次千辛万苦把病人抢救成功准备出院,病人却因其他疾病突然死亡,但是患者家属还是非常感谢他,因为家属能感觉到他的坚持不放弃,这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待患者如亲人。”简单的话语却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人才能做到。

  2012年,他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呼吸内科,1年的进修时间中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深受黄茂主任的赞赏。回到医院后参加了数十次呼吸危重病人的抢救及会诊,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与同事们一起开启了医院呼吸危重病人抢救的新纪元。与张晓东医生一起开展了气管镜的检查与治疗,提高了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在内二科工作,虽然他的专业是呼吸内科,但他们科是综合内科,什么样的内科病人都有,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他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主动请教。14年的坚持,不为什么,只因为病人以命相托,他要以心相对。在本科室同级别的医生中,他始终病人最多,服务最好。病人多,事情就多,除了外出学习,长年累月坚持早晚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以便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对病区急危重病人的诊治能做到随叫随到,对院内急危重病人的会诊也同样如此。一周工作时间70小时以上成为常态化。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送红包的情况,他一概婉言谢绝,实在推不掉的就悄悄的给病人存在账户上。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懂得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就是要关爱病人,甘于奉献。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伟大,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0

  由于组织的信任和关心,我被调到刚刚成立的维扬区疾控中心工作。7年多来,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线。以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为己任,以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精神,忠实履行一名疾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默默无私的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0XX年,我被单位评为优秀医生光荣称号。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实际工作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我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工作职责,并得到了服务对象的称赞。作为传防科副科长,我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在科内起到网模范带头作用,尽心竭力带领和团结同事做好各项工作。

  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学风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把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实践所学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江苏职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大专学历,并取得了疾病控制中级职称。作为一名疾控技术人员,我利用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来应对日新月异的疾控工作。通过自学、摸索,我掌握了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在领导的信任下,我兼任单位的网络管理员。单位的电脑、网络出了故障,我总是随叫随到,不辞辛苦,尽力帮助解决。

  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始终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线

  作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骨干,我始终战斗在疾控工作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疾控中心任务重,人员少,我所分管的工作项目多,要求高。把领导分配的所有工作当作对自己的信任,考验和锻炼,尽职尽责,加班加点,努力使各项工作争先创优。遇到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调查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把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在那场抗击“非典”斗争中,我舍小家顾大家,把不满4岁的儿子送回了老家,以解决我工作的后顾之忧。作为疫情现场处置人员,我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深入现场,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我区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始终把关心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放在首位,以疾控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主动去贴近他们。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担忧与惧怕,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我主动承担责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扬州市卫生局授予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4月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肆虐全球,我认真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参加多次的业务培训和演练。每当接到疫情命令时,我作为一线应急队员,首当其冲赶到现场开展工作。我想,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总之,在组织的关怀下,在领导的帮助下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在我热爱的疾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成绩面前,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无怨无悔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崇高而平凡的疾控事业中,做一个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1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但钟晶说自己并不后悔,她和丈夫都觉得,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关怀都能感受到默契和幸福。“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拦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一直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办法,逗小家伙开心,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悉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出发了。他必须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因为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顾,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办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小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严重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惫。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须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无数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往返20年,熟悉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最危险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非常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终于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后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终于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继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仔细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心他,担心别人对路途不熟悉是吗?到底有多危险?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别危险。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希望当医生吗?她也希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很多活是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该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绽开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所有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3

  安冠魁,男,44岁,现任医务科科长、体检中心主任、内科主治医师。近年来,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中,他严格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敬业爱岗,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领体检中心全体人员,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全院职工的一致称赞。

  一、 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并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培训。医院成立体检中心后,由安冠魁同志兼主任。体检工作需要利用电脑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以及综合分析,对于电脑,他是一个门外汉,连一简单的电子表格也不会做。为了工作需要,他努力学习电脑技术,每天提前1小时来到医院,查找资料,上机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他已成电脑方面的专家,许多体检用的表格和软件都是他自已制做的,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工厂企业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根据区政府要求,我院决定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这项新的工作,我区以前从来没有开展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安冠魁同志参加由市卫生监督所举办、省专家授课的培训班,并取得了职业健康体检资格。但短短的7天培训,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为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他不断向上级专家请教,学习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体检技术规范,经过他和全体体检中心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院取得了省卫生厅批准的职业健康体检资质。每周一下午,他都组织医院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观看吴春荣等专家的讲座,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转变全院职工的服务观念,培养党员干部的敬业精神。他更是带头建设学习型党小组,带领体检中心党小组和全科职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创新,大胆探索,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健全有效的学习制度,营造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在安冠魁同志的带领下,体检中心全体人员以开拓“职业卫生健康监护市场、保护企业职工健康”为活动载体,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务求实效,为医院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部分从业人员体检办证从卫生监督所划规到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我院又承担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任务,许多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要求我们到企业为职工体检,安冠魁同志带领科室成员每天6点从医院出发,奔赴厂矿企业,为企业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有时中午12点多才回来,还要分析体检结果,常常中午不回家。5月份取得职业健康体检资质以后,体检科的任务更重了,除承担本区内企业职工体检外,我院还承担了东明几家工厂的体检任务。在东明石化体检期间,正直炎热的盛夏,由于用的是新开发楼房,里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安冠魁同志带领科室成员不畏酷暑,坚持工作。为了不给企业增添麻烦,他们自带筒装水。有一天,由于天气闷热,做电测听的同志有些中暑心慌头晕,暂时下去休息,这时他亲自上阵给职工查听力,由于听力室密不透风,不大一会,他也感到心慌头晕,但为了工作,他还是坚持给工人查完才下楼休息。同志们看到他面色苍白都为他捏了把汗,随即扶他坐下,待喝了杯水后才稍稍缓解。回到医院后,同志们去休息了,他还要进行综合分析体检结果,编写体检报告。自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在牡丹区、东明县、曹县、开发区完成职业体检8000余人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8000余人次,普通健康体检5000余人次。同时,他还兼着急诊值班。夜以继日地工作,使他很少过上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把精力献给了他钟爱的医疗事业。他带头发扬“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重树白衣天使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安冠魁同志能够忠于职守,积极奉献,时时刻刻把党对他的信任,作为自已不断前进的动力,尽职尽责地履行着党员义务,他用自已的行动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我院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楷模。

  三、 抓好班子 带好队伍

  他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他认为,要想搞好工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为科室带头人,他以身作则,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在不断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同时,他还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对科内人员,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抓起,根据每个人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考核。通过加强管理,使大家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对职工严格要求,多鼓励,少批评。常和职工谈心,组织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高职工思想觉悟。由于他以身作责,每次工作都能顺利完成,外出体检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许多同志从体检中心走向了领导岗位。面对所获得的奖励和取得的成绩,安冠魁同志深深地感觉到,成绩总是属于过去,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他会更加努力,继续探索和不断追求;为了党旗的颜色更加鲜艳,为了不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加无私奉献、锐意进取。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4

  她,穿街走巷,楼上楼下,门里门外,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风寒料峭的冬季,从2007年起至今不曾停过,心系百姓健康这个社区梦。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心系着这片土地,细致入微地在这片土地上撒播健康的种子。时常,你可以看到她时而俯身倾听着老年人喃喃道来娓娓自语、娓娓道来,然后感同身受地为她们擦去泪滴;时而严肃慎微,心细得跟针式地为社区居民患者望闻问切、排疾解痛。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向社区居民公示了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社区居民的健康咨询和问诊,成为辖区居民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这不,恰巧一次团队业余拓展训练活动期间,她的电话如同往常一样又一次响起,家住排尾新村的一名70多岁、行动不便的依姆头痛又患了,家属希望能上门帮忙看看。她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放下手头业余拓展活动课程便匆忙赶往依姆家。而这,对她来说这已是一个寻常得再平凡不过的例子,但是对居民来说这也许是一道生命线。这恰恰体现了她非常人地坚守着居民这一道生命线,时刻守护在居民身边。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守护这这片土地快接近10年了,这么多年来她没有一句怨言,反倒更学会了坚守、更懂得了呵护。记得有一次,跟她走在去入户随访的小巷,我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么累,枯燥无味的健康档案,你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她笑了笑,指着旁边一位正在跟她打招呼的大妈说:你看,我们虽累,但能看到他们健康快乐,能看到他们如同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式在跟我们打招呼,再累再苦也值、也得坚持,这就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岗位的骄傲和自豪。所以,这里的社区居民都很喜欢找她,我们常常能从社区居民中听到赞美她的话,“责任心强”、“把我们都当亲人了”、“贴心呵护着我们”、“细致”等等。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精于勤,成于思。于勤,她勤于学习,学习专业技能,通过了全科医师岗位及骨干岗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和提升技能操作水平,成为一名全科主治医师。于思,她专于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发现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新需求;善于寻找,寻找服务群众的新方式;善于思考,思考如何更好地担当居民健康守护人,成为一名群众满意和信得过的好医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恪守医德医风,干干净净地服务百姓健康;勤于助人,积极“社区居民微心愿服务”活动,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总能在点滴中找到她的影子;勤于爱护自己的同事,成为一名居民群众喜爱的家庭医生。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榜样,树立了作为一个社区居民健康守护人的榜样,凝聚了一颗追梦的心。

  她就是我们中心职工陈铭同志,一名全科业务骨干,一名默默甘当社区健康守护人的白衣天使,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5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接受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特别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路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路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6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 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 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7

  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播出了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他们都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边远山区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医生是李前锋和居马泰。

  横县大浪村扁担村医李前锋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扁担医生李前锋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还有很多很多的乡村医生奋斗在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远离病痛折磨的第一线上,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8

  田径,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一、义无反顾 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 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 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 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 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 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 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 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 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 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 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9

  他现在从事中医理疗科,中医理疗科作为我院的一线服务窗口,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每天都要接待许多病人。为了方便患者,不让患者长时间的等待,他一直坚持早到晚退的原则,耐心的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疑难杂症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多查阅资料,为每一位患者针到病除,减轻痛苦。因为理疗科的患者大多数伴有疼痛的症状,时间久了往往会心里压力大产生抑郁,所以我一边治病的同时,一边还和患者拉家常进行心里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里压力的方法。记得曾经有一位急性腰肌劳损的患者,从偏远山区来,到医院都已经11:50了,患者腰痛非常剧烈,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疼痛,他丝毫没有埋怨患者怎么来的这么晚,而是迅速的投入到治疗当中,经过针灸、按摩、理疗的方法,患者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减轻。这才安心的去吃饭,此时已经下午一点了,简单的吃了点午饭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像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他觉得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患者治好病。

  他同样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既没有像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特殊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繁重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终身不断的学习与考试,既没有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他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管如此,虽苦犹甜,生活的既充实又快乐。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滥竽充数的医者常使病人遭受更大的伤害,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群众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疾苦,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信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一曲当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始终把让患者满意作为自己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在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的精神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越来越多,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她大力宣传自然分娩,使孕妇及其亲属懂得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能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产妇子宫的挤压、收缩,不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且对于产妇的体能恢复、哺乳等都有好处。剖腹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经过宣传有一部分孕妇改变注意要求自然分娩。对于产程观察我也是一丝不苟,部分头位性难产的孕妇,经侧卧位、曲大腿法、徒手转头法、适当加强宫缩后转变为顺产,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为病人减轻了思想负担及经济负担,使病人满意而归。

  县医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病人,到了医院,她们往往感到陌生、紧张。查房时,我认真听取病人的叙述,耐心给每一位病人讲解病情、治疗,需要完善的相关辅助检查及疾病的预防等,消除她们的不安情绪。并针对不同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有人说过,医生"需要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和一颗传教士的心灵"。从医以来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生命怀有更深的悲悯之心和敬畏之情,对患者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用真情、知识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的追求。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认为选择了医生职业,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与奉献。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也不后悔。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美好的医疗卫生事业,我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1

  5月15日,星期天,下午5点30分,正在矿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遛弯的牛光利接了个电话,就快步走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告知正在值班医生王艳萍,矿机修厂一职工,突发右手活动不灵,需紧急出诊。王艳萍听后,二话没说,拎起急救箱,就和牛光利走出大门,开上自己的私家车飞奔现场。

  一到现场,牛光利和王艳萍马上给患者做起了检查。原来这是一位多年的高血压患者,突然右手不能持物,活动受限,高度怀疑脑血管意外,急需到总院行头颅CT检查。但此时患者身边既无家属,又无交通工具,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容不得等待,牛光利和王艳萍当即决定开车亲自送患者到总院,并在路上联系上了患者家属到总院会合。

  到了总院急诊室,牛光利和王艳萍,跑前跑后,又帮患者挂号、缴费、进行CT检查,直到和患者家属一起办完手续,安排好住院后,两人才放心离去。此时时间已近晚上10点。

  当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最大努力的给予。作为医者,不仅是解除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给予了精神上的慰籍和心灵上的温暖。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2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对病人负责、对工作热忱”的态度,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日常工作中,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询问病人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做病人的贴心人。为了能够给更多的患者做更详细的检查,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无一例外。在B超室的候诊大厅里,通常是同事们都下班了,可他的诊室却灯火通明,室外还有不少患者在候诊。

  业务上,他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善思,勇于创新。201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四维产科超声检查项目,重点筛查胎儿先天畸形,有效地降低了畸形新生儿的出生,深得准爸准妈的信赖,受到广泛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该项目在滁州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全市每年有近一半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都经他之手。他不仅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且很善于总结经验及成果,在2014年及2015年的滁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学术年会上分别作了题为《四维产科超声检查体会》、《产科危急症超声检查思路》的学术报告,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在滁州地区超声学科的影响力。

  对于新开展的上肢血管、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造瘘术超声检查和肿瘤科PICC置管术后病人超声血管评估,由于目前科室只有他一人做这项检查,为了不耽误这些危重患者的及时诊治,他经常牺牲自己个人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通过与这些患者的接触,并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在这个领域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并及时向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作了汇报和沟通,获得院领导的充分认可。他提出:“这些病人都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保护他们的血管就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只有两只胳膊,这边的血管坏了,可以用那边,如果那边也坏了,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等病人的胳膊肿了疼了再来处理,而是应该在置管前、造瘘前就充分做好血管的评估,选择条件较好的血管,这样就能减少血栓发生的几率,做到未雨绸缪,就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将来有条件,我们有了自己的超声介入诊室,可以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和置管,那么就能有效避免误穿、反复穿刺的发生,这都是很好的技术”。

  作为一名青年超声医师,他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向老师和前辈们学习。他认为:“要做好一名超声医师,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多向临床的老师请教,和临床多沟通。临床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临床困惑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例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正是由于临床存在极大的困扰,中医院也曾出现过这样凶险的案例,现有的资料不多,为此他做了很多工作,反复大样本对照观察,总结了一套可行的诊断方法,给临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还有一次在给一位高龄孕妇(孕36周)检查时,发现羊水过少、脐动脉S/D异常升高,舒张期血流消失。根据他的超声检查经验,胎儿存在严重的宫内缺氧,随时都有发生宫内窘迫的危险,他立即联系了主治医生,说明了病情并告知家属,主治医生随即上报医务科,请予剖宫产手术。第二天,孕妇的婆婆亲自来到诊室,当面告知母子平安并表示感谢。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人就会缺失人生航线的坐标。在工作中,他始终能做到勤奋肯干、开拓创新、得失不计,他的目标就是要当好临床的左右手和患者的小旗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任务,为医院发展尽一份力。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3

  吉琴(1995年生)——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1号床,心率有些快,等下复测,多关注。”

  “32号床,要核酸检测复查。”

  2月15日上午,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吉琴迅速地将医嘱记在本子上。吉琴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也是此次支援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

  “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吉琴说,刚得知湘雅二医院要组建援助医疗队时,她就报了名。2月4日,吉琴跟着救援队抵达武汉。

  从5日开始,吉琴就一直忙个不停,预检分诊、协助查房。即使完成了本班的职责,吉琴和同事们也会随时待命,“一有紧急情况,我们就要顶上去。”

  吉琴说:“这里的患者很热情,非常配合治疗,医患相互加油打气。我喜欢武汉,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吉琴老家在湖南沅陵,哥哥是一名医生。“医生护士,救死扶伤。这是一份价值无法衡量的工作。”吉琴说。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4

  贾娜(1996年生)——痊愈后毅然重返岗位

  2月15日,是贾娜重回战场的第五天。从早上8点开始,她一刻不歇地为患者打针、上呼吸机、抽动静脉血、写护理文书,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工作虽然忙碌,她却十分笃定。

  贾娜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去年才刚入职。自1月以来,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发热病人,贾娜负责护理观察室里的患者。

  1月23日,贾娜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去拍了CT。影像结果让她有些紧张:肺部呈现磨毛玻璃样。大年三十这天,她拿到了核酸检测报告单——两个“+”号,她被感染了。“到底是怎么感染的?”那一夜,她辗转难眠。

  医生告诉她,病灶比较小,暂时回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态好。

  刚居家隔离时,她内心十分煎熬,不断找同事、好友线上聊天,转移注意力。接下来,她调整心态,按时吃药,自己做饭保证营养。同时,每天都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

  2月4日,立春那天,贾娜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她痊愈了。“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抵抗力也能战胜病毒。不要恐慌,就算真的被感染了,也不要放弃与病毒做斗争。”

  2月11日,贾娜重新穿上了那身熟悉的“战袍”。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气:病毒不可怕,一起战胜它!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5

  xxx,浙江xx人,xx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服务患者献真情。自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xxx始终做到“把病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追求”,兢兢业业于为口腔疾病患者服务的工作。慕名前来找xxx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而不管是新病人还是老病人,都能自觉挨号排队,等再长时间也没有怨言。为照顾年老体弱和路途较远的病人,免除他们因为人多排不上号而需跑第二趟的麻烦,xxx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延时下班。在口腔科,每天第一个到科室的往往是xxx,而最后一个离开科室的肯定是他,学习医生先进事迹26年如一日,决非常人能做得到的。对xxx而言,休息天只是名义上的,在家也随时会被叫来医院急诊或查房、换药、改医嘱。有一次,有个患者上颌窦癌晚期术后由浙医二院转来xx一院,病情危重,xxx连续三天坚守在病人床前,组织抢救,直致他转危为安。

  培养新人强队伍。作为口腔科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xxx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科室的业务和发展建设上。除了日常的门诊,xxx还亲自带教新分配来的实习生和乡镇卫生院来的进修生,每年都要带教3-4人,对他们,xxx没有半点门户之风,尽心尽力,倾囊相授。二十余年来,xxx带出了60多名学生,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成为xx市各乡镇卫生院的专职口腔医生,服务于当地的群众,充实和壮大了xx市的口腔医疗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引进新技术,精神科医生的先进事迹xxx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学习,加强同外界同行的学术交流。近年来,xxx带领科室同事开展了人工牙种植术、烤瓷牙修复术、覆盖义齿修复术、经典根管充填术、固定整畸术等先进技术,使xx乃至浙西地区的口腔疾病治疗水平紧跟当今新潮流,保持与杭州等大城市的同步水平。

  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xxx积极总结临床经验,学习、吸收学科新理论,撰写学术理论文章,为传授学生和临床实践再服务。他撰写的《蒂喙突肌皮正常旋转修复颅底组织缺损体会》、《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及并发疹的治疗》、《老年心血血管疾病患者拔牙问题的初步探讨》等文章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为了发展口腔科室,xxx广泛注意口腔医学新动态,并利用自己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同学、老师的关系,互通声息,为口腔科室努力争取新设备。许多新仪器的添置,从效益预测、可行性论证、档次级别选择、价格性能比值确定等方面,作为科室主任,口腔医生先进事迹xxx都要亲力亲为。在xxx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口腔科拥有了可与省内多家省级医院相比美的先进设备,xx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浙西地区的一面旗帜。

  无怨无悔显医德。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生的职业道德成为最受关注和非议的问题。在经济大潮的面前,保持行医者的职业操守,已越来越显得难能可贵。

  在xxx看来,行医者,德必先行。医生不能利字当头,救死扶伤、怜恤患者是医生永远的职业操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生活质量,“牙疼不是病”之类的观念,被牙齿美容之类的时尚所替代。健康观念的更新带来的是巨大的患者市场和商机。私人口腔(牙科)诊所利润丰厚,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这是业内人土所共知的。xxx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人已辞职开诊所,有一份令人羡慕的丰厚收入。周围的人都说,以xxx的名气和技术,开个体诊所或跳槽到民营医院去,发财不过是小菜一碟。

  显然,xxx没有这么做,他依然痴心不改地致力于xx一院口腔科的发展壮大的事业上。援疆医生先进事迹面对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妻子的不解乃至小有抱怨,xxx显得非常坦然,他认为,别人发财,说明口腔科(牙科)医生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件好事,但自己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能只顾个人赚钱发财而置集体于不顾。xx的口腔科医生队伍还不算强大,人才还非常短缺,别看满街都有口腔科(牙科)诊所,实际上,绝大部分是不具备执业资职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应该带头努力改善目前这种状况。

  xxx将集体利益看得如此之重,也深深地感染着口腔科的全体同事。大家都努力为提高科室的知名度、塑造本科室的新形象而群策群力。口腔科是全院最团结、最具活力的科室之一。口腔科的业务量和门诊人次连年递增,位于周边县市的前列。而这样的骄人业绩是在周围私人诊所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取得的,尤为不易。但xxx把这归功于全体同事,归功于这个集体的共同奋斗。

  某些医生爱给患者开大处方,开新药、贵药,全科医生先进事迹而不管患者的疾病情况和经济条件是否承受得了。对此,xxx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有悖于医生的职业道德,玷污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神圣。尽管这种现象非一日形成,也非一日能革除,但自己完全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科室里作出表率。xxx要求全科室的同事不开大方,对那些价格不菲的药,能不用的尽量不开,尽量为患者减少负担。在科室运作机制普遍实行独立核算的情况下,这样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坚实的底气的。这种勇气和底气来自于xxx和他的同事们精湛的专业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事实证明,口腔科不靠开药费,靠治疗费,一样能把科室业务办得生机勃勃,大有前途。

  xxx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围棋、桥牌、球类赛事,等等。但这些年来,有许多爱好只能忍痛割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因为实在太忙了,忙到连儿子的学习都顾不上多辅导。上班之余,除了随时侍命外,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进修、学习和交流上;作为xx市的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他深感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今医学界新理论层出不穷,新技术应用日新月异,固步自封无疑是自我抛弃xx口腔医学在浙西的领先地位。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xxx没有太多的激动,他觉得,所有的荣誉只代表他过去所做的工作得到认可,是褒奖,更是激励。自己将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并且要付出全力做得更好。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6

  浙江省宁波市一名牙科医生谢静忠近日在遇见一起车祸事故时,挺身而出救伤员,骨科医生先进事迹并自告奋勇担任手术医生,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事迹受到网民广泛热议,被称为“最美牙医”。

  他把私家车当成了救护车

  谢静忠是宁波市鄞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任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11月16日晚6点左右,谢静忠驾车行驶在宁波市机场路上,突然一辆大货车快速超过了他,跟正在前方变道的水泥罐车撞在一起,伤及正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一名女子,将她撞飞一米开外,两车驾驶员下车后神色慌张、束手无策。

  谢静忠立即靠边停车,走到伤员跟前,发现是名30岁左右的女子,躺在地上已昏迷不醒,地上流淌着一大滩血,血液是从口腔里不断流出来的。根据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谢静忠初步判断这名女子受脑震荡后,牙齿将口腔磕破,导致大出血。

  他叫两名司机赶紧报警和拨打120,中医医生先进事迹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120救护车迟迟不来,为了能够及时救助伤者,谢静忠当机立断,将这名女子搬到自己的车上,送到最近的宁波明州医院。

  临阵顶岗显神技

  为了能够尽快赶到医院,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谢静忠加快了行车速度,选择最快捷的道路,闯了几个红灯,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次他只花了15分钟就开到了。

  到了急诊科后,值班的外科医生立即给这名女子做了紧急护理和检查,初步诊断跟谢静忠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口腔创口需马上进行清创。可口腔科没有急诊,口腔的清创跟一般的外科伤口缝补不一样,这可难倒了值班的外科医生,于是,医生建议立即转院。

  谢静忠心想,转院又得要耽误一个多小时,就怕伤者情况会恶化,就对值班外科医生说,我是口腔科医生,又做过急诊,不如让我试试吧。

  “那真是太好了,这就交给你了。”值班外科医生一听他就是口腔医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便立即吩咐准备手术。在其他医生护士的帮助下,谢静忠显示了精湛的技艺,仅半小时即将口腔创面缝合处理完毕。

  随后,院方和这名女子的家属联系上了,谢静忠见这名女子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就悄悄离开了。

  “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但是将这名女子载到医院的途中连闯几个红灯可能要被扣分,这让谢静忠有点担忧,于是他回去后在自己的微博上讲了晚上救人的过程[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到的是,这条微博在一夜之间就被转发三百多条、评论一百多条,谢静忠路见危急、挺身救人的事迹很快在网上传开了。

  谈到自己救人的时候,谢静忠告诉记者,针灸科医生先进事迹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看到那名女子倒在血泊中时,我脑子第一下闪过的念头就是救人要紧,所以我将私家车当作救护车,自告奋勇给她做口腔清创,都是医生职责的本能。

  有网友戏谑谢静忠给伤者做口腔清创是“非法行医”,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口腔医生只能在注册的地方行医,他注册地方是鄞州口腔医院,当时他在宁波明州医院给伤者做口腔清创就算是“非法行医”了,而且这位医生还闯红灯,真是大胆。对此,谢静忠说,闯红灯是不对的,“非法行医”也认了,但不是我大胆,而是我的职责使命,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这么做,不然我的心会不安。

  更多网友对谢静忠表示了敬佩和赞誉,网友“快乐三角哈”说,社会需要正能量,谢医生的善举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树立了正面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内涵。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7

  XXX,男,1968年8月17日出生。于1990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民族学院医疗系,被分配到县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专业工作。参加工作后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勤奋好学,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于1997年取得外科主治医师资格。

  工作中始终坚持加强政治学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关心疾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多次拒收红包礼品,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痛苦、减轻病人的负担,做到廉洁行医、文明行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一个党外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曾在科室24小时值班长达两年之久,两年里,值班室就是他的家,两年里几乎接待了无数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术,也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生病不适,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唤都随叫随到,加班加点,也因此参加工作十多年来难得回家看看父母、难得回家吃个年饭,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出勤率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8

  余琳欢(1995年生)——想家,但武汉更需要我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琳欢在日记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琳欢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琳欢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余琳欢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琳欢说。

  2月14日,余琳欢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余琳欢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琳欢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9

  95后”医护人员,聆听她们的战“疫”故事。

  崔肖(1995年生)——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同事们在前线勇往直前,我怎么能当逃兵?”崔肖语气坚决。

  春节前,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护士崔肖回到家乡黑龙江过年。关注着疫情,崔肖的心也不断揪紧:“马上飞回武汉,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2月1日晚9时许,崔肖赶回武汉。第二天,崔肖就回医院报到。3日起,她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门诊上班,主要负责收发物资和诊区消毒工作。消毒器一手拎不起来,就让同事帮忙抬起来背到肩上;每次消毒一个小时、每天消毒3次。一天下来,肩膀被勒得生疼,胳膊也抬不起来。

  此外,她还要监督同事规范穿戴防护设备。现在,一天6小时的班,加上穿脱隔离衣、交接班的时间,崔肖通常要在诊区待上7个小时。工作更累、风险更大,但崔肖毫不畏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0

  古语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凡人皆知小儿疾病诊疗不易,戏称儿科为“哑科”。小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任何一点不舒服都会引起孩子哭闹,长辈的骄纵,父母的疼爱伴随着孩子们的哭声,所有承载给儿科医生身上都是压力。小孩子身体适应性低,体质敏感娇弱,容易生病,所以医院里儿科门诊一直人满为患;所以,做儿科医生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还需要强健的体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说起中医院儿科医生朱培林,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为很多人所称道。有很多家长小时候吃着朱医生中药长大的,如今自己的孩子生病了还是找他看。他作为一名中医儿科门诊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门诊病人,遇到有季节性流行病时,门诊量更大。孩子们来看病了,只要挂了号就必须看完,有时候一个上午坐诊下来,连喝茶的功夫都没有,即使这样他也能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无论孩子有多闹,他都不厌其烦。给小孩子看病不同于大人,没有明晰的说明,更多的需要医生多询问细观察。儿科门诊有一个奇怪现象,医生一搭脉,家长就不说话,总觉得医生摸摸听听就能知道原因了,这时候就需要医生耐心地问诊了,可是这一问不要紧,家里来的人少还好,一问一答之间思路也很明晰,就怕家里来的人多,医生一问,家长抢着答,单选题立马变成多选题。还有的家长更奇怪,怕医生用药重了,刻意将病情说轻点,有的家长怕医生不重视,又刻意说重点,这时候就要考验医生的诊断水平了。朱医生总是能通过细致入微的望闻问切,给予准确的辩证施治,他开的中药一般被家长称作为“香茶”。

  对滥用抗生素副作用的担忧也让家属带孩子看病的同时依从性很差。有时候孩子的病看过了,药也拿来了,朱医生也交代清楚了:中药如何服,配合的西药如何吃。结果家属还是问个不停:中药苦不苦?西药有没有副作用?喂不下去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在家药喂不下去,将孩子带到医院喂。生病总得有个过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作为家长一旦遇到孩子生病了,就会有些不理性,总希望可以药到病除。经常有的孩子回家才吃一两次药,家长就打电话询问朱医生,烧为什么还没退完?咳嗽为什么还不停?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接到,可无论白天晚上,他都是耐心给予解答。他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为人父母,能理解家长的心情。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除了有过硬的医术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一次,有位家长半夜里打电话给他,说发现孩子用药后面色通红,一直睡觉不醒。在电话里看不到患儿情况,他让家长立即将孩子带到医院,亲自查体再加上仔细询问之下才发现,原来家长给孩子一天药量当成一次喂进去了。虚惊之后家长也很不好竟思,毕竟大半夜里还惊动医生。他却安慰家长,能理解家长的心情。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除了看病还要面对一些医学之外的问题。曾经在门诊亲眼见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生病了,家里来了父母还有老人,朱医生在看病问诊的时候就听那小夫妻抱怨带孩子的老人,一定是给孩子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衣服也穿少了。眼看着两代人在为孩子生病引发的争吵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小小的诊室里孩子的哭声,家长的吵架声,沸腾着至少有80分贝的噪音,再加上一些孩子排泄物的气味,让人不堪忍受。没想到他倒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样子,一边看病一边劝架。既要安抚老人委曲,还要指导年轻父母负起责任。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他,换作旁人估计吵就被吵晕了,还谈什么看病!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46位。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儿科医生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而朱医生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无私的境界。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1

  想起精神病人大家的心中总会出现这样一幅恐怖的形象:蓬头垢面、衣衫破旧、目光痴呆、眦牙裂嘴、行为怪异、嘴里喃喃自语着一些不可理喻的话语……这就是世人眼里的“疯子”。在市精神卫生中心有这么一位医生,在工作的xx年中他每天的职责就是与这些疯子打交道,给他们看病,与他们交流,用自己的真心去关怀、了解、呵护他们,获得了病患和家属的尊重和爱戴。今年他被评为卫生机制“质量明星”荣誉称号。他就是市精神卫生机构院长助理、精神五科主任。

  xx年,22岁的医专毕业后,选择到地区精神病院,做了一名临床医生。提起为何选择这个职业时,说:“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因为有一个火车站,图的是回家能方便些”。可当从事了这个职业,他才真正了解到,做一个精神病医生有多么难。那时候的精神病院被人们称为“疯人院”,深受社会歧视,为了不让家人难堪,一直没敢告诉家人,直到三年后家人才知道他在精神病院工作。

  xx世纪年代,精神卫生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里也没有这样的专科,上班后,接受了医院简单的培训后,就开始从事临床工作。那时的精神病院床位少,来的都是重症患者,多数是被家人五花大绑来的。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很害怕。有一次,一位来自的病人,患有非常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大小便都吃,病发时给一个棉纺厂放了火,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在为他做检查时,冷不防被他飞起一脚踹倒在地,年轻的当时流出了委曲的泪水,可转念一想,这些病人都是受了刺激神经不正常的人,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救治他们,于是他从容站起来,继续为病人治疗。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除做好药物治疗外,还亲自参与该病人的护理工作。病人思维清晰后,了解到自己病发时的过激行为,主动找道了歉。

  “在我们医院,只要在病房干过的,没有没挨过打的”感慨地对记者说。有一天中午临近午饭的时候,几位家属绑着一位男性患者来到的诊室,该男子蓬头垢面,狂躁不安,情绪不稳。一面帮着安置病人,一面进行常规的问话,没防备患者劈面就是一拳,正打在他的上唇上,顿时鲜血直流,“上唇只剩一张皮了,再破就又开一个洞了”笑着说。还有一次查房,他刚走进病房,就被一个病人抓住撕打起来,把他一件价值七、八百元的羊毛衫撕破,“妻子为此心痛了好长时间,幸好她也是本院的医护人员,对这项工作理解”。由于精神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生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会遭遇很多不测,饱尝很多委屈。国家为了照顾从事这项工作的医务人员,每月加了12元的补助,现在增加到60元,这项补助被同事们戏称为“挨打费”。

  “那些病人太可怜了!”说。为了弄清精神病人的发病原因和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法,他自己购买了很多书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积极探索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的治疗方法,实行心病心医,用真情关爱病人,悉心照顾病人,为病人解忧解烦,收效显著。许多患者家属慕名而来,每年由他接收的住院病人就达200余人次。回想起这些,显得非常满足。他说,挽救一个病人就等于挽救一个家庭,能看到病人情绪稳定,家属心里安慰,即使自己委屈点,也心甘情愿。

  尽管当时分配工作时是为了回家方便,然而自从从事了精神卫生工作,却很少回烟台老家,就连过春节,有时为了让同事们能过上一个团圆年,都自己值班。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有一年春节过后,院领导得知已经三年没回家过春节了,非常过意不去,院领导班子集体买上礼物,硬逼着和他们一起到烟台老家,去看望家中二老。说,这个集体给予他的关爱,也成了他工作的动力。

  说,精神病人需要社会的关爱,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护人员也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他希望社会能更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将更多的关爱洒向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希望。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2

  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从医三十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三、工作严谨,责任心强。

  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过王寨、界都、冶头、皋落、西寨等边远乡镇,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五、在工作中自己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创一流,再攀高峰。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3

  1996年7月,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放弃了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带着内蒙古人的热情、直爽、善良,不远千里随着丈夫来到淮阴这片热土上,并很快克服因异地生活而语言不通的不便,投入到一个极其偏僻的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工作中去。工作的十几年来,曾多次获得过先进工作者、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区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等荣誉。她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部;她就是南陈集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医生——潘秀枝

  因为热爱所以无比执着

  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从事繁重且高风险工作的医务人员,当别人发牢骚或吐苦水的时候,同样身处“高压锅”的潘医生却依然淡定从容。在潘医生看来,工作中总会免不了有些辛苦、委屈,但欢乐和笑声却是她看重的,尤其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她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最感神圣和喜悦的事情。潘秀枝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正在晚查房的她,突然听见走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凭着职业的敏感,她夺门而出,迅速跑到跟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被家属抬着的满脸、满身血污的孕妇,就听家属大声哭喊:“医生,救命啊,我家儿媳妇羊角风发了啊!”。她不顾污血染到身上,跪伏在孕妇身旁,经过询问和详细检查,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她,迅速判断出孕妇是“子痫合并胎盘早剥”。生命危急,时间紧迫,她立即向产妇家属交待了病情的严重性,同时用电话紧急“拽”醒备班的手术护士、麻醉师……,一个科室迅速被调动了起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战役”就此打响,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最终母子平安。“热爱这份工作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虽然忙碌、虽然辛苦,但当看到产妇生产后舒展的眉头、一个个呱呱落地的小生命和病人家属微笑的脸庞,心里就特别甜,特别有成就感,所有的辛苦好像瞬间被抽走了。”潘秀枝常常笑着与人说。

  医德高尚治病顺带济贫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潘秀枝便以此作为道德上的追求。时至今日,她也记不得有多少质朴的患者或家属拿着“红包”或农产品感谢她,而她总是婉言谢绝。不仅如此,还会自掏腰包,帮助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先垫付上医药费。2012年3月份的一天,一位产妇需要住院分娩;由于家属来得匆忙没有带够医药费,正好被潘医生撞见,她二话没说,当即掏出400元帮其垫付了住院费,解了家属的燃眉之急。这样的事情很多,她自己都不记得给病人垫过多少次医药费了,有的人忍不住会问:

  “你不怕他们借钱不还或忘记还吗?”而她总是大方的说:“那就当是济贫吧。”这就是潘秀枝,乐观而快乐,大方而坦然。

  内外兼修工作家庭不误

  “一个医师何时能休息是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潘秀枝说。工作繁忙的她常常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似乎家庭和事业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但是,虽然工作异常繁忙,潘秀枝还是尽心尽力兼顾好家庭。潘秀枝的婆婆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就每天早上做好一天的饭菜,留着丈夫下班回来热着一起吃。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到婆婆身边问长问短、擦洗身体,不怕脏、不怕累。潘秀枝的儿子今年正逢高三,关键时刻,怕儿子在学校营养跟不上,影响学习,她就凑空做些营养餐递给儿子补充营养。懂事的儿子十分理解母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也让潘秀枝心里感到莫大的安慰。在别人眼中,在医院,潘秀枝是个好医生;在家里,潘秀枝更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她崇尚一种海一样深的情感、天一样阔的人生态度,因此她自然取得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和谐。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有个梦想,二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潘秀枝的心中,从事妇产科行业就是她的梦想。从一个对社会充满憧憬的少女到自己的子女即将长大成人,面对弹指已逝的青春年华,她始终选择默默地奉献着。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所做的是那样朴实无华,但点点滴滴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4

  xx,女,xx岁毕业于xx中医药大学xx学院中医系结合专业,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于2009年8月,经“三支一扶”考入xx县xx镇卫生院,从事内科、妇科、药局、心电科及防保等辅助科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于20**年6月至20**年7月于东宁县人民医院心电科学习有幸获得主任带教,认真学习的态度受到了主任及其他带教医生的好评。

  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又考虑理论知识需要经常更新,我又再次考取了xx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班,其次:我在日常工作中,在行动中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一)心存感激。

  (二)为患者减轻痛苦。

  (三)不利用职业作缺德事。

  (四)保守秘密。

  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有能力救治他人,手艺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的经验的积累和勤奋的理论学习,而对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疼痛,古语有“医者父母心”,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一直是我服务和工作的宗旨,患者就诊,是信任我,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作为医生的我,在值班时有儿童来诊治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因为儿童不能叙述自己的病痛,小点的以哭闹代替,做心电的患者,上了年纪的,我帮助他们翻身有时脱掉袜子,从来没有嫌弃,在大内科的急救中,尤其是服毒患者,我不嫌脏,不怕累,还耐心的做服毒患者的思想工作,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在那一刻我用我所学,救治了一条生命,我的灵魂得到升华,也更加爱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是我工作的前提,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使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亲情关系,有时患者只是来咨询,这时我总是耐心解释,使他们满意而归,给患者消除心中的疑虑也是我的快乐之源,在非常简陋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我争取为患者把好第一关,保证及时就诊,及时定诊尽量作到不延误患者病情,遇急重患,及时转诊,总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在对待同事关系上,业务中我们经常沟通,如有不明白跨科的问题我总是虚心向他们请教,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待同事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每逢节假日同事要求和我串班和亲人回家团聚,我都会欣然同意,保证同事节日期间顺利回家。

  然而工作中总是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想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总之,在组织的关怀下,在领导的帮助下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在我热爱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成绩面前,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无怨无悔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崇高而平凡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做一个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5

  20XX年初,新性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她所在的__镇卫生院临危受命,由预料分诊变成市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和全区医学留观点,让这个小小的卫生院担负起了重要的使命,她成为一名发热门诊的检验医生,和全院的医护人员一起为广大患者服务。面对疫情全院上下齐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勇敢的逆行而上。

  一、强将手下无弱兵

  集团的书记从疫情伊始就常驻医院,院内改造,人员防护,患者诊断,样样都有他的身影,每天都忙到深夜,两个月的时间他累的瘦了一大圈,即使这样他也常抽时间到发热门诊休息室去看望她们,每次都要与大家反复强调防护安全,因为隔离区内不能带手机,只能用对讲机与外界联系,书记就常在对讲中让她们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暴露的地方,嘱咐她们做好消毒措施。书记还很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有一次她的白班,在隔离区内连续工作了八个小时,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她的脸上起了两个水泡,书记晚上知道后,特意让回来的同事给她带碘伏和棉签,嘱咐她处理伤口,好好休息。她心中充满感动,有这样的好领导给她们当后盾,她能抛开一切顾虑,勇敢的对战疫情。

  二、岁不寒,无以之松柏;事不难,无以之君子

  从大年初一全省医务人员停止休假到确定她们院是发热门诊和医学留观点我们这个小小的卫生院用了四天,通知不断地来,任务也不断加重,这对于她们卫生院来说是个大挑战,同时也是对她们院长的一个大挑战,大年初七就开始封院,全体医务人员不得回家,封院是为了避免医源性感染,但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成了他的头等大事,首先就要解决住的问题,因为需要规划隔离病房和隔离区,院内重新改造,她们住的地方是原来的诊室,里面没有床,初七的晚上院长带领她们搬运床和物资直至深夜,为的就是大家第二天能顺利的住进来休息好,院长还是个特别细心的人,知道她们这些孩子嘴馋,正月十五的时候不知道院长从那给她们变出来的蛋糕,上面还贴心的写着“注意防护”,深夜才能休息已经成为这两个月来他的常态,院里总有忙不完的事,不管是与患者的沟通,治疗,还是她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院长操心,总是能井然有序的解决一切问题。记得二月二那天,她看到306的患者写给他们的感谢诗,她不由自主的朗诵起来,

  你是天使可是你不能飞翔,

  你被瘟疫牢牢的锁在病房,

  你是天使可是见不到爹娘,

  你把思念转化为国家力量,……

  朗读的时候她的眼里放着光,发着热,所有的辛苦都不会白费,春天就快来临。

  三、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医院的发热门诊是防护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她们24小时不停诊,一天两班倒,为更好的服务患者她们还主动调整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错开就诊高峰期,改成了下午三点和晚上八点,进入工作区时,她们要戴好口罩,帽子,鞋套,手套,护目镜穿防护服和靴子等防护用品,现在天气越来越热,温度高时能到达20多度,这一套防护物品穿戴完常常就已经是一身汗了,发热门诊的工作是辛苦与危险并存,防护服不透气,她们常开玩笑说防护服就是一个行走的桑拿间,走几步就是一身汗,时间长了,汗水都会从护目镜里往下淌,闷热的感觉格外难受,尤其对于女生来说,月经期值班可谓是痛苦翻倍,难受时甚至要吃止疼药,进入工作区后,就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也不能去厕所,在工作区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不能出来,渴和饿都能挺的住,但人又三急,不能去厕所才是最难受的,有些人怕浪费防护服,进入工作区前都会穿上成人纸尿裤,但大家从不叫苦叫累,科室苏姐,长的瘦瘦小小,为了节约防护服,每次进入工作区前都不吃不喝,我们科项目杂,种类多,还要负责给患者采血和采集核酸检测的咽拭子标本,咽拭子采集时我们要让患者摘掉口罩,正对患者的鼻咽部采集,风险就比其他医务工作者更高一些,采集时有些敏感的人会有一点恶心,采集前她们会与患者沟通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怎样配合她们采集,来就诊的老年人和小孩居多,老年人听力不好,怎样跟他们沟通也是苏姐将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苏姐平时温声细语的,有了口罩遮挡,她说的话老人们听不清,也发生过“大爷您张嘴“要采血啊,孩子我早上吃饭了”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聊天,为了让老人听清她说的话苏姐会大声的喊出来的对患者耐心解释,常常会出现下班后嗓子都是哑的,因防护服不透气,又常在里面忙的脚不沾地,一工作就是八、九个小时,出来时脱掉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脸上也布满勒痕,问她累不累,她笑着回答“不累那,我好像一进去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活力四射”但活力四射的她也仅限于在工作中,她总是用最充沛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把疲惫辛苦留给自己,不信,你看回到休息区后那个默默躺在床上锤腰的人一定是她,还有很多很多向她一样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人为疫情战斗,她们是战士也是最美的人。

  四、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有一次,发热门诊来了一个两岁的小姑娘,高烧38.5度,小脸红扑扑的,躺在妈妈的怀里,胆怯的看着她们,做完流调后,为了鉴别诊断,需要给小姑娘采血和做咽拭子采集,采血时小姑娘害怕挣扎,哭的特别厉害,小女孩妈妈都抱不住她,不停地扭动身体,不让她们查看血管,就在这时屋里传来可爱的儿歌声,是发热门诊大夫孙超庆为了安慰小姑娘特意找的,“看我,我是大白”,来到小姑娘身边,一米八的大个子不停的跳来跳去,用带着手套的手变换各种姿势,逗小姑娘开心,吸引小女孩的注意力,好让她们方便采血,采血结束后,小姑娘紧紧的抱着妈妈的脖子,小声哭啼,孙大夫摇着头往外走“真不忍心看她扎针,这孩子没比我儿子小几个月,看到她就想起我儿子了,唉,孩子啊,这也是为了你好啊”是啊,他也是一个年轻的爸爸,因为隔离在医院,有半个多月没见到自己的孩子了,每次与孩子视频,孩子都会问她“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他只能笑着说“快了,快了,爸爸就要回家看你啦”院里还有很多孩子两三岁的年轻父母,她们舍小家为大家,将孩子交由家人照料,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工作中,与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对抗疫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家勠力同心,战“疫”必胜。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6

  xx,女,39岁,xx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19xx年毕业于xx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从事呼吸专业至今,曾先后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进修,并参加了加拿大汤姆逊大学的呼吸治疗师培训。现任xx市医学会呼吸内科分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从医十六年来,xx始终以坚定的政治思想、乐于奉献的精神,全心投入到临床诊疗的一线工作中;她能够心系患者敬畏生命、努力治病救人,深受同行们的肯定和尊重,也受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作为一名呼吸专业的科主任,xx能够围绕医院的发展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发展观念,锐意进取、勇于奉献;她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发表多篇论文,她锐意创新,主动提出高端的培训学习要求,完成了呼吸道微创治疗的专项培训,先后开展了气管镜下气道病变的冷冻治疗、氩气刀治疗,气道金属支架的植入,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和治疗,纵隔淋巴结透壁针吸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和治疗,气道球囊扩张等专项手术,填补医院和xx市的专业空白。

  在平凡的工作中认真做好应尽的职责,可以说无须称道。但在严峻的工作任务面前能不畏风险、挺身而出,则是值得赞扬、敬佩的。xx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经受长期繁琐工作,并能接受危急重任考验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xx年8月29日深夜,市卫生局医政科的紧急电话打到医院总值班,要求立即组织2名医护人员和急救车1台到新安第二人民医院集合,参加甲流紧急隔离诊治任务。当时任务交到呼吸科,值班医生通知了xx主任,她立刻从家赶到医院,简单做了准备,安排值班医生继续留守院内工作,带领科室一名护士上了急救车奔向疫区。由于行动迅速,她们第一个到达指定地点,并立即投入隔离处理工作。由于疫情紧急、当地防护条件难以与市级大医院的规范相比,但她没有丝毫退避,在最简单基本的防护下就全力投入到病人的询问、诊察处理工作中。由于筛查病人任务重,每天只休息4小时。随着工作就绪,紧张程度缓和了。但面对确诊病人,她仍然坚持走到病人身边去查房交流,给病人更多的安慰、化解恐惧心理。其他值班医护人中,很多对甲流也有恐慌和错误认识,她耐心讲解和示范,使她们消除恐惧提高防护意识。为了减少同事们的接触风险,她自己能解决的,总是自己更多的出入病房而安排其他人员在安全区备班。考虑到她们小组单独工作时间长,医院要安排人员轮换,她却主动提出要坚持到底,从而避免新手到位高的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她就这样继续14天,直到圆满完成首批任务。对她来说,经受这样的考验不是第一次,在2003年的“非典”防控工作中,她也是毫不犹豫地首先到偃师缑氏去,并在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了一个月。

  在危险面前是考验一个医务人员是否具有真正的职业精神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她两次都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勇挑重担,表现出无私奉献、不畏危险、无愧使命的可贵品质。

  “以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医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这就是xx的工作原则。社会需要这样爱岗敬业的优秀医生,患者需要这样技术精湛的优秀医生,医院需要这样的优秀科室管理者。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7

  他是一名急诊科大夫,肩负着‘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恪守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原则,行使着让患者满意的行为准则,坚守着准确及时诊断的职业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地,对此付出坚信的努力和汗水。

  作为一名党员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原则,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行着一个党员的铮铮誓言。在平日里,他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操守。从未收过病人红包,从不向病人索要卡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谨记职责要求,救死扶伤的形象。

  二零零三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期间,他响应组织的调配参与到第一线,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完全清楚地知道工作的风险,但他没有推脱。每天检查一百多人次,到晚上两腿肿胀难忍,然而他没有放弃一个病人,坚持每天工作。在禽流感期间他又投入到第一线。在二零零八年冬天的一个夜里,水面已结了一层冰,120接到急救电话说:一小伙跳下河畔,赶到现场是隔着河,母亲喊着救命,夜深人静找不到路,情急之下他和护士趟河过,也不知水有多深,更过不了水的寒冷刺骨,水満过了膝盖又满过腰,就这样把病人从对岸抬了过来。赢得了抢救时间。

  又是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凌晨四点多,120接到求救电话,第一队人马走错了路,他是第二队出发,当到现场又是两名小伙子跳下河涯还是找不到过河的路,他们的同伴跪在对岸求救人,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也耽搁不的。他从河墙上溜了下去,这一下去裤子扯了个大口子,屁股也摔的酸痛,那能过得了,还是过河救人,把病人接回来,天已蒙蒙亮。他这才发现冷,他拖着湿淋淋的衣服,腿麻木了,冬天的水是那么的刺骨,牙齿上下打个不停,回到家钻进被窝好长时间腿暖不下。这样一次又一次,他的腿已落下风湿。在急诊科工作,难免有危险,曾经两次在急救的途中,车祸受过伤,身体上留下许多伤疤。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五日在急救途中,救护车和一辆机动三轮车相撞,由于惯性作用,他一头顶破了挡风玻璃,造成颅脑损伤住院一个月。然而车祸没吓到他,痊愈后他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五日又是在急救途中,救护车和一辆小轿车相撞,救护车摔出三十八米远,连打几个滚,当时他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后遍体鳞伤,造成二次颅脑损伤,至今他还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失眠,健忘。他多么渴望回到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从事着平凡工作三十余载的从医生涯,无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唯有一份执着,仅有一份追求,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让病人早日挣脱病魔的困扰,还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魂,让他们再次拥有阳关灿烂的一片晴空。他没有老师那样的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明星那样头顶光环的荣耀,有着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工作,有时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吃饭没规律,甚至双休日也在加班,经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少了与家人相伴,多了一份对病人的坚守。

  从医以来他一直坚持在第一线,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医疗事业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善良的心是不能实现救死扶伤的,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福音。从医以来,他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经过多年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实践,在中国现代医药卫生研究进展上先后发表了论文《肾病综合证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的体会》,优秀论文《中西医治疗精神疾病》。他曾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8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9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05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02年,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谢爱娥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6-14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7-24

乡村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08-08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12

2022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通用6篇)05-27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6-11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8-07

优秀的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1-19

基层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4篇)08-19

优秀先进乡村医生事迹材料(通用6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