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
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序幕已经拉开。在新一轮教材培训的第一个上午,专家们提到最多的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要明确以后的教育教学要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书育人重在育人,要明白我们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新教材更重视育人这一功用。本次改革是世纪工程培养的人,是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心,导向型很强。参加了高中语文新新教材培训,又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些的认识。
一、立德树人是新教材新改革的核心理念
郑富芝老师在上午的讲座中多次提到立德树人是本次新教材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守正创新。温儒敏老师说,新教材守正创新,得失借鉴,树立育人为根本,新教材在于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文化自信,有责任担当的世纪人才。这也让我们明白了在立德树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拥有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才能更加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新教材改革更重视经典阅读。
温儒敏说:“新教材注重读书,多读书;教学重视经典文本,拓展阅读书目。老师要紧抓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新教材的改革对阅读从量和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阅读新教材的`时候发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出现了以往高中教材中很少有的劳动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文本,尤其在必修上下册增加了《乡土中国》、《红楼梦》的正本书的阅读。这些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视野,有更多的阅读积累,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通过活动完成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温儒敏指出,教学活动不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到户外,到校外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讲《荷塘月色》时带孩子去看看荷塘是什么样子等,所谓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和教学有关的,甚至是和教材有关的内容,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
我们老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活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完成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
我们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就很重要了,而我们给与学生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我们通向学习乐园,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比如在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如何运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把我们的活动开展好、开展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并要面对的课题。
新教材为我们师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学习的空间,我们老师应抓住契机,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革新语文活动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个单元、一个任务群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总之,通过今天上午的培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我坚信心向往之,行定能至。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
经过高中语文新课标培训,使我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新高考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
一、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把握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目标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注重语言的应用和表达,还要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把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三维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开放、自由的学习,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
二、语文教学组织形式要更丰富性,教学方式要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目的应试化、学习内容狭隘化、学习过程模式化、学习方式被动化,学生不可能真正爱语文。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包括课前预习准备、课中学习交流、课后总结拓展),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考表达过程。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语言开发和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也要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扬和书面赞美,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尽量让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
三、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和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就非常关键。学校尽可能的提供学生多远语文课程的选择,就必然需要语文教师的积极作为。在上好基础型课程外,有意识地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具体来说,教师要认真分析本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特点,立足地域特点、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时代背景,加强团队合力,展示特长教学。开发活动体验性课程,诸如《实用调查报告》、《演讲与口才》、《朗诵艺术》、《影视欣赏》、等。也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开设各种人文主题的讲座。让学生通过体验,从教材和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并且自觉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访视多样化,并且积极进行考试命题研究和实践。
课程设置的变化,使得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更具丰富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求语文作业设计也要因课制宜。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更有不同,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保证目标清晰、数量适宜、层级分明,形式灵活。评价标准要具备全面性、鼓励性和差异性。
考试命题和评价在整个课程建设实施和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一种教学检测和激励导向,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进行考试命题评价研究也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以个体或备课组形式学习和研究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摸索其命题的思路和规律,探究其命题的方式和方法,反思和改进自己命题的问题和不足。命题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课文,同时还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时代,兼顾文本的经典性和时效性。
五、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学生阅读,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原著阅读。
阅读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应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加以检测,在班上可以进行好书分享会等活动,这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建立班级图书馆,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同时鼓励学生读写结合,这样既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为语文作文积累大量的素材,这样就不怕学生无话可写。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新高考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机遇,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必须严格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还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要关注高中语文学科命题研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努力营造高效语文教学的和谐环境,体现语文学科“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优势功能,助推学生文化生命体的长远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
这学期我参加了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中英语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众所周知,以前在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把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用普通话授课,学生既听不到英语,也很少有机会说英语,这就让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哑巴英语”一直存在。但是,新课改逐步在扭转这一局面。新课程标准注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英语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利用现代化科技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牛津译林20xx年版第一册unit 2 Grammar and usage——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调整。语法本就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选取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造句,引出简单句的定义。之后,我又呈现了一组关于我自己的照片,让学生用简单句对照片进行描述,进一步巩固简单句的定义。选取的这些图片直观有趣,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将看、说等环节融入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还截取了英语歌曲中的某些片段,通过听英语歌来填词,然后体会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让学生觉得语法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然后继续让学生用所学语法来描述我,将写作贯彻这堂课的始终,达到了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的训练。
2. 创设情境设置提问。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活动(即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作用,顺利激起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高效培养语言能力。以牛津译林20xx年版第一册unit 4 Integrated skills——plastic surgery为例。在课题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组关于“plastic surgery”的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Do you want to receive plastic surgery? Why? 然后设置阅读和听力两个任务,引导学生探索plastic surgery的利与弊,之后将其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进行大量的输入,最后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按照PRE模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一改“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逐渐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为教学上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真正做到: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4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开始,历时三个小时,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下午从四点开始,到5点半结束。
上午进行培训的是老师,宋老师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培训主题,从“关于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关于海洋地理”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邃内涵。关于课程标准,宋老师讲了四个问题,即发展历程、修订原因、研制路径和课程改革背景。讲到“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时,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确立方法、学科表现及水平划分。对于新修订课标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内容”,王老师从“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讲授时应如何把握”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茅塞顿开。
其中宋老师讲到的高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个增强给我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这四个增强的内容是: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察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他指出:
(1)重视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方法。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体验、合作、探究。
(2)加强地理实践,比如研学。
(3)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必将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讲座是胡老师从从对地理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地理课程实施的变化等5大变化、11个方面出发,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让老师们看到了实施新课改、践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与会人员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广大地理教师信心满满地迎接20xx年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拓展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在地理新课程标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5
20xx年,xx省高中将全面进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行列。8月初,我有幸观看了两位专家的专题讲座。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吴泓老师带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过常宝老师带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吴泓老师特别强调要深入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把握其精要。他首先重点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和学习提示,借着强调了统编教材《语文》教科书中的“导语”“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的各自内容及它们的指向。之后,吴老师不厌其烦地阐释了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建议。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操作的效度。过常宝老师则就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相关单元内容实实在在地进行了实际的操作与讲解。设计思路具体、可操作性强。虽然“贴地飞行”,但他的建议都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大单元学习设计的逻辑,生动而精辟。
两位专家的线上培训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这次改革可谓一场“涅槃式”的革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出台,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出台的“国字号”文件。《课标》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指导性的阐释。从“立德树人”的总的指令出发,提出了四种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同时,规划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其中必修七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选择性必修五个“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六个“专题研讨”: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根据高中课程方案之课程设置,确定高中教材总体设计框架;根据中央要求,强化立德树人教育,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根据课标精神,重视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新教材课文的呈现不再像以往那样基本是单篇成课,或多以文体聚合,而是以主题聚合、打破文体、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带有明显的整合性质,也更加接近真实的阅读生活。
教材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以课本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感情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本,以学习任务为路径,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同时强调整合,合理设计学习任务,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追求结构化的任务设计。既强调整合,又强调写作教学的相对独立性,让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落到实处。重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以不同形式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基础素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学习内容重视学习任务的统领,重视学习主题与学习情境的设置,重视课文与学习材料的多样态组合。
这份指导可谓规模庞大,体制精确而完备。多数高中教师可能面对这样的“宏篇巨构”不知所以然。面对新教材,新高考,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有所懵懂甚至些许胆怯。回顾新教材的前世今生,产生以上的感觉也并非空穴来风,实在是其来有自。
此次培训既有理论层面的分析阐述,也有专家视角的阐述认识建议,内容很丰富,信息量很大。通过此次学习,我认识到统编教材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框架、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统编教材如何教和如何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加强对统编教材的思考研究。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6
很感谢河科大附中和河师大为我们提供的“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第三天不同于前两天的理论课程,我们到辉县进行了红色教育之旅,从实践中学新知。对于辉县,我早有闻名,是集壮美太行山水和厚重文化底蕴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美誉。作为共工故里,共城文化、太行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织,与太行山水交相辉映,令人十分向往。
到达辉县之后,我们的第一站是侯德昌艺术馆。在这里我才了解到,原来侯德昌先生就是镶嵌于毛主席纪念堂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的书写者,并且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悬挂的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也是由他主笔的。而走进馆内之后,近距离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画作等,我更是感受到了其作品磅礴大气、苍劲刚毅的魅力,再结合他从寒门学子到高校生涯,再到名冠史册的一路艰辛,不得不佩服侯德昌先生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作为培养人才的新时代教师,更应该将这样的精神牢记践行,不断传承。
接着我们走进了裴寨新村的习书堂,观看了裴寨新村的建设发展历程,亲身体验到裴寨新村跨境电商的积极发展,是“乡村振兴时代好,我回家乡来报到”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成就事业,担当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初心。
通过参观党建展览馆,我了解到了裴寨从省级贫困村到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变迁,以及裴春亮书记乡村治理的故事,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振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影响和带动农村青年向组织靠拢。裴寨人在裴春亮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十余载,建设出和谐文明、温暖向党的新村,实现“裴寨梦”。这说明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群众,正是基层党组织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才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的红色之旅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中加强爱国爱党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7
2023年5月25-26日,我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两天的研修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高考命题研究方面,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也扩充了我的视野。
例如华师胡中锋教授的讲座中,重点讲解了试题命制信度、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等四个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注意用双向细目表让我们的命题更加科学、规范,提高试题命制的质量。而黄丽燕教授以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为主题的讲座中,结合20xx年广东高考英语学科的相关数据进行具体而到位的分析,让我明确了如何结合测评数据精准施教的方法。金檀教授的《高中英语阅读素材的数据驱动型改编》专题讲座教会我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数据驱动,把握文本改编的原则。
教授们的讲座高屋建瓴,而接下来各位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分享让我备受鼓舞。例如佛山教研员廖明生老师做了《区域高中英语阶段性测评研究》的专题讲座,从“高考英语备考试卷的精选与改编”进行详细的介绍,且利用高考真题进行选题和改编的解说和示范,让我对高考真题的开发又有了新的思路。韶关教研员王锦霞老师提出“主题式教研”和“对分式教研”两种模式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组织科组教研活动的方式如何再进一步优化。广州二中学科组长杨雅碧老师与我们分享了高三教学规划与实施的相关内容,谈到如何利用主题化备考,提升备考质量,这正是我们下个学年准备在高三大力推进的“大单元大概念”指导下的主题模块复习模式。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不仅在个人的测评素养和高三备考方面有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具体的计划,也坚定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成立科组的测评素养工作坊的决心,跟亲爱的同事们一起研究高考试题的改编、开发和原创命题等颇有难度的工作,相信只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高考备考质量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
本人近期有幸参与了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研修过程中听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来自韶关的王锦霞老师所作的“区域高三英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讲座。现就王老师的讲座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总结。
一、将课标理念与高三复习完美结合
新课标自2017年发布以来,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课标里的各种理念也可以说都或多或少能够深入人心,但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很好地践行却一直是一线教师在不断研讨当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如何将课标理念与高三复习完美结合起来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平常经常看到的高三复习教学很多都是词汇语言点教学、语法复习、专题训练等,这些教学方式与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大相径庭的。然而,王老师的讲座却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在王老师的教研整改下,新课标的理念已经能够很好地与高三复习完美地结合了,如她将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理念贯彻到高三复习的日常操作中。
二、将前沿教学理念与高三复习结合的大胆尝试
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我还发现她将很多前沿理念有机地与高三复习进行了大胆尝试,比如群文阅读。在王老师所展示的四节高三复习典型课例中,她介绍了在阅读课中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高三阅读教学。该课例中,授课老师选用了一篇高考真题,一篇新教材的阅读文章和一篇旧教材的阅读文章。这三篇文章都是基于同一主题选择的,而且文体也都是说明文。本节课例中,第一个文本和第二个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有效地实现了阅读技能的迁移,第三个文本作为拓展作业又再次巩固了阅读技能。
三、将区域学情与高三复习结合起来
王老师除了把新课标和前沿教研的理念融入到高三复习中,而且还扎根于区域学情特点,把高三复习教学做实做到位。在王老师提供的四个课例当中,每个课例都是基于相对薄弱的学情开设的。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做法,因为高三复习针对的群体绝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并不是特别乐观。提供大量支架支撑学生有效地学习便是最大的基于学情的体现。以写作课为例,写作教学除了教授写作策略外,该课例中授课老师还提供了很多主题词、句、段的支架,而且这些支架也都是循序渐进,完全没有太多的违和感。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9
2023年5月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本次活动是通过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进行的,整个培训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胡中锋博士导师、黄丽燕博士导师和金檀教授等大咖们精彩而且专业的讲座,同时在案例展示环节,我还学习了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以及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非常贴近教学一线的讲座。两天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既学习到了试题检测评估中的专业知识,也学习到了高中英语阅读素材改编中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教研活动设计、高三教学规划方面也学习到了专家老师们的经验,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胡中锋博士导师在他题为《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和教学实施建议》中重点谈到了试题测量的工具和手段,如信度及其计算方法、难度及其计算方法、区分度及其计算方法、效度等,他在讲座中给我们讲到了很多专业术语,虽然一下子听不太懂,尤其是一线教师很少涉及到试题测量的方面,但是我觉得讲座中的内容对于我的教学和试题命制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特别是他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的“建立教师自己的题库”这一点,我特别地赞同。
黄丽燕博士导师的讲座聚焦于“基于大数据的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她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标准差等几个方面给我们非常专业地剖析了20xx年广东高考的情况,同时结合具体实例演示了如何对测试成绩进行专业分析等,她通过20xx高考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学科能力,这对于我接下来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
金檀教授的讲座利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解析了如何识别、控制难词的途径,并讲解了改编难词的方法,对于难句子的评估、文本难度的评估金檀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金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非常实用的案例解读,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在改编适合学生基础的阅读题目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结合高考试题,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精选和改编英语试题,更好地为高考备考服务。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实际,她立足于教研员的视角,从阅读课、词汇课、写作课和语法课等,再到作业的设计,从听评课到工作室研修等方面解读了如何设计英语教研活动。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可能没有机会去设计和主导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但是王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今后组织校内教研组活动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她的高三备考经验。讲座中关于“话题教学与各种类型写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所提到的一些建议非常实用。
两天的培训,接近20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很多内容一次消化不完,接下来我将把讲座的重点内容再学习再思考,并将培训所得落实到教学中,并在年级和学校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0
2022年7月14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河南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我于9月17、18日参加了XX市组织的20XX年高中“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第二期的培训。
“认识新高考”
本次培训分为专题报告,分组研讨和经验交流三种形式。9月17日上午由XX教科院马明贵院长呈现了精彩的题为“坚守教育处新使命,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专题报告。马院长从宏观政治的高度阐述的改革的迫切性,适应性,也同时从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选科走班实施,校本教研开展等方面全面的,专业的给予我们所有的受训者如何应战新高考改革具体措施的指导。17日下午为分组研讨,每个小组人人发言,深入讨论了各个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选科走班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成果和存在的困惑。18日上午,有来自夷陵中学,远安一中,枝江一中,小溪塔高中等八所高中的八位老师分享了各个学校的宝贵经验。
“迎接新高考”
通过本次受训,我收获满满,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新高考,更自信,更从容的迎接新高考。更合理更高效的开展系列工作。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2
20XX年8月1日至3日,我校思想政治学科全体教师集中参加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培训,听取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各位专家的介绍与分析,专家们给我们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思路。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特色、重难点及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还分别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综合探究和教研活动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本次新教材培训收获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新教材对学科理念进行了新的调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运用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家们通过精准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本次培训感受深刻的就是专家们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传授,也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案例讲解,尤其是针对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结构安排,编写思路,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以及综合探究等的讲述,使我对必修一模块四课及两个综合探究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能清晰名白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和特点、体系脉络以及教材使用建议,同时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教材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还有高老师《新教材使用中的行与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的精彩讲座。高老师首先厘清新教材必修一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如何避免“方向偏差”、必修一如何教、怎样讲的深入人心,提醒老师们要把必修一上出政治味道,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接着高老师以山东省2020年高考真题和冬季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为例,指出要关注教学与评价方式的统一,重视课程标准的研读,明确课程标准的导向,做到理例结合有骨肉、辩证思维有角度、思路清晰有逻辑、三观端正有温度,建议大家高度重视“综合探究”,要设计真情境、真议题。最后高老师结合自己设计的精彩课例,对新教材的教学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建议大家阅读经典、抓住主线、巧设议题、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向深度教学。增强了我用好新教材的信心,讲到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心坎上。讲座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践,有情境有素养,不仅体现了高水平的专家素养,而且消除了我们对以后新教材的教学的一些恐慌。
三、本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要重视教材中的辅助文和综合探究在教材中的作用,辅助文原则上不属于教师教学的内容,但是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是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探究和前面的正文内容一样,同样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综合探究是教材每一个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借助辅助文和综合探究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环节。
四、本次培训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培养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感,也让我更深入把握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地位使命和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扣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帮助同学们将知识结构语言化,最终掌握科学方法,帮助同学们将成熟性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课程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用于判断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科问题意识,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和学科基本问题间的关系。
五、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也使我深入透彻的了解到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等等,使得我认识到对于教材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有助于我在面对新教材新内容时候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时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新时代新教材对我们思政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积极实践探索,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3
20xx年5月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本次活动是通过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进行的,整个培训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胡中锋博士导师、黄丽燕博士导师和金檀教授等大咖们精彩而且专业的讲座,同时在案例展示环节,我还学习了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以及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非常贴近教学一线的讲座。两天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既学习到了试题检测评估中的专业知识,也学习到了高中英语阅读素材改编中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教研活动设计、高三教学规划方面也学习到了专家老师们的经验,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胡中锋博士导师在他题为《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和教学实施建议》中重点谈到了试题测量的工具和手段,如信度及其计算方法、难度及其计算方法、区分度及其计算方法、效度等,他在讲座中给我们讲到了很多专业术语,虽然一下子听不太懂,尤其是一线教师很少涉及到试题测量的方面,但是我觉得讲座中的内容对于我的教学和试题命制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特别是他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的“建立教师自己的题库”这一点,我特别地赞同。
黄丽燕博士导师的讲座聚焦于“基于大数据的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她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标准差等几个方面给我们非常专业地剖析了2021年广东高考的情况,同时结合具体实例演示了如何对测试成绩进行专业分析等,她通过2021高考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学科能力,这对于我接下来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
金檀教授的讲座利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解析了如何识别、控制难词的途径,并讲解了改编难词的方法,对于难句子的评估、文本难度的评估金檀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金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非常实用的案例解读,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在改编适合学生基础的阅读题目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结合高考试题,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精选和改编英语试题,更好地为高考备考服务。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实际,她立足于教研员的视角,从阅读课、词汇课、写作课和语法课等,再到作业的设计,从听评课到工作室研修等方面解读了如何设计英语教研活动。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可能没有机会去设计和主导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但是王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今后组织校内教研组活动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她的高三备考经验。讲座中关于“话题教学与各种类型写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所提到的一些建议非常实用。
两天的培训,接近20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很多内容一次消化不完,接下来我将把讲座的重点内容再学习再思考,并将培训所得落实到教学中,并在年级和学校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4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陪伴者与引路人,如何在“三新”背景下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转变以适应新形式、新发展的需要成为广大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县教育和体育局组织的研修培训活动中,身为“新手教师”的我从专家、同仁的讲座和分享中汲取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经验与智慧,这对指导我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极具意义。以下是我在此次培训活动中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正如学科工作室李登明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历史教师的身份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与担当,必须负责地实践完成历史教育,重点关切“学生应该习得哪些智慧”———他提出要关照学生的“宇宙整体认识、人格养成意识、以史为鉴意识、价值审查意识、批判思考意识和人生责任意识”等等。当然,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得”与“德”,即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着学习的状态,要肯干、能干、敢干、实干,通过阅读、思考和向榜样学习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学习,竭尽全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保持积极乐观地心态,才能“活得快乐而有意义”。
历史学科教研员廖梅老师提到,当下我县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并不乐观,比如专业教师、专职教师及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分别为14.6%、50%、26.4%),加之学校、家长及学生等各个层面对历史学科均不够重视的传统,导致输入到高中学段的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就达不到要求。但是尽管困难多,希望也在:随着近年来中考历史学科试题在结构和思维上向高考试题趋同的探索与尝试,未来我们的生源一定会越来越好。根据廖老师所介绍的情况,以及她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到的三点期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基础、重视学法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达成预期效果的原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我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在学法方面做了一些指导,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比如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习题,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以默写等方式来推动学生去记忆基础知识(很多老师都提到了默写和背诵,这是我所欠缺的,以后要重视起来),等等。总之,未来要更注意“分层教学”理念的落实,尽可能因材施教——有时一些看似传统和低效的方法可能对后进生还是比较有帮助的。另外,各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要重视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这也是我以后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应对方面,重庆八中的刘钊老师所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值得我反复学习和研究:一是要钻研和把握课标的要求;二是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尊重并深入研究新教材教学;三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对每课的内容加以整合、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和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等;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五是把热点和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教学中去,而不是简单的最后汇总。
通过此次培训活动,我对新课程、新高考和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就是在教学工作中的落实。
历史教育,任重道远;不忘初心,行则将至。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5
20xx年7月14日至18日学校组织新高一和新高二部分老师奔赴河师大参加“新课程、新高考”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倍感激动。
14日下午主要是入住酒店熟悉环境,15日、16日是专家讲座,17日上午赴辉县凤凰山参观,下午乘车前往裴寨村红色景点参观学习。18日上午离新返洛。
17日上午我们顶着骄阳酷暑赴侯德昌文化馆参观,该文化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新乡市辉县。侯德昌先生在书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在书法方面尤善隶书。用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的话就是“其隶书早享盛名,近年复钻研篆籀,继正宇、苗子诸先生之后,以草篆名世。其结体如龙跳虎卧,变化莫测,其笔力直透纸背,似有千钧之力。”
在绘画方面,精于山水。中央美院薛永年教授曾评之:“他的山水画,得益于太行山,也得益于北方传统。功力老到,结构严道,笔墨雄强,气势磅薄,有一种正大气象。虽然大多水墨淡色,不追求堂皇灿烂,但有一种恢宏大度的殿堂之气,代表了主流的气象。他无论画高山大川,逐是画边角近景,都高度锤炼,丘壑雄奇,树木茂盛,生机勃发,画出一种阳刚之美,突出了“至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这是一种超越了小我的与时代共振的精神,不是山林气,不是书卷气,而是一种黄钟大吕、金声玉振的殿堂气。”
17日下午依旧是烈日当空,我们一行马不停蹄奔赴裴寨村红色景点参观学习。裴寨村位于太行山丘陵地带,795口人。过去的裴寨村土薄石厚,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较差。2005年,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带领干部群众挖平荒山,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裴寨新村。2010年,张村乡党委政府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全乡2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15000多口人建设裴寨社区。
在裴寨村感受最深的就是裴春亮。裴春亮是土生土长的河南省辉县市人。曾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裴春亮是一个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致富思源、无私奉献的“双强”村官,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代表。2005年,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为了彻底解决当地干旱缺水难题,个人出资5100万元和乡亲们共同奋战四年建成2。3公里长、容水达80万立方的拦洪蓄水水库,扩大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发展生态旅游让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裴春亮带领群众经过十年的奋斗,让一个昔日省级贫困村成为全国新型社区建设的典范,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目标。裴春亮自强不息,致富思源,决不让群众的信任打水漂。用无悔的付出圆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在奉献中,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他奏响了社会进步的和谐旋律。
经过两天的专题讲座学习和一天的参观研学,让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受益匪浅,我将充分汲取此次新乡行的营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学和生活中补足精神之钙,为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6
7月20日上午,在简单的开班仪式后,我们聆听了由西安文理学院舒荣教授做的题为《认同基础上的师德构建》的讲座。舒教授从国家认同,职业认同,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四个方面阐述了近现代师德的构建历程。通过聆听讲座,以百年党史和师德构建对社会发展作用为主线,使参训的每位成员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对师德构建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午,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吕华兵老师做了题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吕老师以任务型教学的一则故事引入新课改的主题是由“教书”到“教人”,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对江苏省高考综合方案和江苏省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展示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视频,解析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课程本土化实施方案的实例,全面展示新课标下的新高考改革历程,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使参训成员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了清晰的了解。
通过第一天的培训,参训成员对师德构建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了新的认知,收获满满,感受颇多,期待第二天的培训。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7
首先,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来到新乡参加“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
其次,通过两天的学习和第三天的红色基地现场教学,我收获多多。通过汪才安老师带来的《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课堂的重要性,也深刻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管理模式。眼中有学生,研究学生,立足于学生,才能更好的开展好课堂教学。瞿洪明老师带来的《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让我充分的对新高考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接下来的新高考有了更清晰的思考,知道了自己如何在新高考到来时应该做点什么,做什么更有价值,如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魏老师带来的《中小学课堂诊断思维方式变革与有效教学构建》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学到了如何构建有效教学。王红奎老师带来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给我们全面的描绘出课程教学还可以这么丰富多彩。第三天的红色基地参观,我看到了许多,也听到了许多,同时也学到了许多。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也定将本次学习收获运用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努力为学校作出更多贡献。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8
20xx年8月26日、27日,我按时参加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音乐教师网络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可以说是去年新教材培训的提炼与补充,包含了音乐教材修订总体情况的介绍、音乐鉴赏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歌唱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合唱教学法指导、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教学法指导、戏剧表演教学教法指导、音乐与戏剧模块课程简介与教学实践,以及刘梦颖老师的《第十交响曲·江雪》,何佳洋老师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还有薛晖老师的对这两节课的专业点评。
孙红成博士指出这次湖南版教材的修订是根据课标的修订展开的,课标中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建构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此为依据,设置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即由六个基础课性质的必修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及与之关联的拓展课性质的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还有以校本课程为主的选修模块构成。孙老师以音乐鉴赏中的《1812年序曲》、歌唱中的《绒花》、合唱中的《茉莉花》、《茫茫云天》、合奏中的《爱我中华》、音乐与戏剧中的《主角与配角》等课为例,从框架结构、内容选材、问题导向等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湘艺版新教材,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新教材结构清晰、选材经典、贴近实际等特色、特点。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音乐教研员薛晖老师,就《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的有效实施入手,为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感悟、审美和评价能力等有效策略。音乐鉴赏模块中,薛老师从初高中音乐教材的对比与关联、目标的定位、教材教法、各单元编写意图、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讲授,并结合各单元有代表性的课例,如《音乐与时代》、《古典与现代》、《巴洛克音乐》、《绚丽多彩的汉族民歌》、《梨园百花》等,最终为我们总结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施策略,即紧靠单元主题组材、明确教学目标、凸显音乐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表现、多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等。薛老师的精彩讲授与解析、引导我们紧跟其思路,学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课例中的教学思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借鉴的。
歌唱模块中,薛老师从目标定位、教学策略、存在问题、歌唱模块中的“欣赏体验”、发声指导、各单元框架结构及设计依据、演唱的方法及风格特点、情感的表达、舞台的表演实践、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讲授,结合经典课例《情韵悠悠——感受民族唱法的魅力》,还加入多个小视频、自身的示范演唱、流行唱法的尝试等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歌唱》模块的实施只有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逐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
魏伟国老师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法指导》讲座,讲到了找到拍点、左右手的配合、各种起拍(整拍起拍《对花》、后半拍起拍《让世界都赞美你》等)、不同情形的收拍,总谱的读法、以及以实际作品为例引导我们学习了各种拍子的打法,如二拍子《太行山上》、《渔歌子》;三拍子《沃尔塔瓦河》、《神圣的战争》、《卖花生》;四拍子《本事》、《大海啊故乡》、《凤阳花鼓》、《蒙古人》……魏老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我再次领略了指挥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训练学生、指挥手势、歌曲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跟着视频学习、练习,切实纠正、解决了自己很多的问题,受益匪浅。
熊康老师的《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的教学法指导》讲座,为我们呈现了《音乐与舞蹈》教材修订前后的对比,通过视频展示教材内容,确实可以感受到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按照舞蹈学科自身的结构进行了很精细的调整。她为我们推荐了当代舞《士兵与枪》、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展示了自己学校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十八岁的天空》,通过熊老师的系统讲解,我们感受到新教材重新构建了以音乐舞蹈文化为主线、融合舞蹈作品欣赏、舞蹈表演实践以及舞蹈创编为一体的内容体系。《舞蹈表演》模块是必修课程《音乐与舞蹈》的拓展与延伸,注重的是舞蹈表演,突出的是实践性。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湖南师大附中这一模块的开设情况,包括选修的要求、创作的历程、学生的编创和展示,教学测评模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戏剧表演是把戏剧理论和表演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模块。孙成洪老师的《戏剧表演教学法指导》首先引导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整体的了解。这一模块的上篇以理论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戏剧作品赏析,理解音乐在戏剧中的地位,认知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戏剧的品种、特点。下篇则以表演实践为主,用灵活多变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艺术的表演与创编。下篇出现的小品、配乐朗诵、课本剧等都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对上篇的学习,已经对戏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基础上的。教学案例一《千斤话白四两唱——坐楼杀惜赏析》,既有理论的准备,又有实践的参与,最后的模仿,更是让这节欣赏课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学案例二《角色与七声音阶游戏——戏剧表演基础》,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唱熟音阶,唱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教学案例三《爱的二重唱——配乐朗诵诗两首》,配乐朗诵可以说是戏剧模块中最容易上手,也最能让学生体验到表演的成功与快乐的艺术形式。孙老师亲自示范,激情朗诵,让我们知道了教师既要做一名有经验的指导者,更应该是一名身体力行的参与者。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始终应时代之需而有所突破。罗月恒老师的《音乐与戏剧模块经验简介与教学法实践》着重为大家分享了长沙一中的“音乐剧体验式课程”。刘梦颖老师执教的《第十交响曲·江雪》,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交响乐队与古琴的结合、不同行当的吟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音乐结合的魅力、不同行当唱腔的特点,以及现代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何佳洋老师执教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通过动、唱、奏、听等一系列学生活动,由《什锦菜》到乡村音乐,由点到面,一步步落实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各位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依托课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合理利用新教材,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尝试积极开展多个模块的教学。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们也应继续加强音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构筑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9
20xx年3月16日19:00,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徐曼菲教授做主题为“基于语境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精彩讲座。在基地主持人胡琳娜老师的组织下,我如期参加了此次线上研修活动,学习了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论,拓展了教学实践创新的视野,受益匪浅。
讲座一开始,徐教授提出两个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一是为何要强调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二是如何提升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能力?针对第一个问题,徐教授提出语法知识的使用不仅需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语法知识的使用应该是形式意义使用三位一体的。其次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符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及要求。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从而形成语法能力grammaring。针对第二个问题,徐教授给我们展示出目前部分老师在语法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呈现语法内容的语境不连贯,缺乏完整性;设计的练习缺乏一定的语境,练习设计为语法而语法;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语言敏感意识需要提升。进而展示三个创设语境进行语法教学的课例。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我更明确了语境对有效的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法学习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法形式的具体表意功能,紧密结合语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我们要做到像徐教授说的“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努力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20xx年3月17日19:00,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做了一场《中小学英语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的精彩讲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教学建议。那么,课堂评价是什么呢?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有效设计英语课堂评价并加以实施呢?黄丽燕教授给大家提供指导。黄丽燕教授展示了一份中学教案,指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其实就是看授课老师能否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很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可见,课堂评价标准非常重要。接着,黄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什么是课堂评价”、“为什么要开展课堂评价”、“如何进行课堂评价设计——理念与方法”、“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案例分享”。通过黄丽燕教授的讲座以及优秀的课堂评价案例的学习,提高了我对课堂评价的认识,感知了课堂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落实好评价与教和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0
夏日炎炎,激情似火,踏着新课程改革的热浪,我有幸来到长沙参加为期3天(7.25——7.27)的新修订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省级骨干培训,聆听了一场场发人深省的专家报告,历经了一次次由内到外的精神洗礼。我们深刻感受到由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给我们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7月25日上午,黄仁寿教授的开班仪式的讲话给我们全省的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秉承十九大精神,立足于本质工作,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完成从“教书”到“育人”的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接着黄教授为我们做了《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校本研修》的专题报告,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核心素养理论的宏观视野;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核心素养立意的样本研修,高屋建瓴,很受启发,让我们对学科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黄教授还首先告诉我们如何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育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让我们明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七月25日下午,我们聆听了湖南师大昌国良教授做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他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数学课程改革的近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基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建议我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改变学习动力机制,推进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把书教厚,还要能把书教薄;所谓的素质,是学生在知识遗忘之后还能沉淀下来的东西。
而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遗忘知识之后还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7月26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山东青岛市教科院特级教师李现勇老师做的《高中数学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研究》讲座。他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细化课标,研究教材;聚焦关键,单元优化;搭建平台,特色展示。他的讲座中关于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中提到理性思维是数学素养的灵魂,他用实例诠释了教材中蕴含的理性思维,告诉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要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还要让学生从“知其所以然”到“缘何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抓住数学的本质,在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7月26日下午,我们重点听了两场新课程新教材示范课,长沙县一中的吴瑶老师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和师大附中陆稳的《函数的概念》,五个学习小组进行了了热烈的讨论,很多学员对两场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这两场课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式,黄教授最后重点提出了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专研教学方法,深刻理解改革的思路和意义,全局把握教材和课标,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强调从“学会”到“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问题是数学的关键。
7月27日,我们听了师大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朱修龙老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人教A版研学指南》的精彩报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很接地气。它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解读新教材,我这么想;研读新教材,我这么做;讲授新教材,我们打算这么变;研讨新教材,我们计划这么干。特别是师大附中的校本研修方法使我深受启发,对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今后各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解读新教材他们做了如下工作:
(1)新旧课标要求的比较对照;
(2)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取舍;
(3)每个教师对新教材内容及设计写出研读领会。
(4)结合校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5)对教与学进行科学测评,重点关注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关键能力。
讲授新教材上,他们是这么变的。
1、依托数学化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2、依托“有价值的数学题”,促进学的行为;
3、依托核心素养视角,实现高阶思维的跨越;
4、依托实际应用问题,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5、依托高考新题型研究,改变思维方式。
三天的培训不可谓不精彩,不可谓不时效,不但让我们了解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逐步理解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但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高考模式的学习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多思多学,尽快更新自己的育人观念,改变传统的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根本,让智慧之光璀璨,让生命之花绽放!
三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数学知识本身非常重要,但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研究数学问题所需要的科学精神更有价值。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喜欢思考、学会思考,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才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价值所在,才是数学教育的本质。因此,发展数学思维,回归数学理性,培养数学乐趣,是我们数学教学真正的价值追求。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教学理念上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学目标制定要突出数学核心素养;
2、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连续、阶段性发展;
4、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5、重视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
基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深刻理解教学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根据经验所形成的假设和教学设计,是否真正符合学生实际。
3、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再进行调整、改进、完善。
基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实践上要从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1、坚持教结构,教过程,教习惯,据实教,强调理解过程,注重学会学习(主题学习,深度学习,活动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由看课听课走向自己行动。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课标倡导:知识点(碎片)→知识团(整体;主题);教无定法,但要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主题教学,深度学习,活动教学(研究性学习),理解性学习,整体抓住本质,学会学习;开发新教学模式。要从传授知识到发展素养;备课应落到实处,做到精准设计,为高效实施作好充分准备(能说出教学的理由!);上课要落实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上让学生动起来。
3、研究开发新题型。应用(建模)题;存在性问题,新定义型问题;说理论述题;增加条件,解决问题;开放性问题;通过研究开发新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1
在XXX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专题讲座,我对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一、优化教材和教学实施,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新课程不仅提出应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材优化要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新教材首先优化了教材的体系结构:老教材基本概念(或原理)比较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但难以记忆,而新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安排,有助于分散难点,且利于分散记忆。其次优化了栏目:新增“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栏目等。再次优化了教材的选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
教师应开展“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总结和提炼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提升发展“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问题驱动的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过去,教师习惯以知识线索展开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面对、建构和获得的往往是死板和空洞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知识学习途径不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从问题着手解决学习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知识学习途径的翻转,即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知识线索”翻转为“问题线索”,把“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而从问题着手解决学习首先需要设计出尽量精妙、精当和真实的学科问题,且各个子问题之间最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梯性,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了解实验内涵,培养实验能力素养
孙红保教授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了我们对于实验教学的思考。第一件小事:一次“证伪”实验的经历,孙教授设计实验本想证明物理公式是错误的、虚假的,但是做完实验发现,原来书上的那些物理公式是正确的,这极大的震撼了他的内心,改变了他对于实验的认识,孙教授的经历也让我更加理解实验,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内涵和真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对实验内涵的研究,不清晰其承载的功能。可能一些教师认为实验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片面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的依据;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发展的,领略用于研究、模仿和解释世界的科学方法,形成学科观念和跨学科概念;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意义并深刻地融入他们的世界观中。
第二件给师姐“打工”的体验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做“化学实验”并非单一的某项程序或某个操作,做实验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首先是准备好实验仪器,仪器的准备足以体现实验者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然后是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是实验结束后数据的处理、结果的评价、仪器的处理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孤立地看待“实验操作”、重技能轻内涵,不求甚解、重视“烧中段”而忽视“全过程参与”。孙教授提到,教授实验课前,教师往往给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实验器材,而不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需要哪些仪器,实验结束后的一些工作学生也没有参与,这样的做实验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做实验,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技能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化学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些问题: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做实验吗?学生有时间做实验吗?明确实验的功能吗?充分发挥出来了吗?通过做实验,是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未开展过科学探究的教师,很难教出会探究的学生,教师自身观念及实验能力素养的提升是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师生共情,政策引领,回归教育初心
叶显发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词:“共情”,一方面是师生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老师,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是学生和知识的共情,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才能乐学爱学。把握好“共情”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这也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秘籍。
叶教授还谈到了“鸡娃教育”、“内卷”、“北京、上海学区房最新政策”、“国家对作业帮、猿辅导、新东方的治理”等有关教育的热点话题。7月24日,国家又发布了“双减政策,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围绕治理校外培训和提升校内教学质量等方面采取行动,并推进“双减”进程。相信大家听过剧场效应,原本大家一起坐着观影,有人先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为了看得见不得不跟着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都更累了,观影效果却没变好。用它来形容现在的教育生态再恰好不过,现在教育“内卷”严重,国家现在就是想恢复最初的样子,让大家都坐下来,回归教育初心。
教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它是我们的指南针,如果一个老师不认真去研究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不知道教什么,为什么而教,那又如何去教出一群高素质的学生呢?
新一轮高中化学课改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此次培训,不虚此行,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为我们带来的精神盛宴,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然,专家们的金玉之言还需要教师们认真汲取、仔细钻研,化为自身深厚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卓越的教学实际质量,才能送更多的优秀学子“直上青云”。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2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学术活动,兼具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为一线教师解开不少教学疑惑。
对于学生成绩的分析,不是单纯地凭印象判断,更应该基于大数据进行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测评。而测试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分析考试成绩的集中趋势(平均分、中数、众数)、离散趋势(标准差)、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从而反馈学生情况。教师应相应提高自身的测评素养,注重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和语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是惯式或套路化的生硬教学。
好的教学活动开展离不开科组的教学规划和实施。例如高三学年的安排,可以以三大主题为引领,以话题整合(常用表达、句型使用、语法填空、书面表达等)开展教学,接着以专题教学的形式提升语言能力,完善学习策略,而冲刺阶段主要以规范化和查漏补缺为主。
单纯依赖教材或者教辅,其实是不够的,而应该能动地提升我们的高中英语阅读素材的改编能力。改编维度可以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着手,但的确会因为缺乏难度评估标准而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一般而言,难词比例在2-5%的范围内相对比较合理,否则英语阅读会有困难。金檀教授推荐的指难针工具对于评估难词的比例,主要通过等级指标的选择、大纲词汇的统计和难词比例的计算来实现。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3
20xx年7月5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线上培训。此次培训围绕语篇教学和读后续写展开,特邀浙江省叶咏梅特级教师和福建省黄远振教授给我们进行授课,专家们还对老师们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而又有效的建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
首先,叶老师从语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学业水平四个方面解读课标要求,接着从考纲的评分要求这一角度介绍衔接理论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紧接着,叶老师用具体文本进行分析,深化了我们对教学要求的理解。随后,叶老师简要阐述了衔接理论。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理论包括对衔接手段和衔接功能的解释。衔接手段表现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衔接功能表现为连贯内容和构筑语篇。在外语教学中,衔接理论有助于分析语篇的构成方式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根据衔接纽带在语篇中形成的网络来了解语篇发展的脉络。
在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介绍了英语衔接理论之后,叶老师引出了本次讲座最为关键的部分——衔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她强调:“将衔接理论融入到文本当中,一方面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衔接手段在文本中的作用。”她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PuzzlesinGeography”一文为例,从阅读对象、写作思路、内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让我们对衔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叶老师还就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衔接类问题、如何引导并启发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传授了宝贵经验。
目前,篇章连贯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如何将衔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本次讲座理论介绍清晰易懂,案例分析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学名师严谨的治学风范。
下午,黄远振教授做了题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读思言路径》的讲座。黄教授从“读后续写的研究背景;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读后续写的课例研究;读后续写的实施”四个方面阐释怎样从“读思言”角度进行读后续写教学。他提出了读后续写教学三原则:渐进原则、下水原则、导学原则。黄教授指出,读写需要着重三个点:结点、原文重点和续写要点。而且通过题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三个点的意义。此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样让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明晰了读后续写的教学方向,对今后的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4
满满两天的培训,干货满满,启发我对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进行深度思考、更激励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课程一《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与教学实施建议》,胡教授主要讲解了高考试题检测评估的量化方法如信度、区分度以及高考试题检测评估的质化方法如效度。在该课程中,我对“区分度”及“效度”这两个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也就是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效度估计涉及很多方面,如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估计方法有逻辑分析的方法和用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比较的方法。其中我们常用的双向细目表就是逻辑分析法的一个步骤。胡教授在课程中给出的建议是作为教师要了解全国或广东省高考试题的质量,并通过对试题的测量分析把握所教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并建立教师自己的题库。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不仅要能解答历年来的高考真题,更要能从高考真题的检测效果层面多加研究,这样在日常命制练习或者考试题的过程中,更针对性地命出与时俱进的、高质量的试题。
课程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夏建华老师介绍了国内外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实践模型,深度剖析了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内涵、并通过分析经典案例的形式阐释了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的核心步骤。
有关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说法,一直听说,但自己始终没能在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在这个课程中,我终于非常透彻地了解了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定义是什么。化学学科的“深度学习”是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挑战性的探究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从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方式,习得结构化的核心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建构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探究创新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内化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成为会学习、善合作、有责任、能担当的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在日常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以“深度学习”的内涵作为根本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自己也曾尝试设计过几个课例,但仍然较为迷茫,不知道如何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结构化。课程中,我了解到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核心性、生长性。整体性是指由围绕学习主题形成的内容结构化、序列化的学习活动和开放性学习环境等要素整合形成,有利于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性是指以大概念为引领,强调内容组织结构化和内容呈现情境化。生长性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为目标,体现其生长性。教学中,如果单纯做题讲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低通路模式,属于具体——具体的协同思维,而通过做题、建模、运用则是高通路迁移,既具体——抽象——具体的协同思维。我们往往进行的是低通路模式,但高质量的课堂应该是高通路的模式,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三《透视新高考、反观新课改》,兰建祥专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度剖析了新高考、新课改中那些扣人心弦的问题,生动、通俗、易懂,让我备受启发。在回答新高考,想考什么,如何能考的问题时,兰老师告诉我们,新高考就是要考“四层”,主要是考学科素养,就是考查如何做事——把事做成。考查核心价值,就是考查做人——如何把事做对!也就是说新高考,考做事,考做人!在热词“情境”的分析中,兰老师分享了他的理解:高考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回归人类知识生产过程的本源,还原知识应用的实际过程,符合人类知识再生产过程的规律,为解决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如何通过考试引领教育回归到培养人、培养学生形成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情境化考查堪称新高考试题最显著、最突出、最根本的特征。没有情境性问题,就没有新高考。在回答新课改想教什么,如何能教的问题时,兰老师指出了新课改想教的就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情境化教学、结构化教学来教。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价值观念(人对事的是非判断)+必备品格(人表现的品质与性格)+关键能力(业务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素养。领悟了核心素养,就能自由或个性表达。领悟了核心素养,就能明白它有多重要。想清楚(价值观),坚持住(品格),有点本事(能力)就是人生三件大事。兰老师通过分享许多化学教学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讲解方式,告诉我们要借助生活,也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把知识用起来,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境化。如在讲工业上母液循环再利用的优缺点?可以类比无良火锅店对火锅底料的二次使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其优缺点,从而自己找到答案。在讲离心过滤,可以类比滚筒洗衣机。可以将水浴加热比喻泡温泉等。在讲自发性时可以这样类比,像绿苗一样给点阳光就灿烂,像一个爱好唱歌的人一样给支话筒就歌唱等,在解释过渡态和中间体时,可以将过渡态类比为脚抬起后的悬空状态;将中间体类比为脚落下后踏在台阶上的状态。听完兰老师的分享,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未能很好地利用生活中的知识与体验,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讲明白、讲透彻。今后要多学习、多思考,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怎样讲更好。
课程四《南海石门中学新高考备考》,李玉屏老师介绍了高三备考各轮复习的重点、时间安排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并通过分享案例阐释了如何紧抓必备知识,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以及如何创设情境,整合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李老师将高效的课堂比喻为分散系,而学科知识就是分散质,教学情境和规律方法就是分散剂。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很多一线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很容易陷入重新将知识点讲多一遍的“炒冷饭”的局面。李老师对此给出的分析是这样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编排在高一上学期《化学1》中,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知识是编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化学2》中,《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则是在高二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一直处于割裂状态。故高三的元素化合物复习是学生深入结构、原理,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机会,也是学生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实验和计算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建构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时机,更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听完李老师的分析,我想今后在进行相关板块的高考复习时,可以作出更多的尝试,提升教学效果。在二轮复习时,李老师提到要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形成模型化理性思维。如无机化工流程板块,就可以开展无机化工流程分析、方程式书写、化工条件选择、电化学等内容的讲解;化学反应原理板块,可以开展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基元反应与反应历程、图像分析与应用、文字表述、速率与平衡计算等内容的分析。在三轮复习时,李老师分享了几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做好调查,明确学生的漏洞,精准补漏;再做经典实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步骤、操作;学生自主命题,逆向备考,了解考试的难点、热点。作为高三教学经验还较浅的我来说,这些干货十分受用,激励我要多研究,多实践。
课程五《真实情境的试题化与设问逻辑——以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反应原理综合题为例”》,黄兵华老师分享了其教学目标、分析了教材中相关的编写思路及反应原理综合题的设置框架以及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理解真实情境的试题化的几个关键点。
在教学目标的分享时,黄老师是这么介绍的:跳出题海、开拓学科视野、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整合知识,构建相对完整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和化学学科观念;分析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真实情境的试题化淤设问逻辑,适应新高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这样的课堂中,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更符合新高考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考察理念。又如反应原理常遇到的热点问题“速率和平衡”,黄老师分析了鲁科版有关新教材中速率与平衡的编写思路及相关的说明。首先研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反应的限度,其次研究反应的速率,与实际工业生产研究具有一致性。鲁科版教材中45页提到,对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分析完全是理论分析,它只能指出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并不能说明该反应能否发生,一个反应的实际发生还涉及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事实上,实现原料的高转化率和反应的高速率所需要的条件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在依据化学反应进行实际生产时不应片面追求高转化率或反应速率,而应该选择比较高的反应速率获取适当转化率的反应条件。黄老师总结了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框架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也就是能不能(化学反应的方向),大不大(化学反应的限度),快不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基于真实情境的设问,黄老师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考法,如耦合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电功、反应热、气相反应三种平衡常数的逻辑关系、无关气体与计算联合考察,平衡常数计算,理论出发设置图像(横纵坐标的关系),多重平衡问题分析和计算、速率方程的多样性、速率常数的理论基础、催化剂机理(提速和选择性)、生产效率(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平衡)等。在进行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时,黄老师分享了他的建议:多讲命题者的设问逻辑,少讲必须按照“标准答案”;多讲试题信息的提取方式,少讲“快速阅读”;多讲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少讲单个点问题;多讲试题中蕴含的学科本质(原理),少讲所谓的“技巧”多讲如何切入命题人“核心指向”,少讲“套路”和“规律”。反应原理可以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很多,听了黄老师的分享,我深深意识到要多阅读相关的文献、多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对于某一个概念的剖析,翻阅大学教材,了解其本质,只有自己对于一个抽象概念做到非常透彻地理解,才可以将知识讲明白。
课程六《沉淀溶解平衡》是我在2021年12月7日的一节市级公开课的课堂实录。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省教研员程俊老师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的这节课得以展示和分享。
本节课以练江污染治理引入,介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绿色中和剂“氢氧化镁”。以氢氧化镁为本节课主角,共设置四个学习任务,从难溶电解质概念的建立、溶解平衡动态平衡的证据收集、实验探究氢氧化镁的沉淀生成、利用数学软件绘图深入研究氢氧化镁的三种不同状态(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创新点有:
1、手持数字化实验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借助pH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技术探究实验,测定改变某一条件引起氢氧化镁悬浊液中的pH变化和电导率的变化,以及借助大学实验室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定量测定离子的浓度,直观的数据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
2、以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证据推理为主线索开展教学活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都会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在思考中生成知识,推动学习任务的完成。
3、多学科知识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数学作图软件,帮助学生理解难懂抽象的化学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更高要求,也是开拓学生思维很好的方式。
4、智慧课堂有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师借助智慧课堂的中的学生平板布置任务给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并及时反馈,师生双方在相互评价过程中通过点评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深化认识、促进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相长,我的理解是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书与自身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做一个虚心向学、勤奋求学的学习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唯有一直不断地学习,积累,研究,提升,才可以与时俱进地创设高质量的课堂,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充满魅力的新时代教师。
本次线上研修活动对于一线教师对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认识均有很大的提升,为教研工作的开展指引了方向,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适应新高考的变化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体会范文通用02-28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11-29
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8-19
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06-13
体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精选7篇)10-18
新课程新教材心得体会范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