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xx,男,1988年7月毕业于蚌埠干部学校,2002年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大专班毕业,2012年取得了安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98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至2019年,该同志在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岗位服务31年,常年工作在渔业生产第一线,对全县渔业情况了然于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水产事业,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技术,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渔业增产、农(渔)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该同志主持、参加了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鳞副泥鳅杂交一代(F1)人工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安徽省怀远县鳅科鱼类良种场建设”、省科技厅“提高泥鳅、黄鳝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工作;参加“泥鳅亲本选择与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池塘生态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种技术操作规程”3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的编写工作;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荣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1项、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蚌埠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拥有省级科研成果5项;2017年获安徽省首届水产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中国技能大赛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并获“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最美渔技员”称号、全省"十佳农技员"提名表彰,怀远县“五一劳动奖章”、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9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按程序正在申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名,荣获“全国农业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享受蚌埠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一、积极参加水产推广项目建设,推动渔业经济发展

  2013年承担《《大鳞副泥鳅杂交一代(F1)人工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工作,以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单位,在魏庄、常坟等乡镇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开展健康高效养殖池塘2200亩,培养养鳅农民1500多人。新增就业5100人,项目带动农民增收7000多万元。

  2014年承担《乌鳢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白莲坡镇和荆山镇水产养殖户中示范推广780亩。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乌鳢养殖户不仅能够自繁自育,而且还向周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乌鳢苗种。

  2014年-2016年承担《富有机硒中华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推广工作,2015年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016年在全县推广养殖面积2300多亩。

  2016年-2017年承担《怀远县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项目,在全县多个乡镇推广稻虾连作、稻鳅共作、稻鳖共作等生态养殖模式,集成了稻鳅共作、稻虾连作等多项综合种养殖技术,亩均增收1200元,推广面积累计22000余亩。

  2017年参加《国家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站怀远示范县技术试验示范与应用》项目,在怀远县建立面积300亩的泥鳅、乌鳢等主导产品的核心示范区,积极配合合肥试验站做好相关研究、推广、示范、总结等工作。同年承担《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IPA)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在安徽省绿源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建成流水养殖水槽750立方米,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二、认真开展产、学、研、推技术合作,促进泥鳅产业提升

  1、开展了“提高泥鳅黄鳝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以来,与安徽农业大学、霍邱水产局等单位合作,针对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亲本培育、人工催产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多个创新点。作为泥鳅繁育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认真研究各水系泥鳅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按照亲本标准选育良种亲本泥鳅30万组,加强亲本泥鳅的饲养管理,合理降低水位,利用阳光提高水体温度,有力地促进亲本泥鳅的性腺发育,共繁殖苗种5亿尾。研制出泥鳅良种批量繁育新工艺,研究了标准化稻田生态养殖、池塘集约化健康养殖等技术。制定了泥鳅良种选育、规模繁育、商品泥鳅标准化稻田、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池塘养鳅1000多亩,平均亩产520公斤;推广稻田生态养鳅10000多亩,平均亩产210公斤,平均增产25.5%,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2、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示范推广《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课题,在怀远县5个标准化泥鳅养殖示范区开展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示范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病害现象,商品鳅品质大幅提高,成鳅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显著。养殖示范区三年累计面积达到36.20万亩,其中:池塘养鳅66122亩,稻田养鳅295870亩。项目总体经济效益49400.31万元。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课题获得2008-2010年底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3、在实施《大鳞副泥鳅杂交一代(F1)人工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期间,与农业大学祖国掌等教授、专家合作,通过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理论与手段相结合,利用种内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泥鳅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选育杂交用亲本20万组,扩繁优势近源杂交组合大鳞副泥鳅♀(CZ)×♂(HY)子一代(F1)鳅苗12.3亿尾,建立200亩池塘、2000亩稻田养殖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健康养鳅技术。培养养鳅农民1500多人。新增就业5100人,项目带动农民增收7000多万元。

  三、扎根生产基地,开展水产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1、在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基地建设生产期间,从2004年到2013年9年时间里,该同志作为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在繁育基地蹲点负责技术工作。重点研究四大家鱼、泥鳅、鳜鱼、翘嘴红鲌、长吻鮠等良种繁育技术。在泥鳅繁育方面,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大胆提出使用新型催产药物催产泥鳅亲本,从而大幅降低激素药物成本、减少常规激素(HCG)对泥鳅亲本刺激,降低了产后死亡率。在泥鳅批量繁殖、养殖规模及效益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通过筛选使用DOM与S-GnRH-A合剂,改进了定位注射器,自制“泥鳅亲本控制网”等有效措施,显著提高了泥鳅繁育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采取生态培育亲本方法,利用泥鳅受精卵微流水孵化设备,首次在本地成功繁育出翘嘴红鲌鱼苗。

  作为全国早期研究泥鳅良种繁育推广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了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野生群体的池塘驯化、亲本选育、人工繁殖、催产药物研究等科研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探讨,2000年实现泥鳅苗种批量化繁育,2006年实现商业化生产,目前怀远县泥鳅人工繁育的苗种,已连续15年销往全国各地,合计产量达到112.5亿尾。怀远泥鳅种业已发展成为本县渔业三大产业之一,是我省主要泥鳅苗种繁育基地和商品泥鳅产地。组建全国第一家泥鳅良种场——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的泥鳅养殖繁育科技成果,在全省多地推广应用,得到省内外专家一致认可和好评。为泥鳅产业发展壮大做出巨大贡献。

  2、2013年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安徽省泥鳅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在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筹建省级工程中心。建设先进泥鳅繁育设施,修建先进养殖池塘,购买一批研究仪器,建设功能齐全的试验室,总结出泥鳅良种选育技术标准,为安徽省培养了一批泥鳅繁育技术优秀人才,研发了新的泥鳅的苗种繁育技术。2013年底“泥鳅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3、2014年参加《富有机硒中华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经常到安徽省黄淮甲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安徽省淮丰园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开展科研试验,研究发现有机硒对甲鱼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池塘富硒成鳖成活率提高2%,亩均产量提高12%以上,饵料系数降低10%,硒对甲鱼肉质改善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有机硒含量提升幅度达200%以上。示范推广应用2300亩,增收38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课题于2015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四、紧跟时代步伐,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新模式

  2014年以来,承担怀远县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推广工作,在全县建立了淮西、常坟宋庄、兰桥杨圩、万福砖桥、白莲坡叶湖等7个千亩示范片、47个百亩示范点,发展稻田养殖面积38000多亩。推广养殖模式有稻虾连作、稻鳅共作、稻鳖共作、稻渔共作等,养殖品种有小龙虾、台湾泥鳅、河蟹、甲鱼、草鱼等。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以来,全县稻田小龙虾亩产平均185斤,稻田泥鳅亩产平均420斤。种养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亩产千斤稻、千元水产品产值的“双千”标准。如今,怀远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技术领先周边地区,该同志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创新水产技术推广机制,长驻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只在办公室里研究规划,不能只在纸上写写画画,要到田间地头去抓落实,要到养殖基地去亲自干,要认真观察记录数据,研究解决生产难题。为了探讨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该同志带头主动要求到养殖生产一线去。在建设怀远县泥鳅良种场期间,负责全面技术工作。该同志长期驻扎在公司生产基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带领大家日夜坚守在生产工地,研究基地场区规划,制定塘口设计方案。成功解决了地形低洼、鱼池渗漏严重等施工难题。该企业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此举受到省渔业局和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和领导的赞许。

  六、言传身教培养技能人才,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级一类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国农业行业最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2015年以来,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安徽省队连续三届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该同志努力学知识、辛勤练技能,经过精心准备,积极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示了较好知识功底、技术技能水平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在繁忙工作和学习中,该同志不仅注重自我业务水平提升,还不忘帮助同事,共同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经常带领年轻同事下基层、教操作,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加强新进单位的年轻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形式,使青年技干尽快在渔业战线上脱颖而出,成为技术推广工作的后备力量,并在全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xx与年轻同事孙成代表蚌埠市队参加省总工会、省农委联合举办的“2017年首届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预选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等综合考评,最终以总排名第二的成绩荣获个人二等奖,蚌埠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代表安徽省队参加“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获得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荣誉。

  2019年10月份xx带领孙成、张强两位年轻同事代表蚌埠市队参加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成绩全省排名第一,xx、孙成、张强三人为蚌埠市队再次夺冠,荣获团体一等奖。11月份该同志代表安徽省队参加 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个人成绩全国排名第七,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安徽省队获“优秀团体奖”,团体成绩全国排名第五、内陆省份全国排名第一。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

  xx,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迭部县旺藏镇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高级)。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努力在林果生产一线积极贡献力量,先后荣获“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奖、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14年度甘肃省百佳基层农技员”、“甘南州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优化技术服务

  多年来,他坚守林果产业生产一线,扎根基层,30余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深入生产第一线为广大果农排忧解难,拓宽果农脱贫致富路子。积极参与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旺藏镇、洛大镇经济林果种植规划,在县域内先后建立了9个苹果基地和3个核桃基地,经济林果建设面积已突破4000余亩,现已全面进入挂果期。

  在林果基地建设过程中,他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苗木质量关,向果农讲解苗木栽植方法和技术要领,定期不定期跟踪检查苗木栽植质量,改正栽植不合格的植株,保证了近年来林果基地的苗木栽植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有力促进了全县林果产业标准化建设。

  科技培训先行

  针对广大果农科技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等实际问题,他始终坚持先示范引导、后普及推广,指导广大果农大力实施果品标准化生产。在苹果基地、核桃基地“面对面”、“一对一”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每年举办林果修剪、拉枝、施肥、嫁接等各类培训班不少于30期次1800余人次。

  果树修剪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来年果品的产值,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每年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时修剪果树的最佳时节,他跑遍每一个林果基地,严格按照果树生长规律,他在田间地头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示范果树修剪,从冬季果树修剪,再到春夏的疏花疏果、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技术都耐心讲解,保证果农听得懂、能上手,切实做到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

  通过不间断、可持续的多形式技能培训,果农苹果生产管理技术和生产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高,充分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全县经济林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抓实示范引领

  为了更加快捷、便利开展果农果园管理技术服务指导,他利用(迭部果业)果树技术推广微信交流群,实时发布果树维护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时解答果农提出的果品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耐心分析、细心讲解,一扫果农生产疑惑,受到广大果农的称赞好评。

  为进一步提高苹果生产质量效益,他率先在旺藏镇亚日村驻村建立苹果试验、示范园10余亩,先后带教了120户带动能力较强的经济林果科技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使广大果农看得见、学得上,带动周边农户更新观念,提高经济林果技术管理水平,起到了“培养一户、带好一组”的效果。在全县“党组织+人才+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中,他主动请缨担任旺藏镇茨日那村苹果产业示范园、洛大镇樱桃产业示范园指导专家,从果树修剪、拉枝、疏花、疏果、苹果套袋到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手把手向果农示范每一项技能,致力于进一步把农牧村实用人才“聚”起来、“留”下来、“用”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推动绿色发展

  自“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开始以来,他自己带头深入基地督导,强化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在果品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激素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努力践行“五无甘南”创建活动,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坚持新技术引进研发与成熟技术集成推广相结合,围绕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果品质量、有害生物防治、越冬保护技术环节,大力应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果实套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全面推行增施有机肥,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目的。

  同时他十分注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大力推广诱娥灯等防治措施,积极引导果采取有效措施,测土平衡施肥等先进使用技术,防治病虫害对果品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全县果品质量水平,为全县经济林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夯实基础。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

  在廉江市,有一位从1982年至今,38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扎根基层,默默地为植保事业辛勤耕耘着的农技员,他就是廉江市首届十大工匠,2019年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被廉江广大群众称为农作物守护神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植保植检站站长——xx。

  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廉江市地处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雨水充沛,作物品种多,年播种面积达250万亩次,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繁,年病虫发生面积达900万亩次以上。xx,1982年从仲恺农校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当好政府除虫灭病的参谋,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群众及时防治,为国家和省监测系统上报监测数据,他一直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克服植保站人手少、工作量大等困难,不管是寒冷严冬还是酷暑夏日,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头,都坚持按时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监测,每年达150天以上,平均每年向国家、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系统上报监测数据700多条。每年的“5·1”节、国庆节等节日,都是廉江市水稻、荔枝等作物病虫高发期,为准确掌握各种病虫的发育进度、发生发展动态,近年他都放弃休息,坚守工作岗位,及时发出预报,指导群众科学防治。由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作物品种布局改变,为满足群众的需要,他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扩大测报范围,由以粮油作物为主,扩大到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主要作物,年发《农作物病虫情报》16期以上,年均指导防治面积975万亩次,挽回各种作物产量损失10万吨,近年几乎没有病虫造成大的危害。由于成绩显著,2010年10月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先进工作者。他善于为农户解惑释疑,手机中贮存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号,绝大多数是农户的,接听的也大部分是群众的咨询电话,特别是在病虫的发生高峰期。由于长年累月为农民诊断作物病虫,接受群众咨询,指导防治,被大家称为植物医师、作物守护神。

  做好示范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廉江市每年种植水稻93万亩,近年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逐年加重,发生面积达330万亩次,占水稻病虫发生总面积的65%,造成的产量损失居水稻所有病虫之首,尤其是稻飞虱,在水稻生育后期施药多次还难控制,农民反映十分强烈,渴求一套病虫解决方案能控制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他和植保植检站的同事潜心研究,多方进行农药的筛选试验和示范,总结出一套以水稻两迁害虫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是:在科学的肥水管理基础上,保护和利用天敌,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抓住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抽穗期这两个关键时期,做好防治工作,选用药剂主要为B·t、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苯甲·丙环唑、嘧菌酯等,关键是破口抽穗期防治稻飞虱的药剂(吡蚜酮)使用量在分蘖期使用量的基础上增加20-50%。通过多次多点示范,示范区水稻两迁害虫和主要病害明显减轻,损失率在4%以下,亩增产量33公斤,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亩增效益113元。这一技术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途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年推广面积40万亩以上,平均年增产量6563吨,年增产值2720万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2011年获得湛江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近年他与农业农村局、推广中心的同事一起还为花生、荔枝、红橙、香蕉、辣椒、甘蔗等作物的主要病虫提出了全程解决方案。

  辣椒是廉江市的主要冬种作物,年种植超过6万亩,但辣椒疫病发生严重,一般病株率8-15%,重的超过40%,给辣椒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辣椒的安全生产,他主持推广了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的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安全生产和综合防治技术为核心的辣椒疫病可持续高效防控技术,在横山镇、安铺镇等地建立综合防治技术核心示范区1000亩,近年辐射推广面积共18万亩次,平均防治效果达91.3%,减少农药用量30%左右,亩增产量31.4公斤,新增效益4316万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了2013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推广的主要技术还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廉江红橙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花生良种“仲恺花1号”应用推广、中国捕食螨防治廉江红橙叶螨应用推广、荔枝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杀虫灯诱杀廉江红橙害虫推广、性诱剂诱杀红杨桃桔小实蝇推广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十多年来,共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湛江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廉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国土厅优先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湛江市农业局技改四等奖1项。

  推广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提高病虫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率

  1990年前后,由于机构调整,人员精简,经费不足,乡村农技推广网络基本中断,当时农作物病虫情报主要靠纸质传递,速度迟缓,传到乡村往往过了发生期,农户基本处于看见病虫为害才防治的现状,由于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同时由于作物结构和品种布局的调整,各种水果、蔬菜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种类增多,部分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农民对植保技术特别是病虫防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群众所急,他想到了电视这个媒介,准备推广病虫电视预报,因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点,他的设想得到了局领导的支持,经与电视台协商,决定开办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节目从1996年5月开播,最初为字幕加播音的不定期制作,至2002年后发展到拥有固定栏目《农科园地》和播出时间,至今从未停过。内容主要为病虫预报、病虫防控技术、病虫简介、农资信息等,由他和推广中心的技术骨干轮流主讲,实地拍摄,每年制作播出45期以上。现在《农科园地》节目已成为廉江电视台农民最喜爱的自制节目,深受群众欢迎。由于信息及时、覆盖面广、技术到位率高,农民能抓住病虫害的防治适期对症下药,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护了环境。此外,他还利用短信、农业信息网、农技宝、微信等平台传播病虫信息,扩大病虫情报的覆盖率,让更多的农民受惠。

  倾心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进入21世纪,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推广先进、实用、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当务之急,但乡镇植保专业人才少、人员短缺和知识老化,农民植保技术知识贫乏,推广新技术困难重重。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首先要做好植保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倾心做好培训工作,主要利用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专业合作社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农资厂家农民会等机会开展培训工作,亲自制作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廉江红橙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荔枝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控》《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报技术》《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农药的安全使用》等PPT十多份,内容基本涵盖了廉江的主要农作物,平均年培训35场,2650人次,近十年已培训超过2.63万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植保技术水平,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促进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不少培训对象也成为科技示范户和种植能手。

  简化测报技术,提高应用效能

  廉江是广东省荔枝的种植大县(市),面积23万亩,但荔枝蒂蛀虫发生严重,由于世代历期短,并且不同品种、不同果园发生期差异较大,果农往往采取每隔5-6天就施药一次的方法来防治,不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荔枝的品质和污染环境。为了使果农准确掌握蒂蛀虫的发生期,减少施药次数,他进行技术创新,简化荔枝蒂蛀虫的预报技术,使果农可自行操作完成。在荔枝生理落果期开始,在果园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隔1-2天收集一次落地果,用塑料盆装好,果实上覆盖荔枝叶,放在果园中,逐日观察记录化蛹数和羽化数,根据羽化率确定防治适期。他利用各种机会介绍这一方法,果农尝试后都认为方法简单易行,准确率高,每个荔枝生长季节可减少用药3-4次,值得应用。现在廉江70%以上的荔枝专业户都采用此方法,蒂蛀虫的虫果率由原来的8%降到1%以下,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植物医师、作物守护神是广大农户对xx的评价。正如他说的:“只有深知农民的渴求,视农民为亲人,急群众所急,勇于为农民排忧解难,就一定能做好病虫预报工作,并得到农民的支持和爱戴。只有农民有了好收成,工作中的苦和累都不算什么,自己的技术能解决群众难题,我的付出就值得。”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

  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xx,1995年从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回到家乡南召后,就被分配到了农技推广的岗位上,从此,他就扑下身子,脚踏实地,不分严寒酷暑,整日奔走在全县29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一干就是26年。

  学习锤炼,夯实农技推广能力基础

  思想与时代同步的xx深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道理,平时总是抽空挤时间系统学习最新农业知识,并多次到河南农大、南阳农校接受技术培训和学习,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较全面系统的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牢固掌握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耕作、植保、遗传育种、田间试验、农业气象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动态,熟记农技推广法、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专业理论水平达到了较高的领域。

  理论水平的提高,使xx的实践工作如虎添翼,迅速成长为南召农业中心的业务骨干。在生产中独立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与相关专业技术难题,探索出了当地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恶性杂草化学防治办法,推广了花生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这三大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在水稻生产上示范推广了免耕插秧和直播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示范推广了旱薄地旋耕撒播和稻茬免耕撒播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入指导,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用辛勤汗水浇灌万顷良田,让智慧双手捧出五谷丰登”是他的人生格言。

  近年来,他牢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防控”新理念,大力提倡“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南召县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技推广人、一名党员,xx始终和党中央、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分严寒酷暑,起五更打黄昏,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农作物生产,他作为我县的科技特派员身份,巡回指导辛夷、花生、苗木花卉、特色水果、有机蔬菜、食用菌、小龙虾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区域发展及全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动县城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县内主要农业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xx总是集中对全县农户和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从作物的高产栽培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洋溢的讲解,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也总是出奇的好,每次课后都有不少人围住他问这问那,久久不肯离去。几年来共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指导、推介200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通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利用三农服务热线等年接待农民技术咨询3000余人次。

  在关键农时季节,xx总是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撰写田间管理意见,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出综合防治意见;几年来共录制播放农业专题电视栏目《三农之窗》50余期,进行技术宣传和技术讲座累计100余场次;年撰写发送手机短信20余期,全方位指导全县农业生产。

  他对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总是采取理论加实践的办法,不断进行现场讲解,手把手指导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利用业务学习、学术讨论等形式传授业务技术,交流学习工作经验,提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对乡镇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带领农技中心12名帮扶责任人,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帮扶村基本情况,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模式,指导贫困群众发展花生、西瓜、草莓、金针花等特色作物,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扶贫,以“示范户+带动户”的产业扶贫新机制,提高贫困户种田水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为全面落实农业部门“百站包万家”和“千企帮千村”等活动要求,他积极与南召县小空山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进行技术一对一服务,先后与负责人李鹏一同奔波,解决了地质、水源、空气环境等的检测合格,有效完成了施肥、病虫害的农业物理防治等措施,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产品通过多个检测单位和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生产出的有机梨畅销北京、上海等地,由于该合作社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声誉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国有机农产品推广会在南召县顺利召开,有力的促进了南召县有机农业的发展。

  示范创新,争创农技推广一流业绩

  近年来,xx通过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红薯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对比试验,分别对综合性状考察分析,完成全县农作物品种布局利用与考察,进行作物品种比较试验30余个,引进新品种200余个,建议示范推广50余个,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30个,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次,累计增产1.5亿公斤以上。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近年来,参与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高标准粮田建设、高产创建、花生新品种和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农业综合开发、吨粮田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小麦、玉米、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先后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水稻旱育秧、小麦氮肥后移、分期追施和一喷三防、玉米晚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实用技术累计达600万亩次以上,推广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平均亩增产11%以上。他先后参与完成了省、市、县小麦、玉米、水稻、花生高产栽培示范方30余个,示范面积达100余万亩次,累计增产1亿公斤以上。参与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小麦、玉米、水稻3414试验、氮肥用量、养分丰缺指标、微肥用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定位递减等肥效试验200多项次。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制定我县主要作物的肥料、微肥的合理施用量,建立了南召县农业专家施肥系统;参与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南召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合理用地、养地,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的指导全县农作物生产,全面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管理意见,他带领全体作物站人员踏遍了全县所有不同类型的地块,在小麦的播种、冬前、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成熟等时期详细调查,科学取样、认真考种、分析数据、总结上报。为了解决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问题,他不断深入田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普查、预判发生程度,通过进行防治试验与研究,全面掌握了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赤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办法。每当农业灾害发生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到全县灾情发生一线,查看灾情,及时上报并提出减灾免灾技术措施,努力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近年来他编写印发了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手册》20余册、编发栽培技术明白卡和测土配方施肥明白卡等资料100万份以上,及时补充群众需求;并在各级农技推广网站撰写农业信息200余条进一步拓宽农技传播途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6年来的基层工作,xx已从一名普通的农技人员成长成了南阳市第六届拔尖人才、南阳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南阳市首届“最美农业人”、河南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心中的农业专家。

  他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5部,县内培训用书10余部;获得河南省政府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各级荣誉及表彰30余项,完成国家、省、市、县重大科技开发等项目30余项,均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在单位年度考核中连续17年年考核均为优秀等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xx一定会将荣誉变压力,将压力变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成绩。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

  xx,男,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环能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988年7月份,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至今,一直在邹平市农业农村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参加工作33年以来,他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农田环境污染事故调查鉴定、农产品和农田环境质量监测、惠农政策宣传和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土肥水新技术宣传推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及土壤修复治理等工作,创建了滨州市首个农科110办公室和服务热线电话,建成了滨州市第一个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站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坚持“工作地点在田间地头,工作对象是农民大众”,始终如一、用心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经常下沉基层向农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帮助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xx在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深化服务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我。1998年荣获邹平县首届青年科技奖,1999年荣获滨州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记三等功),2001年荣获滨州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两次获得邹平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获得山东省农业科技星火二等奖,荣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一次(主持人),三次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奖。在《作物杂志》《中国植保导刊》《农业知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自2013年以来,连续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并组织编写《邹平耕地》,2017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6

  xx,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7

  1984年,农村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xx从一个亲戚家里用一件“毛华达”的上衣换回了一棵桂花树,并试着用泥土埋枝法进行繁育,没想到一次性就繁育成功。第一批发展到500多棵,经过两、三年培育,以每株90元的价格卖得4万多元。这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来说是一笔不可想象的收入。第一次销售苗木所得的4万多元,不仅为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他决心放手一搏,将他家里仅有的8亩耕地、责任山、自留山全部用来发展桂花树等苗木,甚至将已经受益的500多株柑桔树,挖起来出售给了别人,全部植上了绿化苗木,这样形成了70多亩的苗圃基地。

  为适应市场的要求,他于20xx年注册成立了安诚绿化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他又在猇亭区主干道旁,花20多万元购置了近500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小别墅、停车场和绿化草坪,同时,还租了一块20亩的土地,承包经营了一块5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栽植了40多个品种的绿化苗木。这样,他就从乡下打进城里,在城里有了自己的营业场所和苗圃基地,在城里落住了脚、扎下了“根”。

  20xx年,公司承接了宜昌市万家花园、富连江、中级人民法院等几个知名企业和单位的绿化工程,其中中级人民法院的绿化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公司绿化工程业务发展到了武汉、天门等周边县、市、区,苗木远销到北京、浙江、湖南等8个省市。他又租用了20多亩农田用于发展从浙江、云南等地引进了名贵彩色树种,苗木基地达到了480亩、品种达到280多种、价值过600万元。

  注重信誉,以诚信换财富

  1992年,xx通过软磨硬泡说服葛洲坝集团的一位老总,给了一小段绿化工程让他做。工程虽然他是接下了,但心里却是忐忑不安,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接工程。于是,他吃、住在工地,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用行动赢得了这位老总的信任。这位老总后来又主动给他介绍了好几个绿化工程,使他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00年,他为伍家区“昌丰”公司栽植一棵皂夹树,时值高温,栽植的树难于成活,为了不失去公司信誉,他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虽然在栽植过程中亏了本,但是为公司争取了信誉。后来“昌丰”公司照顾了他15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的绿化工程都在约二、三百万元左右,最大的一项工程多达15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近200万元。但对待每一项工程他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他设计、施工的东山花园小区绿化项目获得了“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为市夷陵中学、中级人民法院设计施工的项目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富不忘本,以一腔热忱反哺乡亲

  在发展之初,xx的左邻右舍非常地不理解。看他尝到了甜头以后,乡亲们渐渐改变了看法,于是,他利用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动员左邻右舍发展,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幼苗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联系销路。乡亲们看到他真心实意地帮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胆子也大了。有几个年轻胆大的迅速加入了他的队伍。他公司现有的30多个员工大多都是当初和他一起闯市场、同甘共苦的兄弟和后辈。

  他在承包工程中需要苗木时,都是优先收购周边邻居的苗木。在引导大家发展的基础上,还指导他们进一步拓展业务,带领他们出去学技术,搞推销,实地施工。原赵家湾村110多个农户,几乎户户植苗木、贩苗木,出售、贩卖苗木收入成了这个地方所有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目前以赵家湾为中心,辐射带动茅家店、穿心店等周边村搞绿化的村民不少于300户,从事贩买贩卖的村民,已经成为一种常年务工的形式。他的邻居杨德才,在他的带动下96年开始做苗木生意,现在每年的纯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赵有华原来是一名民办教师,2000年才跟着他一起搞绿化,现在家里拥有了近20亩的基地,出售自己培育的苗木的同时还收购贩卖苗木,年纯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20xx年,他出资5万元,带动他赵家湾苗圃基地周围的农户一起共同出资硬化了到自家田头的公路,极大地方便了苗木运输。在他的家乡土城,知道他xx的人很少,但知道赵家湾的苗木的人很多,赵家湾已经成为了宜昌江南最大的苗木基地、成为了当地一块响当当的绿花劳务品牌。

  创新取胜,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近几年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宜昌的绿化公司大大小小不下数十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丰富品种、提升绿化档次,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xx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首先,他在观念上做到了超前更新。他是从土城赵家湾走出来的一个地道的农民,是实实在在的“泥腿子”,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武装头脑。1987年,他在承接工程的过程中,他深感自己园林专业知识的缺乏,于是决心学习园林专业知识。主意已定,他不顾当时年龄偏大,跑到武汉学习大专园艺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具备了园艺工程资质能力,获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他公司里的员工,虽然大多都和他一样是农民,但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相当的专业水平。其次,他坚持不断更新产品。从当初500棵桂花树到现在已发展到近200个品种的绿化苗木。近几年,他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有数十种。20xx年,他花巨资从浙江、成都等地引进了以“红”、“黄”为主体的彩色绿化品种,有红叶石楠、紫玉兰、彩色草等十多个品种,其中彩色草已投放市场,很受市场欢迎。现在,无论什么季节,当你走进他那片苗圃,都会看到满山遍野、错落有致、红绿相间、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好像一片世外桃源。再次,他坚持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他做苗木生意二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培育、繁殖、养护的经验。如运用树木同科的原理嫁接繁殖名贵树种,已成功的在野樱桃树上嫁接日本樱花、在火炬树上嫁接海棠、在本地枫树上嫁接了红枫。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不断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变废为宝,而且大大降低了他的经营成本。

  二十几年来,xx不断积极探索,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为他下一步拓展业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为帮助当地群众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20xx年,他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首届区管优秀人才”; 20xx年2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劳务创业之星”;20xx年4月,被市政府表彰为“市劳动模范”;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再次评为“区管优秀人才”。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

  XX是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办公室的普通一员,主要负责农机购置补贴档案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这项工作工作量大、注意事项多、非常繁琐,但是XX在这个岗位上,一直认认真真干、加班加点干,一干就是六年。

  这六年来,在她的不懈努力和科室同事们的大力配合下,农机购置补贴档案总能做到及时完整收集、科学有序整理、严格规范存放,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以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档案为例:2020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办理,一直持续到年底,在正式办理之前,她已经提前把办理补贴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整理好、张贴出来了,这样可以让每位来办补贴的群众更容易看清楚,可以缩短办理时间,也有利于群众少跑路,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还会经常接到群众的业务咨询电话,她每次都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对提取不到补贴账号的群众,她每次都一个一个耐心打电话通知群众去银行维护账号,直到账号全部提取到、打上补贴为止。近些年来,每年办理的补贴数量都多达一千多份,每份材料她都仔细审核,确保无误后再录入电脑,保存装档,每次省市档案检查,上级领导都非常满意!

  面对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一荣誉,她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更加认真仔细、踏实工作,服务好每一位办理补贴的群众,整理好每一份档案,全力以赴做好农机服务工作。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9

  “科技种田就是好!看这麦子长势,真是喜人,还得感谢袁农艺师的指导。”这是走在乡间的路上听到的,这里的袁农艺师就是南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宛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xx。

  xx是宛城区家喻户晓的农业专家,不但耐心地接受村民的咨询,而且亲自到村民的田地实地查看,力求准确无误的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每到关键农时,她就非常观注天气变化,尤其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她会通过短信、电话、微信及技术明白卡告诉大家小麦赤霉病重在预防,凡是在小麦扬花期天气预报连续三天有阴雨天气,她就不停的走村串户,指导农民及时防治。近年来,特别在关键农时季节,是她最忙碌的时候,经常同各级专家沟通,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查找最有效途径。

  通过xx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农民群众基本掌握了病虫害的基本防治策略和高产栽培技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大幅度提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打破玉米生产的禁锢,她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毫无保留的进行传授,她指导群众在麦收后及时抢播夏玉米,在夏玉米7—9片叶时进行化学控制,以防后期倒伏;为充分挖掘玉米的生产潜能,她指导村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行宽窄行种植并且指导大家做好田间管理,开挖田间排水沟,利排利灌、方便田间管理同时可以进行培土封根,一举三得;同时告诉大家玉米是需水需肥较多的作物,生长中期需肥量较多,要改“一炮轰”施肥方式为分期追肥,受到科学种田好处的村民都自觉走进自己的责任田干了起来。

  每到农时季节,xx的电话就成了热线电话,“袁农艺师,玉米快抽穗了,怎么管呀?”这个时候,她就不厌其烦的送走这一拨迎来那一拨。她告诉大家,在雄穗刚抽出来没有散粉时及时去雄,去雄后能减少养分的消耗,增加穗长和穗粗,使子粒饱满,千粒重提高;去雄后可以减轻玉米螟、蚜虫等的危害;减轻倒伏率;并能提早雌穗抽丝,使雌、雄花期协调;而且成熟早、空秆少,去雄应隔行或隔株进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叶片的光合利用率,时间在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以利伤口愈合。为了提高结实率,减轻玉米秃尖,她及时指导大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她的指导下,夏玉米避开了开花授粉期的高温天气,授粉受精正常,籽粒饱满。

  在玉米接近成熟期,她告诉群众,不要苞叶黄了着急收获,应该在果穗苞叶变白,干枯、松散,乳线消失,籽粒有光泽,这时粒重最高,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播种,适当的晚收几天,可增加一成产量。

  “叮铃铃……”xx的电话响又起来了,“袁农艺师,你快来看看我这麦是咋了?麦叶上那么多黄粉,还一条条的。”“那是小麦条锈病,田间病叶多吗?。”刚到单位,xx还没有坐下,就接到了求助电话,虽然已电话进行了指导,但是她还是不放心,她清楚因受去年的暖冬影响,小麦病害发生早发生重,她还是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求助群众的田里,查看条锈病发病情况。

  她来到地里,详细查看了病叶数,“已经形成了发病中心,要立即打药,这个病传播很快,用戊唑醇或者烯唑醇进行防治,隔一星期再喷一次,同时可兼治小麦赤霉病。”xx一口气说出了小麦病症和防治方法后,又马上进入麦地查看起来,她时而蹲下拿出手机拍照时而低下头仔细检查着麦田情况。

  xx站在田里,又开起了“战地会议”: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对条锈病的防治要“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并把随身带来的技术明白卡发放给群众,并且采来病叶让村民识别条锈病的病症。根据条锈病发病情况,她立即号召群众投入到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攻坚战中。在xx的宣传指导下,小麦条锈病得到有效控制,宛城区的小麦长势喜人。

  “哎呀,这片麦怎么死了?”在田间巡回的过程中xx听到惊讶的声音,她停下匆忙的脚步,走到麦田拔出麦子,仔细查看,“这是小麦纹枯病,根部腐烂,茎不同程度坏死,造成小麦枯死,一旦遇到不利天气,还会引起倒伏。”说起农田情况,xx如数家珍,就像一本活字典。

  每到农忙季节,xx比任何人都忙,田间地头都有她的身影。在小麦备播期间,她指导村民在旋耕后要镇压,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杜绝大播量,同时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她指导大家进行适期播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和后期倒伏的可能性。在她的影响下,村民们改变了种田的老思想、老传统,接受了新技术,明白了只有科学种田才能获得高产。

  xx常说:“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她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农闲的时候,她就进行技术培训;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坐下来把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出来,分编成不同的小册子。作为人大代表,她参政议政,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求,实实在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着自己力量。

  这就是xx,一位朴实无华农业技术人员,没有太阳的光辉,没有朝霞的灿烂,没有月亮的诗情画意,但她所做的数不清的件件小事,就像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一样发出了点点光芒,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

  xx,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xx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xx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xx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xx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xx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xx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xx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xx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xx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1

  1971年出生的xx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xx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xx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xx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xx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xx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xx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2

  xx,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xx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xx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xx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xx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xx说什么也不愿意种,xx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xx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xx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他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xx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xx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xx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xx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xx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xx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xx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xx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xx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xx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3

  xx,旱地农业与作物抗旱生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1933年1月19日生于xx龙口市。1954年毕业于xx农学院农学系,1962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顾问,水利部科技委员会顾问,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中心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荣誉会员,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名誉理事长,《Pedosphere》、《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杂志名誉主编,《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沙棘》等杂志顾问,《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西北植物学报》、《灾害学》、《地理科学与环境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等杂志编委,以及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境学部常委。同时任河南大学、xx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校兼职教授。曾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植物抗旱生理及旱地农业与节水农业研究,曾主持国家,省(部)及国际合作课题多项,在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基础,提高半干旱地区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综合途径,有限灌溉水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工作。他从植物需水与半干旱地区农业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适应性的科学概念,证实多种作物一定生育阶段适度水分亏缺可产生生长、生理和产量形成上的补偿效应,节水与增产目标可以同时实现,为推行节水农业提供了有力根据。现致力于植物整体抗旱性、节水农业生物学和我国以黄土高原为中心的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91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4

  今年31岁的共产党员xxx,现经营着4380亩土地,拥有迪尔9320t大马力(375)整地机车一台,654胶轮车一台和一个联户规模家庭农场,他会种地、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是北安垦区闻名的种地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和格球山农场模范职工标兵。

  xxx是格球山农场原十队的一名普通修理工,1998年开始组建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以一个现代农民的气魄和胆识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和人生价值。成为了全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在创业之初阻力非常大。妻子对他组建家庭农场不同意。当时对土地不信任,觉得种地风险很大。一些亲戚、朋友、同事也不理解,千方百计规劝他要谨慎从事,别吃两天包饭就瞎折腾。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创办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万事开头难。20xx年,想成立一个家庭农场需要承包一百垧地以上,还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的资金。由于资金有限他就采取向亲戚朋友借,贷款等方式。把200多垧地种上了。然而老天不作美,在麦油收期间,连续20多天降雨,眼看着小麦站杆发芽,机车下不了地。大豆收获期间又赶上下雹子。亩产刚刚超过100多斤。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次年轻的xxx却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经济的损失、精神上的压力并没有击垮年轻xxx,他决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为了使家庭农场不断壮大,他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相信科学、依靠科学。20xx年他又贷款承包了290多垧地,同时又购买了一台纽荷兰110-90整地机车。准备大干一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获得了大丰收,土地加机车共盈利8万余元。全家乐了。他的信心更加十足了。

  规模家庭农场的成功,使xxx更加坚定信心,他一心扑在家庭农场的事业上,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是他并没有象葛朗台一样做守财奴,而是把赚来的钱绝大多数用在购买农机具和扩大种植面积上,自从扩大规模后在经营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贫困职工发展生产,他每年都需要雇佣许多长工、短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董志平是比较贫困的工人,一无资金买车、二无资金承包土地,致富无门整天愁眉苦脸的。xxx一直在惦记他,他在纽荷兰机车买回来以后主动去找他,另外给他种150亩地,同时种地款全部由他来垫付,董志平听了非常高兴,当时就感谢再三,并表示一定好好干。当年董志平就收入一万多元,彻底的摆脱贫困。

  四年来他积累帮扶贫困职工16人,垫付资金和用机车担保奶牛贷款达到18万元,从而使贫困职工摆脱贫困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一名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今的xxx带领着他的规模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步一步的向着和谐美好的小康目标迈进。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5

  20xx年10月,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在路阳镇文武村正式挂牌成立。老板xx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伙,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乡创业,他希望通过创业开启致富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

  目前,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投资额已达600余万,占地6700平方米,先后招纳30余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对象是返乡农民工。养殖场主要引进沃尔多原种猪,年出栏种猪3000头。在经营过程中,xx面临许多问题,他讲道在场地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除了常规圈舍,在绿化方面,由于树种、草源的缺乏导致绿化覆盖面还不够;在管理上还缺乏经验,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办企业,身份的转换可能在一时间还适应不了,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待学习;由于养殖厂规模大,引进的原种猪价格贵,到目前,xx已经投入600余万元资金,资金周转存在不小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xx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帮助下,逐步解决了这些困难。

  xx曾经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么,所以养殖场在劳动用工方面特别注重。养猪场从四方面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资双方的权利;二是劳动强度与工资成正比,保障员工应有的工资待遇;三是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快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四是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xxx是文武村1组的村民,也是养殖场的一名员工。47岁的xxx有一位82岁高龄的父亲,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在读的孩子。他家在当地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也被纳入农村低保户中,但是补助金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现状。xx在了解xxx家庭后,主动安排了xxx和他的妻子朱文银在养殖场工作,考虑到朱文银的身体状况,特别给她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xxx和妻子都在家乡工作,不仅照顾到了年迈的父亲,也挣到了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虽然xxx一家并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过路阳镇党委政府和xx的帮助,他们一家不再像从前那样穷困潦倒,家徒四壁。xxx一家都十分感谢路阳镇党委政府和xx,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积极,脏活苦活都是第一个抢着去做。养殖场的员工和乡亲们都十分喜爱这位老板,在xx帮助xxx一家这件事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年轻小伙对父老乡亲的热爱,也看到了未来企业家的影子。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6

  XX,男,中共党员,1981年10月生,2008年参加工作,现为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农办秘书股股长,滨州市蔬菜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型专家,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说起“乡村振兴”,我们脑海里已然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画卷,而XX,就是宏伟蓝图和动人画卷的执笔人。他带领农办秘书股对“三农”重大问题进行政策研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统筹协调,致力于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他长期高强度工作,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周末基本无休。功夫不负有心人,扎实的工作也回馈了骄人的成绩——2020年度,我市在滨州市林水会战现场观摩会中名列第一;我市代表滨州市迎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评估验收工作、代表山东省顺利迎接中央督查组对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我市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全部按时完成。

  “能干”的背后离不开“会干”的支撑,“会干”的思路来源于自我的提升,他不断加强学习,先后在《中国蔬菜》、《食用菌》、《中国农技推广》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参与编写了《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等实用技术材料。乡村振兴之路很长,离现实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前方任务艰巨繁重,未来仍有许多挑战,但XX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他将勇毅前行,稳扎稳打,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7

  20多年始终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扎根大地、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情怀和梦想,为了大地丰收,甘愿用汗水热洒沃土。

  一、为了农业丰收辛勤耕耘

  19xx年,xx,毕业于xx农业学校,被分配到自然条件较艰苦偏僻的日光农技站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员,看到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偏低,自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农业新知识技术传授给农民,引导乡亲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日光乡是个半山区乡镇,人少田多,大多数数属于山高水冷的冷浆田,深泥田,单产不高,1990年在县局业务部门指导下,在粮专资金带动下,改造中低产深泥田、推广垄畦栽培技术,在中低产田改造中,坚持和农民同吃、同注同劳动,白天抓示范,晚上搞培训,在技术操作上,从严把好整畦、播种、栽插和施肥关,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使昔日中低产田亩产不足400斤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取得较好效益;19xx年,为了推广水稻“两秧”,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全乡推广我主动请缨,在乡培训班上,怕群众不成功、受损失,我向乡领导和村干部、群众郑重承诺,如果技术不成功,我愿拿出两个月工资来赔偿群众种子损失,并下到村组搞培训,观看“两秧”音响资料,对技术要点、难点进行咨询解答,全乡当年推广早稻两秧XX亩,占早稻80%,技术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政府认可,群众满意,97年被评为乡优秀共产党员。

  二、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群众收入

  日光育种区,有的农户为了眼前利益,私自育种现象严重,我作为一名农技人员,为了育种产业发展,及时和农民们进行沟通,与县种子部门一起,签订育种收购合同;全面禁止了私自育种现象,及时做好了政府的参谋。育种面积由原来XX亩扩大到4000亩,当年育种大丰收,种子价格也卖得很适中,让农民们得到了实惠。育种、油菜的栽培配套模式,过去多属于白菜型油菜品种,单产不高,1998年,全面推广“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和油质。油菜生产获得了拾金花奖”。

  三、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全镇农业发展

  XX年,在局指导下,抓好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个人,XX年至今,在县局安排下,在石桥镇万亩水稻高产栽培;石桥镇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石桥镇万亩水稻病虫害综防,在这些项目实施中,我能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取消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盛市、县领导的考察好评。

  四、任劳任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大力开展送技术到村,技术指导到田间,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工作目标。经常下到村组开展测土配方施取土,全镇取土样品90个,对于XX年冰冻灾害,举办培训班下村指导果农灾后进行补救,剪枝、施肥;及时发放技术资料到村组。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给群众面对面讲解防冻技术,推广有机肥、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工除草、病虫害综防技术,农药施用技术。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不定期下村解答农户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在XX年工作中,全镇灾后生产补救,香葱栽培种植,农业污染源调查都取了较好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多年的农技推广,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县镇领导好评,群众满意,XX年被局评为农业工作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xx县劳动模范。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8

  xx,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xx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2003年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本地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xx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他们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当年就承包耕地10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以后,xx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粮食产量达180万公斤,他的示范带头作用,立即为当地群众吃下“定心丸”。他们纷纷找到书记,要求xx牵头走出东岸,来到了与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农场,找到他们的领导,逐年把两个劳改农场的田全部承包过来,转给本村群众承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他的事迹,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722户,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xx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不让土地闲置,想尽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乡、农机推广,他都热情欢迎。陪同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每年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产量达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

  xx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xx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匮乏和机械紧张的矛盾,他率先购进了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2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动模范。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9

  xx,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

  近几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他坚持农业生产标准化,拥有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割机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机二台、旋耕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机三台。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年总产约400吨,全年实现粮食总收入近百万元。高中毕业的他面临着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敢闯敢干,在家种田,在外打工,做过泥水匠,当过搬运工,1996年在镇上开了石门桥第一家网吧,2000年利用开网吧赚的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在农忙时帮别人收割稻谷。这段时期,他看到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稻田抛荒严重,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看到了科学种粮的曙光,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入老本行——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曾说自己是一名农民,国家也需要农民,要不然大家的粮食要谁来种,人民吃的粮食谁来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前景很广阔,要把这块农业蛋糕做大做强。2005年他开始承包水田,初时只承包了30多亩,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本,慢慢到现在承包了1000余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一是应用优质的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二是积极应用免耕。抓好除草关、水分管理关。根据测产验收,利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配方施肥建议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在病虫防治方面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承包农户的耕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断拾起石门桥镇、德山镇等地方村民抛荒的田地,综合应用农艺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稻亩产最高达700公斤,他雇佣部分农民参加土地托管,并付给相应工资,这样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却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种种合作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05年至今累计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6万亩,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400多万元。

  最近几年,他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购买农业机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万多元进行沟渠疏浚,虽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现在农业机械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用于出租,目前年收益在四十万元以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个老板,而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真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我镇很多群众带来了新的种粮模式,不仅自己创收,还带动了周边很多群众。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农业普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1-04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05-25

农业系统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10篇)11-19

农业技术人员个人总结04-02

农业系统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11-21

先进个人优秀事迹材料02-06

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01-16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11

农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04-20

农业技术人员业绩总结(精选6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