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

时间:2022-10-13 12:18:44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 我要投稿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亲切而熟悉的开场白,来自神舟十四号“出差三人组”陈冬、刘洋、蔡旭哲。他们“飞”到镜头前,在万众瞩目下,开启了“天宫课堂”的第三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精选1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但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梦想是一枚钥匙,它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枚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2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随着屈原的这首《天问》,人类,就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领域,上个世纪,它仍然是知识的荒原。可在如今,它已然成为了“三尺讲台”。

  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看完了这仅五十分钟时长的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这堂课给人们对太空的热情带来的星星火种,引发的火势却可以燎原。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儿时的问题,我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于是从此,便对太空有着丝丝的好奇。

  但是,随着不断的成长,儿时的好奇心似乎已经被时间长河所磨灭,已有多久没想起太空来了呢。

  生动的课堂如夜中的明灯,引我们走近太空,帮助我们明晓了知识,同时又点发了我对太空的热情。那么,太阳系之外有什么呢?宇宙还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仍记得有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宁愿变成一根树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飘浮。我却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用热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就是我的感悟。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3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结束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

  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是否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中国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用心,争当未来的接班人。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4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我观看了期待已久的天宫课堂。

  “天宫课堂”第三课向我们介绍了问天实验舱,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航天员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后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毛细效应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水球变“懒”实验: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太空趣味饮水、扳手旋转翻转、植物生长都很神奇,很有趣。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教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5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6

  中国梦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国梦应该是怎么样的梦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因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我看到了我们强大的祖国,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强大。

  此时我想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太空科学梦。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大步前进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相信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神奇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来的,无论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会飞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无论如何都浮不上水面。还有许多东西也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7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8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航天员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后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我学到了更多的载人航天知识,对科学的兴趣变得更加强烈,非常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

  时至今日,天宫课堂已经开启了三次课程,它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宫课堂培养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9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四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三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0

  2022年10月12日15:45,“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1

  相比前两次天宫课堂,本次天宫课堂“解锁”了一个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问天实验舱是全世界现役最大单体载人航天器。它长17.9米、直径4.2米,约为6层楼高,是中国空间站三大舱段中的第二舱段,也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段。

  作为我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拥有强大的空间科学实验能力,不仅舱内实验能力比天和核心舱大幅提升,还能够开展大规模舱外实验,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跟我一起向前飞!”通过镜头,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带着孩子们参观了问天实验舱,对工作生活场景进行了展示,并介绍了问天实验舱所搭载的实验柜等设施设备。

  问天实验舱里的实验项目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舱内搭载了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科学家们能够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多种空间环境要素下的基本科学规律、机理,关注生命生长发育和人的健康,探索人类长期太空生存所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同时,在平台功能的定位上,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具备空间站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2

  本次天宫授课带来的4个小实验,展现了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奇妙“超能力”。

  首先是“毛细效应实验”。陈冬将三根粗细不同的量管放入水中,没过多久,水便上升到达量管顶部。他招呼学生们仔细观察流体表面张力作用是如何大显神威的。“没有重力束缚,流体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驱动液面快速上升。”

  在北京主会场,不少学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对“会调头的扳手”这个实验印象深刻。在微重力环境下,T字扳手一会儿头朝上,一会儿头朝下,不停翻转着,十分调皮。陈冬提到,这是苏联航天员贾尼别科夫在空间站中偶然发现的,所以也叫贾尼别科夫效应,研究发现这个现象与扳手的旋转方式和它质量的分布有关系。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告诉记者,贾尼别科夫效应也叫网球拍效应,在地面上扔一个网球拍,也能发现这个现象,不过并不如微重力环境中的表现明显。他建议感兴趣的孩子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

  航天员们还给孩子们演示了水球变“懒”实验和太空趣味饮水实验,展示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不同振动表现和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同时,他们还介绍了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项目,并演示了样本采集操作。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3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准时开讲,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了此次课堂,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演示各种趣味实验,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

  课堂开讲前,解放北路小学的学生早已充满期待,坐在座位上等待课堂开始。授课中,航天员相互配合,展示了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生动演示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奇特现象。两米长的吸管轻松喝到芒果汁,紫色水球从“活跃”变“懒惰”,全体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一个个新奇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时不时发出惊叹声。三名航天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现象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令学生们受益匪浅,也增加了航天对同学们的吸引力,“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去太空旅行。”这是李彦冰同学看完后许下的愿望。

  “上完这堂课后,我为我们祖国的航天科技感到骄傲,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六年级四班的常博浩发出这样的感叹。隔着屏幕,“天宫课堂”拉近了学生与宇宙的距离,学生们更近地接触到航天知识,孙赫阳同学说到,“这次空间站的授课,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心里埋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一次奇妙的课堂让学生走进宇宙,开拓视野,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知识,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航天精神。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4

  今天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开始啦。我们连线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老师们,跟着老师们了解了许多有意思的太空实验。

  太空中老师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让我知道了宇宙中的失重现象。

  通过连线的方式看到的宇航员老师站立不稳,走路也很吃力。但他们依然把这些当作习以为常,这都离不开他们平时的艰苦训练。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物理知识,课余多了解太空,长大后为中国航天事业添一份力量。最后,向所有的宇航员致敬!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也相信这场令人难忘的“天宫课堂”,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5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老师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翻转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还知道了在失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如何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国家科技发展程度、教育整体质量等因素环环相扣。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16

  太空授课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虽然太空教师正距地面约400公里,但在天地连线中,这堂课画面图像清晰、语音清脆响亮,太空教师也能清楚地看到地面课堂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进行实时课堂互动。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空间站上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高效助力了实时课堂互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配备了图像话音的采集和通信设备,这些设备能够采集下航天员授课的画面和声音,记录课堂实况,并通过通信设备传达到地面。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调用“天链一号”03星和“天链二号”01星,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提供天基测控与数据中继服务,搭建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为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撑。

  同时,载荷网为数据传输搭建起一条“高速公路”。问天实验舱搭载了很多实验柜,实验柜所采集的数据不仅量大,而且许多都需要实时传输。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用光纤在舱内打造了一个带宽更大、速率更快的局域网,即载荷网。大量的实验数据通过载荷网汇集到舱上的中继天线终端,通过中继卫星传到地面,便于科研人员开展后续研究。

【2022年观看天宫课堂有感】相关文章:

观天宫课堂有感02-16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08-22

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8篇)12-16

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12篇)12-14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精选9篇)03-24

组织观看《天宫课堂》直播心得体会03-22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看心得10-13

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32篇)03-24

观看《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精选6篇)12-16

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7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