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顶句式

时间:2023-02-10 15:16:46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固顶句式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

文言文固顶句式

  文言文固顶句式 篇1

  一、表陈述语气

  1. “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 “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 “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 “……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 “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 “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二、表判断语气

  1.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 “……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测语气

  1.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 “其……乎”,译为“大概……吧”。

  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

  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

  3. “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 “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五、表反问语气

  1. “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2. “庸……乎”、“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3. “况……乎”,译为“何况……呢”。

  4. “其……乎”,译为“难道……吗”。

  5. “何……哉”,译为“怎么……呢”。

  6. “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

  7. “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8. “况……欤”,译为“何况……呢”。

  六、表感叹语气

  1. “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

  2. “亦……哉”,译为“也……啊”。

  七、表选择语气

  “与使……毋宁”、“与其……宁”、“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八、表比较语气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文言文固顶句式 篇2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疑问句

  文言文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安、孰等)或疑问语气词(乎、邪(ye))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用疑问语气词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

  4、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如: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如:

  (曹刿)问:“(您)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

  2、省略谓语。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如:

  屠惧,投(狼)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屠)。(《狼》)

  五、倒装句

  所谓倒装句,是比照现代汉语说的。文言中句子的语序多有变化,常见的有一下几种。

  1、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情况相当多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⑵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与谁)(《岳阳楼记》)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唯利是图(图利)

  3、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作补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文言文固顶句式】相关文章:

语文知识文言文固顶句式汇总06-11

文言文常用句式之习惯句式06-11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03-15

文言文句式复习06-14

文言文句式详解06-14

文言文的句式介绍06-13

文言文的句式知识06-13

常用文言文句式03-27

文言文常用句式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