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4-05-08 11:05:34 金磊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参考答案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一说阳翟 (今河南禹州)人。

  姜子牙二十三世孙。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

  吕不韦早年往来贱买贵卖,累积千金家财。后在邯郸结识子楚,并以千金助其登上秦国王位,又献赵姬生秦王嬴政。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被拜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登相位后,模仿战国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食客多达三千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学所闻著写成书,汇集而成《吕氏春秋》。秦王十二年(前235年),秦王嬴政恐其叛变,吕不韦遂饮鸩自杀。

  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内容包含哲学、史学、政治、道德、天文、地理、农业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尤其对后稷以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战国秦汉之际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著作,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在思想上为秦国的统一提供了完整的统治理论和依据。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有严谨体系的学术著作。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穿井得人》原文翻译08-29

穿井得人原文及翻译10-06

《穿井得人》原文翻译推荐08-29

《口技》文言文翻译 口技文言文翻译04-16

文言文翻译04-03

文言文翻译01-13

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04-19

经典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04-13

[观棋自羞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大勇04-20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_《画蛇添足》的文言文翻译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