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说话》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4-10-18 13:10:30 晶敏 朱自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自清《说话》阅读题及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说话》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说话》阅读题及答案

  朱自清《说话》阅读题及答案 1

  说话

  朱自清

  ①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②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 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 话里。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 ,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③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 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是这是 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

  ④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别: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 是一种;——这些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孔,但是拉长了的时候多。这种话都是成片断的,有时竟 是先期预备好的。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预备好 了再去“闲”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常是闲谈的发端,就是一例。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 明之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搭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⑤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 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 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 番。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加以这些年说话的艰难,使一般报纸都变乖巧了,他们知道用侧面的,反面的,夹缝里的表现了。这对于读者是一种不 容避免的好训练;他们渐渐敏感起来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不少的精警之作,鲁迅先生的《立论》就是的。这可以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⑥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是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 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 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 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只 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所可得的。我们所能 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

  9.在第⑤段中,作者说的“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的人,根据文意,他应该具备一种性格特质,这个特质是 。(1分)

  10.结合第③段整段说说你对这段中划线句的理解。(3分)

  11.第⑤段作者说“《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结合我们所学课文请你从《左传》或《国策》中举一例(可以分析某人说的某一句话)来证明。(3分)

  1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到了三种人。请列举出哪三种人,并概括他们的说话特点。(6分)

  13.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 )(3分)

  A先总后分,引经据典 B深入浅出,引用举例

  C行云流水,含蓄委婉 D情理并重,以据服人

  《说话》阅读答案

  9、敏感。(1分)(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前面有个“才”,前面还有“只有”跟它呼应形成一个必要条件复句,其必要条件就是“敏感”。)

  10、文章虽然不能行云流水、明白如话,但可以成为内容上引经据典表达上讲究词藻和句式的有“功力”的一派(1分);说话要是讲究这些,就没人听懂 了(1分);这是用写文章跟说话比较来突出说话不许讲“功力”的行云流水般自然的特点(1分)。(此题考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抓住“功力”一词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就可以解释了。)

  11、《左传》中烛之武,委婉谨慎,又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说退秦军。例: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②“邻之厚,君之薄 也”,阐明利害,动摇秦君。③“君亦无所害”替秦着想,以利相诱。④“君之所知也”引史为例,挑拨秦晋。⑤“唯君图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战国策》中,邹忌用妻、妾、客对我的蒙蔽,讽谏齐王之蔽甚矣。(此题考查对学过课文的记忆、理解、应用的能力。任举一例1分,具体说话内容1分,说话效果1分。)

  12、三种人:君子、小人、平凡的人(答对一种得1分)。君子:话不多,不用修饰,却能表现人格的力量。小人:讲究修饰,心口不一,不能取信于人。平凡的人:考虑世故人情,根据具体情况,靠机智修饰说话。(特点概括准确,一种得1分)。(此题考查概括理解能力)

  13【答案】B. A项“先总后分”错;C项,“含蓄委婉”错;D项,本文抒情性不强,没体现“情理并重”。

  朱自清《说话》阅读题及答案 2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 “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 等赞词,正是物以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 “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 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 “用笔如舌” 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 “用笔如舌” 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

  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别: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 这些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孔,但是拉长了的时候多。这种话都是成片断的,有时竟是先期预备好的。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预备好了再去 “闲” 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 ——“天气” 常是闲谈的发端,就是一例。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搭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新语》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 “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加以这些年说话的艰难,使一般报纸都变乖巧了,他们知道用侧面的,反面的,夹缝里的表现了。这对于读者是一种不容避免的好训练;他们渐渐敏感起来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不少的精警之作,鲁迅先生的《立论》就是的。这可以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 “教” 人 “将嘴挂在墙上”,也还是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所可得的。我们所能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

  一、阅读题目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中说话的几种类型。

  2、为什么说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3、文中提到的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有哪些?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说话的艺术在近年来有了哪些进步?

  5、请分析 “说得少,说得好”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二、参考答案

  1、说话的类型主要有:

  正式的:向大家演说、讲解、说书、会议、公私谈判、法庭受审、向新闻记者谈话等。

  非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

  2、“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原因如下:

  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可见说话要达到好的效果很难。

  说话不像作文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推敲,不免有疏漏散漫之处,且要达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境界极不易。

  3、说话有各种场合和情境的要求,不同类型的说话有不同的特点和难度。

  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有:

  忘言:最高境界,如禅宗 “教” 人 “将嘴挂在墙上”,但实际仍免不了说话。

  慎言、寡言、讷于言:慎言是小心说话以减少出错;寡言是说话少,体现深沉或贞静的性格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浑厚诚实的性格品德,后两者多半是天生的。

  修辞或辞令:至诚君子无需多说话和修饰,讲究修饰过度的是小人,平凡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下修饰说话。

  4、近年来说话的艺术进步表现为:

  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活泼、精细的表现,同时重新咬嚼旧有的表现,给语言带来新风味和新力量。

  5、说话艰难使报纸变乖巧,采用侧面、反面、夹缝里的表现,读者也因此变得敏感,能体会微妙的咬嚼之味。出现了不少如鲁迅先生《立论》这样论说话艺术的精警之作。

  “说得少,说得好” 在文中的含义是:作为平凡人,我们不能像伟大的人那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而无需多说话,也不能像小人那样只注重修饰而缺乏真诚。我们要考虑世故人情,在礼貌与趣味的前提下,尽量少说话,避免疏漏散漫,同时要追求把话说得精彩,达到好的效果,既体现机智又不失真诚。

【朱自清《说话》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答案04-06

朱自清《春》阅读题及答案05-16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含答案09-10

朱自清的《春》的阅读答案03-26

朱自清《冬天》阅读答案12-20

朱自清《绿》阅读答案10-31

朱自清《背影》的阅读答案04-22

朱自清的背影阅读及答案03-31

《春》朱自清阅读答案04-12

朱自清《背影》阅读训练及答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