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时间:2024-10-01 00:20:11 寓言 我要投稿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与成语有关,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不耻下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水落石出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无价之宝

  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桑中李树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着李子,一会儿就吃完了,只剩下几个李子核。把李子核扔到哪里去呢?这人一抬头,见旁边几步路远的地方有一棵桑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树干上有一个大洞,里面已经空了。于是他就把核顺手扔进了树洞里。想了想,又弄来些泥土填进树洞将李子核种上。他这样做倒也并不是为了种出李子来,只是一时好玩罢了,种完就走了,也没有当成一回事。日子一长,他也慢慢地把这回事给忘了。

  再说那被种下的李子核,天下雨时便得到雨水的滋润,在树上栖息的鸟儿拉的粪便成了天然的肥料,时间长了,竟真的发出芽来,长成了一棵李树。有人见到桑树里长出了李树,觉得很神奇,就把这怪事告诉了周围的人。

  有个害眼病的人听说了,认为这棵李树可能是一棵神树,就拄着拐杖探索着来到李树下,向它许愿说:“李树啊,您如果能保佑我的眼疾消除,我就献给您一头小猪。”他一说完,就觉得眼睛疼得没那么厉害了。又过了些天,他的眼睛竟慢慢变好了。他高兴极了,逢人就说:“桑树里长出的那棵李树治好了我的.眼睛,果真是一棵神树啊!”然后又准备了小猪,叫人敲锣打鼓地抬到李树下去还愿,附近的人都来看热闹,大家都知道了这棵李树是神树。

  就这样,“神树”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远近的人就都知道了,而且越传越神:“那棵李树能让瞎子重见光明呢!”“那棵李树可以医好百病呢……”人们都带着祭品慕名而来,祭拜这棵“神树”,希望它保佑自己。

  过了一年多,当年那个种李树的人又经过这里,听说了“神树”的事,又见到大家争相祭拜它的盛况,就到树边去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他不禁哑然失笑:“这棵树是我一年前种下的呀,有什么神奇的呢?”

  种树人一语中的,“神树”不神,不过是大家捧出来的罢了。那个害眼病的人病好了只是偶然的,或者根本就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帮他医好了病,哪里又是李树保佑的呢?我们遇到非同一般的现象,不要盲从轻信,要以冷静的头脑仔细分析推测,做出科学的解释。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成语画蛇添足04-10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11-25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10-21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戴高帽双语06-11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精选14则)08-0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精选11篇)07-21

成语寓言故事09-05

成语寓言故事09-01

寓言故事成语09-16

寓言故事的成语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