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时间:2023-07-21 09:04:39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共14篇)

  《寓言》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说教材】

  1、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 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②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③ 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④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⑵ 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教学重难点:

  ⑴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⑵ 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⑴ 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⑵ 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3、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⑴ 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⑵ 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4、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5、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

  6、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7、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8、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9、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10、课堂小结: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寓言》 篇2

  好强的公鸡

  狐狸早就想吃公鸡肉了。看着那肥胖健硕的公鸡,真恨不得立刻就上前咬一口。可是它忍住了,黑狗和公鸡时刻不离左右,黑狗那对锐利的犬牙可惹不起!

  于是它想出了个主意。

  “大家都看见了,那公鸡胆小得可怜,”狐狸逢人便嘲讽公鸡:“别看它个儿大嗓门高威风凛凛,实际上毫无骨气——它离不开黑狗,如果没仰仗黑狗的保护,一天也活不下去,真是无用的窝囊废……”

  冷言冷语传到公鸡的耳朵,公鸡一蹦三尺高,它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什么?我胆小要黑狗保护?”公鸡气得脸色发紫,它大嚷大叫:“我怕过谁来着,你们没见我格斗时的气势?哼,我再也不跟黑狗住在一起了,你们都看看我能不能活下去。”

  公鸡决定搬家了。黑狗苦口婆心一再劝阻,并告诫可能有人包藏祸心,要防止出意外。可是公鸡半话也听不进去,甚至觉得自已让人议论,都是由于黑狗的原因。于是它不再理会黑狗,把家搬到偏辟的地方,发誓从此不再和黑狗为邻。

  这正是狐狸所求之不得的。就在公鸡搬家的'当天晚上,狐狸登门造访。我们实在无法领略公鸡当时的英雄气慨表现如何,只是第二天黎明时再也听不到它按时的啼鸣声。天亮了,在公鸡新居前除了些杂乱的鸡毛和骨头,其它什么也没有了。

  《寓言》 篇3

  在小主人的文具盒住着许多文具,其中最得宠的两位,当然是魔笔和钢笔。小主人每天写字用钢笔,写错字了就用魔笔擦去。因此,它们都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没有谁能比得过自己。当然,它们谁都不理采别人,只是每天高傲的在文具盒里,就算有人很热情的和它们说话,他们也都不理,被其它文具称为“哑巴王”。

  有一天,主人一直都没用魔笔,魔笔有些沉不住气,便傲慢地问钢笔,说:“主人突然不用我了,赶紧告诉我,为什么?”钢笔本来也很傲慢,再加上魔笔这样高傲的问他,当然不愿意回答了。钢笔假装没听见,乐滋滋地想:“反正主人一直用着我呢!”魔笔发火了,大喊:“别给我装哑巴,赶紧告诉我,浪费我的时间。”钢笔气急败坏地说:“主人就喜欢我,怎么着?还要打我,主人可以为我“补充生命”可是你,用完了,就会被主人扔到垃圾桶里。”魔笔不甘示弱,说:“虽然我用完了,会被主人扔到垃圾桶里,也比你强。主人没有我,字写错了,你也是个只会写错字的废物。”就这样,它们继续争吵了下去,越吵越凶,最后打得遍地鳞伤。

  年纪最大的铅笔公公看见了,便说:“你们是一个团体,谁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互相伤害只会让小主人嫌弃我们,最后把我们都扔掉。”

  《寓言》 篇4

  苏轼在一次夜读中忽然听到一阵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他估计这声音是从床下传出来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劲地拍打了几下,想借此把老鼠吓跑。然而这种办法收效并不大,仅仅安静了一会,老鼠又不停地啃起东西来了。

  夜里老鼠啃东西的声音既令人心烦,又让人恼怒,因此,苏轼吩咐书童去捉老鼠。

  书童端着烛台往床下一照,发现声音是从一个被绳子系住了口的严实袋子里发出的,于是高兴地说道:“哈哈,老鼠被关在袋子里面了,它还能往哪儿跑呢?”书童小心翼翼地解开系紧袋口的绳子,只让袋口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试图等老鼠刚一露头就捉住它。可是书童等呀等呀,不仅没有等到老鼠出来,而且连一点响声也听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书童打开袋口,端起蜡烛把袋子里面照了个通亮。他发现袋中一动不动地躺着一只死老鼠。书童惊讶地说道:“这真是怪事!刚才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东西的活老鼠,它怎么会突然间死去呢?如果这只老鼠刚才就是一只死老鼠,那么啃东西的声音难道是鬼发出来的吗?”

  好奇心驱使书童进一步往下追究。他两手抓着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几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个结果。可是袋子里面除了老鼠没有旁物。他只听见老鼠落地“嘭”地一响,还没来得及去捡那只死鼠,却看到死鼠突然复活,一溜烟就逃走了。

  苏轼被老鼠的吵闹折腾了半天,结果老鼠把他的书童弄了一个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里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说道:“想不到一只老鼠有这么狡猾!它无法咬破坚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声招人来解开袋口。当你守候在袋口伺机去捉它的时候,它却装死蒙骗你放松警惕。一个小动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骗得过人,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只老鼠,其体能和智能远不是人类的对手,但是这不等于说人类与一个弱小的对手相比,没有自己的'短处。书童因为只看到了人类具有思维能力的长处,而忽视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对手所捉弄。

  《寓言》 篇5

  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栏目所要探讨的全新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空喊“新”的华幸;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创新生成点。比如,教学内容的最“新”整合、教学目标 的最“新”生成、教学过程 的最“新”优化、教学评价的最“新”呈现,等等。总之,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在常态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诠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实践,恐怕最能与一线的教师贴近。这是一种走进新课程的新的策略。教师通过自我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反思,达成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还应该怎样教”,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思考。本栏目就是提供这样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执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轻的教师。这里的教学案例,是否真正张扬了教学的个性,还请读者评议;同时,也欢迎实验新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采,交往互动,以达成对新课程理念的共识。

  一、设疑导入 ,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 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 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肖伯纳的名言导入 ,新、巧,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师 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生3 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生5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 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的故事呢?

  生1 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

  个慷慨的决定。

  师 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 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师 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y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还用了成语,富有文采。

  生5 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亮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师 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师 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 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 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生9 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10 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财富,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1 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生点头,长时间鼓掌)

  (点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形成争辩,第一次进行多角度地解读。)

  师 刚才同学们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阅读本身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了“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肖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点评:师生同读同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重新解读寓意。)

  生12 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点评:第二次多角度解读,翻出了新意,同时又生发出新的问题。自然导入 第二则寓言。)

  (生自读《苦难的王子》)

  师 下面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生13 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生14 我们这一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我们感觉到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点评:由“学会”走向“会学”。)

  师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你会唱吗?

  生15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师 这样的'才是真英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生16 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生17 司马迁遭受宫刑摧残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18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点评:外联生活,三次强调课外积累。)

  师 大家所举事例很有说服力。真可惜,我现在不是处于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说到此,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9 我又有了新的问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 你说出了我的困惑。谁帮我解答?

  生20 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习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的意志?

  (点评: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第三次多角度解读。)

  师 体会深刻。通过大家的讨论,现在再看肖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21 “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未必是一种不幸。

  (点评:温故而知新。第四次多角度解读,又翻新意。)

  师 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熟语以自勉。

  生22 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生2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生25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英国谚语》

  生26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点评:四次强调课外积累,交流名言,相互勉励。)

  师 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肖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27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点评:第五次多角度解读,创造性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得以体现。)

  四、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师 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周国平的另三则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孪生兄弟》、《执迷者悟》和《抉择》吧,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点评:运用“留白”作为结尾,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将更广阔的阅读和创造的空间留给了课外。)

  与教者的对话

  史 在诸多的来稿中,我读到了、或者说发现了你的教学案例,有清风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以为,读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是一种享受;而你的教学案例,也一样地给我带来愉悦。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理解寓言教学的。

  常 传统教学中人们对寓意的理解比较单纯,一般都局限于原作的寓意或局限于教材与参考资料所提示的寓意,认为寓言仅仅是一种比喻形态,一个故事仅仅提供一种道德教育。过去教寓言往往偏重于道德教育与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素质的开发。这种局限于单纯寓意的寓言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史 我很欣赏你领悟寓言寓意的看法,十分独到,很有价值,这是解读寓言(当然也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全新的视点。对传统教学规范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也是新的挑战。那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到多角度的解读寓意的环节中去的呢?

  常 谈两点:

  1.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尤其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就是阅读本体,从寓意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自我”,因为“寓言说的就是你呀”,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某一种解读。寓言内蕴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在解读中以喻体为中心,思维就会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

  史 探究式的教学,是你教学的主导理念,但同时,你的课又有真正的语文味儿。你导入 课题的第一句话就打动了我,不同凡响。我赞成点评者“一石三鸟”的评价。以肖伯纳的名言贯穿教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你肯定有周密的教学设计和思考,就此谈谈你教学的构想好吗?

  常 在教《人生寓言》时,首先,我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其次,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寓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原作的惟一寓意和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这点在课标中也有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三,寓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往往是由一个故事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所以寓言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别于传统的空洞说教式,其目标的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之中。另外,寓言的寓体是生动简明的故事,正好适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而寓言丰富的寓意也正好引导孩子开始思考人生。

  《寓言》 篇6

  鹰与屎壳郎

  鹰正在奋力追逐一只兔子。兔子一时无处求助,只好拼命地奔跑。这时,正巧看见一只屎壳郎,兔子便向他求救。屎壳郎一边安慰兔子,一边向鹰恳求不要抓走向他求救的兔子。而鹰却没有把小小的屎壳郎放在眼里,还是在他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屎壳郎极为遗憾,深感受到侮辱。从此以后,他便不断地盯着鹰巢,只要鹰生了蛋,他就高高地飞上去,把鹰蛋推滚下来,将它摔得粉碎。鹰四处躲避,后来竟飞到宙斯那里去,请求给她一个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宙斯容许她在自己的膝上来生。屎壳郎知道后,就滚了一个大粪团,高高地飞到宙斯的上面,把它扔到他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粪团,无意间把鹰的蛋都砸了下来。据说从那以后,屎壳郎出现的时节,鹰就不孵化小鹰。

  这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没有人弱小到连自己受了侮辱都不能报复。

  《寓言》 篇7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对我们而言,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重要。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岁月的沉淀,一点一滴积累成精华。

  古希腊的寓言家像天上的繁星般耀眼夺目,而在这些繁星中,伊索则是那最大最亮的一颗。英雄不问出处,虽然伊索只是一个卑微的奴隶,但他聪颖过人,知识渊博,最后获得了自由。他所编著的《伊索寓言》,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书中以简短的小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其中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是《两只袋子》。

  这则寓言主要讲述了有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在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口袋,一个装自己的缺点,另一个装别人的缺点,他考虑到,人应该多关心自己的缺点才能对自己有利,装自己缺点的袋子一定很重,就把它放在了后面,另一个装别人缺点的袋子则放在胸前。 因此人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所以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先纠正自己的.缺点,然后再去纠正别人的过错。

  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只会无所顾忌的去挑剔别人的错误,但对自己的过错却如此“宽容”的对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世界上不会有同样的两个人。所以我们不应该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拿着缩小镜来看自己。人们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却忽略了自己的缺点。我们在努力寻找别人缺点的同时,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也有缺点。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要总是自以为是。相反,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勇于承认错误,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看优秀的人的优点,这样自己才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还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 不光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我们能逐渐变得完美。在人的一生中,永远都会先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是要想看到自己的缺点就要照一照“镜子”,那么,人生的镜子是什么呢?其实,人生的镜子就是别人对你说的话,不论是批评、指责、要求还是赞扬、夸奖,它都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只要你愿意去面对这面镜子。有一种美叫做缺陷美,正是因为它的缺陷才会让美更加有魅力。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也都有权利去指出别人的过错,而先改正自己的缺点是前提。

  而在做这些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在遇到矛盾时,不要一直想着是他人的错,也许错在自己,也许自己没有发现自己错在哪里,这时就需要换位思考了。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做过的事,是否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是否对他人构成了威胁,又是否为他人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每一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怎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只是好好学习就够了吗?不是的,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指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再请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再改正,最后,还需要指出他人的缺点。这样, 不但自己能改正缺点,别人也会感谢你帮他指出缺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做不是很快乐的吗?

  文学名著就是这样,用优美的语言陶冶人,用向上的精神鼓舞人,用温暖的文字唤醒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简单的道理深省人……

  《寓言》 篇8

  第一、教材特点:

  两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讽刺性强,能激发学生联想、想象兴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伊索寓言》等有关文学常识。

  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领悟深刻寓意的学习方法。

  3、联想、想象,培养初步写作寓言的能力。

  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目标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多角度领悟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难点】目标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四、教法与学法:

  客观上讲,思源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在教法、学法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法:搞好导学案设计与课件设计,问题要小、浅、易,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多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针对课文实际,设计了导学案程序作业,引导学生一个个去完成,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寓言》 篇9

  山岗洞穴里住着大小两只狐狸,它们间关系十分融洽。小狐狸对大狐狸分外敬重,大狐狸对小狐狸更是关怀备至,但还时时觉得不足。

  冬天来临,几天找不到食物,两只狐狸都饿坏了。那天终于抓到一只小山羊,于是一起高兴地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大狐狸突然想到:“一只小山羊平时两人正够饱。这次饿了几天,小狐狸年幼照顾它理所应当,我就少吃些先让它吃饱。”于是,大狐狸把大块羊肉推给小狐狸,自己拣吃小块的。

  小狐狸忙把大块羊肉推给大狐狸,说:“这么多天没吃了,你个子大食量也大,更应该要多吃些。”

  “我还不太饿,你年纪小今天一定要多吃。”大狐狸忙又将大块羊肉推给小狐狸。

  如此推让多次,小狐狸的多疑症又犯了:“大狐狸怎么了,几天没进食我都受不了,它哪能不饿呢?”

  又一想,疑心更重了:“饿久了贸然进食太多会撑破肚皮,这常识人人皆知。大狐狸今天不敢多吃却非要让我吃一定别有用心,它肯定想撑死我好用我的肉过冬,真是包藏祸心!跟它在一起太可怕了,我得趁早离开。”

  第二天一早,趁大狐狸还未醒来小狐狸不辞而别,它把家搬到遥远的地方居住,从此不再和大狐狸见面。

  而大狐狸至今还弄不明白,自己如此诚心对待小狐狸,而为什么小狐狸无缘无故的就突然离开自己了呢。

  ——所以热情待人没错,但也应当有度。超过一定限度的`热情可能适得其反,有时还真会引起别人的猜疑,尽管你的表现确实出自一片真心。

  《寓言》 篇10

  一、课题:

  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五、课时:

  2课时。

  六、课型:

  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六)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3.(略)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四)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十、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心旷神怡地赏月

  白兔和月亮 转 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折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十一、课后小结:

  《寓言》 篇11

  嘶叫的鹞子

  最初鹞子能发出一种动听的尖叫声。当他听见马嘶叫后,觉得非常好听,十分喜欢,便不断使劲地去学马那样的嘶叫声。最终不但一点没有学会,而且连自己原来的叫声也不会了。

  这故事是说,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总想要他本性以外的东西,到头来得不偿失,连他自己本来具有的东西都丧失了。

  马与兵

  战争期间,一个士兵用大麦精心地喂养他的'马。然而战争一结束,那马便被拉去服苦役,搬运沉重的货物。后来战火重燃,军号吹响了,主人备好马鞍,全副武装骑着马去迎敌。这时,马却毫无力气,不断摔倒,他对他主人说:“你还是赶快再去找一匹战马吧。因为你已把我变成一头驴子,又怎么还能把我当战马骑呢?”

  这是说,和平、舒适的日子里不能忘记了灾难。

  大树和芦苇

  有一天,狂风刮断了大树。大树看见弱小的芦苇没受一点损伤,便问芦苇,为什么我这么粗壮都被风刮断了,而纤细、软弱的你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软弱无力,便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你们却仗着自己的粗壮有力,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

  这故事是说,遇到风险时,退让也许比硬顶更安全。

  蔷薇与鸡冠花

  蔷薇和鸡冠花生长在一起。有一天,鸡冠花对蔷薇说:“你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神和人们都十分喜爱你,我真羡慕你有漂亮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蔷薇回答说:“鸡冠花啊,我仅昙花一现,即使人们不去摘,也会凋零,你却是永久开着花,青春常在。”

  这是说,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必羡慕别人有你所没有的东西,你也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蝉与狐狸

  蝉在大树顶上鸣唱。狐狸想要吃掉他,便想出了一个诡计。他站在树下,一会儿赞美蝉的歌声悦耳动听,一会儿羡慕地看着蝉,认真欣赏他的歌声,并劝蝉下来,说他想要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动物才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蝉识破了他的诡计,便摘了一片树叶抛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抓住它。蝉说道:“喂,坏家伙,你若以为我会飞下来,那就大错特错。我自从见到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之后,就时刻警惕狐狸。”

  这是说,聪明的人懂得从邻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狮子和兔

  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趁机吃掉他。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追鹿,仍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狮子说:“我真活该!丢掉已到手的食物,却贪心去追求那更大的希望。”

  这是说,有些人不满足手中的小利,去追求更大的希望。结果,不但不知不觉地把手中的小利丢掉了,更大的希望也没追到,只留得两手空空。

  《寓言》 篇12

  单调的现在,怎样存在,或许这是被时间催促的无奈。

  世态、演变成如往的花落花开,抑制了现在、遗失了断断续续的未来。

  时光里,我们被选择着。它如一条漫长的路,而我们皆是路上的步行者、也仅仅是步行着……在这路上,行人无数,有的只是匆匆一别,有的却又像似曾相识,再有的便是熟悉得莫过于熟悉的身边人了。彼此都在相互竞争着,一样的起点,从最初的落后到不屈的追赶、超越直至倒下。时光不短,却也短暂。一路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但只要有了向往,这些全当微乎其微的挫折了。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这般觉悟,若心已懒了、这路的尽头在心也已定格了。路不同、人不同、方向不同、终点自然而然也不同。这也就是老虎与老鼠的差异了。

  很多时候,借口太多、行动太少。而时间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恒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它在不断更替的昼夜里、验证着,妄想吞噬一切。久了、一切旁门左道,原形毕露,然后就是被时间不屑的省略了,没有余地。

  永远都被时间抛之脑后。梦时、恍惚中。时间——悄然无息的过去了,很干脆的远走了。至今、脑海里回映着的只有现实和过往,至于那未来,便算是彻底的空白了。

  再怎么说,在这沿路的里程,几乎什么都感受过了。虽并非那一路领先着的妖孽,或是那突然来个出其不意的后来居上,倒也不算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了,这也就构成了自己的。虽并非那一路拼命的,也并非那些玩世不恭、以毫无意义的个性来炫耀的。都说命运弄人,人何尝不是呢。只要还活着,就一直被狠狠的囚禁着,注定了些什么。但有实力的、不满足于现在的有实力的,当然可以选择勇敢迈出,跟命运叫板。实力的多少也就指明了未来的走向,无论何时何地,都注定了人群里的不凡。这显而易见的道理有时却也难免不故作一番“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无用之功……

  道理都懂,可真正能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少数的平庸之人……。而换句话说,这坚持下来的也就奠定了他们的不凡。是一路璀璨?还是跌倒了的哀叹?

  闲着,无所谓的`闲着时。其他人或许早已开始暴走了,且是那种不顾一切的。这差别,也就在这无所谓的时间里,磨耗殆尽——以至诧异,弹簧一样,越拉越长,越来越远,最后崩断,再后来,便是一拉不可收拾的悲剧了,悲剧得收不回场了。

  一样始点,每个人都是一样,白纸一般、简简单单。但随着时间的沉淀,也会逐渐发黄,免不了胡乱带过几笔,免不了让墨滴,到最后污渍斑斑。这么说吧,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走向黑暗的过程,只不过这其中意义不同。有的人是为了磨砺自己,坚毅的坠入,再凭一己之力跃出。而剩下的不过是自甘堕落的,进去了便再也出不来的——如寓言一般深刻,暗示着些许说不尽的未来式了。

  斑驳的点缀着那些无中生有的。也许有的人早已有打算了,也许有的人已在不知不觉的思考了,又也许还有人继续一如既往的无所事事了,只能自嘲着说人各有志了。

  时光匆匆略过,留下空壳。再想,只是后悔的不能再后悔的的坚强了。麻木的现在过了后,又成了一去不返的记忆了,到最后醒了,可是晚了,又成了向那时间乞求的人了……

  更不得不说的是,玩命的觉醒者越来越多了,不能落下太多。这世态,坟墓太多,仅管残酷,但真正经历过了,雨后彩虹也不远了。

  再说着,这所谓的寓言也不再是反复拘束着的大道理了,在寓言的同时加以预言着更多不知所措的未来。谁都逃不过审判,但就算再怎样,只需认清自己还是自己,只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就算未来断断续续,麻木不仁的世态也只是褪去光华的洪流,洗刷着、磨砺着一切值得等待。

  时光存在,难以释怀,情绪似海,我的寓言与现在、未来都是我的无奈。

  《寓言》 篇13

  人的心思。有时候,总是反转重复的,甚至可说很多时候。

  这是否与基固有关,或者是与生活有关?

  关于说话,我记得,我曾写过几篇文字,写说话难,写说真话难上难。今天,忽又困于说话,想到实话这两个字。

  实话就是揭露秘密,无论秘密显而易见还是秘密藏而又藏,被你揭露的那个秘密就像一个“飞去来”,你若把它丢给别人,它会飞回伤害你的。

  “从来不说实话吗?”

  “一般来说不敢说。”

  “就因它是‘飞去采’?”

  “因为你一说实话,也就毁了它,马上变了味,成了具死尸。”

  “它是谁?”

  “是秘密,就是所有事物的'真相。”

  想起我在小的时候,用那弹弓射杀麻雀,或者射杀一只鸡,那鸡飞转着,旋即倒下了,生命真是脆弱呀!当时心里还得意,现在回想就难受,不知有过多少罪过!

  《寓言》 篇14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十分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十分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潜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言》】相关文章:

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03-17

(经典)《寓言》07-20

《寓言》07-22

《寓言》07-22

克雷洛夫寓言与伊索寓言03-23

扁鹊的寓言12-17

寓言的故事12-28

《寓言》说课稿06-27

郑人买履寓言06-27

小学的寓言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