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雨巷》的古典情怀与现代意绪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的古典情怀与现代意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的古典情怀与现代意绪
内容摘要:戴望舒以《雨巷》成名,这首诗的价值并非在内容与形式的完满融合上,而在于古典外衣包裹下的现代意绪,它是戴望舒走向现代诗艺高峰前的先声。
关键词:《雨巷》 古典情怀 现代意绪
徐志摩、戴望舒等人是新诗曲折前行步程中不朽的界碑,以极富才情的创造和艺术天分成为新诗天空中最为耀眼的星群。其中的戴望舒一生仅留下93首诗作,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雨巷》《我的记忆》《乐园鸟》《我思想》等就是它们中璀璨夺目的明珠。《雨巷》更是拥有广大的读者群,魅力至今不衰,何也?如果以史为基础依据当今的诗学视野予以重新审视,或许我们能从中看到新诗轨迹的另一切面吧。
一.《雨巷》的古典情怀
《雨巷》是高一新诗单元最受学生欢迎的诗作之一。中学生为什么会特别的青睐这篇课文呢?略为归纳,我想原因不外有三。其一,这首诗共分7个诗节,每个诗节行数相等,每句字数则有参差,富于变化。音节朗朗上口,每个小节第三、六节押韵,且押的是同一个ang韵,音韵铿锵并在诗中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这些都便于吟诵和记忆。其二,是诗中采用的一些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如丁香、雨巷、油纸伞等。意象运用的不多但很集中,颇能撩拨起读者感伤、悠远的思绪。其三,意象的使用造成意境,诗中氤氲的是一种哀婉、朦胧的意境,这又似乎和我们所熟悉的温婉、含蓄的诗文路子相接续了。
如果照着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按部就班的讲,很难把这首诗的精妙幽微之处传达给学生,不免辜负了这首好诗。作为一篇可以展开论述的文章,不妨结合新诗发展的历史进程对这首诗作一文本细读的工作,把诗人诗中那抹无言的意绪呈现出来,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高中以前,学生接触的新诗极少,甚至不明新诗为何物,所广泛接触学习的也是古代的诗词曲赋。诗词曲赋所讲究的意象的择取、意境的创设等知识也为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其赏析诗歌的主要依据。《雨巷》虽为新诗,但其中采用的一些意象和古典意象也有着某种相似的地方。“丁香”频频出现于古典诗词中,名句众多,如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之类。丁香喻指着凝结的愁思,白色的纯洁,紫色的忧郁。一千年来,意思固化,形成了常见的古典意象。在这里,诗人运用这个意象直接使用了丁香的喻意,把它进行了意义的改写,“丁香一样的”作为一个形容词词组来修饰“结着愁怨的姑娘”,中心意象换成了“姑娘”,古典意象以丁香喻愁心,现在则转化成了切实的人,化平庸为神奇。“油纸伞”“雨巷”“姑娘”“丁香”等意象的综合运用,再加上诗人是浙江人,很容易地让人想起“江南”的秀美与风情来。另外“悠长”“彷徨”“芬芳”“迷茫”“雨巷”“篱墙”等韵脚绵密的运用都加强了读者对江南的想象。正是这种审美空间的开拓才使这首诗多了一些蕴藉的风味。
撑着油纸伞的“我”(不能等同于诗人自己),在寂寥、悠长的雨巷中徘徊,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她是哀怨的,也是彷徨的(和“我”一样),但我看她“静默地走近”又“静默地远了”,这一切消散在雨中,像梦一样,整个诗作形成了一个哀婉、凄迷的氛围。诗中洋溢的是一种忧伤、朦胧的意蕴。第一诗节和末诗节又构成回环结构,形成一种复沓、往还的音乐效果。如若认为《雨巷》是一首情诗,那至少是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诗。诗人对这种意境的创设几乎遮住了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涵,这正是这首诗与古典诗歌的血脉联系和精神渊源。古典诗词重含蓄蕴藉,以有隽永的美为最高格,《雨巷》所要表达的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盼和感伤正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情感表达类型。读起来就会很容易地满足一部分饱受古典诗词熏陶的读者的期待视野。在课文整体感知时,很多同学认为这首诗写得很美,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与“我”是能感应、契合的。这与在儒家礼教熏陶下形成的审美文化心理是相一致的,重情绪的内敛和表达的含蓄。《雨巷》所受到的交口赞誉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雨巷》的现代意绪
从新诗发展历程上看,这首《雨巷》则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那就是显示了新月诗风向现代诗风的转变。前期新月诗人在新诗理论上的建设可以闻一多的“三美说”为旗帜,即在形式上强调“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这种“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之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923),闻一多的《死水》(1925),朱湘的《采莲曲》(1925)。这些作品取得成功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均齐和音韵上的谐和同诗人的情感表达构成的内在统一,对音乐性的建构尤为突出。从这几部代表性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形式上的均齐开始出现了一种松动,表现出了一种自由。这种趋向在后期新月诗人中进一步发展,陈梦家明确地在《新月诗选·序言》中说:“我们绝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的空气不容许格律来应对时,还是得听诗的意义不受拘束的自由发展。”
①戴望舒的《雨巷》创作于1927年,此时的戴望舒只有22岁,刚刚涉足诗坛的诗人的诗作不可能一开始就体现为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超越。从新诗音乐性的角度看,《雨巷》正是对这种新月诗风的赓续。叶圣陶说这首诗是“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②就是注意到它与当时主流诗风的相似点和相异的地方,但更为看重后者。《雨巷》所表现的音韵上的特点和在个别字词上的着意运用及其意境的营造确实不输于闻、徐诸人的代表作。
我们说形式是为了内容的恰切表现,内容和形式互相依托、密不可分。《雨巷》最为成功的地方还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诗中其实只出现一个镜头,那就是“我”彷徨在狭窄、悠长的“雨巷”,看着周围的寂静、空漠,一种寂寞、孤独涌上心来。想想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的漫漫长道,不禁有了一点怀疑和迷惘,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丁香般的姑娘”的出现只是“我”的一种“希望”罢了,她“静默地走近”又“走尽这雨巷”,这些只是“我”彳亍于雨巷的刹那思绪的表现罢了。这种情绪的集中表达和突显只有在新诗中才得以出现,因为这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达,审美客体则是幻化的意象。这和古诗中借重审美客体的描摹与展现来曲折幽微的表达审美主体情感的表现方式是迥然有异的。所以这首诗的内核及意涵都是现代的,是现代人独有的现代思绪。“丁香般的姑娘”是“我”的某种意往和追求,但却又飘忽不定,“像梦一样”若有若无,想捉住却又无从把握,把“我”的内心思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境界全出。 戴望舒诗的创作总量并不大,早期的《雨巷》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但这首诗并不是他写得最好的诗作,因为这首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感铺染得浓墨重彩,留白较少,稍嫌着意为之,多了一点“作诗”的痕迹。虽然,因此诗一举成名,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但出于“影响的焦虑”,戴望舒还是在徐志摩、朱湘等新月诗人的“强力”之下,他要突破这种“影响”,必须吸纳新的因子以完成突围。卞之琳曾称赞戴望舒的诗风是“在亲切的日常生活调子里舒卷自如,敏锐,精确,而又不失它的风姿,有节制的潇洒和有功力的淳朴”。
③这种转变在《雨巷》中已有体现了,那就是对现代情绪的细腻展现。只是这种情绪不为多数人省察罢了。在欧洲游历的日子里,他接触了一些超现实主义诗人,深受洛尔迦、阿波利奈尔、许拜维艾尔等人的影响。诗风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创作出了《我思想》《我的记忆》等诗篇,这时才形成戴望舒自己的诗风。
这个时期的戴望舒已经成功超越了雨巷时期的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戴望舒在《望舒诗论》中说,“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会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的人的鞋子一样。”④这是对新诗音乐性的一种变更,不在刻意注重音韵的效果,而是诗情的自由表达。这是对《雨巷》中现代情绪的注重和发展。
总体来说,《雨巷》通过对古典意象予以重新生发和熔铸,又表达出了情感瞬时的纤微颤动,是一首值得吟咏、耐得起咀嚼的好诗。但在新诗发展的纵轴上,也要认识其存在的不足,以给与其适当的定位。《雨巷》有所创新却不能溢出新月诗人的“影响”,没有形成诗人独有的体验及其表达方式。它并不代表着戴望舒的诗风,这是应该注意到的。《雨巷》是戴望舒新诗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吹响“现代派诗”的号角,预示着另一个新诗时代的到来。
名家点评
诗人、散文家朱湘:“《雨巷》在音节上完美无疵”,与Poe的Annabel Lee“真是异曲同工”,“在音节上,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实在毫无逊色。”(致戴望舒的信)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卞之琳:《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一种回荡的旋律和一种流畅的节奏,确乎在每节六行,各行长短不一,大体在一定间隔重复一个韵的七节诗里,贯彻始终。用惯了的意象和用滥了的词藻,却使这首诗的成功显得浅易、浮泛。(《戴望舒诗集序》)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管林:就诗论诗,《雨巷》的格调并不高,主体意象(雨中小巷、撑油纸伞的诗人、姑娘)借用古代诗词中 “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暗喻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惆怅、哀怨、彷徨、凄婉迷茫的情绪。它是中国三十年代象征主义的朦胧诗,是大革命遭受挫折,感到痛苦、彷徨而又一时看不到前途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的反映,象征了一代青年彷徨苦闷的心路历程”,具有典型意义。(《岭南文论(三)》)
【《雨巷》的古典情怀与现代意绪】相关文章:
戴望舒《雨巷》的古典诗歌情结01-03
现代诗雨巷原文03-14
现代诗《雨巷》鉴赏12-26
说课稿:《雨巷》12-17
雨巷的说课稿03-06
雨巷的朗诵07-04
《雨巷》朗诵09-15
雨巷原文06-09
雨巷诗人05-12
《雨巷》原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