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当我死时练习及答案
《当我死时》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对“当我死时”的描写——“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表现了诗人极深的乡愁情节和爱国情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当我死时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光中当我死时练习及答案 1
【余光中《当我死时》原文】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1966年2月24日
卡拉马如
【练习】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流作为诗中的意象有什么意义?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游子的悲凉,不绝的情思,对祖国的热爱
2.两河是母亲河,代表祖国
3.日夜翘首眺望祖国的“中国青年”形象
余光中当我死时练习及答案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1966年6月24日美国密西根州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塑造了期盼落叶归根并希望与祖国生死相依的爱国青年形象。
B.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写诗人想象回到祖国怀抱的坦然,把祖国当作自己最圆满的归宿。
C.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望透”一词写出诗人时刻牵挂新生祖国的发展又不得回归的苦痛。
D.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用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意象写出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枕我的头颅”运用倒装句式,并省略了宾语,与上文更连贯,表达也更简洁,富有冲击力。
B.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在结构上只是对上文想象的总结。
C. “饕餮地图”中“饕餮”一词贬词褒用,运用通感,把无形的思国之情化为贪婪看地图的行为。
D. 本诗的情感真挚浓烈,语言大气厚重,在诵读时应该语调低沉、饱含深情,节奏舒缓中有变化。
3. 诗中作者说“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 想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该诗的想象是超现实的。请结合诗句的相关内容从修辞、内容两方面说明作者的想象是怎样做到超现实的?
【答案】
1. C
2. B
3. ①作者把祖国比作“床”,寄寓着游子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无限思念。②“纵容”表现出作者想象中祖国母亲对自己的爱,“宽阔”写出了想象中祖国温暖与舒适;③暗含着一个游子常年漂泊他乡的凄苦心境。
4. 修辞方面:想象部分用了象征、夸张、比喻等手法,例如“长江”“黄河”象征祖国,“睡整张大陆”是夸张,把长江、黄河的滔滔之声视为安魂曲是比喻。这些修辞的使用使诗歌中意象的特点超出了事物的现实特征。内容方面:死亡本来是痛苦的、可怕的,在诗中作者却把它想象成了一种满足,超出了常理。
【余光中当我死时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余光中《当我死时》阅读练习及答案11-05
余光中《当我死时》阅读及赏析01-10
余光中《当我死时》原文阅读及赏析10-18
余光中《民歌》练习及答案08-04
余光中《失帽记》练习及答案02-21
余光中《沙田山居》阅读练习及答案范例10-26
《乡愁》(余光中)同步练习12-14
乡愁余光中阅读答案08-31
《诗文大家余光中》阅读答案12-26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答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