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黄水仙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王剑冰①春节前夕,友人送一纸包给我,说不知你可喜欢。打开看了,是一颗大蒜样水仙花球,上面还粘着不少泥巴。遂笑了,既是赠与,只管带了回家。
②我不是不喜欢养花,是不会养花。这多年来,凡花没有养成者。一个大阳台,总是空空荡荡,家里来人,见了总说,何不养一些花在上边?我也这么愿望过,并且付诸过行动,可到头来唯余一堆花盆在上边,灰灰的一排,小碉堡一般。后来这些小碉堡被我一阵扫荡轰到楼下去了,就再也不敢有此大望,怕对不住那些美好的花翼。
③临近春节,什么都忙,一日妻整理厨房,从纸箱子里翻出了那个丑丑的东西,说你从哪里弄这么个大蒜头。方想起冷落了它,照朋友嘱咐将其在水中泡净,顺手找一汤盆盛了,放在了厨房一个高高的角落任由它去,只是在春节回老家时多加了点水。
④春节过后十余天,疲倦地打开房门,猛闻到细微微一股润香,立时感到了归家的亲切。不曾细想这香气来自何处。忙了一阵子,目光撞到柜子上,不由放声“呀” 来,如何有了一蓬金黄的小花?凑跟前去,郁郁馨香甜心润肺。忙喊:“我说怎么进屋一股香气,你猜是什么?”小孩子一般。
⑤双手轻轻捧了那仙物,换水、涮根,为其重新找位置,以改变对它的不公待遇。遗憾的是,由于先前未曾找到一个合适的器皿,也没有用石子培固它的根基。致使它横卧盆侧,长成了畸形:茎叶过于细长,开出的花儿垂铃一样吊下盆沿,全不是它本应有的葱茏上扬的面目。
⑥也就只好将它置于高处,吊兰样成一株“吊水仙”。这以后每日必换一盆清水,每日必珍爱地到跟前深吸两口清香,早晨起来,下班归来,看见那花儿,闻见那香气,就有一种愉悦一种感情,那金黄的香气,真要把小屋灌满了,空气里仿若全是了这花的气味。
⑦说来好笑,因这气味过于浓艳,竞发了奇想:闻说有一种花味有毒,会使人头晕恶心皮肤过敏,这浓烈的气味会不会也有什么“毒素”呢?晚上睡觉,就再不敢关严房门。家人说,你呀,花不香盼花香,花香浓了又生疑。可不是让她说对了人的怪毛病。
⑧我还是找出书来,想进行一番研究。结果是没找出什么疑处,倒越发了解了这美艳的花儿。
⑨水仙花就仙在它开花在三九严寒。这时节百花凋零,室内桌台之上,除却假花伪草,也就是些小棵腊梅冬青之类,因而吹香弄影之水仙就格外让人爱怜。黄庭坚就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之句,李东阳和刘邦直的诗就更赞极水仙的特色,一说“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一说“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可见了自古来这小花就被历代骚人墨客所珍爱了。他们以之为伴,装点雅趣,培养品性。我曾在诗人苏金伞老先生的书房里见过这么一株漂亮的水仙,它亭立在一皿红色的砂盘中,几粒彩石在清水里簇拥着,葱绿的叶子托着白色的娇妍,在书架上同三彩马、孔雀翎相映成趣,古色古香又透着生活的韵味。
⑩现在我也拥有了这可爱的小花儿,且是非常的金黄色。相识恨晚啊!其实,在我住处不远,就有一个花市,那里天天都摆着这种花球,只是以前总在这个花市“上当”,也就不把这花球放在眼里,认为是同等的“难养也”。
其实这花儿只一盆清水几块小石,便不再有他求,它不需培土不需施肥,甚至不要阳光都行。极少的要求,却是极高的给予。
要早知这花这么易养,早就年年养几棵在屋里了。
是啊,今年不行了,明年一定好好找些器皿和彩石,多买上几棵,让它们在我的居室和书案上娉娉婷婷含笑吐芳,以浓艳对比于窗外那雪花曼舞霜逼寒浸的世界。
(摘自王剑冰新浪博客)
1.通读全文,说说文中作者所精心描绘的黄水仙具有怎样的特征?
2.请在下面空缺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词语,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情节及作者对黄水仙情感态度的转变过程。
友人赠花任由它去→ → →热情歌颂决定再养
3.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忙了一阵子,目光撞到柜子上,不由放声“呀”来,如何有了一蓬金黄的小花?
(2)那金黄的香气,真要把小屋灌满了,空气里仿若全是了这花的气味。
4.文章第⑨段引用多位诗人歌咏水仙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5.有人认为第②自然段与上下文衔接得不是特别紧密,使文章有拖沓之感,不妨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一是香气浓郁,甜心润肺。
二是在三九时节百花凋零的时候盛开,品格高尚。
三是极少的要求,却是极高的给予。
2.独自开花感到惊喜仔细研究深入了解
3.(1)一个“撞”字写出了作者的目光与黄水仙的不期而遇。突出了黄水仙在没有得到特意关注的情况之下,竟然独自开花,释放香气,给作者以极大的惊喜。
(2)“灌满”突出了黄水仙香气浓郁,也体现了作者对黄水仙的喜爱之情。
4.一方面通过引用诗句突出了水仙美丽浓香,严寒时节开花的特征,表现了人们对水仙的喜爱,同时引用古诗句也让文章更富于文化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5.示例一: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第②自然段并非闲笔,“爱花却不会养花”为下文写“黄水仙易养”作铺垫,从而更加突出了黄水仙“极少的要求,却是极高的给予”的特征。
示例二:我同意这种观点。第②自然段写我过去养花的经历,与本文所叙内容的联系不紧密,如果删去本段,可使行文更加紧凑,上下文联系更加紧密。
【黄水仙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9-11
《等》阅读题及答案10-02
阅读题和答案05-26
窗外阅读题及答案05-31
《夹竹桃》阅读题答案09-06
寒号鸟阅读题答案10-06
《长河》的阅读题及答案09-17
《春联》阅读题与答案03-14
《怪圈》的阅读题及答案09-26
《给予》阅读题及答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