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 杨政传》阅读答案
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宣和末,应募为弓箭手。靖康初,因拒夏人,稍知名。建炎间,从吴玠击金人,九战九捷。累功至武显郎。绍兴元年春,金人趋和尚原,政引兵大破之,斩千户一、酋长二。十月,金兵大集,号十万,自宝鸡列栅至原下。吴玠与相持累日,以政统领将兵迎敌,日数十合,士卒无不一当百。复出奇兵断其粮道,敌少却,遮击之,获万户及首领三百余人、甲士八百六十人。拜恭州刺史。时有嫉政者,以母妻尚留北境,不宜属以兵权,玠不听,政益感奋。五年,金人攻淮,玠命政帅师乘机牵制,至秦州,一战而拔,抚定居民,秋毫无犯。改经略安抚泾原兼帅环庆、利路。三镇事丛集,剖决无滞。母留敌境,间遣人省视之,母惟勉以忠义。九年春,和议成,始得迎母及兄弟归。乞祠以便养,不许,诏封其母感义郡夫人。会金人渝盟,政建迎敌之策,偕统制杨从义劫金人于凤翔府城南砦,败之,获战马数百。母卒,起复,遂帅师趣宝鸡渭水上,以拒敌冲,凡大战七,斩获甚多。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奏:“凤翔之捷,政奋不顾身,功效显着。”帝召政还,军民诣部使者借留。条奏详明,帝善之。十三年,还镇,加检校少保,赐田五十顷。久之,拜太尉。二十七年,卒,年六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襄毅。政守汉中十八年,六堰久坏,失灌溉之利,政为修复。汉江水决为害,政筑长堤扞之。凡利于民者不敢以军旅废。休兵十余年,未尝升迁将士,上下安之。政故为吴璘裨将,及与璘分道建帅,执门下之礼益恭,世颇贤之。 (节选自《宋史·杨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儿其大吾门乎 大:长大成人
B. 乞祠以便养 祠:辞官回乡
C. 会金人渝盟 渝:违反背叛
D. 以拒敌冲 冲:战略要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政一家忠于君的一组是 (3分)
①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 ②孝于亲者必忠于君
③母惟勉以忠义 ④军民诣部使者借留
⑤未尝升迁将士,上下安之 ⑥执门下之礼益恭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①④⑥ D.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杨政的父亲杨忠阵亡时,刚刚七岁的杨政竟像大人一般号啕痛哭,他母亲认为儿子对父亲出奇地孝顺,将来一定忠君爱国。
B. 杨政在靖康初年因与入侵的夏人英勇作战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来跟随吴玠抗击金兵,屡立战功,被朝廷升为武显郎。
C. 杨政与金兵作战时,其家人还留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嫉恨杨政的人借此散布流言,企图削掉他的兵权,但阴谋未能得逞。
D. 杨政不仅奋勇抗击金兵,而且关心百姓疾苦,利用战争的间隙为汉中百姓修复六处损坏多年的蓄水大坝,治理汉江水害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镇事丛集,剖决无滞。母留敌境,间遣人省视之。
译文: 。
(2)汉江水决为害,政筑长堤扞之。凡利于民者不敢以军旅废。
译文: 。
(载陕西科技出版社《2014高考超重点冲刺训练》)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A项的“大”,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发扬光大”“使……振兴”等。解题时,要遵循字不离篇的原则,“大吾门”,即使我家发扬光大之意;如果把“大”理解为长大成人,句意无法贯通。D是重要的干扰项,“冲”,冲要之地,即战略要地,容易误解为动词冲击。这样解释,虽然句子能讲得通,但很牵强。把“以拒敌冲”与前后句联系起来,大意是:杨政率兵疾奔宝鸡渭水边,以防止金兵抢占战略要地,双方在渭水边总共大战七次。这样理解最为妥帖。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按照题目要求筛选信息等能力。紧扣题目要求,筛选符合“杨政一家忠于君”的信息,不要局限于杨政本人。①③⑤依次表明其父、其母、其本人忠于君。⑤是理解的难点:休战十余年,杨政军中的将士无人得到升迁,但全军上下和睦,军心稳定。这说明杨政及其将士无怨无悔,忠于朝廷,是典型的“忠于君”。其它三项与“杨政一家忠于君”无关,不能入选。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辨析关键语句的能力。D项“利用战争的.间隙”因遗漏信息而曲解文意。该项表述的内容来自文章最后的部分。原文在杨政为汉中百姓谋福利之后,有一个总括性的句子“凡利于民者不敢以军旅废”,意思是:凡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杨政从来不敢因为战争的缘故而荒废。由此看来,杨政为百姓做好事,不仅仅是“利用战争的间隙”,在战时也照样做。
4. (1)这三个镇政事繁杂,(他)果断而妥善地处理,没有积压。他母亲留在敌境,他暗中派人去探视。
(2)汉江决口造成水害,杨政筑长堤保护百姓。凡是对百姓有利的事,他不敢因为战争的缘故而荒废。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组合语句的能力。(1)第一和第四个分句主语省略,要补上。关键词:丛集(繁杂、很多),剖决(果断而妥善地处置、办理等),无滞(没有积压),间(暗中、秘密地)。(2)关键词:扞(保护、阻挡。该分句亦可译为“杨政筑长堤挡住洪水”),以(因为),军旅(代指战争、打仗)。该句要注意组合语言,译成“凡是……的事,他不敢因为……而荒废”。
【译文】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发动全国兵力大举入侵,杨政的父亲杨忠战死,杨政刚满七岁,哀痛地号啕大哭,像成人一般。母亲认为他表现奇异,说:“对父母亲孝顺的人一定对国君忠诚,此孩子(将来)莫非会使我家的门庭发扬光大吗?”宣和末年,杨政响应军队招募当了一名弓箭手。靖康初年,因抵御夏人(的进攻),杨政渐渐地有了知名度。建炎年间,跟随吴玠抗击金人,九战九捷。屡立战功,官职升为武显郎。绍兴元年春,金人直奔和尚原,杨政率兵把金兵打得大败,斩杀一个千户、两个酋长。十月,金兵集结大军,号称有十万之众,从宝鸡建起栅栏一直排列到原下。吴玠与金兵对峙了好多天,让杨政统领将兵迎敌,每天与敌交战数十回合,士卒们个个以一当百。(杨政)又出奇兵断掉金兵的粮道,敌兵渐渐败退,(杨政)乘胜对敌军进行拦截追击,擒获万户以及首领三百余人、士兵八百六十人。(朝廷)授予杨政恭州刺史的官职。当时有人嫉恨杨政,扬言说杨政的母亲和妻子还留在北方边境,不应该把兵权交给他,吴玠不听(这种话),杨政更加激动奋勇。建炎五年,金兵攻打淮水流域一带,吴玠命令杨政统帅军队乘机牵制(金兵),(杨政率兵)到达秦州,只打了一仗就大获全胜,(于是)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丝毫没有侵害百姓的利益。(后来杨政)改任经略安抚史,统领泾原兼环庆、利路三镇。这三镇政事繁杂,(但他)很快就妥善地全部处理了,没有积压。杨政的母亲留在敌境,他暗中派人去探视,母亲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建炎九年春,(宋朝与金人)达成和议,(杨政)这才有机会把母亲和兄弟等亲人接回来。他请求辞职回乡以便供养母亲,(朝廷)没有批准,下诏封他母亲为感义郡夫人。适逢金人背叛盟约,杨政向朝廷提出迎敌之策,与统制杨从义一起在凤翔府城南砦劫杀金兵,打败了他们,缴获战马数百匹。母亲去世后,(服丧期满)朝廷重新起用杨政,于是杨政率兵疾奔宝鸡渭水边,(抢占有利地势),来防止金兵占领战略要地,双方在渭水边总共大战七次,宋军斩获非常多。四川、陕西宣抚副使胡世将向朝廷上奏:“凤翔府的大捷,杨政奋不顾身,功效卓著。”皇帝召杨政回京,军民到部使者那里请求让杨政暂时留下来。军民的条奏详细明确,皇帝认为这样很好。建炎十三年,杨政回京,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少保,赐田五十顷。过了好久,朝廷授予他太尉之职。建炎二十七年,杨政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赠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封号,谥号襄毅。杨政镇守汉中十八年,六处蓄水大坝坏了很久,无法灌溉农田,杨政替百姓把水坝修好。汉江决口造成水害,杨政筑长堤保护百姓。凡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杨政从来不敢因为战争的缘故而荒废。停战十多年,(杨政军中的)将士无人得到升迁,但全军上下人心安定。杨政原先是吴璘手下的副将,等到与吴璘一起分别担任统帅,(他仍然像原先那样对吴璘)更加恭敬地行部下的礼节,世人都认为他很贤德。
【现代文《 杨政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杨震》阅读答案12-14
杨继盛阅读答案11-27
蝴蝶现代文阅读答案12-11
命运现代文阅读答案10-28
现代文《萌芽》阅读答案12-10
现代文《炉火》阅读答案12-08
地震现代文阅读答案12-01
现代文《春天》阅读答案11-19
《风筝》现代文阅读答案11-19
窗外现代文阅读答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