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
2、交流搜集的资料
3、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
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
3、交流读书感受。(5、6个生)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三、学习“毁灭”(5段)
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
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四、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反思:
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2、“三仙山”神话传说的介绍,是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以后继续注重这种介绍。
3、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我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
4、边读书边写点批注;抓关键词,中心句,这些阅读策略今后在预习中还要继续狠抓,落实到实处。
这节课上下来,总感觉缺少一种“宏观调控”的那种能力,引领性的指导太少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
一、背景导入,积淀情感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现在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试着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绚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同学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同学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同学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同学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身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俺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俺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身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局部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xx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局部,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
1、自身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课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局部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俺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可胜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示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安排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请同学一一说出来。想想自身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俺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同学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xx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xx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局部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局部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方法了,也不放过,想方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摆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只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三、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局部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语文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教时: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有关语句。
2.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痛惜文化精华的毁灭的情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实践中感悟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毁灭。
1.齐读课题,感受“毁灭”。哪部分写了毁灭?齐读——看视频
2.除了写毁灭,还写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组织语言说一说。(理清思路:感慨——辉煌——毁灭)
3.面对圆明园的毁灭,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读课文第一段。
4.听着这样的感慨,结合预习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题目是毁灭,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昔日的辉煌等——梳理问题。)
二、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表达方法。
(一)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2、3、4)
(二)默读写昔日的圆明园的部分,了解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建议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预设:第二自然段:规模之大 第三自然段:建筑之美 第三自然段:文物之精等)
(三)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分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1.规模之大
“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结合资料说说有多少小园?——看图。——读出“众星拱月”的布局。
2.建筑之美
(1)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出示对比:有殿堂,也有亭台楼阁;有 “买卖街”,也有山乡村野。
课件引导:发现描写特点。(对比)——读出对比。
(指导总结:高大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 象征着市井文化的买卖街——象征着乡村文化的山乡村野)
(2)仿建和创建的建筑。
观看图片,直观感受建筑之美。
海宁的安澜园: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小住于此,让画师摹绘下来,在圆明园中建造了安澜园,名字都没改。
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色、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根据资料说说是根据什么建造的?
看到“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你想到什么?
(举出“看到的,看不到的”例子,对比中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记一记这些名字,背诵。
(3)领略圆明园不同的建筑风格。
视频欣赏西洋景观。
(4)真是: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的建筑用一个词来形容?(应有尽有,无奇不有,数不胜数等)难怪文中说,漫步园内, 。流连其间, 。
(5)静心读读这段文字,看看是怎样写的?
(讨论:概括——举例——小结——感受)
3.文物珍贵部分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1)课件出示:从“上自……下至……”中,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历史长,文物多)
通过资料感知文物珍贵:秦朝之前的朝代称为先秦,谁查资料了?这段历史到底有多长?
在这么长的岁月中,会留下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课件展示现存在世界各国博物馆中的几件文物。
(2)所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怎么写的?(总——分——总)
4.师生对读,再次感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规模宏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建筑精美,(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物珍贵,(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运用资料,介绍昔日的圆明园。
假如有客人来参观昔日的圆明园,请你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课文的内容向客人介绍圆明园。(分组讨论——汇报)
四、解疑,感受毁灭之痛。
1.就是这样一座至大、至精、至美的圆明园毁灭了,带给我们怎样的痛惜?把感受带入最后一段读一读。
2.解疑: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昔日的辉煌?(反衬)
3.再次质疑,引发学生课下继续探讨的兴趣。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6-12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经典】05-15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0-18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8-03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0-26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1-25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2-19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06-23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8-23
圆明园毁灭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