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辛弃疾赏析参考
辛弃疾主张为恢复中原而建立功名,但此词第二句却说“功名馀事且加餐”,这是为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鹧鸪天辛弃疾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鹧鸪天辛弃疾赏析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唐诗宋词中充斥着很多“离愁别绪”,想想也难怪,“离别”本就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忧愁的文人骚客,在那个偏远的年代也许真应了费玉清的那首《千里之外》——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所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离别时。即便对于生性豪放的辛稼轩,也是难免如此——只不过他的所谓“泪未干”别有一番隐情。
“阳关”即阳关曲,也叫阳关三叠,还叫渭城曲——这狗血的名字可以出一道很烧脑的填空题。这是根据诗佛王维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古曲,古时文人骚客离别时唱这首歌烘托一下气氛,那泪花子就滔滔不绝了——然而辛稼轩应该不至于唱完了还“泪未干”,这里的“功名馀事”更来得有些突兀,可如果联系到他这一生的经历,也就不难理解原因何在——想来他所面对的是一位知己,所以酒过三巡之后,心底的不忿也随之而来,功名并非多余之事,只是时光如白驹过隙,建功立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渺茫,纵然愤愤难平又能如何?还不如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来他个一醉方休。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渲染了一幅令人压抑的送别场景,“树”的远去只是视角的转换,其实是“人”的远去——也或者是理想正变得越来越渺茫?乌云裹挟着雨水将苍山遮蔽,一如友人此去那扑朔迷离的前程,也或者恰似辛稼轩只因外界的种种阻挠而被一再放逐的戎马半生?从古至今有多少往事令人愤恨,是一千件,还是一万般?难道唯有离别才使人悲伤,唯有聚首才令人欢畅?长江风高浪急,但不见得真的险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其一》)”,想在人世间混出个人样,才是真的难!
人在不快乐的时候,总难免触情生情,正如辛稼轩心里的'不痛快恰逢好朋友的远行,且不论这位好友是谁,这样的场景无疑会放大诗人心底的痛苦,对于一腔热血却屡遭排挤打压的人来说,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只不过令人感到悲伤的是这位值得崇敬的风流才子心比天高,奈何命比纸薄,注定一辈子只能在诗词中诉说他的悲壮……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济南由此也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学中心。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鹧鸪天辛弃疾赏析参考】相关文章:
鹧鸪天辛弃疾赏析01-12
辛弃疾鹧鸪天赏析01-04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11-02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赏析11-02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11-02
鹧鸪天掩鼻辛弃疾赏析01-15
鹧鸪天辛弃疾古诗赏析01-12
辛弃疾《鹧鸪天》的赏析01-10
鹧鸪天辛弃疾的赏析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