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时间:2020-09-12 16:22:20 乡愁 我要投稿

乡愁教案范例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乡愁教案范例,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zuowen.c321.cn/wenxue)。

乡愁教案范例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它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首诗《我爱这土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这一文体的特点,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也已有所把握。《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

  1、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 联想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诗海骊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刘长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让学生说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

  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进入——

  (二)诗文赏析 (四个环节 即: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 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第一环节:我想听

  1 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意对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深沉 语速——低缓 感情——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第二环节:我要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第一节 回忆 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 遗憾 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 失落 痛苦 (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第四节 惆怅 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1 生对读

  2 组内读

  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

  第三环节:我会品

  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

  第四环节:我能写

  让学生续写“乡愁”

  将来呀

  乡愁是

  ————————

  ————————

  2011年4月23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举行“华光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的致辞中为39年前写的“乡愁”续写了新的篇章:(大屏显示)

  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欲望。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我顺势小节

  (三)课堂小结

  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我们一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母亲,我回来啦!”

  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

  (四)作业布置:

  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层次不同的作业题:

  必做: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选做: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

  (五)板书设计: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学生 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拓展阅读:课后练习

  一、基础题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同一的愿望。

  5.乡愁本是难以捉摸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结果就会留于平庸和空泛。但我们发现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6.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又单而浓,主题又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7.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口语练习:

  新中国已经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台湾却仍是一个有家难回的孩子,台湾同胞更是望眼欲穿,想早日回到祖国大陆,与亲人团聚.请以“隔海相望的亲人,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慰藉台湾同胞的相思之苦.

  要求:1.感情真实

  2.字数不限,一句话也行.

【乡愁教案范例】相关文章:

《乡愁》的语文教案范例11-12

《乡愁》教学记录范例11-14

仿写诗歌乡愁范例10-31

《乡愁》教案11-07

《乡愁》教案参考11-13

《乡愁》教案实录11-11

乡愁优秀教案06-26

乡愁教案ppt06-23

乡愁教案小学06-16

乡愁新课标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