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甫诗:《望岳》

时间:2020-10-11 16:14:55 望岳 我要投稿

解读杜甫诗:《望岳》

  引导语: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首《望岳》。

解读杜甫诗:《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眦(zi):眼角。此句言极力睁大眼睛,以致于眼角破裂。

  2、会当:应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人生在事,自然当有所为。不甘人后、舍我其谁的精神一定会让后人心潮澎湃,可是不加节制,舍王道而取霸道,意气就会变成砒霜利刃,伤人伤己。故所谓之霸气者,亦俗气也,为人为诗,为书为画,都是大忌。

  解读:

  为后人口口相传的往往不是作者最喜欢的作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我们一直希望能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只有在领会到”学不为人“,专心内省时,才有可能将此目的达成。只是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我们或已远离人世喧嚣,我也不再是那个自负的我,则“一览众山小”本身就成了一段黄粱,不值一提了。这个事实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了解和知道?所以,”凌绝顶“之后又能怎样?见“众山小“也未必就是最高的人生追求。何况执着于此,一个人还有可能落入一种孤寂冷清的顽空情绪。这才是大问题呢!可惜世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关枢,以盲引盲,最终落入无间地狱而不能自拔。

  是以此诗虽然脍炙人口,当为杜甫诗作中最著名者之一,可惜却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年轻的杜甫还有许多的雄心壮志,偶尔的挫折也没有让他认清形势,所以来到泰安,登临泰山,有”一览众山小“的想法,也不奇怪。至少他应该是从泰山的文化意义上去理解界定的,所谓”众山小“既有客观意义的描述,也有文化层面的推崇。我觉得年轻的杜甫更侧重于后者,毕竟一个儒家子弟对于文化的'执着追求还是令人尊重的。

  有人说诗曰《望岳》,则杜甫并未登临泰山,这是没有登山经验的人在凭空乱讲。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银河,一个人在泰山上一样可以观望泰山。望文生义,是学习诗歌的最大敌人,诗言志,但又不能直截了当地阐释,那样没有什么美感,河流曲折幽深才有味道,诗歌要一咏三叹才有感觉。故所以望岳者,不单指登山之感觉,亦有厕身文化大家之情愫在,望即在也,则身与五岳之首同尊,则诗人的文化气概确实令人不免侧目。如果把“望”字凿实,不能身躯与山河大地同在,年轻的杜甫是否能成为我尊重的老杜,真是一个很难确定的话题呢。

  不过,文人一般喜欢大话欺人,年轻的杜甫也不能例外。侥幸他成了大诗人,否则此诗必不能成为如此风光的经典。毕竟胸怀浩荡,却也生出无数的白云,眼睛瞪得再大,也不过是看见几只夕阳中的归鸟,看似气魄宏大,实则显得有些勉强。本来能力就不在这个方面,非要”致君尧舜上“的年轻杜甫在此一样犯了个年轻人的错误,太勉强自己。可是没有这层勉强,又没有后来真正可以傲视古今诗人的老杜了。于是,如何把握那个度就成了后人学习老杜最要紧之处了。所以,年已中旬的我对于这首诗取的是第一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取其舒缓平和,又内劲十足的状态。明明壮志凌云,却又安静守道,明明不甘寂寞,却又能保持平和。这种心态是一个人成长的沃土,保持它,不抛弃不放弃,于是,年轻的杜甫才能度过了一生的苦厄,成了令人景仰的老杜。

  米芾说范宽的山水:“显显如恒岱”,取其画浑厚雄壮,后人说范宽山水根基浑厚,所以能有后学如江之鲫。杜甫此诗又远胜于此,不惟浑厚雄伟,又多了一点平静缓和之心,不单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众多后世的学者。唯一可恨的对于此诗的误读,令大多学子只知道登山登山,却忘记了留恋一下眼前的美景,结果于文化修为上过犹不及,错过了人生大好的时光。以盲引盲之憾,令人唏嘘不已。

【解读杜甫诗:《望岳》】相关文章:

解读杜甫《望岳》10-22

杜甫的诗:望岳12-04

杜甫诗望岳翻译11-04

杜甫 《望岳》06-30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12-23

杜甫诗望岳 "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09-25

杜甫《望岳》译文及全诗赏析12-24

望岳杜甫诗翻译与析赏11-19

杜甫《望岳》评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