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译文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主以委任为难,人臣以塞责为重。任之重而责之重,可也;任之轻而责之重,不可也。愚无他识,请以汉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则任,可以止则止。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其意曰:“我以其人长于某事而任之,在他事虽短何害焉?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他人虽伪何害焉?”故萧何刀笔之吏也,委之关中,无复西顾之忧;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余金,不问出入;韩信轻猾之徒也,与之百万之众而不疑。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故孝文虽爱邓通,犹逞申屠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终定天下大策。当是时,守文②之盛者,二君而已。元、成之后则不然,虽有何武、王嘉、师丹之贤,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牵于帷嫱近习③之制,是以王道浸微,而不免负谤于天下也。中兴之后,唯世祖④能驭大臣,以寇、邓、耿、贾之徒为任职,所以威名不减于高祖。至于为子孙虑则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之人而致败,由是置三公之任,而事归台阁,以虚尊加之而已。然而台阁之臣,位卑事冗,无所统一,而夺于众多之口,此其为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者愈矣。至于治有不进,水旱不时,灾异或起,则曰三公不能燮理阴阳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诛死,岂不痛哉!冲、质之后,桓、灵之间,因循以为故事。虽有李固、陈蕃之贤,皆挫于阉寺⑤之手,其余则希世用事全躯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则委之诚可也。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于其心,是岂禽息鸟视⑥而不知荷恩尽力哉?故曰:“不疑于物,物亦诚焉。”且苏秦不信天下,为燕尾生⑦,此一苏秦倾侧数国之间,于秦独以然者,诚燕君厚之之谓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顾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选自《古文观止》,中国华侨出版社)
【注】 ①申屠,即申屠嘉,汉文帝时任丞相。②守文:遵守成法。③帷嫱近习:帷嫱,后宫宫女;近习,皇帝身边的亲信心腹。④世祖:指汉光武帝刘秀。⑤阉寺:宦官。⑥禽息鸟视: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右盼地看人(意为胆小害怕)。⑦尾生: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庄子·盗跖》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事虽短何害焉 害:妨碍
B.由是置三公之任 置:设置
C. 而夺于众多之口 夺:强行改变
D. 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 输:献出
9、B(置:放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请以汉之事明之 B. 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D. 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0、A(介词,用。B表被动/向C助词,的/主谓之间D表承接/表转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B.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C.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D.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认为萧何、陈平、韩信虽各有不足,但根据各人特长和忠心来任用。这种用人不疑的态度使各类人才帮助高祖成就了帝王之业。
B.汉高祖之后,孝文、孝武遵守高祖的用人原则,国家继续繁荣昌盛;西汉元帝、成帝则用人不当,导致外戚宦官专权,国势日渐衰微。
C.东汉冲、质之后的当权者开始削减三公职权,把重任归于台阁,使人才受到压抑摧残,即使有一二贤臣也难起作用,以致国家灭亡。
D.全文由如何用人之理入事,再由事而理,把用人之道归结到“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这一点上,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2、C(“削减三公职权,把重任归于台阁”光武帝时便开始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6分)
(2)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4分)
13、(1)这三个人,难道向来就拥有忠诚的名声吗?大概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放在一起,别人不能挑拨关系从而事情就能成功了。(6分。要点:“是”“素”“著”“济”句意各1分)
(2)所以君主把人当作猪狗来蓄养,人的行为就像猪狗一样;把人当作国士来对待,人们也用国士的标准来振作自我。(4分。每句1分)
【参考译文】
君王把委任官员作为难事,大臣把尽职看成重要的事。委任的担子越重要求他的越多,这是可以的;委任的担子很轻要求他的却很多,这是不行的。我也没有什么见识,请让我用汉朝的事情说明这个道理。高祖任命官员时,可以委任的才委任,应该罢黜的就罢黜。至于每个人的自身,才能有长有短,选取他的长处不计较他的短处;情义有忠诚有虚假,相信他的忠心而不怀疑他的虚假。他的意思是说:“我因为某人擅长某事才用他,在其他方面即使不擅长有什幺妨碍呢?我因为某人忠于我才任用他,他对别人即使虚假有什么妨碍呢?”所以萧何虽然是个管文案的小官,把整个关中交给他治理,不用再担忧西部的安危;陈平是个逃亡的俘虏,送给他四万金而不过问账目的出入:韩信是个轻薄狡猾的家伙,给他上百万的军队也没有怀疑过。这三个人,难道向来就拥有忠诚的名声吗?只不过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放在一起,别人不能挑拨关系从而事情就能成功了。
后代遵循高祖的事例就很少有失败的事,不遵循就会失败。因此孝文帝虽然喜欢邓通,还是能达成申屠嘉的心愿;孝武帝不怀疑金日磾和霍光,最终才决定了天下大事。在那时,极力遵守高祖成法的只有这两位君主罢了。元帝、成帝之后却不是这样,即使有何武、王嘉、师丹这样的贤人,却受到骄宠的外戚宦官的胁迫,依赖于后宫和近侍,因此王道逐渐消失,不免受到天下人的议论。光武帝中共以后,只有世祖善于管理选用臣子,任用寇、邓、耿、贾等人,所以他的威名不小于高租。在为子孙考虑这件事上不是这样想,反而认为元帝、成帝以后三公受到外戚宦官和后宫近侍的威胁才导致失败,因此放弃三公的职责,把事务归到台阁,只给他们一个高贵的空头衔而已。然而台阁大臣地位卑微,事务繁多,无人主政,被众人的言论强行改变,这样受到外戚宦官、后宫近侍的胁迫更严重了。到了不能治理天下得平安的地步,再加上不时发生水旱灾害,有时还有其他怪异的景象,于是有人就说三公不能调理阴阳,也想不出计策免除混乱,甚至有的三公被杀了头,怎么不让人痛心呢?冲、质以后,到了桓帝、灵帝时,却又按照前朝的旧例办事,虽然有李固、陈蕃这样的贤人,也被宦官打败,其他人都只是迎合世俗保全自身而已,国家政治怎么能确立起来呢?这就是委任得轻而要求过重的缺陷。
唉!普通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没有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知道他有能力就委以重任是可以的,认为他忠心就正式授以官职是可以的。委任真诚的人,他会献出自己的真诚,委以重任的,他也会承担这个重任,使国君和下属以诚相待,在心中常存恩义,这样难道会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古盼却不知道感巴戴德尽心尽力吗?因此说:“不怀疑别人,别人也就有诚心。”苏秦不信任天下人,只相信燕国,一个苏秦周旋于几个大国之间,他却只对燕国这样,实在是因为燕国国君恩待他。所以君王把人当作猪狗来蓄养,人的行为就像猪狗一样;把人当作国士来对待,人们也用国士的标准来振作自我。所以说平常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没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只看国君对待待他们的心意怎么样了。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个人恩怨
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王安石去世后,中书舍人苏轼为其撰《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足见关系的不一般。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熙宁二年(1069),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阻拦并力荐吕惠卿。同年,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安石大为不悦。神宗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却说东坡不是“可奖之人”。神宗说东坡文学出众,为人亦平静,司马光、韩维等大臣都称道之。王安石回答说东坡是“邪险之人”,还说1066年东坡遭父丧时,韩琦等赠送赙金不受,却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苏木入蜀,还说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东坡虽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当个通判,不可大用。
然而王安石却绝非奸佞小人,他与苏东坡的矛盾仅仅是政治观念的不同,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当然要打击,排斥清洗反对派,但也仅仅是将其降职或外放,从不罗络罪名陷害对手,也从未企图将对方置于死地。甚至,当“乌台诗案”发生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朋友兼政敌苏东坡,直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要知道王安石与苏东坡长期政见不和,而苏东坡却正是因为蔟击新政而罹祸,王安石却能摒弃私见主持公道。更何况,当时不但苏轼本人已经屈打成招,就连他自己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噤若寒蝉,无人敢为苏东坡说一句话,而王安石这时却是一个被皇帝和百官厌弃的人,此时他受尽攻击遍体鳞伤,又痛失爱子家破人亡,一人孤独在家独守贫寒,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冒险在苏东坡的亲友都不敢为他说话时上书皇帝为他申冤,正因为个人品德高尚,所以他可以不顾个人好恶宁肯冒着危险在别人都不敢为苏轼说话,甚至连其亲朋好友都不敢为其说话时在自己失势的情况下仍然挺身而出为苏轼向皇帝直言鸣冤,真可谓高风亮节!
同样,苏轼对王安石的不满也仅仅限于政治观念上,苏东坡不但在王安石落难之后写诗给他,说“从公已觉十年迟”,而且在代宋哲宗所拟的敕书中,高度评价自己的这位政敌,说正因为天意要托付“非常之大事”,才产生王安石这样的“希世之异人”,并称赞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期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此外,王安石的品行不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十分敬佩,无话可说。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且是历史上惟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译文】相关文章:
王安石《元日》原文与译文03-10
望岳原文和译文09-23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07-29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04-08
《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04-02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译文04-22
木兰诗的译文和原文09-15
《庄子》寓言·原文和译文10-15
王安石《元日》译文09-03
元日王安石译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