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苏轼的诗
苏轼的诗1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
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酣( ) (2)腰( )
(3)既( ) (4)袖( )
答案:
喝得痛快 腰间插着 已经 从袖子里
14、翻译(4分)
(1)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客皆引满醉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这两个句子时,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知音”这里是懂音乐的意思。
答案:
(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15、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3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全文内容后,用相关成语概括这件事。
答案:
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苏轼的诗2
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
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常七八。
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
元丰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记其事。
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惭月影,怅焉感初凉。
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
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扣门呼阿同,(子由,一字同叔。)安寝已太康。
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
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
想见冰槃中,石密与柿霜。
(予欲请东川而归,二物皆东川所出。)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
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
苏轼的诗3
[宋]苏轼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
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
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
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
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
逝将仇池石,归泝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
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
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
风騣掠原野,电尾捎涧谷。
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
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苏轼的诗4
读李白的诗,感觉那不是文学,是摄影作品。
李白使用文字,就如同摄影师使用照相机。他有能力用文字摄影,把雄伟浪漫,美仑美幻的自然真实准确的呈现给你。
当我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时候,总有种感觉:李白真神人也!
苏轼更喜欢在他的诗词里展示他的精神世界,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这是苏轼和李白最大的文学气质差异。
同样是写庐山,李白喜欢写庐山的雄伟,于是就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更愿意思考庐山的内涵,于是就有了:“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精神世界,是非常难以把握分寸和尺度的。正如曹操所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比甜多,那么我们怎么可以不写人生的苦呢!
我们应该怎样描写苦,才是文学的巅峰,才是众生的福音。
戴复古写过一首词,有曰:“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如果一个作家写的苦让我们的读者更愤怒了,更压抑了,更纠结了,更失去方向了,这样的文学真的是上乘之作吗!?我们应该这样刻画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苦吗!?
苏轼的朋友因为乌台诗案被牵连,发配蛮夷之地的岭南,归来京城后与苏轼相聚畅饮。席间,苏轼和朋友歌女的一番对话让苏轼诗兴大发,挥笔写就那首著名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万里归来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蒙冤受屈,背井离乡,艰苦卓绝的生活后,那个人回来了,那个人似乎是比从前年轻了,而且那个人是笑着回来了,笑得那么自然,美好,带着岭南梅子的香甜。
于是观众大惊,难道痛苦让人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吗!?
于是答案呼之欲出,那答案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痛苦被文学家转化为轻松和答案后,我还是想哭泣,但我绝对不会迷茫。
秦观是苏轼的学生。在秦观的作品里,到处都是苏轼的影子。
下面,我想引用能让我泪流满面地一首词,那就是秦观的《鹊桥仙》。
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在飞奔的泪水中体味下什么叫做顿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爱情,有着迢迢银河阻渡,多么悲凉。
然而在诗人眼里,一年一度的相逢,却胜似人间厮守的无数,这是为什么呀?难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都不忍回头看鹊桥的归路般深厚的爱情,相逢一次就足够了吗!?难道一年一度的相逢不是可悲可叹的悲剧吗!?于是我们再次需要答案。
那答案就是,“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肉体远隔天涯海角,但是情在那里,但是心在一起,难道这不是最美的爱情吗!?难道这不是最真的答案吗!?
当一个人有能力用文字拍摄真实,他就是诗仙。
当一个人有能力用文字把痛苦转化为轻松和答案,他就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领袖。
苏轼的诗5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是茶的知音,苏轼大约有20xx多首诗词流传下来,其中与茶有关的便有80多首,他常以茶喻人,以不同茶的品味比喻人的性格与品质,寄托自己的志向,又常以茶来烘托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他不仅留下“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句,还留下颇能显示其长于茶道的名篇。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翁,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外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村长短更。
花果山云雾茶的民间传说
花果山云雾茶产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是绿茶类名茶。该茶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儿茶多酚类和咖啡碱含量均较高。下面我们来看看花果山云雾茶民间传说吧。
1、有关云雾茶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善良,秉性聪颖的姑娘,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跳崖殉情。后悬崖下长出了两棵云雾茶,据说:它们的根连在一起,年复一年,就多起来了。
2、“云雾茶”之名,最早见于《海州志》。据传:宿城山顶悟正庵多茶树,其中有棵南宋时所植的大茶树,常年沐浴于云雾之中,山寺僧人每年采一、二斤精茶,珍藏如“龙团凤饼”,秘不示人。其后,云雾茶迅速发展,满山遍野,翠碧丛丛,清香沁人,连紧邻的江苏第一高峰花果山玉女峰上也种上了云雾茶。据品评,玉女峰上所产茶叶质地尤其清纯,因而所产云雾茶,皆以花果山为名。
其特质形似眉状,叶形如剪,清彻浅碧、略透粉黄,润绿显毫;冲泡后透出粉黄的色泽,条束舒展,如枝头新叶,阴阳向背,碧翠扁平,香高持久,滋味鲜浓。花果山云雾茶又因它生于高山云雾之中,纤维素较少,可多次冲泡,啜尝品评,余味无穷。
苏轼的诗6
日月来往,斗转星移,数百年转眼已成为历史,而历史却将永远铭记。“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是谁?是你苏东坡。
你也曾写过那么豪放的诗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你也曾写过那悠然自得田园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你也曾写过那弥漫着你强烈得要杀敌报国是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仕途不顺,因奸臣的谗言无数次被贬官,先是在中年时被贬至黄州,后晚年时被贬入惠州,又接着被贬进儋州,你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又一次拿起了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你对世人的美好祝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你怀才不遇的愤懑,“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你洁身自好的清寒……
你让我感到你的悲怆、愤怒、失望。你无奈、迷茫、彷徨,你在这乱世之中,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诗在掩盖住这颗不知所措的心。
在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时光里,诗词是你遮风挡雨的.家,在平平仄仄的屋檐下,诗词是你慰藉心灵的良药。
品读你的诗,我仿佛与你面对面谈话,聆听你对世道不公的责备,感受你走遍天下却依然乐观的心。
在你的诗里我读懂了很多。
苏轼的诗7
寄刘孝叔
宋代 苏轼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译文
君王要讨伐骄横的夷虏,要它们臣服,椎破铜山,开发铜矿,铸制铜虎符。
接接连连派遣了三十七位将军,不断走马西来各自开设军府。
南山砍伐木材作战车的轴,东海取出鼍的血涂抹战鼓。
佚役汗流奔走哪一个敢放慢步子,恐怕影响军需供应而死于刀斧。
保甲虽村相连然乡民未普遍团聚,方田法诉状如雨乡民纷诉苦。
近来新降公文要实行手实法,挖掘剔括到口粮和种粮谁种粮谁敢说不。
还要沿着各条生计脉络,仔细搜求以至一丝一缕。
皇上诏书怜惜老百姓痛苦的情意实在是深厚,官吏办事的材能浅薄,辜负朝廷希望,白费许多劳苦。
平生的学问平平常常只属于流俗,混在吹笙吹竽的队伍中哪得和别人比教。
忽然命令我单独演奏《凤将雏》,仓促之间想吹好哪里能得到曲谱。
朝廷派我独当一面来密州做知州,我实在没有现成的好办法为老百姓服务。况且密州这些年连年苦于饥荒,老百姓剥树皮啮草根甚至吃泥土。
今年雨雪颇能应时令,偏又报蝗虫长起了翅膀,长壮了腿股。
发起愁来,洗洗酒盏,想勉强喝几杯,寂寞空荡的书斋里,只躺卧着空酒壶。
公家厨房已经整整十天没肴炊烟,岂敢望红裙舞女踏着筵席起舞。
老朋友多次从山中寄信来,信上只有“当归”两个字,没有别的言语。
正准备和雀鼠一样偷太仓的粮维持自己混下去,还不想辞职不干,不愿挂冠神武。
吴兴丈人您世事看得透辟,淡薄名利,平日立朝办了许多好事非问小补。
自从朝廷派遣使者到各地,各地闹得不安宁,您回到了二浙家乡,做起了湖山主。
那些置身于渔钓者之间的隐士,行踪是高尚的。身居朝市过着隐居生活的大隐士,何曾放弃过簪组。
您现在身为宫观,就享受着这种闲悠。想起去年相从的岁月,还感到很大的不满足,我向您求教问道,您允许我做一些粗略的陈述,但陈述得很不够。
我准备弃官不做,跟随您完成学业,无奈俗缘未尽,那得拜见您,只得罢休。
您的家就在霅溪上,我知道那个地方,上面有白云如白羽毛一般,环境很清幽。
您应当怜惜我进退不得到处奔波的苦衷,象达摩大师那样教会我安下心来,安心密州。
注释
刘孝叔:名述,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熙宁初任侍御史弹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
骄虏(lǔ):指契丹和西夏。神宗初继位,先后对西夏和南方少数民族用兵。
椎(zhuī)破:以椎击破。铜山:这里指产铜之山。虎: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联翩:接连不断。
开府:成立府署,自选僚属。
鼍(tuó)鼓:即用鼍皮蒙的鼓。鼍,扬子鳄。漫:当作鞔,以皮蒙鼓。
军兴:朝廷征集财物以供军需。污资斧(fǔ):因获罪伏法被斩。资斧,利斧。
保甲:指保甲法。团未遍:指保甲法因遭到老百姓抵制,百姓还未完全组织起来。团,聚集。
方田:指方田均税法,每年九月官府派人丈量土地,按地势土质分五等定税。讼谍(sòng dié):讼辞,诉讼文书。这句说方田均税不公。引起民间诉讼纷纭。
尔来:自那时以来。手实:指手实法。
挟剔(xiétī):搜求挑取。穷脉缕:言法令苛细至极。
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恻怛(cèdá):哀怜、同情。信:确实。
流俗:据《施注苏诗》,王安石对神宗说苏轼兄弟学本流俗。当时讥议新政的人,王安石都攻击他们是流俗。
比数:相提并论。
凤将雏(chú):汉代乐曲名。
啮(niè):咬。啖(dàn):吃。
甒(wǔ):酒器。
更望:岂望。红裙:指歌舞妓。
当归:本药名,古人常用以表示应当归去。
太仓:京城中的大谷仓。
神武:神武门,建康(今南京市)宫门。
吴兴丈人:指刘孝叔。
二浙:浙东、浙西。这句说刘孝叔挂冠归去。
大隐:身居朝市而过隐居生活。簪(zān)组:官服。簪指冠簪,组指冠带。
去年:指熙宁七年春苏轼与刘孝叔会于虎丘。
粗:粗略。
逝:通“誓”,表示决心之词。卒业:完成学业。
霅(zhá)溪:在吴兴,由东苕溪、西苕溪等水汇合而成。
初祖:初传禅宗来中国的达摩。这句要刘孝叔教以安心之法。
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苏轼赴密州任途中与刘孝叔等六人会于吴兴,著名词人张先作“六客词”,成为文坛佳话。熙宁八年(1075)四月十一日苏轼作此诗,对王安石变法作了相当尖锐的.讥刺,并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进退维谷之情。
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到“吏能”句,是讥时,讥刺宋神宗,王安石对外开边,对内变法,本想富国强兵,结果事与愿违。神宗即位不久,鉴于宋王朝同辽国和西夏的屈辱和约,有增强兵备,“鞭笞四夷”之意,先后对西夏和南方少数民族用兵,故此诗前八句首先讥刺开边。为了铸造铜制虎符,调发军队。已“椎破(以椎击破)铜山”,大量采铜,可见征调军队之多,这是夸张的写法;但熙宁七年(1074)九月置三十七将,皆给虎符,则史有明文记载;这一年八月遣内侍征调民车以备边,十一月又令军器监制造战车,“伐木作车轴”也是事实;取鼍皮以张战鼓,虽史无明文,但征集牛皮以供军用却与此相似。而这一切征调,谁也不敢怠慢,否则就有资斧(利斧)之诛。苏轼并不反对抵抗辽国和西夏,他青年时代就表示要“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就在写这首诗前不久还表示“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就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但是,他反对“首开边隙”,反对为此而开矿、置将、伐木、取鼍,加重百姓负担,闹得鸡犬不宁。
“保甲”四句是讥刺新法的。“团未遍”,写保甲法因遭到一些老百姓的抵制(有人为了不作保丁而截指断腕),还未完全组织起来。“方田”写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均定献税,引起民间诉讼纷纭。“手实”写令民自报土地财产,作为征税根据,“尺椽寸土,检括无余”(《宋史·吕惠卿传》),这就是“抉剔根株穷脉缕”的具体内容。“诏书”二句是对第一部分的小结。这些诏书表现了宋神宗对民间疾苦有深厚的哀怜同情之心,但这些新法一个接一个地颁布,事目繁多,吏能浅薄,并未取得实效。纪昀称这两句是“诗人之笔”,意思是说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皇帝。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宋神宗、王安石的主观愿望同客观效果的矛盾。
第二部分自“平生”句至“更望”句,是自嘲。熙宁二年(1069),苏辙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神宗问王安石:“苏轼如何,可使代辙否?”王安石不赞成,认为他们兄弟“学本流俗”。“众里笙竽”,即《韩非子·内储说》所载滥竽充数一典的活用。第二部分的前四句是说:他早被王安石判为“学本流俗”,像滥竽充数一样,平庸得无可比拟;现在突然要他担任密州知州,作地方长官,独奏一曲,这就像要南郭先生单独吹竽一样,怎么吹得好呢?这是从主观上说的,接着又以“况”字领起,进一步讲客观上的困难:密州仍然旱灾、蝗灾不断,老百姓饿得以草木泥土充饥,作为知州的诗人自己也“斋厨索然,不堪其优,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过着“揽草木以诳口”的生活(《后杞菊斌》),更谈不上置酒宴、赏舞听歌了。“红裙踏筵舞”,是从韩愈《感春》“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句化出。
“故人”句至末句为诗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故人”(刘孝叔),戏语连篇,尤为曲折多姿。当时,已经提举崇禧观,过着隐居生活的刘孝叔多次寄书劝苏轼“当归”。苏轼同朋友开玩笑说:他虽“学本流俗”,是“众里笙竽”,但总比那些盗食太仓之粟的雀鼠即贪官污吏好得多。他们都做得官,却要他像南朝陶弘景那样脱朝服挂神武门,辞官不干了。这既回答了故人“当归”之劝,又嘲笑了当时一些无能的官吏。接着他称颂刘孝叔在朝直言敢谏,有补于世,及见朝廷遗使(冠盖)扰民,就立即自请提举宫观,归隐湖山;但“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代王康琚《反招隐诗》),要过隐士生活也不一定非弃官不可。这样既赞美了刘孝叔的“高踪”,又为他暂不归隐作了辩护。最后又转圆说,前一年相聚时已闻其道之大略,他定将弃官,到刘孝叔处完成这段学业,只怕俗缘未尽,未必能睹刘孝叔之大道。或进或退,他正惶惶不定,有望故人教以安心之法。据《景德传灯录》载,慧可对达摩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吾与安心竟。”末句即用这一佛典。
这是一首七古。范梈说:“七言古诗······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为正,奇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见《仇注杜诗》卷一引)苏轼这篇七古就具有上述特点。第一部分讥刺新法,语言相当尖锐,却以“诏书”二句收住,揭露既深刻,又不失诗人忠厚之旨。然后顺手拈出王安石对他的职责,转入自嘲,转得既陡峭又自然。既是流俗、滥竿,就难于胜任独当一面的知州,何况又是灾伤连年的地方。苏轼的话看似自谦,实际却回驳了“流俗”的指责。时局和他的处境既是这样艰难,原本应接受故人“当归”的劝告,但作者却一波三折地反复申诉“未肯衣冠挂神武”,这就是“变化不可纪极”,这就是“东坡诗推倒扶起,无施不可。”(刘熙载《艺概》卷二)苏轼诗长于比喻,这首也不例外,如以“纷如雨”喻诉讼之多,以“抉剔根株穷脉缕”喻“手实之祸,下及鸡豚”,以白羽喻白云等。特别是“平生所学”四句,纪昀特别称许说:“妙于用比,便不露激讦之气。前人立比体,原为一种难着语处开法门。”这四句本来牢骚甚重,但由作者以“众里笙竽”坐实“流俗”的指责,以“独奏凤将雏”比喻任知州,反而显得风趣、幽默,“不露激讦之气”了。
苏轼的诗8
《和桃源诗序 》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①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③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④,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⑤,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
①止:通只,只有。
②寿:长寿。
③或:有的(人)。
④醢(Xi):醋。
⑤焉:于此。
译文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芳香而香甜,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赏析
苏轼的这篇诗序中,一方面驳斥了过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错误 另一方面把桃花源和仇池 青城 菊水并举寄托了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的由衷赞许
苏轼与众不同,他对桃花源的存在表示了怀疑 这是指桃花源那样的社会,而不是指桃花源这个风景区 先于苏轼的唐代韩愈也表示过怀疑,他在 桃源图诗里开笔就写道: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没有提出更多的根据加发否定唯有苏轼把否定传说中的桃花源存在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
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陶渊明集》。
相关问题
作者列举了青城菊水,是为了说明?
答: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举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
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花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
答:苏轼《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多过其实的。
1、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1分)
2、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4分)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2)饮其水皆寿。( )
(3)或至百二三十岁。( )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3、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参考答案】
1、桃花源记(1分)
2、 ①、只 (1分) ②、长寿(1分) ③、有的人(1分) ④、这里(1分)
3、多过其实(2分)
4、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3分)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附赏析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海棠》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四菩萨阁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阅读答案附赏析喜雨亭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游褒禅山记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苏轼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红梅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阅读答案附赏析苏轼对“竹”的游戏性观照 阅读答案叶嘉传 苏轼 阅读答案附翻译南堂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阅读答案赏析江城子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范增论 苏轼 阅读答案翻译浣溪沙 苏轼 阅读答案水调歌头(苏轼)蝶恋花(苏轼)西江月(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水龙吟(苏轼)念奴娇(苏轼)永遇乐(苏轼)
苏轼的诗9
次前韵送刘景文
宋代 苏轼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君都头也。)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只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郡中日与欧阳叔弼、赵景贶、陈履常相従,而景文复至,不数日柳戒之亦见过,宾客之盛,顷所未有。然不数日,叔弼、景文、戒之皆去矣。)
何时归帆氵斥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景文近卜居九江,近甘棠湖。)
苏轼的诗10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
宋代 苏轼
旧闻靖长官、贺水部,皆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
章圣皇帝东封,有谒于道左者,其谒云晋水部员外郎贺亢,再拜而去,上不知也。
已而阅谒,见之,大惊,物色求之不可得。
天圣初,又使其弟子喻澄者诣阙进佛道像,直数千万。
张公安道与澄游,具得其事。
又有乔仝者,少得大风疾几死,贺使学道,今年八十,益壮盛。
人无复见贺者,而仝数见之。
元祐二年十二月,仝来京师十许日,余留之不可,曰贺以上元期我于蒙山,又曰吾师尝游密州,识君于常山道上,意若喜君者。
作是诗以送之,且作五绝句以寄贺。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潍、邞,密州二水名。)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祐太平人。
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曾谒东封玉辂尘,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宫夜奏空名姓,怅望云霞缥缈人。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
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
千古风流贺季真,最怜嗜酒谪仙人。
狂吟醉舞知无益,粟饭藜羹间养神。
苏轼的诗11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宋代 苏轼
我本糜鹿性,谅非伏辕姿。
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
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欹。
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势,何必陋盐辎。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
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
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
上山绝梯磴,坠海迷津涯。
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
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苏轼的诗12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宋代苏轼
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
日高黄繖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迩英阁前有双槐,樛然属地如龙形。)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蝌蚪光射天。
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
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臣所赐诗并题目及臣姓名,凡三十四字。)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
(上前此未尝以御书赐群臣。)玉堂昼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
莫言弄笔数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麾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时熙河新获鬼章。是日,泾原复奏夏贼数十万人皆遁去。)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
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谨案唐制: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许缀中书舍人班。今臣以知制诰待罪禁林,故得以紫薇为故事。)
苏轼的诗13
一个人能得到大师的真迹是幸运的,但难在如何巧求“千金一字”,《献曲求诗》不失为一个“金点子”。
献曲求诗
苏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酣( ) (2)腰( )
(3)既( ) (4)袖( )
答案:喝得痛快 腰间插着 已经 从袖子里
14、翻译(4分)
(1)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客皆引满醉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这两个句子时,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知音”这里是懂音乐的意思。
答案:(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15、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3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全文内容后,用相关成语概括这件事。
答案: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苏轼的诗14
宋代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苏轼的诗15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3、《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5、《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0、《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留有一首苏轼的诗,伴随你们走过每个人生。
【苏轼的诗】相关文章:
苏轼的经典诗02-02
苏轼的诗05-25
秦观给苏轼的诗08-23
苏轼的诗【精华】06-11
苏轼写的诗05-25
(优)苏轼的诗06-05
苏轼写的诗12-08
[精华]苏轼的诗07-01
苏轼写西湖的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