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时间:2020-11-24 14:07:41 诗歌 我要投稿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诗歌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关于诗歌的考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参考学习吧!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

  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章

  考纲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要点: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中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作用)。

  3.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包括作品整体或具体语句的修辞手法、写作技法、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特点。其中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对仗、用典、夸张、衬托、借代、通感、互文、双关、反语、反复等。

  常见的写作技法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方面重点在赋(铺叙)、兴(先言他物),描写方面重点在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工笔与白描、渲染与烘托,议论方面重点在先抑(扬)后扬(抑)、卒章显志,抒情方面重点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映衬、烘托、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音韵与节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及其社会意义,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社会价值、人生观。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或认识的局限性。

  第二章 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读诗的基本原则

  一、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

  1、《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二、语言

  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关注词性改变

  例1、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

  例3、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二)、关注语序倒装

  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4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6《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的花重)

  (三)、关注四类语言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鸿雁”指书信。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四)、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1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效果: ⑴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

  2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友情

  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3叠字 重叠使用词语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4纯用名词组合(列锦)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效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三、读诗及鉴赏的总体要求

  1、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2、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3、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4、读诗流程歌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时代、流派要牢记

  第三章 古典诗歌的主要类别及相对的高考考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分类。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第一节各类诗歌特征及鉴赏方法

  一、【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鉴赏示例】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3【“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4【“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鉴赏示例2007全国II卷】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鉴赏示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6【“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7【“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内容特征: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常用技法:借古讽今、以景衬情,古今对比,化用与用典

  【鉴赏示例】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提示: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2、今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8【“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 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若个:哪一个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

  9【“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 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这首词,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提示: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10【“闲适隐逸诗”的特点与鉴赏】

  “闲适隐逸诗”主要是指因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而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1【“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

  “生活杂感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得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多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排除以上10类,那么,“生活杂感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等。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2【“即景抒情诗”的特点与鉴赏】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那种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内容纯粹于或壮丽山河,或繁华景象,或怡人风物,情感偏重于欢快、欣喜、热爱等简单的情感抒写。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即景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衬托对比,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

  【鉴赏示例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②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①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提示: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第四章 高考考点分类解析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形象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生动地抒写出作者的情感,深刻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其次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与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有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举例1: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来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举例2: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二【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最具表现力)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妙)在哪里?

  4、某词富有深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请分析某字或某句在哪一方面的表达效果。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三【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通用的答题思路】

  (1)陈述对象或态度:直接指出关键字词,或表明观点态度。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诗句中乃至在全诗中的含义,包括其表层意义、潜在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描述该字所在句的景象。

  (4)指出用法:指出该词在诗句中的活用现象或修辞手法。

  (5)点明作用: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样的主旨,或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通用的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全国卷Ⅰ】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陈述对象或态度:是“拳”和“退

  (2)解释含义:“拳”是“蜷缩”的意思,这里是栖息意; “退”是“越飞越远”的意思。

  (3)描述景象:鹭鸟在沙滩上蜷缩着栖息,鸿鸟在天空中越飞越远

  (4)指出用法:形象别致生动而又准确的动词

  (5)点明作用: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赏析字词语言”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对平时练习时把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词类和语言风格尽可能逐个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见多自然就可以识广了。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雄浑、豪放、沉郁、清新、自然、俊朗、清幽、淡雅、冷峻、婉约、朴实、华美、洗练……

  第二节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形象:也就是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意象)有机融合就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对意境的分析则包括对诗歌形象、内容、情感的全部把握和鉴赏。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浸润于形象之中的诗歌内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主要指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形成的一种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往往浸染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因素。

  事物形象:指诗中所刻画的某一物件(如:松、竹、梅等)所赋予读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灌注着作者的情感、人格、评价倾向,读者从中得到某中生活启示或人生感悟。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常见的提问模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或: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②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有什么寓意?

  ③诗中塑造了什么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诗中所写形象(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形象(即意象)与诗人的情感综合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200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山环水绕,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清幽恬静。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闲适自得。

  【答案提纲】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雅致情怀。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附录)【古代诗歌中常见形象(物象)类举】

  【古代诗歌的常见意境类举】

  1、雄浑、开阔 2、高远、纯清 3、庄严、肃穆 4、清幽、明丽 5、深隐、旷达 6、静谧、悠闲 7、空灵、秀美 8、慷慨、豪迈 9、和谐、融洽 10、激越、狂野

  a、缠绵、悱恻 b、萧瑟、落寞 c、苍凉、悲壮 d、凄婉、冷落 e、荒凉、衰败 f、凄苦、悲凉 g、痛苦、悲愤 h、低沉、怨婉 i、幽暗、忧惧 j、悲怆、幽怨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第三节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主要要掌握:表达方式(写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四大类。

  【表达技巧之一——表达方式(写法)】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古抒怀”“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四种抒情方式。

  【表达技巧之二——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映衬、烘托、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表达技巧之三——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运用的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对比、衬托(反衬)、夸张、借代、比拟、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手法。

  【表达技巧之四——篇章与结构】

  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音韵与节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附录)【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概念解读】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这首诗的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⒉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幅画面的。

  ⒊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意象的?

  ⒌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⒍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⒎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注意两点:A、题目提问的指向:是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抑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等)?B、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分析要清楚、细致,要联系诗句中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以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或者某句是实写、某句为虚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包括该表达技巧在语言锤炼、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效果。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II)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1)】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以“淡磨明镜” 来比喻“平静的水面”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来反衬“东风忽起”之前的水面的平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题目不作要求,可略。

  【答题思路(2)】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本诗从“动静结合”的的角度刻画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全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提纲】

  (1)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以“淡磨明镜” 来比喻“平静的水面”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来反衬“东风忽起”之前的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考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赋予作品的感情、价值观、人生观;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或认识的局限性等。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请结合全诗赏析某一(几)句的意思或内容。

  ⒉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什么诗或表现了什么情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⒋某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你认为怎样?

  ⒌这手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或内容,请具体说明。

  6.本诗某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涉及面较为宽泛,而要做到全面理解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内心感受和写作意图、揣摩出作者赋予诗歌语言之中的思想以及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我们就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时代的变化以及写作的背景,从而推测到作者当时的心境,结合诗歌本身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要凭借的几个点】

  1、借助题目的信息推测诗歌内容的大概范畴。

  2、借助对诗人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的一般性特征的全面了解把握诗歌的总的大致的思想内容。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中原、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但切忌生搬硬套。

  3、借助序言和注解的信息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4、依据诗歌整体意境评价其思想内容【这是根本】。

  5、借助抒情或议论性语句揣摩其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通用的答题思路】

  1、用自己的话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2、用精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不是氛围)。

  3、诗歌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心情。

  4、诗歌体现思想内容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题要点】

  1、用自己的话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2、用精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不是氛围)。

  3、诗歌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心情。

  4、诗歌体现思想内容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提纲】

  ⑶诗歌开头“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山前珠翠绕”“ 殿里笙歌作”,描绘了中原昔日繁盛境况,而如今“荒烟外,许多城郭”“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一片狼烟,满目风尘;昔盛今衰的悲慨中表达出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而结尾“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则表达了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则是想象“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复习建议】

  1、加强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注意题型的“高考标准化”,注意答题思路、步骤、要求标准化。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1-29

古代诗歌阅读端居咏怀08-04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11-28

古代诗歌阅读欧阳修01-03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技巧12-25

古代诗歌阅读:雨 晴 (含答案)11-12

《望岳》诗歌鉴赏及阅读练习03-19

古代诗歌离骚03-01

钱塘湖春行诗歌翻译鉴赏及阅读12-24

诗歌鉴赏 天净沙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