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古诗词

时间:2024-11-14 18:56:38 晓璇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古诗词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雄壮的赴边诗,全诗的色彩与音乐俱美,大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古诗词

  古诗原文: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译文翻译:

  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注释解释:

  1、郑少府:事迹不详。少府: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2、辽:州名。隋置,唐初移治辽山(今山西左权)。

  3、榆(yú)塞:边防要塞。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

  4、桑乾(qián):即桑乾水,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据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5、银镝(dí):银色的箭镞。

  6、桃花:一说指花名;一说指白毛红点的马。

  7、玉鞍(ān):对马鞍的美称。

  8、连星:列星。

  9、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不学燕太子丹派遣的刺客荆轲,徒作悲歌而不能成事。燕丹客:指荆轲。

  创作背景:

  东北辽阳一带是唐朝的东北边陲,唐高宗时期时常遭到契丹族的侵犯,朝廷多次派兵戍守。这位郑少府即将远赴辽阳边塞,诗人作为好友来为他送行,写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首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言这边报警的烽火刚一燃起,那边御敌的军队就已到来,表现了“侠客”高昂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与“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之类的诗句相比起来,更显陡率、有力。诗歌的主人公是“侠客”,唯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侠客”的性格,侠客既不同于书生,又迥异于一般的军人。他豪爽而又能雷厉风行。“榆塞”不仅是实际的地点,而且还暗示了战争的正义性。诗中点出“榆塞”,是想表明“侠客”是为了戍卫边疆而出征。

  紧接首联,诗人在颔联中就以生动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侠客”非凡的武艺。“柳叶开银镝”,这里借用战国时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形容“侠客”箭无虚发,技艺过人。“桃花照玉鞍”,一个“照”字,将奔腾驰跃的骏马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只有马飞驰时,鞍鞯上的金玉饰物才会闪闪发光。这里用的是烘云托月手法,不正面描写人,借写马从侧面衬托出“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颈联进一步表现“侠客”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本来是指弓拉得满以致影如十五的圆月,剑出鞘光若闪闪的群星。但诗人有意不直说,反而写成“满月”是临摹弓的影,“连星”是飞入了剑之端。奇思异喻,生动传神。这里关于两军如何对阵未着一字,而敌人的望风披靡由此可见一斑。

  尾联“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因郑少府远渡桑干,诗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之歌。“不学”“徒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郑少府赴辽从戎,是为了卫国守疆,不同于荆轲的报私仇;二是说此行抱有坚定信念,不作风萧水寒“一去不还”的悲歌。

  这首诗送人从军,写得豪侠壮美。全诗写实的同时,把优美与雄壮两种风格截然相反的事物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体现了唐人乐观开朗的胸襟以及新型的战争观念。该诗不但格调高亢,音韵优美,词藻华艳,而且构思新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简介

  骆宾王(640一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七岁能诗,誉为神童。初为道王府属,转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后从军蜀中,历任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升任侍御史。不久下狱,遇赦得释。后参加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的活动,为艺文令。敬业军中书檄,皆出其手。兵败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古诗词】相关文章: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骆宾王唐诗全诗赏析11-06

杜甫《送远》10-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7-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及赏析05-13

《故园赋》古诗词原文08-03

王勃送杜少府时的诗句10-15

古诗词阅读鉴赏:《送路六侍御入朝》07-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08-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06-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01-25